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业的探索-新华医药集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1年,红军在井冈山根据地创办中国工农红军医药卫生器材厂后,苏区药
品生产为救治广大伤病员及共和国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此后,西安利君、山东
新华、太原制药厂、武汉制药厂、东北制药总厂,一批从枪林弹雨中冲杀出来的
药企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医药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市场经济浪潮
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有的企业转制、转型,有的企业经营不善,濒临
崩盘,发展不顺。而山东新华制药及时转换观念,与时俱进,企业竞争力不断增
强,成为在市场经济中再立新功的老功臣。
“没有知识,没有技术书籍……没有检验的办法,只好用舌头来尝尝。”19
46年,一个名叫李普的年轻人来到胶东平原位于莱阳与烟台之间的一个乡村,他
惊讶于小小的村庄竟然能生产上百种药品,“有咖啡因、麻黄素、补脑强身的甘
油磷酸钙、消炎化脓的消凡米丁……还能制造胶布、盐酸、亚砒酸,从海水中提
取某些原料。”
在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厂史室里,张贴着这篇由原新华社副社长李
普以战地记者身份采写的《记“三个臭皮匠”学化学》:“制药厂成立八个月内,
就要供给部队药品的一半。去年下半年,上级又命令要解决胶东解放区各方面全
部需要的百分之六十,今年全部要由他们供给。”新华医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
争时期,几乎参加了八路军、解放军在山东境内组织的所有大的战役,为前线胜
利提供了有力的药品保障。
这家从背包里发展起来的功勋药厂,不仅是新华医药的骄傲,更是新中国化
学制药史的缩影。
1948年,新华医药从胶东迁至淄博,投身于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中。建国
初期,研制成功特效药斯锑黑克,一举扑灭了肆虐半个中国的黑热病,为新中国
健康事业立下第一功;1953年,第一台防腐蚀搪玻璃反应罐研制成功,为中国化
学医药工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装备基础;1954年,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施工的现
代化学合成原料药非那西汀车间在这里投产,中国第一条化学原料药生产线在这
里建立;1960年代初,随着阿斯匹林、安乃近、氨基比林等在此陆续投产,中国
解热镇痛药依赖进口的时代宣告结束。1970年代,其新产品开发起步,抗感染新
药吡哌酸及其制剂、解热阵痛抗炎新药布洛芬及其制剂双双填补国家空白。如今,
他们拥有乙氧苯柳胺、马蔺子素、吡哌酸、巴比妥等多个国内独家品种,“两氨”
、咖啡因、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主导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居第一位,亦成为抗
感染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中枢神经药物、激素等药物的重
要生产和出口企业。
1990年代后,新华医药开始实行股份制改造。在香港、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
上市,成为首家境内、境外两地同时上市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由一家纯而又纯
的国有企业,变成了公众公司……”谈起61年来的风风雨雨,董事长贺端满怀
深情地说:“我在这里已经工作了34年,对新华有着很深的感情。务实作风、科
技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凝聚向上、全新价值等推动新华勇往直前。”
今年医药行业效益面临整体性滑坡,新华医药同样面临原料涨价产品降价的
严峻形势。但他们并未因此畏难,大搞一品一策、揭榜攻关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
动,努力从老产品中挖潜。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累计实现双增双节4896万元,其
中原料节约352.6万元,能源动力节约253万元,制造费用节约366.8万元,采购
成本降低3541万元。
在国内市场低迷局势下,今年1~8月份,新华外贸出口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
头,全集团实现出口创汇5757.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81%,超过了全国、
省市同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这得益于公司抓住原料药市场大转移的机遇,加大
了化学原料药主导品种、优势品种的出口推介力度。此外,他们还加强外经工作,
合资合作迈出新步伐。与荷兰DSM集团共同创建的新华—肯孚公司总投资已达200
0万美元,成为国内最大、国际领先的头孢菌素原料药的供应商;与美国百利高
公司合资成立的新华—百利高公司已经完成设备验证工作;与台商合资生产胶囊
项目的合同已于5月26日正式签字,工商注册及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正在进
行中;与日本三共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合作也进展顺利。
经历了战争洗礼的新华医药发展史也是新中国化学制药发展史的缩影,我们
有理由期期待新华医药的国际化战略——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全球医药供应商的目
标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