《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第六章 空间环境认知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建筑环境心理学》行为与空间环境 ppt课件

《建筑环境心理学》行为与空间环境  ppt课件

客观环境
环境制约
特征
自我需要 共同作用
环境、行为和需要的共同作用。 人类的需要是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的,如人们对 居住环境的追求,希望有一所大而舒适的房子,由 人的行为是人的需要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函数: 于人多,土地少、经济和物质技术条件不能满足, 9 ppt课件 即于是就产生社会干预。(政策、法规等) B= f ( P. E )
秩序 图形
分类
聚块图形
ppt课件
随意 图形
33
六、行为与空间尺度
1、概述: 适应行为要求的空间尺度,是相对概念, 其空间大小也是动态尺寸。
空间尺度也是一个整体概念,首先满足人的生理要 求故其空间尺度则涉及到环境行为的活动范围(三维空

如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B=f ( P. E ),就表示行为(B)与人
(P)和环境(E)之间是一个函数( f )关系,B是因变量、P和E 是自变量,P和E的变化则会导致B的改变。
ppt课件 20
模拟模式

——模拟模式就是利用计算机语言再现 人和空间之间的实际现象。

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实验,模拟对整个环境变动原因进行技术分
流动模式
它表示了人在两个空间之间 的流动模式,也反映了两个 空间之间的密切程度。
• 流动模式就是将人的流动行为的空间轨迹模式化。 这种轨迹不仅表现出人的空间状态的移动,而且反 映了行为过程中的时间变化。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对 购物行为、观展行为、疏散避难行为、通勤行为。 移动便捷度、既空间选择概率 门厅
以上是心理学家库尔特.列文(K.Lewin)提出的 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即B=f(P.E) 其中 B—行为(Behavior) f—函数(function) P—人(Person) E—环境(Environment)

《建筑环境学》课件

《建筑环境学》课件
来建筑环境发展需要解决的难题。
提高公众对建筑环境学的认识与参与
要点一
重要性
要点二
措施
建筑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公众对建筑 环境学的认识与参与,有助于推动建筑环境设计的科学化 和民主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建筑环境学 的认识;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建筑环境设计和评价,发挥 社会监督作用,推动建筑环境设计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详细描述
公共建筑如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等,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空间布局、 采光、通风等因素,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公共建筑的建筑环境学应用 还需要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居住建筑的建筑环境学应用
总结词
居住建筑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建筑环境学应用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发展
现代建筑环境学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 、智能化、绿色化,未来将更加注重 生态、健康、智能等方面的研究与应 用。
02
建筑环境学的核心概念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建筑环境与人类健康
建筑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建筑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空气质量、 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 状态都有显著影响。
06
案例研究与展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国内外优秀建筑环境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优秀案例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上海中心大厦、 苏州博物馆等。这些案例在建筑环境设计方 面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了建筑与 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第六章 空间环境认知及其应用

《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第六章 空间环境认知及其应用
(1)路的连续性特色
路是被想象为一种线性的连续空间,任何路都以其连续性而具有特色。有些道 路的功能不仅仅是交通性的,还是有意义的交往空间,目的地反到不那么重要 ,而购物、交往的功能更显突出。有些近代城市街道空间缺乏连续性与统一性 ,突出的是沿街一幢幢孤立的、缺乏人的尺度、体量庞大的建筑。19世纪的一 些街道更具有人情味,那些街道展示的是街道空间,而不是两旁孤立的一幢幢 建筑。
最先对城市居民认知地图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城市规划教授凯文·林奇 (KeyinLynch),在他1960年出版的《城市的意象》一书中,详细介绍了美国三 个城市——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市的市民的认知地图,其理论和方法很快在 美国及世界其他地区被推广应用。凯文·林奇早期曾采用两种方法研究市民的 认知地图,画地图草图要求市民根据记忆在没有格子的白纸上画出所在城市的 地图草图,并在图上标出城市中的独特要素。言语描述通过访谈或文字描述让 居民说明城市的环境特征、独特要素或体验。
认知地图中场所的某些特征不是强调过分就是强调不够。这说明人们在空间信 息的处理过程中,在编码、储存、解码和整合的时候,存在使环境的某些方面 失真的倾向。虽然这种认知图式是不准确的、不完全的和不完美的,但它表明 我们描述环境时是有选择的,是以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方式来处理和组织信 息的,其结果是产生了一个有效率的、简化的认知结构,这就是认知地图。
研究表明,意象是一个连续的领域,某个元素发生的一定变化会影响到其他所 有的元素。即使是识别一个物体,其所处的环境与其自身形状所起的作用都一 样重要。城市肌理是由所有的元素都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6.1.3 认知地图的特点及功能
1)认知地图的特点
(1)认知地图是多维信息的综合再现
认知地图具有地理地图的特点,但它不只是一张简单的二维平面草图,而是所 在城市居民长年累月往返活动、反复体验的积累,远比单纯的知觉与认知丰富 。它既包含具体信息,也包含抽象信息,它们共同形成“头脑中城市”的结构 。这种结构一旦形成,就带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因此,这类信息还带有 认知图式(schemata)的性质。

环境行为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行为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行为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看彭一刚老先生的《建筑空间组合论》,其中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容器。

此外对我影响至深的是阿尔瓦·阿尔托的一句话:设计每扇窗子的时候,都要设想自己和女友坐在窗前交谈的情境。

这些都使我对人类行为和建筑的互动影响有了最初的认识,体会到建筑和建筑群形成的人工环境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和载体。

从那以后,在设计这个容器的时候,自然是处处留意人的活动,作为建筑师的日常工作,大量面对的就是观察、构想、实现各种类型和尺度的行为空间,每个细节都可以联系到环境行为学的理论之中,借这个机会,以几个典型案例,进行一下回顾和总结。

1,微观空间和中观空间行为的案例这个案例的委托方是某科研机构,在2009—2010年,由于技术突破带来的科研成果的爆发式呈现,使得研究领域极度扩大,同时对相应产业的开发也形成了迫切需求,使得该机构的人员规模正在急速膨胀,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就由二三百人扩充至千余人,并极有可能继续保持该速度进行扩充。

为了解决科研和办公空间的严重不足,区政府将某开发区内被法院没收的一栋8层工业厂房,提供给他们改造成办公、实验综合楼,其中2层将改造成为集中办公区。

由于对以往办公环境的习惯性思维,该机构高层对于新的办公区域的设想是整个二层将做成一个满足规范需要的行列式排布的开放式办公室,以期容纳更多的办公座位。

经过简单的平面布置,我意识到问题所在:在一个158米面宽,27米进深的开敞空间里(隔断空间的仅有两道防火墙)进行行列式的办公卡座排布,日常办公的各种声音、响动将汇聚成饶人心烦的背景噪音,而且,没有任何围合感和识别性的办公空间不能给予使用者任何的领域感和归属感。

(见下图)这样的办公环境仅仅满足了最最基本的办公场地要求,其空间感受一定是机械的、糟糕的,员工的工作效率必然受到负面影响。

通过和该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交流,重点了解其部门架构和办公模式,该楼层主要是各个部门的中层和基层员工的办公区,办公内容主要涉及实验的计划编制、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实验组的内部讨论和科研成果报告的完成,他们的工作过程中包含大量的小组内部的讨论和信息交换,这个过程不仅会贯穿整个实验的过程,而且讨论是否顺畅对于科研的成败很重要。

建成环境认知与分析

建成环境认知与分析

建成环境认知与分析长久以来,人们都渴望有温暖舒适的环境供居住和工作。

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借山洞栖息,躲避风雨严寒。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有能力建造房屋,为自己寻找更安全可靠的庇护之所。

但是仅有一个处所仍是不够的,人们还希望自己的家冬暖夏凉,方便地用到水、电等生活设施。

而这些方面正是需要对建筑环境的控制。

建筑环境的控制包括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环境,建筑热湿环境,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的控制。

下面是对其中的几种的认识和理解建筑外环境指的是建筑周围或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环境,是以建筑构筑空间的方式从人的周围环境中进一步界定而形成的特定环境,与建筑室内环境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的环境。

建筑外环境主要局限于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聚落环境之中,包含了物理性、地理性、心理性、行为性各个层面。

同是它又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有生物环境。

其领域之中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是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自然环境主要的与你共享因素来自于太阳的辐射以及建筑外的气候环境,建筑师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室内外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包括光热以及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室内空气环境主要的控制重点在于室内环境的污染和室内通风。

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可吸入颗粒物外,还是多种致癌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物质的主要载体。

生物活性粒子有细菌、病毒、花粉等,是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元凶。

在室内环境中,特别是在通风不良、人员拥挤的环境中,一些致病微生物容易通过空气传播,使易感人群发生感染。

而致癌化学物和放射性物质的主要成份是甲醛,苯,氡,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而室内的通风除了传统的开窗通风外还可以借助一些通风系统在不开窗的情况下,将室内外的空气进行循环,室外高含氧量的空气源源不断的送到室内,从而可以避免开窗泄露隐私以及受到噪声的影响。

建筑声环境或称建筑声学,是建筑空间环境控制学的一门分支.它主要研究的内容:室内厅堂音质和噪声控制。

目前主要的控制方向包括,室内空调设备,机械设备,电器设备产生的噪音,剧院,演讲厅,音乐厅,电影院等的控制。

外部空间环境认知和设计

外部空间环境认知和设计

空间的接触关系
D、分离关系 在这里,分离是指以第三个空间联系的两个空间,第三个空间 从而形成公共联系空间,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之为中介空间。 这种公共空间的表现是多样的。它的形式和朝向可与它所联系 的两个空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以表现连续接触;它可以与所连接 的两个空间的形式和尺度相同或相近,以形成一个空间上的厚重感 和韵律感。它的形式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完全根据它所联系的空 间形式和朝向来确定。联系空间如果足够大,则形成具有组织中心 作用的公共空间,以将周围空间组织起来。
空间环境认知和设计
第一部分 认知与分析
1 认知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强调用自己的眼睛 观察问题,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

主要以分析思维与观察分析方法为主要 内容。
1.1分析思维

定义: 所谓的分析思维就是将认识的对象还原 至基本的构成要素,再研究各要素的性 质及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此外,分析思维还体现在解决复杂问题 时先将其分解为若干可以认识的部分, 分别进行研究求解,最后再进行综合, 这也是建筑设计方法学的基本原则。
2 空间的分类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 一般认为为于建筑内 部,全部由建筑本身 所形成的空间为内部 空间。 相对于内部空间,人 们把位于室外的与建 筑和他周围的东西围 合成的空间称为外部 空间
3 空间设计方法
二.单一空间

单一空间是构成建筑的基本单位,任何复杂的建筑 空间都可以分解为单一空间,对任何复杂空间的分 析都要从单一的空间要素分析入手。
1) 图纸表达 的多样性
2)分析 图的图 式语言
3)图 解分析 的抽象 性
2.4 环境 分析 图解 应用
1) 环境设 计分析 的结构

建筑中的环境心理学应用

建筑中的环境心理学应用

建筑中的环境心理学应用建筑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人们的居住、工作和休闲空间,更重要的是,建筑还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认知和行为。

环境心理学正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的环境心理学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环境设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首先,在建筑中运用环境心理学的重要原则是人类环境适应性。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因此设计师应该通过研究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和反应,来创建一个令人舒适和满足需求的环境。

例如,设计师可以合理安排建筑的布局和空间,使其符合人类的感知习惯和行为规律。

同时,运用色彩、光线、材料等元素的组合,来创造一个视觉上和感官上愉悦的环境。

这种环境适应性的设计可以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其次,环境心理学还可以在建筑设计中用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空间布局和特定的设计手法来引导人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例如,合理设置休闲区和公共空间,可以鼓励人们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社交联系的形成。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利用有利于沟通交流的设计手法,如开放式设计、透明的玻璃墙等,创造更加开放和融洽的工作环境。

这种设计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另外,环境心理学还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应用于提供舒适和健康的环境。

舒适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首先,设计师应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以提供良好的室内氛围。

其次,采用舒适的材料和家具,以创造一个愉悦和安全的居住空间。

此外,考虑到环境对人的情绪和思维的影响,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色彩选择和装饰设计来营造温馨和和谐的氛围。

通过这些环境设计的应用,人们可以在舒适和健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并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

最后,建筑中的环境心理学应用还可以通过提供安全和可持续的环境,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6讲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6讲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私密性的影响因素
随着实质环境和社会氛围的不同,不同的人对私密性的行 为、信念和喜爱度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文化环境的不同、 个性的不同、社会经历的差异会使某些人对私密性的要求 比别人更强。 1、个体因素:(1)性别,男性与女性在私密性方面存在 着明显差异。通过对大学生公寓和护理环境的研究表明, 在同样情形下,女性对高密度情境有更有效的私密性调节 机制,更适应那些身心受到限制的环境。(2)年龄,儿 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私密性的要求逐渐增强。(3)个性, 自尊感低、性格内向、精力无法集中的人有更强的私密性 要求。 2、情境因素:(1)社会情境,包括与谁在一起、在做 什么、当时的心情如何等。(2)实质环境,空间容量与 需求,适应水平理论。“柔性空间”更容易拉近人与人的 距离(舒适的环境、温柔的色彩、柔和的灯光,如咖啡店、 茶室)
家具布置与交往行为
家具布置与交流
3、坐位的选择
在空间提供足够选择余地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选择与
他人保持一定距离的坐位(图书馆、影剧院)。坐位本身 代表一定的身份地位(条形桌的短边,方位如宾主之分), 在强调平等民主的情形下,圆桌是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国 际谈判)。
多元化的阅读座椅
边界效应
沿建筑空间边缘的桌椅更受欢迎,因为人们倾向于在 环境中的细微之处寻找支持物。社会学家Jonge在研究中 发现,在餐厅和咖啡厅中,有靠背或靠墙的坐位,以及 能纵观全局的坐位比别的更受欢迎,尤其靠窗的坐位。 丹麦建筑学家Gehl发现,人们在驻足时会很细心地选择 在凹处、转角、入口,或是靠近柱子、树木、街灯和招 牌之类可依靠的物体边上。这类空间即可以为人们提供 防护,又不使人们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并有良好的视野。 朝向和视野对坐位的选择也有重要的影响。(季节变化 对日照要求也不同)。

建筑环境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

建筑环境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

建筑环境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建筑不仅仅是一堆砖头、水泥和钢材的组合,它更是我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场所。

建筑环境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环境心理学正是研究这种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为我们理解人们如何感知、认知和在建筑环境中行动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并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心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它融合了心理学、建筑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其核心关注的是人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研究人们如何感知和理解环境,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认知和行为,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行为来改变环境。

在建筑环境中,环境心理学关注的方面包括空间感知、个人空间、领域性、隐私需求、环境压力、环境偏好等。

例如,我们对于空间的大小、形状和布局的感知会影响我们在其中的舒适感和行为表现;个人空间和领域性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在不同环境中对距离和边界的需求;而对环境压力的研究可以让我们避免设计出会导致人们焦虑和紧张的建筑空间。

二、建筑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1、空间布局与心理感受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对人们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

开阔的空间往往会给人一种自由、轻松的感觉,而狭窄拥挤的空间则可能导致压抑和局促感。

例如,在购物中心的设计中,如果通道过于狭窄,顾客可能会感到烦躁,从而减少停留时间和购买欲望。

2、色彩与情绪色彩是建筑环境中最直观的元素之一,不同的颜色能够引发不同的情绪反应。

暖色调如红色、橙色通常被认为能够激发活力和热情,而冷色调如蓝色、绿色则更有助于营造宁静和放松的氛围。

在医院的设计中,病房常常采用柔和的蓝色或绿色,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促进康复。

3、采光与照明充足的自然采光可以提升人们的心情和工作效率。

在办公室环境中,如果缺乏自然光线,员工可能会感到疲劳和缺乏动力。

合理的照明设计不仅能够满足视觉需求,还能通过营造不同的光环境来塑造氛围和引导行为。

4、声音与注意力噪音会干扰人们的注意力和思维,而和谐的声音环境则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舒适感。

城市空间环境与行为

城市空间环境与行为

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城市广场的空间环境设计要点年级:学号:姓名:专业:指导老师:二零一二年十一月目录目录 (2)一、摘要 (2)关键词: (2)二、城市广场定义 (3)1. 城市广场的定义 (3)2. 现代城市广场 (3)三、城市广场的空间环境设计要点 (3)1. 尺度与规模 (3)①广场宽度与周边建筑D/H (5)②外部模数理论 (6)2. 以人为本,基于行为的设计原则 (8)①活动方式 (8)②活动内容 (8)③环境细部设计 (9)一、摘要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

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

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

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

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我认为要设计出合乎人意的广场设计,需要将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就是既要具备合理的使用功能空间及划分,合理的人流布置等这些基本的设计原则,又要立足于以人为本,从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习惯出发,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

关键词:城市广场设计尺度模数行为特点心理需求二、城市广场定义1.城市广场的定义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既有政治和历史意义,又有丰富的艺术面貌,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

上海市人民广场是市民生活、节日集会和游览观光的地方。

2.现代城市广场现代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市政广场,商业广场成为城市的主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

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作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今天,人们提及“城市广场”,浮现于眼前的往往是大型城市公共中心广场(以正方形为主)的形象。

建筑环境心理学6

建筑环境心理学6

设计流程
设计周期流程分为五个阶段:计划、设计、 建造、使用和调整、后期评估。计划阶段也叫 分析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设计的目标、 限制和标准。设计阶段又叫综合阶段,主要是 综合整理各种意见,确定设计思想。建造也是 设计实现阶段,将设想的计划做成模型或草图, 并进行修改。使用阶段是指建筑投入使用。最 后的检验评估起到总结的作用,即根据最初的 目标和使用意图拟订的标准和设计方案,以及 用户使用后的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吸取经验, 了解不足,为将来的设计作补充。
社会退缩的环境设计则恰恰相反,它的设计由于有固定的座 位陈设而阻碍了人际交往,如购物中心和飞机场等。
影响工作行为的物理环境因素
⑶噪音和音乐。
当在一个噪音很强的环境中工作时,工人 的注意力被分散在工作任务和处理噪音的干扰 两方面。在噪音条件下,工人的工作满意度下 降了许多。
增加背景音乐有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节 奏轻快、平缓的音乐确实能提高生产效率;音 乐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
影响工作行为的物理环境因素
⑵室内陈设。 A、乔伊纳认为,房间里家具的陈设会影响人的行为和情绪。
它能促进交流、设置人际交往的范围和合适的交往距离。有三个 基本因素对人际交往的类型起着决定的作用:室内家具的位置、 室内家具陈设间的距离、装饰物的数量。
B、奥斯蒙德提出了社会趋近和社会退缩。分别表示环境促 进或阻碍人们社会交往的程度。社会趋近的环境通常设计成有面 对面的座位、可灵活移动的家具,它促进了人际交往,使人们能 够比较方便地聚在一起,如休息室、咖啡馆的设计。
设计者和用户间的沟通
在设计过程中要加强设计者和用户间的沟
通。一般来说,作为设计者更偏重于关心建筑
的风格、外形、质量,甚至历史价值;而用户

环境行为心理学

环境行为心理学

什么是环境行为心理学1.先民对环境行为心理的认知在国外, 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学者对人的行为、心理都有过论述。

被誉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的希波克瑞特(Hippocrates)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4种类型。

2.对20世纪世界发展思潮的反思唯经济增长论:从20世纪下半叶起, 人们一味把经济增长的数量简单的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被简单地规定为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

这样一来, 单纯的经济增长就带来了人口膨胀、资源匮乏、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经济危机、贫富不均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要在此背景下, 1972年,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思想: 认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相协调, 人类社会的发展要处理好人口增长、资源使用与环境维护三者之间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的第一本教科书在1974年编著完成, 随着环境行为心理学科的发展和普及, 1986年, 其正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至此, 环境行为心理学正式出现在学术界中。

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相关的学科主要有①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②建筑学(Architecture) ③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④心理学(Psychology)⑤美学(Aesthetic)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相关的学科主要有:②建筑学(Architecture)a.1959年, 凯文.林奇(Kevin Lynch)的《城市意象》一书, 把道路、边界、区域、结点、标志物作为城市意向的5种构成要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认为它们的相互结合形成了人们对城市的心理印象。

道路——线形元素, 城市意象的主导元素, 人们通过在道路上的移动来观察和认识城市, 其它的元素都是沿着道路展开布局。

边界——线形元素, 起到了划分领域的作用。

区域——面, 由于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而联系形成了二维的平面。

第六讲--行为建筑学PPT课件

第六讲--行为建筑学PPT课件
6
行为建筑学研究发展历程 。
1)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的研究:行为 科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有零散的应用,但缺 乏系统的研究,对行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比 较片面。
2)上个 世纪60年代以 后的研究:环境 科学及心理学的 发展为行为建筑 学的研究起到了 很好地推动作用。
7
6.行为建筑学的产生背景 1)产业结构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影响: 2)战后的哲学思潮是行为建筑学发展
10
(4)尊重的需要(The Esteem Needs)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 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5)自我实现的需要(The Needs for Self-Actualization)。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 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 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 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 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
16
2.认知地图与空间行为理论
运用认知地图的分析方法是根据认知心理学 的理论,通过对城市居民的调查而建立起城市与 建筑设计的参考框架,进而指导城市建设与建筑 设计的理论方法。
1)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是人们对实体环境的相对位置、方 向等信息的询问、解释、储存、再现和再解释的 过程。形成认知地图的原因可能来自于直接或间 接的经验,也可能来自于想象和推测。
2)拥挤感
3)个人空间
4)领域性和防卫空间
22
3)个人空间
个人距离
——男性接近女性 时
--女性接近男性时 个人空间大小示意
23
3)个人空间
(1)亲密的距离(intimate distance,6-8in) (2)个人空间的距离(personal distance,1.5-2.5ft) (3)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4-7ft) (4)公共距离(public distance,12-25ft ) 人们之间的各种距离关系,决定了人们的交往程度,最终 决定了环境的空间尺度的布局,因而是外环境空间尺度设计 的基本依据。

《建筑环境心理学》感觉、知觉与认知 ppt课件

《建筑环境心理学》感觉、知觉与认知  ppt课件
建筑心理学
第2讲 环境知觉
ppt课件
1
环境知觉基础

环境及其划分 心理学是什么 建筑环境心理学的三个层面 建筑环境心理学的重点议题
ppt课件
2
1、环境及其划分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 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 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 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
ppt课件
3
——如何界定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 学者 Hellpach将环境划分为三个范围: 自然或者"地理心理因 素"( geopsychological factors) 的环境、社会或者"心理 社会因素"( psychosocial factors ) 的环境和"建成环境 "(built environment) 。除此之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虚拟环 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重要环境之一,因此, 可以对环境进行如下分类(图示)。
ppt课件
14
(二)感觉阈限 并非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会引起感觉,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 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下绝对感觉阈限。当刺激强度超过某种限度 时,所引起的就不再是正常感觉而是痛觉,例如过强的听觉刺 激和触觉刺激引起的效果都是痛觉,这个能引起感觉的最大刺 激量称上绝对感觉阈限,从下阈限到上阈限之间的强度,就是 人能产生感觉的刺激范围。
ppt课件
20
(五)个人特征 个人的兴趣、需要、情绪状态和健康状况都影响着人对 客观刺激的注意与否。对个人来说,“注意”是一种资源, 能有效控制和分配自己“注意”的人就能更有效地利用这 一资源。

行为与空间环境概述(PPT 118页)

行为与空间环境概述(PPT 118页)

然听到很响的声音时,会自觉捂起耳朵;当闻到异
味刺激时,会捂起鼻子,闭紧嘴巴等。
12
3、人的心理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当大脑通过人体内外感官接受到各种信息时, 所作出的相应的心理效应
• 作出成绩或受到表彰时——情不自禁地感到喜悦。 • 受到不该有的歧视——感到愤怒。 • 失去亲人——感到悲哀。 • 即使人不受当时外在环境的任何刺激,当人们回忆往事时,
14
环 境 因 素 舒 适 性 分来自级 的 参 考 界 限Back
15
1、对舒适性的理解
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概念、相对概念。因人、因时、 因地而不同。 (同样的室内环境,如一套一室一厅的单元住宅;又如 临近马路的住宅等等,有的人满意,有的人不满意。)
16
2、相对的舒适环境
——凡是能使在该环境中80%的人感到满意,那 么这个环境就是这个时期的舒适环境。
22
认识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活动中表现出的各 种心理现象。
人对感觉和知觉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揭示事物 的规律,使认识活动又深入一步,这叫做思维过程。看 见机器运转时发生抖动,作出判断为出了故障,这就是 根据感觉和知觉材料进行思维活动的结果。人可以在已 有知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构思出未曾经历过的事物形 象,如根据文献介绍的机械原理和结构,可以构思出该 机械的大致轮廓,这种认识活动叫做想象过程。
19
第二节 心理与环境
Psychology and Environment
20
人的心理现象与生理节律
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生理节律
21
人的心理现象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相互之间的适 合性问题,当然包括机械和环境必须适合人的心理 特征,这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说心理学是人体 工程学的重要基础

第六讲 行为建筑学

第六讲  行为建筑学

3)个人空间
个人距离
——男性接近女性 时
--女性接近男性 时个人空间大小示意
3)个人空间
(1)亲密的距离(intimate distance,6-8in) (2)个人空间的距离(personal distance,1.5-2.5ft) (3)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4-7ft) (4)公共距离(public distance,12-25ft ) 人们之间的各种距离关系,决定了人们的交往程度,最终 决定了环境的空间尺度的布局,因而是外环境空间尺度设计 的基本依据。
2)知觉的处理论:
处理论强调知觉中经验的规则,并且重点
放在人和环境的动态关系上,知觉被看成是一 个处理的生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观察 者和知觉是相互依赖的。
处理论做了许多关于知觉过程的假设:知
觉是多种形式的;知觉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人和环境的关系是动态的;观察者对环境的意 向既取决于过去的经验,也取决于现时的动机 和态度;过去的经验被投射到现时的情况中去, 以便和人们的需要联系起来;期待和预见控制 着知觉。
(4)尊重的需要(The Esteem Needs)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 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5)自我实现的需要(The Needs for Self-Actualization)。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
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 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 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 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 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
3)社会科学尤其是心理学的发展为行 为建筑学提供了研究的手段。

《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第七章_空间的使用方式研究PPT课件

《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第七章_空间的使用方式研究PPT课件
从个人空间的定义中不难发现,个人空间可作为一种缓冲地带或缓冲物,使 人们能摆脱他人的过分亲密的行为和过多的刺激,从而保护自己,维持“独处 ”,同时,个人空间有助于人们之间的有效沟通。个人空间起着自我保护作用 ,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以避免过多的刺激, 私密性不足,或身体受到他人攻击。任何个体只要侵入他人的个人空间,便会 引起对方的强烈反应,这是由个人空间的重要功能所决定的。
7.1.5 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
许多因素会对个人空间产生影响,如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 ,人际因素包括人与人之问的喜欢程度等,情境因素包括活动性质、情绪、场 合等。这里我们讨论重要的几个因素,即年龄、性别、情境因素,以及民族文 化和伦理背景等因素。
1)年龄因素
个人空间是会随着年龄而改变的。一般认为小孩的个人空间较小,随年龄增长 而有所增长,到了老年,人际距离又显示缩小的倾向(Heshka and Nelson, 1972)。儿童的个人空间需求随着年龄递增稳定地增加,到了一定年龄开始出 现变化(图7—12)。研究表明,与成人相似的空间始于青春期(J.R.Aiello and T.D.Aiello,1974;J.Aielloand.T.Hall,1966)指出,行为方式直接与文化相联系,空间行为也能 在与文化的联系中才能反映出来,不存在脱离文化的个人空间行为。在地中海 文化中(包括法国、阿拉伯、南欧和拉丁美洲等地),习惯使用嗅觉、触觉以及 其他感觉形态进行人际交往,使用极近的交往距离甚至频繁的身体与目光接触 ,显示出极大的密切性;而在北美和北欧文化中(如德国、英国和美国白种人 等),则喜欢较大的交往距离和个人空间,一般很少对他人使用非言语的密切 行为。但霍尔强调指出,以上研究主要针对地中海和北欧文化,而且都是粗浅 模糊的分类,对其他文化,尤其是亚洲文化不一定完全适用,文化差异对行为 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环境认知

环境认知

认知地图与城市意象( cognitive map & image of city)
1960年Lynch发表了《城市的意象》一书,详细介绍了美国 三个城市—波士顿、洛衫矶和泽西市市民的认知地图,对研 究认知地图具有开创性意义。其研究方法包括两种:(1) 画地图草图,要求市民根据记忆在没有格子的白纸上画出所 在城市的地图草图,并在图上标出城市中的独特要素。(2) 语言描述,通过谈访或文字描述让居民说明城市的环境特征、 独特要素或体验。他说“环境意象是环境与观察者相互作用 的结果。环境提供区别与关系,而观察者有很大的适应性, 根据他自己的目的,选择组织他所见到的一切并赋予意义。”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 ( image),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 “认知地图” (cognitive map)。
在知觉场地中各刺激物的特征并不十分明显时我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主观地寻找刺激物之间的关系籍以增加其特征从而获得有意义的或合于逻辑的知觉经验
环境认知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环境认知
一、环境感知(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感觉:物体的个别属性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传入人脑所引起的 心理现象。感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感觉的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2)感觉 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五感:视觉、听觉、嗅 觉、触觉、味觉。感觉保证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平衡,如 果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平衡,从 而给人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 事物的整体的认识。知觉的产生以各种形式感觉的存在为前 提,并与感觉同时发生,同时需要过去的经验或知识ound theory):形象是指视觉所见的 具体刺激物,背景是指与具体刺激物相关联的其他刺激物。 图形与背景的关系:(1)、图形清晰明确,相对较强;背 景模糊不定,相对较弱。(2)、图形是被包围的较小对象, 背景是包围着的较大对象。(3)、当图形与背景相互围合 且形状类似时,图底关系可以相互转换。 良好图形规则:知觉对象的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强度较大、 色彩鲜明、具有活动性的物体易成为选择的对象;物体自身 的结合规律如简明性、对称性、规律性等,使它们容易被选 择为图形。良好图形是容易被迅速而准确地知觉、记忆、描 述的图形。

环境认知

环境认知

平衡:心理结构或“图式”是不断变化扩展的,人们往往按已有的“图式”
去做,又力争增加自己的行为与图式的适应性,以达到平衡。
适应(adaptation):机体与环境持续的交往使心理结构不断发展而复杂化,
以便有效的应付环境的要求。适应的目的是达到人和环境的平衡。适应分 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assimilation)和调节(accommodation)。同化 指将新的信息吸收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调节指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 应新的环境和信息要求。
环境认知(environmental cognition):认知指的是获得知
识的过程,它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等。环境认 知是由一系列心理变化组成的过程,个人通过此过程获取 日常空间环境中有关位置和现象属性的信息,并对其进行 编码、组织、储存、回忆和解码。人们通过对空间环境的 认知了解自己所在的空间方位,识别和辨认环境,包括方 向、距离、位置和组织等,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寻路、定向 等空间问题,并对环境做出评价。 Appleyard总结出易于识别的建筑形式特征有以下方面: 1) 突出的轮廓线;2)有变化的、动态的东西;3)与周 围建筑在体量上有明显差异;4)建筑形式有自己的特色; 5)建筑外表面材料的颜色、明度、肌理和细部的精致程 度; 环境被人们识别的影响因素:R=f(C×D),式中R—可被识 别的程度;C—景观接近中心的程度;D—在建筑形象与 社会意义方面该景观特色的鲜明程度。
城市意象由三方面构成:1、特色(identity):即城市有
个性,从整体上与其他的地区或城市有区别。2、结构 (structure):即每一个体事物能与其他事物与观察者发生 一定的关系。3、含义(meaning):意象所包含的意义。
意象的内容:1、道路(path)2、边界(edges):3、区

《建筑环境心理学》第6讲-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PPT课件

《建筑环境心理学》第6讲-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PPT课件

2021
7
近体学(Proxemics)
人类学家Hall 于1966年出版了个人空间研究领域里最 重要的著作之一—《隐匿的维度》(The hidden dimension),该书系统地揭示了在人与人交往中空间所 起的作用。Hall的理论有两个中心点:
其一是北美人在日常交往中有规律地使用四种人际
距离,即: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
2.人格
人格反映了个人看待世界和事件因果关系的方式。影响个人空间的一个人 格变量是内在性——外在性。内在人格者认为事件的因果在自身的控制之下; 而外在人格者则认为事件结果受外因的控制,与陌生人处在近距离时感觉安 全受到威胁,比内在人格者需要与陌生人保持更大的距离。自尊心强的人所 需要的个人空间比自尊心弱的人要小,因为自尊的人对自己采取肯定和信任 的态度,对别人也容易采取同样的态度;对自己不肯定不信任,对别人也不 易信任。合群的人比不合群的人与人保持更近的距离。
2021
4
2021
5
个人空间三维模型
个人空间就像一个围绕人体的看
不见的气泡,腰部以上为圆柱体,
腰部以下逐渐202变1 细,为圆锥形。
6
个人空间的作用:
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 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 在危险的缓冲圈,起到 自我保护作用:
1.避免接受过多刺激 2.防止应激造成的过度唤醒 3.弥补私密性的不足 4.防止身体受到他人的攻击
2021
21
2021
22
多元化的阅读座椅
2021
23
边界效应
沿建筑空间边缘的桌椅更受欢迎,因为人们倾向于在环 境中的细微之处寻找支持物。社会学家Jonge在研究中发 现,在餐厅和咖啡厅中,有靠背或靠墙的坐位,以及能纵 观全局的坐位比别的更受欢迎,尤其靠窗的坐位。丹麦建 筑学家Gehl发现,人们在驻足时会很细心地选择在凹处、 转角、入口,或是靠近柱子、树木、街灯和招牌之类可依 靠的物体边上。这类空间即可以为人们提供防护,又不使 人们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并有良好的视野。朝向和视野对 坐位的选择也有重要的影响。(季节变化对日照要求也不 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路的连续性特色 路的功能不仅仅是交通性的,还是有意义的交往空间,目的地反到不那么重要 ,而购物、交往的功能更显突出。有些近代城市街道空间缺乏连续性与统一性 ,突出的是沿街一幢幢孤立的、缺乏人的尺度、体量庞大的建筑。19世纪的一 些街道更具有人情味,那些街道展示的是街道空间,而不是两旁孤立的一幢幢 建筑。
人对某一“环境意象”的建立也往
往先以某中心为参考点,把各种要 素与这一中心联系起来,找出其中 的空间关系,把各种关系编织成网 络,形成完整的“意象”。无论如 何,在每个意象中几乎都能找到一 些节点,它们有时甚至可能成为占 主导地位的特征。行人在这些地点 必须集中注意,清楚地感知周围环 境,而后做出行动选择。因此,好 的节点一般有方向感强的醒目标志 。这些标志一般也会成为审美的对 象。

认知地图中场所的某些特征不是强调过分就是强调不够。这说明人们在空间信
息的处理过程中,在编码、储存、解码和整合的时候,存在使环境的某些方面 失真的倾向。虽然这种认知图式是不准确的、不完全的和不完美的,但它表明 我们描述环境时是有选择的,是以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方式来处理和组织信 息的,其结果是产生了一个有效率的、简化的认知结构,这就是认知地图。
道路、边界、区域、节点与标志这些元素仅仅是在城市尺度中环境意象的素材
,它们只有共同构成图形时才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形式。上述五方面要素, 综合到一起形成人们头脑中的地图(mental map),即“城市的意象”。很明显 ,这些要素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如“路”是引向“节 点”,连接各个“节点”的。有的街道某一区段本身就是“节点”。“边界” 也可能由“路”构成。有“区域”就有“边界”,“区域”是“底色”、“背 景”,“节点”与“路”就由此而显现出来。“标志”总是与“节点”、“路 ”、“边界”结合到一起。不同元素组合之间可能会互相强化,互相呼应,从 而提高各自的影响力;也可能相互矛盾,甚至相互破坏。
2)认知地图的方法
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能识别和理解环境,关键在于是否在记忆中重现空间
环境的形象。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image),具 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认知地图”或意象图(cognitive map)。
最先对城市居民认知地图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城市规划教授凯文· 林奇
观环境的照片或测绘图,更不是精确的复制模型,而是经头脑加工过的记忆的 产物。不同部分清晰与模糊的程度,各种错误的性质反映出个人在认知地图方 面的具体差异。很多研究说明人们会把日常的实质环境知识转化为相对简单的 地理形式。一个椭圆形的铁路体系人们会把它看成是正圆形的体系。两条斜交 道路交成的十字路口,人们会把它看成是由两条正交道路交成的。
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固有的图式去解释所面临的新事物,并把新的信息纳入固有 的图式之中,皮亚杰称这一过程为“同化”(assimilation)。在同化过程中,已 有的图式不断巩固和充实。固有图式既是接受新知识的基础,又可能成为认识 新事物的障碍。
皮亚杰称建立新图式的过程为“顺应”(accommodation,又译顺化)。同化是
广义而言,认知地图不一定只是一张纸上的图,它更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透
过此过程,一个人对他每日生活的空间及其特性、相关位臵有所感受、归类、 记忆、回想和阐释。广义的认知地图等同于空间认知。
狭义而言,认知地图是人们编码和简化空间环境安排方式的一种心理装臵,是
人对空间环境的一种内部表征。
认知地图是一种结构,人们的空间信息将编码在此结构中,或至少解码以后整
4)节点(node) 节点是人们往来行程的集中焦点。节点也可以说是连接点,交通线路中的休息
站,道路的交叉或汇聚点,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的转换处,也可能只是简 单的聚集点,比如街角的集散地或是一个围合的广场。某些集中节点可以成为 一个区域的中心和缩影,其影响由此向外辐射,它们因此成为区域的象征,被 称为核心。它可以是不同层次空间的焦点,也可能是交通的转换地,是城市中 人类活动集中、人群集聚的地点如广场、街道等。许多节点具有连接和集中两 种特征,节点与道路和区域往往相互关联(图6—5)。
在城市居民长年累月往返活动、反复体验的积累,远比单纯的知觉与认知丰富 。它既包含具体信息,也包含抽象信息,它们共同形成“头脑中城市”的结构 。这种结构一旦形成,就带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因此,这类信息还带有 认知图式(schemata)的性质。
(2)认知地图模糊性和片断性 认知地图来源于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带有直觉性和形象性。然而它并非是客
研究表明,意象是一个连续的领域,某个元素发生的一定变化会影响到其他所
有的元素。即使是识别一个物体,其所处的环境与其自身形状所起的作用都一 样重要。城市肌理是由所有的元素都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6.1.3 认知地图的特点及功能
1)认知地图的特点 (1)认知地图是多维信息的综合再现 认知地图具有地理地图的特点,但它不只是一张简单的二维平面草图,而是所
6.1.2 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
凯文· 林奇运用了一系列的方法引出人们头脑中有关的城市意象,通过把收集
到的这些意象地图(图6—2)与居民回答问题时的大量资料加以分析,发现其中 有许多不断重复着的要素、模式,可将这些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path)、边 界(edges)、区域(district)、节点(nodes)与标志物(landmarks)
3)公共意象图 通过以上方法收集到的市民个人的认知地图,将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百
分数表示不同要素在所有个人认知地图中的出现率,并结合相应的图例绘出反 映这一统计结果的平面图,便得到公共认知地图,或称“公共意象图” 。公 共意象图是许多人对同一环境个人认知地图的交集,反映了某一群体对特定环 境的共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环境的特征,被试范围越广,环境特征就 越有代表性。这类方法容易受绘图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影响,为弥补上述缺陷, 其他人在后继的研究中还曾采用展示环境照片、放映幻灯和录像或观看模型等 补充方法。
(3)认知地图差异性
对于同一物质环境,不同个人具有与众不同的认知地图,这主要取决于个人对
环境的熟悉程度,这种熟悉程度又取决于多种复杂的因素。
①当地居民与新来人员。 ②活动区域。
③性别差异。
女性更加关心区域和标志;男性更加关心道路和方向。 ④年龄差异。 ⑤人格化地图。 人们除受文化、社会背景的影响,也受其价值观、个性的影响,由于个人价值
按凯文· 林奇的说法,标志是“物”而非空间,与“节点”(node)不同,人不
能进入其 内部。它们是城市空间中的外部参考点。每一标志物均应有其自身 在造型上的特点, 让人一看就能识别。它帮助人们在城市中定向、定位,一 看到这些标志物就大体意识到自己目前处在城市中的什么部位。在城市环境中 ,高度可见的电视塔、桥梁、纪念碑、雕 塑、造型特殊的建筑、牌楼、喷泉 等都可能成为引人注目的标志。
边界可以把城市与其邻近地区加以区分,把城区加以围合。它限定了城市的范
围。一座城市内的分区与邻里社区的划分,是限定领域的行为。边界与领域性 不可分,只要有领域就有边界的存在。城市由自然因素形成的边界,其尺度比 由人工构筑成的边界要大得多,特色也更强烈。
3)区域(district)
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城市中较大的空间范围。环境有某种共同的特征可被识
6.1 认知地图理论
人之所以能够识别和理解环境,关键在于能在记忆中重现空间环境的形象。认
知地图是“头脑中的环境”,因此可称之为“心理地图”(mental map)、“环 境意象”(environmental image)。它是人们对环境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贮存 、回忆、并对其空间方位和特征属性加以编码的产物。
合在此结构中,此结构相当于它所代表的环境。
认知地图是空间表象的一种形式,它强调了图解的性质。认知地图能够表征空
间环境中的距离、形状和方向。认知地图主要以视觉信息为主,同时又包含其 他感觉信息。认知地图既有直觉性又有形象性,人们通过长年累月的活动和体 验,构成并积累了这张大脑中的地图。它包含广泛的信息,如街道景观、建筑 造型、树木流水和地物特色等。不同的人对同一环境,由于活动和体验的不同 ,个性、年龄、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他们的认知地图也不尽相同,但 一群人对某一地区会取得一定共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反映环境本身的特性, 并对环境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1)道路(path)
道路包括步行道、大街、公路、铁路、水路等连续而带有方向性的交通通道,
是意象中的主导元素,其他环境要素一般沿着道路布臵。对多数人来说,路是 形成意象之最重要的要素,人们都是在路上移动的过程中观察城市的,他们都 是把其他要素围绕其经常经过的道路结构到一起来的。陌生人到一座城市首先 是认路,通过在路上的感受形成对这座城市的意象。在大多数城市认知地图中 ,道路常常占主导地位,主干道往往构成城市环境认知的框架。
观、兴趣互不相同,对城市中不同要素注意的程度也不相同。例如,一般家庭 主妇会多留意杂货店和食品店,儿童注意玩具店、糖果店和游戏场。环境心理 学家研究发现,思维方式也影响个人的认知地图。
2)认知地图的功能

(1)解决空间问题
图式量的改变,顺应是图式质的改变。人每遇到新事物,总是企图用原有图式 去同化,即将新的事物纳入原有图式之中,如获成功,便得到认识上的暂时平 衡。反之便做出顺应,调整原有图式或创建新图式去同化新的事物,以达到认 识上新的平衡——从较低水平的平衡上升到较高水平的平衡。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则形成了人认识活动中的“认识结构”。
路是被想象为一种线性的连续空间,任何路都以其连续性而具有特色。有些道
(2)路的网络特色
道路往往彼此相通,构成或多或少均匀一致的网络,形成城市的主要骨架。
2)边界(edge)
边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它们通常是两个地区的边界,相互起侧面的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