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对思维能力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去学,我在平时常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图画观察法——指导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准确性;标题质疑法——学会整体感知,借此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和独立性;问题解惑法——研读重点内容,相信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看问题的敏锐;空白弥补法——感悟难点语段,是创造性思维的延伸;生活关联法——衔接课内课外,运用思维的迁移性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
关键词:课前预习整体感知研读重点感悟难点拓展迁移语文,不仅是思想和交流的工具,还是进一步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工具,甚至可以说是进行各项工作的工具。
所以对于这样一门同时兼备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课的教学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中起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作用。
语文教学的根本且的,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在“使用”知识、“欣赏”知识、与知识“打交道”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会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去学,这就要求教师采取相关的教学策略、课程设置,我在平时常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1、图画观察法——指导课前预习
预习应讲究技巧,要充分利用书本资源开发思维。
我常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书中的插图,学会揣测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和准确性。
《苏州园林》一文描摹江南园林的建筑特色,对于边疆的孩子较难领悟。
如何让学生对课文带兴趣去预习?我先与学生一起看书中《苏州园林>的彩色插图,猜插图是画还是景?学生看毕,有说:是景,但美得像画。
有说:四张小图拼成的一幅镂空插图,右下角横逸的芭蕉图应是一张画,背景云雾迷蒙,如此仙境只有画中才见过。
反对者说:若是贴画,镂空处怎能还看得见芭蕉叶?
学生由吵闹逐渐沉思了,我趁势引导学生根据插图猜读课文内容。
我明白学生一旦发现了问题,就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学生才能积极自主的思考和创造。
当学生验证自己的思路时,读书的注意力远超过无目的阅读。
通过如此训练,学生学会了在文中抓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思路。
2、标题质疑法——学会整体感知
叶圣陶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学生用其才能,勤于练习,领悟广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
”
标题常常是开启文章的一把金钥匙。
面对新文章时。
我经常要求学生思考:题目是什么?这个题目向你传达了什么信息?你对此知道多少?你估计这篇文章会说些什么?给学生一个质疑空间,借此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和迁移性。
如《落日的幻觉>,看题目质疑,学生思虑后提出:司空见惯的落日会产生怎样的幻觉:落日为什么会产生幻觉;落日的幻觉给人怎样的感觉;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这些问题就把文章“写什么”、“怎样写”、“为何这样写”的问题基本
解决了。
小结时再让学生由身边现象谈科学原理,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学,理解我们与科学的零距离接触,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学科学的思维习惯。
3、问题解惑法——研读重点内容
学生应当是一个思想者,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导”,教师教会学生会学,这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
学生转化为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之后,这时,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及时地诱导并发现问题,让学生控制领悟学的技巧。
要相信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看问题的敏锐性,重视学生的观点、疑问和困难,培养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
(石壕吏>的故事情节较简单,若按部就班的疏通大意、介绍背景、理解主旨、角色扮演,还是会让课堂沉闷许多,利用问题解答法就好多了。
学生早读背过此文,我趁势在课上让学生提出难理解的问题,并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他们的问题如下:(1)为何石壕吏不在白天捉人,而选择晚上?,(可结合注释解决了时代背景的硬灌。
)(2)为何是老翁逃而不是老妇人或全家人一起逃呢?(讨论中学生明白,封建社会男子在家庭中的支柱作用及抓人的突然性和恐怖性;)(3)作者为何不逃,而只有老翁逃?作者不怕被抓?(正好介绍作者生平及这段时期的坎坷经历和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
)(4)石壕吏为何总在门口怒喝而不进房里搜呢?(理解战争的紧张急迫,局势的混乱不堪,差吏的多次抓丁及冷酷无情。
)(5)为何老妇人先说“室中更无人”,又说惟有如下孙”?(理明主体结构安排三问三答
的巧妙之处。
)
只有这样的困惑和质疑,才能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深刻的、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否则,或使思维陷入紊乱无序的境地。
或是浮光掠影,不能深入。
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兴奋地研读课文。
解决以上问题后,又有学生发问:“作者身份特殊,为何不替老翁家说’隋免去此次灾难?”此问题使较难理解的文章主旨也顺畅解决了。
学生的兴趣高涨,老师也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
4、空白弥补法——感悟难点语段
创造性思维通过形象思维能得以发挥和体现。
形象大于思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这种丰富多样,蕴藏着创造力的源泉。
室白弥补法是创造性思维的延伸。
中老妇人的内心独白学生若能补充,对学生吃透课文很有帮助。
如老妇人几乎整晚静坐烈士的墓前;让学生揣测其当时的心理活动,有说“你不远万里来帮助我的国家,为赶走法西斯、为南斯拉夫的解放献出宝贵的生命,我们的国家会永远记住你的”;有说“好人有好报。
坏人有恶报,你的仇一定会有人报的,这些残忍的法西斯一定会下地狱的;有说“孩子,回家的路很远吧。
别太心急,一路走好,我会整晚为你点亮回家的路”;有说“早些回家看看吧,孩子,你的父母彻夜都在想你”:有说“英雄啊,今晚我的喜烛将照亮你去天堂的路,有生之年我会一直为你祈福的。
”…….对老妇人心理活动的揣摩法,使超越国界的情感得到充分领悟,学生懂得了一位母亲的心,更理解了两国军民
情。
结合实情的补白,这是思维的深层训练.
5、生活关联法——衔接课内课外
知识的主要价值存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善于思维的人,才能将知识灵活的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
《傅雷家书》中教育儿子的语句对许多与长辈有代沟的孩子未必好理解,生活忙碌的家长缺少跟孩子沟通,不理解孩子的新潮思想,孩子为寻找自己的社会地位总认可朋友的重要性而忽视亲情。
种种原因,学生未必能理解文中父亲的舐犊之情与教化情切。
面对此情况,授完课的我以拉家常方式问学生:“你的生活中遇到快乐和挫折,你首先会选择谁倾诉?为什么?比如期末成绩你会对谁说?”
我先选了一位父母管不住、在班级还有号召力的捣蛋学生谈,他边思考边稳重地说:“我不愿把不愉快的事对父母说,但会把快乐讲给他们。
每次成绩不理想,若对父母说了,他们会几天不理我,还会骂我,所以我不说。
“你对他们的打骂做法怨恨吗?”我追问。
他想了想,坦然说:“不恨,他们做法也对,不然我会更坏。
”“你是个响当当的、有男儿本色的人,你愿意把快乐带给家人,把不愉快藏在心底,只愿你的父母能理解你、帮助你。
”我的赞语让他的脸顿时绯红,很有种自豪、委屈、激动的复杂表情。
一人观点不足以代表全体,我又找了有权威性的班长,开始了一番对话。
“你会把快乐或忧伤告诉父母吗?”很利索地说:“不会!有代沟。
”“假若你很在乎的模考成绩没考好,你又会选择谁倾诉苦
闷?”正好这次的初三模拟考试她整体成绩很不理想。
她犹豫了一下,“选父母吧。
”“父母会怎样劝你?”“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考学不是唯一的出路,他们知道我好强。
他们的劝解刚开始,我就哭得一塌糊涂。
”“老师和朋友也会说这样的话,比如我这样说了,你会这样哭吗?”摇摇头。
“为什么父母这样劝你,你会如此伤心?”全班沉思。
“你为什么选择父母来说学习的失败?没代沟吗?”茫然状。
“仅仅是想让他们知道你的学习成绩吗?不觉得倾诉完心情释然了许多?阴霾的天空豁然开朗了许多?”她点头。
我顺势小结,“原来父母是我们精神极度压抑后的最好的解压密码,是我们最终的精神家园。
他们或许不能说些豪情壮语,却是你心灵真正的寄托支柱,试着理解他们吧。
其实今天所学的文章就是一对父子因互相理解、注重沟通、互诉衷肠、相互激励而成为知己的至情家书。
”让学生明白父母与子女可以是朋友关系。
思维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可以通过专门训练教会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在语文课上,我希望能通过多种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结构,提高学生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和领略思维的智慧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