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 发展的,但发展不是直线的、均速的,而是既有上升的时期, 又有平衡发展的时期。
1.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时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 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
2.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衡阶段,其年级间无显著差异
3.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又处于第二个上升期。
(1)不理解或不能正确理解纪律要求,或者对纪律要求 的正确理解尚未能转化为指导他们行为的自觉原则;
(2)对个别教师持有对立情绪; (3)意志、气质上的缺陷; (4)没有养成纪律行为所必需的习惯;
(5)特殊爱好末得到满足,或者旺盛的精力无处发泄。
(四) 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
小学阶段的道德发展过程中出现 “飞跃”或“质变”现象。这个关键期 或转折期大致在三年级下学期前后。
(1)了解当前活动的阶段,如听老师讲解或演示来获得一般表象 和初步了解; (2)运用各种实物来完成活动的阶段,如用石头或小棍子完成计 算活动; (3)有外部言语参加的、依靠表象来完成活动的阶段,如儿童一 面说一面在脑子里进行计算(口算); (4)只靠内部言语参加而在脑子里完成活动的阶段,如进行心算; (5)智力活动过程的简约化阶段。当多次进行某一智力活动之后, 这一智力活动的各个阶段就逐渐简约化,省去某些阶段,以 高速度进行。
自觉纪律的形成是一个纪律行为从外部的教 育要求转为学生内心需要的过程。这个形成过程 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依靠外部教育要求,依靠教师制订的具 体规定和教师及时的检查; 第二阶段是过渡阶段、学生还未形成自觉纪律, 但已能体会到纪律要求,一般能够遵守纪律; 第三阶段是把纪律原则变成自觉行动。

(2)在道德品质的判断上,小学生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开始逐 步形成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3)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学生道德判断从简单依附于社会的、 他人的原则,逐步形成受自身道德原则的制约。
(4)小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道德范畴,不过对不同范畴的理解有不 同的水平。
(二) 从协调步向分化


思考:小学生为什么 要违反纪律?

对小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作心理学 的分析。这既存在着年龄差异,也
存在着个体差异。

一般说来,年龄小的儿童出现违反纪律行为,常 常是出于不理解纪律的内容要求,或出于对某一 种行为的好奇心分散了注意力,或是由于疲劳而 不能维持纪律。

对年龄较大的小学生来说,其原因比较复杂。这表 现为:

3.交往障碍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

(一) 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小学儿童的主导学习动机上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第一种,为得到好分数,不想落人后,或为了得到家长和教 师的表扬,为了得到奖励而努力学习。这一种学习动机是直 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动机。 第二种,为履行学校群体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学校群体争 光而学习。 第三种,奋发读书。为履行学校群体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 学校群体争光而学习。为个人前途、理想,为升学,甚至为 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而学习 第四种,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意义等而勤奋学习。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在道德发展上, 认识与行为、言与行基本上是协调的。年龄 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 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
(三)自觉纪律的形成
所谓自觉纪律(self-awareness principle), 就是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纪律。
它是在学生对于纪律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基 础上形成起来,而不是依靠外力强制的。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一般为6、7一12、13岁,这个 时期是上小学的阶段,这个阶段又称为学龄 儿童期(或儿童期)(school childhood)。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导活动, 心理发展呈现四个特点:
(1)小学生心理发展是迅速的,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 (2)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协调的,特别是在道德方面,这是人一 生中道德品质发展最为协调的阶段; (3)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开放的,他们经历有限,内心世界不太 复杂,所以显得纯真、直率,能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

按社会倾向性不同,自发团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亲社会闭体,社会予予以肯定的,如学习兴趣小组、 社会公益服务小组等,有益于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 质。 (2)非社会团体,置身于基本的社会问题之外,建立在 共同的娱乐活动基础上,如各种兴趣小组。 (3)反社会团体,社会上予以否定的,虽然也和娱乐交 往联系在一起,但是以危害社会为目的,如偷窃集团、 流氓团伙等。
2.自我评价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表现为:
(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 (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
面行为的伏缺点进行评价,并表现出对内心品质
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3)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4)小学儿童己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家庭教育风格常常 会影响儿童的自我评 价。

同伴团体的形式:有组织的集体和自发 的团体。 有组织的集体:一般是在学校或其他组 织的帮助下形成起来的。小学生的集体 就是班集体。

集体的特点:
第一,集体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以及由此 而产生的共同行为; 第二,集体具有统一的领导; 第三,集体有共同的纪律, 第四,集体具有共同的舆论。

自发团体的组织结构通常是松散的,形 式是多样的, 自发团体可能是有组织的集体的补充, 也可能是集体的对立面。
(2)成熟的要求;
(3)父母与儿童交流的清晰性;
(4)父母的培育。
将父母分为三组:

(1)权威型父母(或威信型父母): (2)专制型父母: (3)放纵型父母:
表现
父母教养行为
子女行为
权威性
独立自主,主动性, 尊重、支持、鼓励子女自主和独 探索性,友谊,成就, 立要求明确,引导性训练 自信 权力控制,强制性训练,压制儿 童对父母的决定和规则的异议 不满,退缩,怀疑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


1.学习兴趣的深化
2.学习兴趣的分化


3.学习兴趣的抽象化
4.学习兴趣的专门化

5.学习兴趣的广泛化
(三) 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

1.对教师的态度 2.对班集体的态度 3.对作业的态度

4.对评分的态度
(四) 小学儿童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儿童智力活动的一般形成过程包括五个阶段:

(二)学习障碍的诊断
1.把学习障碍与弱智分开 2.把学习障碍与弱智分开 3.学习障碍的程度不等,成因不一 4.学习障碍学生通过适当的教育和训练,最 终可以达到合格的学力标准
(三)学习障碍的原因
1.生理因素
2.环境因素 3.心理教育因素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道德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社会关系的发展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的发展 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人格 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 人格的基本形成。
(一)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经过三个 时期:
(1)自我中心期 (8个月一3岁),是自我意识的最原始状 态,称生理自我; (2)客观化时期 (3岁一青春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 期; (3)主观自我时期 (青春期一成人期)自我意识趋于成熟, 进入心理自我时期。

(二) 父母与儿童的关系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通过几种社会化心理 机制对儿童施加影响:
教导 强化 榜样 慰藉 除此之外,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家庭 教育气氛等,也对儿童的人格产生着影响。
可以用接受-拒绝和限制-允许两个维度来说明儿童 与父母的行为:
鲍姆琳德采用多种方法从四个方面来评定父母行为:
(1)行为控制;
(4)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可塑的,其发展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第一节 背起书包上学去
一、入学前的准备
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包括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 充分的入学准备,为儿童入学后的发展,能提供良 好的起点;入学准备不足,可能给儿童带来一定的 学习障碍。
(一) 从幼儿到小学儿童

请大家思考:儿童从 幼儿园进入小学,其心 理和行为方面发生了哪 些变化?



无论是有组织的集体,还是自发形成
来自百度文库
的团体都对儿童的人格品质产生重要
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集体的舆
论而实现的。
3.小学儿童的同伴接纳性

评定儿童的同伴接纳性的一个方法就是社会测量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将儿童分成社会地位不同的四个范 畴:受欢迎的(被较多人所喜欢和较少人不喜欢)、 被拒绝的(很少被人喜欢,经常被人不喜欢)、 受忽视的(即不被人喜欢,也不使人讨厌或不为人所 重视)、 有争论的(即被很多人喜欢,也被很多人不喜欢)。
1.狭义的学习与广义的学习

广义的学习(1earning),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 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study),它是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掌握系 统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活动,也是一种有目 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 活动,更是一种社会的义务。
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塞尔曼(Selman,1981)曾提出儿童友谊发展有五个阶段:
2.小学儿童的同伴团体

儿童与同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同伴团体有几个特点:(1) 在一定规则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2)限制其 成员的归属感;(3)具有明确或暗含的行为标 准;(4)发展了使成员朝向完成共用目标一起 工作的组织。
一、道德的发展

(一) 形成自觉运用道德规范的能力
小学时期学生逐步开始形成系统的道 德认识以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但是, 这种系统的道德认识带有很大的依附性, 缺乏原则性。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表现为从具体形象性向逻辑抽象性发展的 趋势:
(1)在道德认识的理解上,小学生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 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二) 自我意识各因素的发展
1.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自我概念(或自我观念)(self-concept)是指 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 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 想等方面的认识。对自我概念的研究通常是借 助自我描述来进行。
(1)小学生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 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 (2)虽然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能用心理词汇来描 述自己,但也是以具体形式来看待自己,把自 己这些特征视为绝对的和不可变更的。

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就成为小学生的主导
活动。
(二) 入学的生理准备
1.大脑结构的发展
2.大脑机能的发展
(三)入学的心理准备


1.学习态度的准备
2.学习习惯的准备


3.学习方法的准备
4.学习能力的准备

5.社会性能力的准备
(四) 初入学儿童的心理障碍

1.对学校的消极态度 2.学习障碍
三、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

(一)学习障碍的表现 学习障碍,也称为学习障碍综合症,它是 学生的一种学习技能发展障碍。
1.行为特征
(1)多动或寡动。 (2)注意力薄弱。 (3)固执 (4)笨拙。
2.认知特征
(1)阅读障碍。 (2)语言障碍。 (3)计算障碍。 (4)视觉认知障碍
3.日常表现
(1)在教室里可以观察到的症状 (2)在家里可以观察到的症状
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

道奇(Dodge、1983)的调查发现,友好、亲 社会、有反应和积极交往总是使儿童易于被 同伴接纳。相反的反应和反社会行为则可能 引起问伴的拒绝。 一些研究指出,一个儿童能否和其他儿童友 好相处,外部因素(相貌、姓名等)固然是一 个影响因素,但更为主要的是儿童的内在因 素,即儿童的社会能力。
自我评价与儿童的交 往也有相关。

三、社会关系的发展
(一) 同伴的交往 对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友谊和同伴群体两 个研究领域。
1.小学儿童的友谊

友谊(friendship)是和亲近的同伴、同 学等建立起来的特殊亲密关系。 儿童对友谊的认识是逐渐发展的。
友谊的发展表现在亲密性、稳定性和选 择性等方面。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4.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 5.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 力能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
2.幼儿的学习与小学生的学习

幼儿的学习主要属于广义的学习,他们的主要 学习活动方式是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