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公共管理现代化

合集下载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我国公共管理改革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我国公共管理改革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我国公共管理改革我国公共管理改革,事关重大。

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之间,不可各自孤立地考虑问题。

而应在共同的正确发展观的指导下,去综观全局和全过程,力求做到和做好统筹兼顾,实现合理、健康、顺利发展。

也就是说,我国公共管理改革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

一、发展需要管理和管理为发展服务举世公认:现代社会进步,依靠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这两个“车轮”。

发展需要管理和管理为发展服务,是不争的事实。

实际上,科技发展的本身,也离不开有效的管理,特别是公共管理的支持和配合。

二、正确的发展观是高效管理的保证人们已不陌生,关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荣辱观等队为人处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展也要有正确的发展观,为发展服务的管理应在正确的发展观指导下进行自是理所当然和不言而喻的事。

三、公共管理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这里我们说的,主要是公共管理。

为了进一步讨论正确发展观对公共管理的影响,很有必要先大体了解一下公共管理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实际上,早在国家出现之前,公共管理即已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初期发展阶段了。

四、公共管理对国家发展的直接影响应当认为,公共管理对国家发展的直接影响是具体的、全面的和贯彻始终的。

以下试以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成本为例,对此作些说明。

从总体上来看,这是有较大代表性的几项指标,可据以对其他方面进行测评。

五、现代公共管理必须有科学发展观前已述及正确发展观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所要树立和落实的正确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

公共管理为国家发展服务,为了使服务卓有成效,自然也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才不致有盲目性和事倍功半或劳而无功等情况发生六、用科学发展指导现代公共管理这完全是应有之义,不需要再多加说明。

以下要接触到的,主要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地位和作用。

在对这些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将紧接着去分别讨论密切相关的几个根本原则性的问题。

七、现代公关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点非常重要。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管理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管理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在城市管理执法实践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好队伍、完善体系、规范管理、文明执法、和谐共建”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稳步推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机制,着力加强城市管理执法能力建设,努力实现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新跨越。

现就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作一初探。

一、科学发展观呼唤现代的城市管理理念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城管执法工作,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社会生活水平越是提高,人们的需要特别是精神的需要就会更多地凸现出来,因此必然要求城管执法部门执法服务更加人性化。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的管理执法工作,一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标尺,注重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注重人民群众意见表达,尊重人民群众的权利,尊重人民群众的选择和个性,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潜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发展,这是对城管执法部门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管理服务的理念。

增强城管执法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寓热情服务于执法管理之中,变服从式管理为主动式服务,在执法管理的同时,解决相对人的一些合理关切,为相对人提高快捷高效的服务,既可以拉近城管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又可以赢得人民群众对城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三)适时克难的理念。

城管执法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具有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特点。

城市管理究竟应该管什么?城市管理应该怎样管?实践中,我们注重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抓起,在全面梳理城管难题的基础上,列出不同时期的城管执法工作重点,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适时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实行宣传教育与严格执法并重,区别情况,适时疏导。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论文)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论文)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摘要科学发展观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对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论文将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农村公共事业的特点以及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具体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出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引言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本论文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思路。

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科学发展、全面依法治国等基本原则,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对于指导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农村公共事业的特点农村公共事业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农村人口分散,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供给面临困难;其次,农村公共事业投资效益相对较低;再次,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与城市存在差距;最后,农村公共事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3. 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路径3.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域辽阔,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基础,因此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将有助于农村公共服务的提升,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3.2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科学发展观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针对农村人口分散、投资效益低等问题,要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缩小城乡差距。

此外,要注重农村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确保公共服务的长期稳定运行。

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体现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在城市建设中,人的需求应该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城市建设要注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工作、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需求,创造宜居宜业的环境条件。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提倡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倡导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

城市建设不仅仅是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还需要协调城市各种资源的利用。

科学发展观提倡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注重城市发展中各种要素的统筹安排。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压缩城市扩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还需要协调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城市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不能只看眼前的发展,还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倡城市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

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观还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在城市规划中应优先考虑发展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措施。

此外,科学发展观还强调科学决策和民主参与。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科学发展观要求决策者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决策方法,依靠专业的科学研究和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倡导广泛的社会民主参与,将人民群众的意见纳入到城市规划决策过程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与民主参与等方面。

只有秉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公共管理创新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公共管理创新
维普资讯
堂堕 墼
本 期 焦 点
: 璺
囊 三 层 巾 欧 政 府 一 理 一 目 论 丘
以 学 展 为 导 推 公 管 创 科 发 观 指 进 共 理 新
国家行政 学院党委 书记 、常务副 院长 陈福今
[ 中图分类号】I 3 )5 0
[ 献标识码 】A 文
形成。
是 以转变政府职 能为 重点 ,不断 增强各级 政府 社会 管
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中国政府把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 管理、 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逐步转向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转向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 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同时,着力增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 共服务职能。经过多年的努力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卓有成效, 展,社会救济和社会救灾工作成绩显著。政府社会管理和公 共服务管理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按照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要 求,不断完善公共管理的 决策机制。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建立健全政府科学民主决 策制度,完善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以及公众参与、专家论 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公共管理决策机制,建立健全了重大 公共管理问题调查研究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集体决策制度、决策责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公共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不断提高,正确性和有效性大大
其次 , 高政 府效 能迫切 需要 推进 公共 管理创新 。一 个 提
二、 国 在推 公 管 创 方 的 索 中 政府 进 共 理 新 面 探
中国改革开放2 多年来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 o 快速发展 ,中国的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和分 配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要求享有公正的社会福 利、 完善的社会保障、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良好的社会环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公共管理创 置,围绕建立服务型公共管理体制,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

关于公共管理的现代化创新发展

关于公共管理的现代化创新发展

关于公共管理的现代化创新发展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首先,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树立新的政府工作思想新时期政府工作改革和创新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进而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精神与现实的政府工作实践相结合,形成有中国特色政府工作思想,推动新时期政府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第一点,树立以人为本重要思想。

实现政府工作基本观念创新实现新时期政府工作创新涉及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既涉及到观念层面,又涉及到政府职能,还涉及到政府与社会关系定位等问题。

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政府工作观念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政府必须实现基本观念创新,从社会的控制者转变成为社会服务的提供者,从传统的管理型政府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变。

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规定了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主体是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服务对象是公民、组织和社会,服务内容由民意决定,服务工作的最终评判在乎民意。

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实现了政府工作基本观念的创新。

第二点,坚持“全面”、“协调”发展。

塑造新时期政府工作的基本特点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想。

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要求社会发展的全面性,社会系统的系统性要求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社会系统的内在结构和机制则展示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机制和形式。

现代社会是具有严密社会分工与合作而连接起来的多要素结合体,社会的各个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都空前的重要。

要素和要素之间形成了关系复杂、影响强烈的网链。

各要素之间紧密联系,任何一个要素出现了反常都会引来相关要素的联动反应。

正是由于现代社会这种多要素联动的特点,决定了每一个社会要素,每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方面都不能忽略,都需要被纳入到社会宏观管理的体系之内认真考量。

公共管理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公共管理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公共管理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3月12日)同志们:3月6日,我校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对全校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总体的工作部署。

为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动员大会的精神,我院成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

下面,我就组织和开展好这次活动讲几点意见: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我们要全面深刻理解学习实践活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广大党员迅速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及学校的决策部署上来,从理论和现实紧密结合的角度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自觉性。

第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促进学院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对高等教育调整布局结构、提高办学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能不能实现迅速合理发展、怎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指导教育实践,全面推进学院整体工作的创新。

国家公共管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研究

国家公共管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研究

国家公共管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研究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国家公共管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对公共利益进行管理和治理的活动,涉及到政府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面,正是这些机构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才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国家公共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一、政府机构的现代化与科学化政府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决定了整个治理体系的效率和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政府机构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现代化,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政府机构的现代化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1.制度建设:政府机构的科学化建设需要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例如建立政府智库、建立政府业务专家库、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等等。

这些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政府机构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人员培训:政府机构的人员需要接受系统化的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和工作能力。

例如引进高素质人才、开展培训和专业考试、支持在岗学习和研究,等等。

3.技术应用:政府机构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应用,包括数字化建设、信息化管理、互联网应用等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公共服务机构的现代化与科学化公共服务机构是政府机构的重要附属机构,在为公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公共服务机构的现代化与科学化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1.服务质量:公共服务机构需要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们对服务的需求。

例如在服务上引入民间资本、开展免费服务等等。

2.系统性建设:公共服务机构需要建立科学的数据信息系统,包括对服务对象的统一管理、对服务质量的监测、对服务能力的储备等等,以实现对服务机构的合理化监管和优化管理。

3.内部管理:公共服务机构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建立科学化的绩效考核体系,以提高整个机构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

公共管理中的创新管理与科技发展

公共管理中的创新管理与科技发展

公共管理中的创新管理与科技发展公共管理是指通过组织和调控社会资源,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管理成为了公共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科技的应用使得公共管理更高效、便捷,并推动了公共服务的创新与升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公共管理中的创新管理与科技发展。

第一部分:创新管理的重要性创新管理是指在公共管理中,通过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和推动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

创新管理能够帮助公共机构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与传统管理相比,创新管理更加注重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需求。

创新管理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管理模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机会。

在公共管理中,创新管理可以帮助机构更好地应对挑战,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进步。

第二部分:科技发展对公共管理的影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公共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技的应用使得公共管理更高效。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让决策者更及时地获得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提高了管理的反应速度和决策的准确性。

同时,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使得公众可以更方便地获得公共服务和参与决策,提高了服务的便利性和公众满意度。

其次,科技的应用推动了公共服务的创新与升级。

例如,电子政务的推广使得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例如网上办公、网上缴税等。

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帮助公共管理者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精准制定政策和措施。

第三部分:创新管理与科技发展的结合创新管理与科技发展的结合,可以实现公共管理的升级与突破。

首先,创新管理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实施。

例如,通过引入新的管理软件和系统,可以提高公共机构的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此外,科技的应用可以帮助公共机构更好地管理信息,从而实现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

其次,科技发展也需要创新管理的推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公共管理的科学化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公共管理的科学化
全 面落 实科学发 展观 , 实玑 公共管 理的现代化 、 科学化 , 关键
当前 我国政府 正处于 复杂 的 国际 国 内环 境之 中, 在世 界政治
多极 化 , 经济 全球化 , 科技进 步 曰新 月异 的大 背景下 , 各国 的竞争
日趋 激烈 , 各种思 想文 化相互 激 荡 。对 于我 国来 说 , 既是机 遇 这
也 是挑 战 , 何 全面贯彻 落 实科学 发展 观 , 效地提 高 公共 管理 如 有
是政 府 能不 能按 照科 学发展观 的 要求管理 和组织经 济社会 活动 。
因此 , 全面 贯彻 落实科 学 发展观 , 要 实现 公共管理 的科学化 , 要 就
的水 平 , 更好 的发 挥政府 的职 能 , 实现 公共 管理 的科 学 化就成 为 从 管理 体制 与机 制 、 管理 观念 、 理工 具 、 理者素质 入手 。 管 管
L g l y t m d S ce y e a s e An o it S
{占 ; 缸会 I
2 0下 0 .( ) 01
,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丘 实现 管理的科学化
于 梅
摘 要 科学发展 观 是 同马克 思列 宁主 义 、 泽 东思想 、 毛 邓小 平理论 和 “ 三个代 表” 重要 思想 既一 脉相承 又 与时俱进 的科 学 理论 , 是发 展 中 国特 色社 会主 义必 须 坚持 和贯 彻的 重 大战略思 想 。因此要 全 面贯彻 落 实科 学发 展观 , 实现公共 管理 的科 学
我 国亟待解 决 的问题 。

( ) 一 管理体 制 与机 制

科 学发展 观与 公共 管理
1深 化行 政管 理体 制改 革 , u . 』 快政 府职 能转变 。 J 当前我 国政 府 的公共 管理 中还 存在 亟待 解决 的 问题 。 政府 职能转 变不到 位 ,

公共管理的现代化路径与前进方向

公共管理的现代化路径与前进方向

公共管理的现代化路径与前进方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公共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治理方式,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科技发展的浪潮下,公共管理应当注重创新、转型与共建,以实现其现代化的路径和前进方向。

一、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在信息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给公共管理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可以快速处理大量的信息,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和数据分析,帮助公共管理者更好地了解社会状况和民意,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政策措施。

公共管理现代化的路径和前进方向是要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公共管理部门可以实现在线办理业务和服务,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同时,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政策的精确推送和个性化服务,满足公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二、注重公众参与与民主治理公共管理的现代化路径也就是公众治理的路径。

在过去,公共管理往往是由政府主导,而忽视了公众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现代化的公共管理需要建立起公众参与的主渠道,充分发挥公众在公共事务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民主决策和多元利益的平衡。

公众参与的渠道可以通过信息透明、公开听证会、社区讨论等形式来实现。

政府应当主动提供信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使公众能够即时获取政策信息,并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决策和评估。

此外,政府还应主动与公众沟通交流,设立设备完善的咨询平台,鼓励公众发表意见和提出建议,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推动创新与转型公共管理的现代化路径还需要加强创新和转型,不断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公共管理要从传统的指令式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型,注重规划和协调,推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创新可以体现在政策制定、管理方式和机制以及服务内容上。

政策创新需要研究和预测社会需求的变化趋势,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和公众利益的政策。

公共管理的现代化和创新

公共管理的现代化和创新

公共管理的现代化和创新一、现代公共管理的概述现代公共管理是指不断运用先进理论和技术手段,提高公共管理效能,推动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和公共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

二、现代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1、1945年至1980年代:福利国家时代,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和其他公共服务。

2、1980年代至1990年代:新公共管理时代,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管理中,注重管理效率和成果。

3、21世纪以来:创新公共管理时代,注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方式的变革。

三、现代公共管理的创新1、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公共管理领域催化现代化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各级政府通过构建信息平台、开展电子政务等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政务公开,搭建良好的互动机制,实现与社会的资源共享和优化服务。

2、民主与法治的深化民主和法治是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基本原则,是公共管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严格问责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管理环境,加速建设以绩效为导向、完善的法治体系,保障公共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重视人才培养推进现代化公共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从业者,因此人才是现代公共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要推进人才培养,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公共管理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4、管理思维的转变现代公共管理要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化和社会化转化,并且,从主要考虑管理过程向关注结果转化。

除了重视客观评价和绩效评估的结果取向,还要加强公共管理创新,缩短行政程序,提高管理效率,使公共管理体系更加实用和灵活。

四、结语现代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产物。

推进公共管理现代化和创新,是实现公共服务优化和公共治理体系持续完善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应该加强管理创新,进一步拓宽公共管理思路,创造更好的管理模式,为建设现代化公共管理体系和治理体系做出新的贡献。

公共管理中的科技创新与科技发展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科技创新与科技发展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科技创新与科技发展研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创新与科技发展在公共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与发展对公共管理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在公共管理中有效应用科技。

首先,科技创新与发展在公共管理中带来了诸多改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的推行成为了公共服务提供的重要途径。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公共信息可以更便捷地向公众传播,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也得以加强。

同时,科技还促进了公共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使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政府运营和决策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这些变化使公共管理更加高效、透明,提升了政府对社会问题的响应能力。

然而,科技创新与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信息安全问题。

在数字化时代,政府处理的大量信息需要得到妥善保护,以防止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

其次是数字鸿沟问题。

虽然科技的普及程度在不断提高,但仍有一部分弱势群体无法跟上科技的步伐,导致信息不对称和服务不平等的问题。

因此,在科技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公共管理需要关注信息安全和数字包容,以确保科技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在公共管理中有效应用科技,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与合作。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科技企业与学术界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其次,政府应积极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例如,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提升公共管理部门的科技应用水平。

除了加强创新与合作外,公共管理还应注重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政府部门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庞大,如何高效利用这些数据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课题。

政府可以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禁滥用个人信息。

联系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 (2500字)

联系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 (2500字)

联系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不仅要求政府要全面审视经济社会中的各种矛盾问题,还要求政府高瞻远瞩,注意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实现以公共利益的和谐为宗旨的价值取向,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府运行机制的创新,实现决策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

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根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充分考虑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新的思想。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

发展应该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不能找到一个正确的增长方式,经济不可能长期稳定快速地发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节约型社会。

科学发展观还要求在政府管理中必须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经济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也不能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谈不上经济发展,但增长又并不一定带来相应的发展。

试论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公共行政的指导

试论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公共行政的指导

试论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公共行政的指导作者:陈石来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贵州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贵州贵阳550028)摘要:科学发展观同中国特色公共行政相贯通,我国公共行政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的行政思想,揭示公共行政以人为本的服务实质;指明公共行政推进发展的社会使命;提出公共行政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运行要求;明确公共行政统筹兼顾的运作方法,由此形成有机联系的核心构成,从而将公共行政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之中。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公共行政;行政理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 中国特色公共行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领域,其内涵必然体现一般要求。

科学发展观同我国公共行政之间,还存在二者的直接贯通关系,即它准确揭示我国公共行政基本规律,具有统领性和完整性,能够作为科学的行政思想,指导中国特色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行政思想,同时也反映公共行政的共通特征及时代精神。

它所实现的创新,确立了中国特色公共行政理论新的思想核心。

解读科学发展观的行政思想,就是实行公共行政理论的深度转换,这一任务虽然较为艰难,但值得为之努力。

一、中国特色公共行政以人为本的服务实质公共行政是政府供应公共产品的公共行为。

公共产品源于人的私欲缺陷的外部效应,即使是干预较弱的公共服务,也是人们难以进行理性合作的产物。

人们追求自身需要的欲望,是社会得以演进发展的基本动因。

但人的利己欲望的自由释放,肯定排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从而抑制、剥夺他人及自身的合理需要,因此,利己机制虽然能够实现人的需要,但难以使其合理。

公共产品的一般含义,是指蕴含人所应有的公共需要,并由社会利他机制来供应的事物。

利他主体供应公共产品,是以实现人的公共需要,来保证人的需要合理,即通过利他行为实现人的合理需要。

公共管理的现代化与创新

公共管理的现代化与创新

公共管理的现代化与创新一、概述公共管理的现代化与创新公共管理是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与协调活动,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及政府治理的演进,公共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社会转型,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公共管理必须追赶时代的脚步,融合全球化的思潮,加强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构建新型的公共管理体系。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管理创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府和市场的相互关系更加紧密,公共管理的创新和升级成为双向互动和协同的过程。

公共管理的新思想不仅可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还需要从全球化趋势中去寻找新的创新点,在面对矛盾与问题时更加灵活应变。

三、信息化与公共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管理变革的必然趋势,公共管理在这一方面同样需要积极探索。

政府数字化建设、电子政务、政务服务标准化等信息化改革都是公共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信息化与公共管理的结合可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公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水平。

四、公共管理效能与创新公共管理效能的提升离不开创新,这种创新表现为行政制度改革、行政管理模式的转变、新兴技术的应用等。

公共管理的效能与创新关系密切,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实现公共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公共管理的专业化与创新公共管理的专业化建设是公共管理现代化和创新的重要保障。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提升、专业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等方面,都有助于推动公共管理的专业化和权威性的提高。

通过建设公共管理职业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出台标准,可以进一步提高公共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六、现代科技和公共管理创新现代科技的发展极大的推进了公共管理的创新,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的应用,以期改善公共管理的效果,提高公共管理领域的效率等。

科技的发展不断带动了公共管理的创新,同时公共管理的创新也带动了科技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公共管理科学化

科学发展观与公共管理科学化

复杂化、生产组织复杂化的必然结果。
经济发展 不能单纯 由以价格为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市
的极限》 ,批判了单纯谋求物质财富膨
胀 的经济增长理论 。19 年联合 国可持 92 续 发展 大会通 过的题 为 (1 Q 世纪议 程》 的全球发展纲领 ,提 出了保 护生态环 境 的 目标 ,标志着全球 可持续 发展战略 的 形 成 。此后 ,世界许 多 国家制 定了本 国 的可持续 发展纲要 ,中国制定的 ( 世 Q1 纪议 程》 成为其中的典范 。19 ,联 99年
发展事业的伟大贡献。
综 观人类历史 ,政府与市 场 的关系 有 两 大 重要 趋 势 。第 一 ,随着 技 术 进 步 ,经 济发展任务越 来越复杂 。这是技 术发 明导致产品结构 复杂化 、生 产方法
质财富无限增长的幻梦中被唤醒。1 4 9 7
年 ,罗 马俱乐 部 的研究 报 告—— 《 长 增

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国际行动,并且卓有
成 效 。中 国作 为 世 界 上 人 口最 多 的 国 家 ,全面落实科学 发展观 ,将 是对人类
展观 ,中国将再 次面 临社 会经济发展 模 式转型 :从 “ 长即 发展 ”的模式 转 向 增
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次转型代表
了人类发展的大方 向。 2 纪7 0世 0年代 发生 的一场 石油 危 机向人类 发出警告 :大量 消耗物质 资源 的经济增长难 以为继 ,人们从 沉迷 于物

使经济发展更有效率。借 I效率优先而片 Z l
面保护物 质资产所有者 ,是不可取 的 。第 三 ,突 出经济 发展 的公共 性 和可 持续 性 , 改革经济社会体制 ,实行科学治理 。
向分散的市场信息。俄罗斯的 “ 克疗 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与公共管理现代化【摘要】探讨了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如何树立新的政府工作思想与实现工作方法的创新。

树立新的政府工作思想包括: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重要思想,实现政府工作基本观念创新;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塑造新时期政府工作的基本特点;重视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政府工作注入新的内涵。

实现政府工作方法,”以面带点”和”以点促面”的新政府工作特点。

【关键词】公共管理;科学发展观;政府转型;工作思想;工作方法;创新与发展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政府工作思想新时期政府工作改革和创新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进而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精神与现实的政府工作实践相结合,形成有中国特色政府工作思想,推动新时期政府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1.树立“以人为本”重要思想,实现政府工作基本观念创新实现新时期政府工作创新涉及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既涉及到观念层面,又涉及到政府职能,还涉及到政府与社会关系定位等问题。

“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政府工作观念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基本观点。

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

三中全会要求我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的求真务实精神来落实“以人为本”重要思想,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实现基本观念创新,从社会的控制者转变成为社会服务的提供者,从传统的管理型政府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变。

同时,“以人为本”重要思想与新型的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相契合。

服务型政府服务理念的核心性以及民意的主导性,客观上规定了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以及服务工作的最终评判标准等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规定了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主体是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服务对象是公民、组织和社会,服务内容由民意决定,服务工作的最终评判在乎民意。

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实现了政府工作基本观念的创新。

2.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塑造新时期政府工作的基本特点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想。

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要求社会发展的全面性,社会系统的系统性要求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社会系统的内在结构和机制则展示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机制和形式。

现代社会是具有严密社会分工与合作而连接起来的多要素结合体,社会的各个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都空前的重要。

要素和要素之间形成了关系复杂、影响强烈的网链。

各要素之间紧密联系,任何一个要素出现了反常都会引来相关要素的联动反应。

社会各部门和方面更像是被连接起来的链条和链网,一个环节出现不良反映,就会带动一个网络或是一条链条的联动,就有可能带来对整个社会体系的风险和冲击,产生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正是由于现代社会这种多要素联动的特点,决定了每一个社会要素,每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方面都不能忽略,都需要被纳入到社会宏观管理的体系之内认真考量。

然而,20多年来政府工作采取的是一种非均衡发展方式。

这使得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的问题。

新时期,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压力迫使中国必须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方针,实现政府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一方面,要全面履行现代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四大基本职能。

另一方面,又必须建立起一个定位科学的“非全能型”而是“有限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这就要求政府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均衡设置政府功能,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以适应新时期政府工作的基本特点。

3.重视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政府工作注入新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在面临全球性问题和发展困境的现实条件下,人们全面反思寻求出路的产物。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种新的发展观,而且蕴含了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是一种新的文明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可持续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

传统工业文明那种人类征服自然的做法没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反而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报复。

可持续发展倡导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关系,废除旧的工业文明,建立新型的生态文明。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可持续发展追求建立新的公平观。

它既追求当代人的代内公平,同时也尊重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确立代内的公平原则既是保护稀缺环境与资源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特征的体现。

代际公平原则尊重后代人有生存发展的权利,主张保护后代人耐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

它不仅要求后代人享受和当代人一样的生活发展条件,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之上一代更比一代好。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着眼于更宽广的视野,努力探索政府工作的长效机制,协调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二、推进公共管理创新方面的探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当前中国政府工作改革创新的目标,新形势下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立足新时期工作特点,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实现工作方法的创新。

1.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不断增强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随着各式各样矛盾的不断涌现,党和政府开展工作必须统领全局、兼顾各方,及时高效的应付各类危机与问题,应付更加复杂的工作局面。

系统科学的发展为处理这种复杂工作局面提供了有力的方法借鉴与指导。

系统辩证法是近年来逐步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法,也是科学发展观提倡的一种新的重要方法。

它既坚持矛盾分析法的指导地位,同时又引入了系统论的理论成果。

“全面”,即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科学发展观所主张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科学发展观还强调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协调”,即协同调和,体现为一个相互协作、互动以促进发展的机制,它包含有制度的演进和结构变动方面的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协调更多的是与系统相联系,是一种动态的机制。

我们所面对的各项工作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各方面,都是有机联系、相互制约的,都是整个网链上的一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与其他方面相影响和联系,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科学发展观不仅强调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而且强调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协调互动。

科学发展观提出协调发展,就是要从全局的、整体的观点出发,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的摩擦,降低由于各子系统之间的各类冲突。

“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它归纳出近一段时期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兼顾,继续妥善处理的社会热点问题。

“五个统筹”的实质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应用“全面”、“协调”的观点来看待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五个统筹”是辩证法与系统科学在政府工作方法创新的成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的表现形式。

它指出了今后一段时间政府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工作重点,便于各级政府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统筹兼顾,减少工作失误。

2.由“点”到“面”,“以面带点”和“以点促面”。

政府工作必须遵循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断探索适合工作局面的工作模式,创新政府工作方法。

建国初,政府通过抓主要矛盾解决当时突出的社会问题,后来政府开展工作的方式逐步过渡到将同类的相关矛盾和问题放在一起统筹处理,工作讲究“提纲挈领”,现在政府工作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

“两点论”、“重点论”和“弹钢琴”的工作方法主要还是带有单个解决问题特征,这种情况下政府工作的视角往往容易局限在孤立的“点”上。

这种“点”式特征在政府工作中往往表现为“以重点带全局”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适合应付局面较为复杂、矛盾较为多样的情况。

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和“五个统筹”的工作思想,为政府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工作模式。

它要求我们改变以前对社会的简单认识,树立起科学的全局观,开展工作要“点”、“面”结合,统筹兼顾。

形成“以面带点”和“以点促面”的新的政府工作思路。

这对于政府工作改革,正确履行政府四大职能,突出公共服务理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公共管理创新中国新一届政府高度重视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公共管理创新,把建立健全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作为当前改革的一个重点。

中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

前不久,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公共管理创新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

目前,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共行政体制为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公共管理创新,并正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这项工作。

第一,重塑政府施政理念。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公共管理,首先要重塑政府施政理念,大力推进行政文化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的发展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公共管理创新,就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把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强调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全面履行政府职责。

不仅要重视经济建设,还要重视社会事业和文化事业建设,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不仅要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还要重视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系数和公众的幸福度。

要把政府工作的重点由对经济社会的直接管理,转到重点放在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上来,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要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加强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责,履行好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责任,使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真正做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