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原典导读课程大纲范文

中国思想史原典导读课程大纲范文
中国思想史原典导读课程大纲范文

【中國思想史原典導讀】課程大綱課程資訊

課程綱要

「中國思想史原典導讀」課程進度

課程大綱

1. 導論:

《選編》,頁31:「天生蒸民...生仲山甫」;頁32:「維天之命...曾孫篤之」;頁35:「惟十有三祀...六曰弱」。

問題:

1. 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人文主義」有何特徵?

2. 試就《詩經?烝民》、《尚書?洪範》探討中國「天人合一」思想。

2. 孔子與孟子:

《選編》,頁53:「學而時習之」;頁67:「吾道一以貫之」;頁90:「克己復禮」章;頁101:「吾黨有直躬者」;頁137-8:「敢問夫子之不動心,...而又害之」;頁:151-2「萬章曰...此之謂也」。

問題:

1. 試討論《論語》「學而時習之」、「吾道一以貫之」、「吾黨有直躬者」、「克

己復禮」之涵義。

2. 孟子與告子「不動心」的差別為何?孟子說:「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

得於心,勿求於氣」如何解釋?何以說「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可?」

3. 「氣」與「浩然之氣」有何區別?「心」與「氣」之關係為何?孟子如何

「養氣」?

4. 「言」的性質為何?何謂「知言」?「知言」與「養氣」的關係為何?何

謂「集義」?「知言」先於「集義」(或養氣)(朱子)?或「集義」先於

「知言」(陽明)?

5. 堯舜形象在孔孟思想中經歷了何種變化?孔孟的堯舜論述有何相異之

處?

3. 《大學》、《中庸》、荀子:

《選編》,頁166-170:「大學之道...近而忽之也。」;頁181-197:《中庸》全文;頁203-4:「天行有常...而自為守道也。」(《荀子.天論》);頁212:「天之性善...其善者偽也。」(《荀子.性惡》)。

問題:

1. 孔、孟、荀之身心觀各有何特色?

2. 討論先秦儒家(尤其是《大學》)「慎獨」概念之涵義及其思想史意義。

3. 討論《荀子.天論》中的天人關係。

4. 討論荀子的人性觀。

4. 老子與莊子:

《選編》,頁227-247,《老子》全文;頁271-272:「知天之所為,...是之謂真人。」(《莊子.大宗師》);頁288:「天道運而無所積...謂之天樂。」(《莊子.天道》);。

問題:

1. 莊子的「真人」與儒家的「聖人」有何差異?

2. 討論莊子思想中的理想聖王。

3. 儒道兩家皆好以水之意象為喻,兩家之隱喻思維方式各有何差異?各有何

特色?

5. 法家:

《選編》,頁345:「世之顯學,...必然之道。」(《韓非子.顯學》);頁:351「道者,萬物之所然也...非常道也」(《韓非子.解老》)。

問題:

1. 「勢」的概念在先秦法家(陳書,頁345)及古代思想史中之發展?

(1)作為政治學概念的「勢」(《韓非子》)。

(2)作為軍事學概念的「勢」(《孫子》)。

(3)「勢」與「時間」概念的結合→「時勢」。

(4)「勢」與「空間」概念的結合→「形勢」。

2. 「道」在法家(陳書,頁351)及先秦諸子(特別是老莊)思想中的內涵

與異同?

(1)「道」與「理」的差別何在?

(2)本體論意義的「道」。

(3)現象界意義的「道」。

3. 太史公曰:「韓非之學,蓋歸其本於黃老」,其說應如何理解?試申論之。

6. 《易經》:

《選編》,頁356:「文言曰:...奉天時」(《易.乾卦》);頁357-8:「第一章:天尊地卑,...而易無體」(《易.繫辭》)。

問題:

1. 在中國古代思想史從chaos向cosmos發展過程中,《易》「傳」之論述有其

重要地位。請問:《易》「傳」作者如何分別空間?如何解釋時間?

閱讀:山田慶兒,〈空間?分類?範疇〉,收入:《日本學者論中國哲學史》(台北:駱駝出版社,1987)

參考:《易傳》中的時間觀念與僧肇〈物不遷〉論中的時間觀念。

2. 《易》「傳」中的「大人」(頁356)與《論》《孟》、老莊思想中的「大人」

或「聖人」「真人」有何異同?

3. 討論《易》〈說卦傳〉與《孟子》中之「理」、「性」、「命」(陳書,頁360)

之內涵。

7. 漢代儒學:董仲舒

《選編》,頁367-369:「今世闇於性...以成民之性為任者也」;頁373-4:「天德施...以數相中也」;。

問題:

1. 董仲舒如何解釋人性(看:陳榮捷,頁367-369)。董仲舒的人性論與告子

和孟子有何異同?

2. 董仲舒的「天人相感」「人副天數」(頁373-374)思想與先秦儒家孔、孟、

荀之天人關係論有何異同?

8. 新道家:

《選編》,頁440:「夫彖者...義可見矣」;頁443:「夫能全用剛直...異於職事」;頁445-6:「凡有皆始於無...不能捨無以為體也」。

問題:

1. 討論王弼《周易注》中之「理」與「事」概念之內涵及其關係。

2. 討論王弼《老子注》中之「體」、「用」概念。

3. 討論老子與新道家的「道」概念之比較。

9. 僧肇:

《選編》,頁473-5:「夫生死交謝...有何物而可去來」(《物不遷論》)。

問題:

1. 僧肇如何論證事物變遷現象之不真實性。

僧肇如何破:(1)動vs 靜

(2)真vs俗→之對立

(3)去vs住

2. 僧肇之論述方式與《道德經》之論述方式有何異同。

10. 華嚴宗:

《選編》,頁532-535(《金獅子章》全文)

問題:

1. 法藏在《金獅子章》中,如何論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種論證程

序,潛藏何種特殊的思維方式。

2. 《金獅子章》中所呈現的思維方式與論證方法,與傳統中國的思維方式有

何異同?(參讀:楊儒賓、黃俊傑編《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正中書局,1996)。

3. 試以《金獅子章》為基礎,論述華嚴哲學要義,並聚焦於下列命題:

(1)法界緣起

(2)一乘圓教

(3)因陀羅網境界

(4)六相

4. 「心」在華嚴哲學中之地位如何?華嚴哲學中之心學,與儒家(尤其是孟

子學)之心學有何異同?

11.禪宗:

《選編》,頁549-553(《六祖壇經》)。

問題:

1. 慧能大師云:「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頁551,第13條),此為禪學要

義。但:

(1)「空」與「慧」關係如何?

(2)為什麼「學道之人作意,莫言先定後慧、先慧後定、定慧各別」?

2. 在《六祖壇經》中「心」扮演何種角色?禪宗之心學與儒家之心學有何異

同?(頁552,第18條;頁550,第6、8條)。

3. (1)作為一種修養身心方法的「坐禪」(頁553,第19條),與先秦時代孟子

及告子所說的養心修身方法有何不同?(參讀:《孟子?公孫丑上?2「知言養氣」章;《孟學思想史論》第二章)

(2)禪宗所說的「無相」、「無念」(頁552,第17條)如何可能?

12. 韓愈和李翱:

《選編》,頁572-573:「性也者...奚言而不異」(《原性》);頁574:「博愛之謂仁...一人之私言也」(《原道》);頁575-6:「或問曰:人之昏...元吉」(《復性書中》)。

問題:

1. 韓愈「原性」中之人性論與董仲舒之人性論有何異同?

2. 韓愈如何重新定義「道」?此種重新定義,係針對何種思想背景而發?

3. 李翱如何論述「復性」之方法?他的「復性」與《莊子》書中的「復性」

有何異同?

13. 張載:

《選編》,頁621-3:「太和所謂道...非窮理之學也」(《正蒙》1-7);頁619-620:「乾稱父...吾寧也」(《西銘》)。

問題:

1. 張載思想中之「氣」論與古代中國之氣論有何異同?

2. 〈西銘〉之基本思想如何?試析論之。

14. 二程:

《選編》,頁643:「學者須先識仁...不能守也」;頁646:「生之謂性...不與焉者也」(語錄選,7)。

問題:

1. 二程思想中「仁」概念內涵如何?與先秦及宋儒家中之「仁」概念有何異

同。

2. 二程如何解釋「惡」之來源。

15. 陸象山:

《選編》,頁699-700:「此理本天所以與我...而失其本心」;頁700:「某嘗以義利...有不可同者矣」(〈與王順伯書〉)。

問題:

1. 象山思想中「心」與「理」之關係如何?

2. 在何種意義之下,象山之學可說是孟子學?

16. 朱子:

《選編》,頁720-721:「天地以生物為心...而論仁哉」(〈仁說〉);頁722-3:「生之謂性...以舜明之」(〈以明道論性說〉);頁725-6:「佛者有觀心...無惑於斯耶」(〈觀心說〉)。

問題:

1. 朱子如何集新儒學之大成?

2. 討論朱子〈仁說〉(陳書,頁720-721)的思想內涵。

3. 試以「心」、「仁」、「性」、「理」等概念為中心,分析朱子學與古典儒學之

異同。

4. 朱子如何處理「心」與「理」之關係?

5. 朱子如何評論佛教?

6. 討論朱子「理一分殊」說的思想內涵及其在21世紀可能面臨的新挑戰。

17. 王陽明:

《選編》,頁786-791:「大學者...孔氏之心印也」(〈大學問〉全文)。

問題:

1. 王陽明思想中之「心」與「理」之關係如何?

2. 陽明如何重新解釋《大學》?

3. 熊十力嘗指出「知」、「理」、「心」三概念為陽明與朱子之根本迥異處(《讀

經示要》卷一);陳榮捷則從〈朱子晚年定論〉判定陽明依歸於朱子。二

者何者為是?試就己見析論之。

4. 在何種意義下,何種程度之內,我們可以說:宋明理學乃是對佛教挑戰之

回應?

5. 朱子、陽明及晚明諸儒的聖人觀有何差異?

18. 戴震:

《選編》,頁833-836:「理者...不復致思也」;頁837:「性者...各殊者而已矣」(《孟子字義疏證》)。

問題:

1. 戴震與宋儒論「理」、「性」等概念有何差異?

2. 戴震之方法論有何特徵?得失如何?

大学专业详解(历史学)

大学专业详解:历史类职业分析及其王牌学校来源:人民网2010-1-30 10:27:20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模拟考场 专业能影响着一个人未来,专业选得好意味着以后就业更容易、发展潜力更大。因此,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对专业选择应该特别关注,但是面对众多高校上千个不同的专业,考生到底怎样挑选专业呢? 一专业详解 060101 历史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学、版本目录学、音韵学、训诂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5.了解国内外史学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导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与选读、中国断代史(从先秦到当代)、专题史(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等)、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史(美、英、法、日、德、俄等国、拉美、非洲、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中外关系史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060102* 世界历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世界历史的全面系统知识,能在学术研究、文化教育、外交外贸、国际文化交流和新闻出版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的历史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关于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整体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史学理论、外国语、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了解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5.了解国内外世界历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学术前沿和发展动向趋势;

中国思想史张岂之读书笔记《中国思想史》的读书笔记

中国思想史张岂之读书笔记《中国思想史》的读 书笔记 今天起开始阅读钱穆先生的《中国思想史》一书(版本为九州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此书是1950年应张其昀之约而写,于1951年完稿,1952年出版,1977年作增添校订再版。 此书主要概述了中国历代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要义,时间上是从春秋中晚期到现代,分为44个条目。这本书只有280页,这对于整 个中国思想史而言,肯定是比较简略的,本书只做扼要提示和点拨。钱穆著作中可以作为本书参考书的,多达十多种。所以,要想进一 步研究中国思想史,就可以参考钱穆的其他专著,像《国史大纲》《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系年》《四书释义》《墨子》《惠施公孙龙》《庄老通辨》《阳明学述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以及 《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等书,而单篇论文则可参考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这部《中国思想史》,仅仅是上述这些 著作的“赅括而综合的叙述”。 钱穆治学主张会通,所以研治思想史,他说应注意通史及文化史,故上述著作如果不能一时遍读,那就至少要读《国史大纲》和《中 国文化史导论》这两本书。另外,也要注意旁通西方思想。 本书的写作风格是,力求简易通俗,可是由此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对各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之处,不容易快速了解。那怎么办呢?钱 先生给出建议,最重要的是“细心玩索”,不要着急,循序渐进,“明得一家是一家,明得一节是一节,明得一句是一句”。这看起 来不是太慢了吗?其实如果反复研究玩味思考,长期积累下来,自 然就会豁然贯通。这一点正是朱熹教人读书的方法:“近日看得后生,只是教他依本子识得训诂文义分明为急。自此反复不厌,日久 月深,自然心与理会,有得力处。” 钱先生认为,思想可不仅仅是文字,思想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思想是有生命的。在例言中,钱先生说:“无思想之民族,决不能独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 关考点及试题答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8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会饮》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布瓦洛 C、柏拉图 D、康德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 A、完全一致 B、不一致 C、相似 D、在似与不似之间 3、贺拉斯是哪个时期的文论家()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罗马 D、启蒙时代 4、谁将“太一”作为宇宙和艺术的本原() A、普罗提诺 B、高尼罗 C、托马斯·阿奎那 D、但丁 5、哪一位文论家的文化可称为“教父神学”的文论() A、托马斯·阿奎那 B、维柯 C、奥古斯丁 D、柏拉图 6、下面哪一位文论家的文艺思想是以神学的本体论为前提的() A、普罗提诺 B、奥古斯丁 C、托马斯·阿奎那 D、锡德尼 7、卡斯特尔维屈罗是哪个国家的文论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8、下面哪一篇文论讨论了“严肃剧”() A、《论戏剧诗》 B、《拉奥孔》 C、《悲剧的诞生》 D、《拉辛与莎士比亚》 9、为实证式文学研究开辟道路的是() A、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 B、泰纳的《艺术哲学》 C、桑克蒂斯的《论但丁》 D、兰波的《致保尔·德梅尼》 10、下面哪一位文论家说“文学史就是灵魂史”() A、海德格尔 B、叔本华 C、尼采 D、勃兰克斯 11、谁把酒神精神作为悲剧的起源() A、王尔德 B、莱辛 C、萨特 D、歌德 12、《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的作者是() A、萨义德 B、肖沃尔特 C、萨特 D、费什 13、哈桑是() A、现代主义文论家 B、唯美主义文论家 C、神学文论家 D、后现代主义文论家 14、认为小说的形式结构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具有同源同构性的是() A、歌德 B、哥德曼 C、萨特 D、弗洛伊德 15、新历史主义是哪个世纪兴起的一股文论思潮()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年秋季划期末考试高二年级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2.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 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台基础 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3.《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日太公,母日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君权神授”思想 C.“天人感应”思想 D.“人伦者,天理也” 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实现了儒家的 A.道德化和宗教化 B.政治化 C.世俗化和普及化 D.哲学化 5.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 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 6.法国作家雨果:“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雨果在这里 A.说明中国传统科技缺乏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B.认为当时中国政治制度保护了科技发明 C.指出西方自然科学完全源于中国古代科技 D.否认当时中国人的发明能力和创造能力7.“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的再现了客观历史 B.正确评判了历史人物

原典导读课程总结

原典导读课程总结 中国原典导读是为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家作品,掌握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进程,围绕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的文体、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家为中心展开教学。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已有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家作品,提升人文素养,培养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的正确理解态度和良好的接受态度,并实施爱国主义的教育。 在本次学习中,我们主要讲了四讲,以下是其主要内容: 第一讲:《诗经》概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约在公元前6C,《诗经》在春秋时已流传于世,时称为“诗”或“诗三百”。《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产生地域大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北部;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具有时间长(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地域广(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主,波及长江、汉水、汝水一带,涉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北部等地)、作者众(既有贵族创作雅诗、也有平民奴隶吟唱的风谣,还有乐官祭祀典礼制作的颂诗)等特征。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5《国风》;《雅》105篇,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40篇,其中《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 《诗经》国风绝大部分作者是下层人民,“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王畿”之乐。大雅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用于诸侯朝拜;小雅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用于贵族宴享。“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在重大祭典时,连歌带舞,颂赞祖德以娱神,作品皆出自社会上层人物之手。 第二讲:物质生产习俗与《诗经》劳动诗歌 农业成为《诗经》时代周人主要的生产方式和主要的社会生活内容。周初的统治者极为重视农业生产,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时,要举行隆重的祈谷、藉田典礼,祈求上帝赐予丰收,天子亲率诸侯、公卿大夫、农官到周天子的藉田中象征性犁地。秋天丰收后,还要举行隆重的报祭礼,答谢神灵的恩赐。《诗经》中的《臣工》、《丰年》、《良耜》等作品就是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周初农业经济繁荣,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第三讲:婚姻恋爱习俗与《诗经》爱情诗歌 先秦时代,无论是聘娶婚制,还是媵嫁婚制,主要是针对贵族阶级。对于庶民百姓的婚姻,统治者则着重从繁衍人口和增强国力的角度来制定相关的婚配制度和政策。《诗经》中有许多反映当时婚姻风俗制度的作品。婚姻形态有媒妁婚、自由婚、政治婚;婚姻仪式按六礼程序进行;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掩盖下的一夫多妻制。《诗经》时代贵族阶层婚俗的主要形式

《中国思想史》题库及答案

《中国思想史》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美德合称。 2.西周的治国安民大纲是。 3.古代周朝的五种酷刑是指、、、、。 4.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5.“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在一书中提出的。 6.《告子上》中写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价值原则。 7.阴阳五行中的“五行”是指、、、、。 8.禅宗真正形成为宗派,应从唐中叶(公元7世纪下半叶)算起,被推尊为禅宗六祖,是禅宗正式诞生的标志。 9.宋代理学朱陆之争指的是和两大思想家的斗争。 10.《明儒学案》的作者是。 11.战国末年的为法家思想的总结者。 12.“,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这句话表现了孟子的思想 13.“尚贤”“尚同”思想是的思想主张。 14.邹衍的历史学说“五德终始说”,是一种神秘的历史循环观念。它以五德相生关系说明王朝更替,这五德的先后顺序为:、、、、。 15.“荆公新学”是北宋改革者的思想内容。 16.《周易》中八卦是指、坤、、、艮、、兑。 17.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三等:、“斗筲之性”、。 18.《中说》的作者是唐代。 19.理学的认识论和道德修养论往往是不分的,这在二程表现得尤为明显,它反映在“格物致知”和

这两个命题上。“格物致知”一词源于。 二、名词解释 1.性恶说 2.“大宗师” 3.“参验说” 4.名辩思潮 5.正始之音 6.性善论 7.谶纬8.“言不尽意” 9.《五经正义》 10.经世致用 11.“反者道之动” 12.黄老学派 13.玄学 14.洛学学派 15.公羊三世说 16.“天人感应” 17.“效验”学说 18.鹅湖之会 19.“致良知” 20.中体西用 三、简答题 1.简答墨子的“尚贤”思想。 2.简要谈谈商鞅、慎到、申不害的法、势、术思想。 3.什么是陆九渊的心学体系? 4.法家韩非对朴素唯物主义的贡献是什么? 5.“本无”“即色”“心无”三宗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6.简答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思想。 7.如何评价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8.简答桓谭批判谶纬迷信的主要论点? 9.谈谈王夫之“继善成性”观点的主要内容。 10.墨子也把“兼爱”称为“仁”,谈谈他的“仁”与孔子有哪些不同? 11.《庄子注》的作者是谁?他们对《庄子》作了哪些解释发挥? 12.隋唐时期儒学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论述《易传》的思想体系。

西方文论重点整理

柏拉图理式论摹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他所说的“Ide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这种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底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如“桌子”、“树”的理式,再往上是数学、几何方面的理式,如三角、正方、圆等,再往上是艺术、道德方面的理式,如公正、美等;越往上,理式越完美,而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善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神的化身。这样一个精神的理式体系又是和现实的自然世界相对应的,现实的“床”是理式的床的影子,是理式造出来的具体的特殊外在形象。他说:“理式”不仅有本领造出一切器具,而且造出一切从大地生长出来的,造出一切有生命的,连他自己在内;他还不以此为满足,还造出地和天,各种神,以及天上和地下阴间所存在的一切。这里所说的创造一切的理式,就是“最高理式”,就是创世主、是神。他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人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要经过感觉,只需要对理式的领悟。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他认为,“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所以艺术品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了三层”。在他心目中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后者与前者是依存关系。在他看来,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本质)。因此,他对诗人、艺术家极为反感。把摹仿现实的诗人、艺术家列为九等人中的第六等,摆在医卜星象家之下。 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首先,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是西方最早把文艺比喻成反映生活的镜子的说法,客观上揭示了文艺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事实。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现出文艺的共性方面的要求。他否定文艺的理由之一是只能摹仿事物一部分影像,“和事物的真实体隔得很远”,也就是说,他不但要求艺术表现个别事物的外形,而且要求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共性。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第一,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而且:“像这样的英雄们也做过同样的坏事,谁不自宽自解,以为自己的坏事可以原谅呢?所以我们必须禁止这类故事,免得年轻人听到容易做坏事。”第二,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他认为人性有两部分组成,一种是“理性部分”,一种是“无理性部分”,而悲剧正是迎合了人性中的无理性部分的要求,通过给人以快感,助长人的感伤癖和哀怜癖。第三,指责喜剧投合人类“本性中的诙谐欲念”。“结果就不免于无意中染到小丑的习气。”因此,柏拉图的理想国向诗人下了逐客令。 灵感说a.灵感的基本含义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原意是“神灵的附体”,“神灵感发”,柏拉图是古希腊灵感说之集大成者,沿用“灵感”本义,将之运用于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认为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是他是否能获得灵感。b.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他的灵感说包括三个方面: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和获得灵感的过程。他认为灵感的源泉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服”。他把文艺的本质堪称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诵诗人又是诗人的代言人”。灵感的表现是迷狂。他认为世间有四种迷狂:预言的迷狂,教义的迷狂,诗兴的迷狂,爱情的迷狂。这第三种迷狂是由“诗神凭附而来的”。他说出了文艺创作和欣赏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作家创作和读者欣赏中确实会有高度兴奋、气象万千的情境,甚至会由失去常态陷入迷狂的情形,这是他的重要理论贡献。其错误在于把迷狂(灵感)与理智对立起来,并把迷狂归于神的凭附,否定了理智在艺术创作中应用的作用。第三,灵感的获

%a0%94究的导读书《中共党史史学史》简介

华一部中共党史研究的导读书——《中共党史史学史》简介 东师范大学周一平教授撰 写的《中共党史史学史》(以 下简称《史学史》甘肃人民 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重点图书之一。 首先,《史学史》比较正确地揭示了中共党史学科产生和发展的特殊环境。认清中共党史学科产生和发展的特殊环境,是从史学史研究角度探索其发展规律的前提。 其次,《史学史》较为科学地划分了中共党史研究发展的时期。对于中共党史史学史的分期,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史学史》对于中共党史史学史的分期注意吸收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同时又力求历史的和逻辑的辨证统一。《史学史》将80年的中共党史研究史划分为三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l—1949.9)、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舛9.10—1978.12)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1978.12一)。这样分期,既注意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阶段,以及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对中共党史学科发展的影响,也兼顾了中共党史学科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中共党史研究中的承袭性。 第三,《史学史》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共党史史学史的基本理论问题。《史学史》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对中共党史史学史的基本理 文膨辉 论问题,即对研究 对象和内容、研究 目的和任务、研究 作用和意义、学科 性质和特点、学科 体系、分期等范畴, 进行了论述。同时, 《史学史》又将中共 党史史学史的学科 体系分为理论研究 和历史研究两大部 分,其中历史研究 部分又分为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和社 会主义时期两个阶 段,使全书简明扼 要,结构脉络清晰, 一目了然。作者在《史学史》的末尾交流等。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探讨此 还编制了中共党史研究的主要书类问题比较充分的文字,既说理透目、中共党史研究大事记等附录。彻,又批评中肯,反映了《史学史》 这在中共党史史学史的学科建设作者对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热爱 上尚属首次。和忧患意识。作者要求有关部门有《史学史》坚持把中共党史研条件地开放档案资料,维护学术研 究放到各个时期的社会变化中去究的平等、公正。此外,作者对中共 加以考察、研究,放到阶级斗争、思党史研究中存在的严重的重复劳 想斗争以及更复杂的社会矛盾的动现象也提出了批评,并呼吁中共 环境中去考察。党史学界和政府部门要对培养党《史学史》客观地分析了影响史研究的后继人才和发展国内外 中共党史研究的诸种因素,提出中学术交流等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共 共党史研究发展需要解决六个方同努力,迎来中共党史研究的进一 面问题,即资料、减少和避免重复步繁荣。 劳动、政治与学术关系、加强理论(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法学院) 研究、培养后继人才、发展国内外(责任编辑陶柏康) 殳嘏q 万方数据

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一、基本目的 在中国古代史的纷繁事象之中,本课程选择若干专题,着重从政治与文化两个视角,对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通过各种类型的问题,如位阶安排、诸子治道、士族阶层、民族统治、官僚选拔、重要帝王、都城地理、中外交流等方面,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强化历史感,初步理解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相关视角,把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与发展趋势。 二、内容提要 第01讲从爵本位到官本位 一、周代贵族政治 封建和宗法·世卿和采邑·爵:贵族身份尺度 二、战国选贤任能 选贤任能·军功爵制·禄秩和官人百吏 三、秦汉以吏治天下 布衣将相和军功阶层·禄秩与以吏治天下·封爵和赐爵 【思考题】 1. 周代封建体制与战国秦汉的集权官僚体制的区别何在?

2.“爵本位”与“官本位”的区别何在? 【推荐阅读】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章“爵禄与吏禄” 阎步克:《品位与职位》,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章第5节“传统官阶制的五段分期” 阎步克:《从爵本位到官本位》,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章 西嶋定生:《二十等爵制》,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 第02讲此起彼伏:战国秦汉的法道儒 一、先秦儒法道的治国主张 儒家的德治法家的法治道家的无为而治 二、秦政与法术 秦国的法治·二世而亡 三、休养生息与黄老无为 休养生息·黄老无为·儒道互绌 四、独尊儒术与霸王道杂之 从黄老到儒术·霸王道杂之 五、新莽奉天法古 奉天复古思潮·新莽制礼作乐 六、东汉儒法合流 经术与吏化·儒法合流 【思考题】 1. 儒、法、道的历史观、人性论,与其治国之道是什么关系? 2. 战国秦汉间法、道、儒在政治上此起彼伏的原因是什么? 3. 如何理解新莽改制?

西方文论史古典部分

《西方文论史》重点整理 一、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㈠柏拉图的灵感说 ⒈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 ⒉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 ⑴灵感的源泉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服”。《伊安》神→诗人→诵诗人→听众 ⑵灵感的表现是迷狂(根源是“神力凭附”)。 《斐德若》四种迷狂:预言的迷狂,教义的迷狂,诗兴的迷狂(灵感的表现),爱情的迷狂。 ⑶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理式世界的回忆(灵魂回忆)。 《斐德若》灵感的获得,虽然有“尘世的美”的引发,但并不是来自尘世的现实美,而是在被尘世现实美引发后,又把现实尘世美“置之度外”,使灵魂直接对上界真善美世界进行回忆,直接把握事物的真实体,把握真善美,而不是进行外形的“摹仿的摹仿”,这时,才能吟诵出伟大的诗篇。 ⒊柏拉图灵感说的矛盾:神秘主义理式论和熟悉诗、热爱诗人的矛盾。两种文学艺术: ①理式的摹仿的摹仿的文学艺术反对 ②完善的灵魂对最高理式回忆所产生的文学艺术认同,但举例却是① ⒋柏拉图灵感说的价值 ⑴灵感是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特有现象,优美的文艺作品不是学习所得,而是灵感的产物。 ⑵确切地描述了诗人和艺术家在创作中的重要感染力(文艺创作与技术制作的区别)。 ⑶灵魂回忆说揭示出创作是离不开现实的触发,但又不停留于其中,努力创作出有普遍 性的理想美。 ㈡《理想国》中为摹仿艺术者开列的罪状 ⒈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不能把握真理。(即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⒉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为青年做坏事提供辩解的理由。诗人对完美的神和没有缺点的英雄的亵渎和中伤,对城邦保卫者不利。 ⒊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他认为人性由“理性部分”,和“无理性部分”组成,悲剧正是迎合了后者,通过给人以快感,助长人的感伤癖和哀怜癖。 此外,柏拉图指责喜剧投合人类“本性中的诙谐欲念”。“结果就不免于无意中染到小丑的习气。”为建立贵族奴隶主的理想国,柏拉图向诗人下了逐客令。 二、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㈠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诗学》第六章):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㈡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⒈悲剧的含义(定义与其他种类艺术比较得到): ⑴媒介:演员、歌曲和韵文交替使用⑵对象:好人的严肃行动。 ⑶方式:“动作摹仿”⑷社会功用:“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

《西方史学名著导读》——读《屠猫记》

读《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① 《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下简称《屠猫记》)是一本美国人写的法国文化史,截取的时间断面是十八世纪的法国。这个时间点的选择是很讨巧的,它正是社会剧変之前,而通常社会变革总发生在文化自发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于是在这个时间切入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变革的前兆,亦即是后来的法国大革命的预征。其作者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教授罗伯特·达恩顿(1939年出生于纽约,著名欧洲文化史专家。他和他的著作曾获多项学术奖和图书奖,包括美国的麦克阿瑟奖金、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以及法国的美第奇奖提名)。《屠猫记》是一本研究法国文化史的经典著作,我读的是台湾学者吕健忠翻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说起来这本书,能顺利读完这本经典著作可谓是“一波三折”,我先是到网站上购买,本想一来可以完成作业,二来可以读完之后收藏,以便以后再读,但是不知怎么地这本书在各大网站上都是缺货,一直等了好久都没有货,后来我到图书馆借,但是好几次我去借都被人借走了,幸好得一好友帮我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借到,于是才能顺利读完这本著作。 “历史自有其独特的美感,它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史学以人类活动为特定对象,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②大凡一本经典的史学研究著作,之所以经典,我想在于“文贵出新”,它开创一种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在材料上有新的发现和使用,或者在研究方法的解释上有所创新与突破。无疑《屠猫记》正是这样的一本书。在未读该书之前,因为对史学研究方法这方面的书籍看得很少,以前很少说过“新文化史学”,在读了该书以及查阅了研究该著作的一些论文之后,才明白《屠猫记》是当今研究新文化史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新文化史是当前史界最为深刻的变革。当社会史路向变得日益琐碎和生硬,史学转而开始关注人类文化的能动性,热衷于叙述和想像则是后现代主义的烙印。随笔体的《屠猫记》是雅俗共赏的新文化史代表作,在史料的选择、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及研究路数的转变上,其均开拓了历史研究的新维度,为了能更好理解何为“新文化史”,以及新文化史学的代表作《屠猫记》,这本著作我看了两遍。本书共六章约25.4万字,下面我把本书的目录简要列举如下: 一、农夫说故事:鹅妈妈的意义 二、工人暴动:圣塞佛伦街的屠猫记 三、资产阶级梳理他的世界:城市即文本 四、警探整理他的档案:文坛解剖 五、哲学家修建知识树:《百科全书》的认识论策略 六、读者对卢梭的反应:捏造浪漫情 因为第一遍基本上只看懂了著作的第一、二和第六章,这些篇章以故事的形式来阐述作者的学术观点,内容丰富有趣、幽默。第三、四、五章涉及到法国的阶级、文坛和哲学,读起来不怎么有趣,而且难懂,所以我又读了第二遍。读完该著作,发觉《屠猫记》当是历史花园中的一朵瑰丽,那些在现代人、异国人眼中匪夷所思的故事,那些早己尘封的历史记忆,在罗伯特·达恩顿生花妙笔、缜密推理下得以破译和“还原”,作为新文化史学写作的扛鼎之作,《屠猫记》为作 ①[美]罗伯特·达恩顿著,吕健忠译,《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②马克·布洛赫著,张和声,程郁译,《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序:2。

论语导读教学大纲

论语导读教学大纲 《论语导读》教学大纲 学时:18 学分:1 课程类型:任选考查方式:考查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论语导读》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任选专题课,是一门传统文化普及课。本课程提倡阅读经典原文,引导学生以客观的态度解读孔子的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此外,本课程力图使学生增强独立人格意识,对中国的传统和未来有理性的思考。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括及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介绍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孔子的生平;通过阅读《论语》原文,使学生全面掌握孔子的思想;进而结合现实,讨论儒学的现代意义。要求学生熟读《论语》,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认识孔子的思想,以“知行合一”的理念学习儒家传统文化。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孔子的生平 第一节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周代的礼乐制度 (二)礼崩乐坏与私学的兴起 (三)鲁国的历史及传统 第二节孔子的生平及《论语》 (一)孔子的先世和生平 (二)《论语》的成书、体例及传播 第二章孔子的思想

第一节孔子的政治论 (一) 先富后教 (二) 礼刑并用 (三) “道之以德” (四) 举贤人 1 第二节孔子的人生论 (一)仁与礼 (二)义与利 (三)君子人格的养成 第三节孔子的教育论 (一) 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二) 教学的态度和方法 第三章儒学的演变与现代意义第一节儒学的演变 (一)先秦原始儒学 (二)两汉经学 (三)程、朱理学 (四)陆、王心学 (五)新儒学 第二节儒学的现代意义 (一)民本与民主、人治与法治 (二)士与知识分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阅读《论语》原文,全面认识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人生论)。教学难点在于古文阅读和孔子思想的归纳。 五、参考书目: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96 (清)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 钱穆《论语新解》,三联书店,2005 毛子水《论语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 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5 2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钱穆《孔子传》,三联书店,2002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李幼蒸《仁学解释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美)本杰明?史华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美)赫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三联书店,2005 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三联书店,1996 陈来《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时代的宗教伦理与社会思想》,三联书 店,2003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钱逊《先秦儒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 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 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创造精神价值的活动。 文学文化学是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文学文化学是一个综合各种

中国思想史复习简要

中国思想史复习简要 一、名词解释(5个) 1、巫史文化:殷商文化特色,体现祭祀与巫术为主,巫政合一;巫史作为中国第一批思想 者,取得一系列的文化成果,他们垄断神坛,把持政坛,最终形成巫史文化。2、礼乐文化:中华民族独特创造,是以“礼教”与“乐教”为主的教化体系,体现 了中华文明的特征。 3、经学:是中国文化的骨干和价值本原,是关于儒家经典的注释、传承、演变的学问,包 括学术与信仰两个层面。 4、意义的信仰:是人对生命存在的意义的追求和体悟,这种追求的目标在现实生活的实践 之中。 5、经学政治:借助传统历史文化的资源,以圣人和经典的恒久权威性来维护王权政治架构 的权威。 6、义疏之学:对经典著书进行全面的疏解、串讲。 7、自然:自然而然、本来如此的意思。 8、四心:恻隐、羞恶、是非、恭敬之心;孟子性善论的基础。 9、四德:仁、义、礼、智。体现“尽心、知性、知天” 10、素王:是指具有帝王之德但未居帝位的人。 11、革命:古代以天子受命于天,故凡是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 10、顺向诠释:在原文本基础上引申发挥,与原文本思想方向大体一致的文义引申诠释。 11、逆向诠释:在基本方向违背原作精神或基本上否定原作精神的自我表现式诠释。 12、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慧能,中晚唐成为主流, 汉传佛教的最主要象征之一。 13、内圣外王:指在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在外施行王道,实现道德与政治的统一。 14、新儒学:宋、明心性之学,主张天仁合一,天心性合一,因地之心性说。 15、明体达用:儒家哲学范畴,主张经义和治事有机结合,直接领悟儒家经义。 16、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儒家重要经典。 17、《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8、《法言》:汉代杨雄对王莽从希望到失望的自我反省。 19、尊德性:尊重重视德行从而实现道德的境界;尊重人在“学习”过程中与生俱来的本能 与天性。 20:人文生态:一个族群生产发展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传统,核心是该族群信奉的经典及价值观和生存样法。 二、简单题(4道) 1、整合经学与子学 (1)、形成一部像样的中国经学思想史的研究著作 (2)将“根”经学与“魂”价值与意义相融合 (3)这部著作需透着中国精神,即有意义的信仰为本质特征的中国思想史 2、经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应占有怎样的地位?其本质和特点是什么? (1)在中国历史上,经学一直是社会指导思想;

任选教材中的一则史部史料,对比原典,进行翻译、分析,写出读书笔记

史料: 是岁,(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日:“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日:“廷尉当是也。”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史料翻译: 这一年,文帝封释之做了廷尉。不久,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车驾的马受了惊。于是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是长安县的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就跑起来。”然后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说不定就摔伤了我,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

不能取信于民。而在那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而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 史料分析: 一、法律是天下的法律,应该共同遵守。不能因人不同。 二、法律的执行一定要公正,还要坚持不动摇。就是现在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文帝能够听从释之的劝告,说明他还是作为一个皇帝还是比较清明的。 四、古代的律法多数是统治阶层为自身服务的,有不足之处。与现代律法相比不严谨。 五、史籍记载这个事一方面是希望能够给统治阶层作为参考之用,一方面也是希望自己或后世能有一个相对公平的律法。从而使百姓更容易信服统治,更容易统治。 六、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坚持公理正义,与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做斗争。 七、从这个故事中也可看出古代的帝王多骄奢淫逸,颐指气使。不能同百姓同甘共苦啊。

西方文论笔记整理

第一章总论 §一、西方文艺理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1、学科性质 §西方文艺理论又叫西方诗学、西方文论,是西方对文学认识和研究的总汇,是西方进步文艺思想的结晶。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下级学科。文艺学有三大分支学科: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西方文艺理论是文学理论的子学科。 §2、研究对象 §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成果、理论主体和研究方法。 3、研究任务 (1)、西方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研究 (2)、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成果批判 (3)、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主体研 (4)、中西文艺理论比较研究 4、研究方法 §(1)、以人为本。文学是人学,研究文学也就是研究人,研究文学如何显现人、表现人、理解人。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正确的理解人、尊重人,并把这作为评判西方诗学的重要尺度。

(2)、比较的方法。包括中西比较、古今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 (3)、史实与史鉴相结合。强调辩证法和历史观的渗透。 (4)、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5)、多学科融合。 二、西方文艺理论的典型形态 §1、哲理性文论 §2、经验性文论(诗性文论) §3、政治性文论 §4、职业批评家的文论 三、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走向:中心而非中心(一元而多元) §西方文艺理论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形,但理论家们大多有研 究的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一元化态势。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研究者们不再有统一的研究重点和中 心,理论研究呈多元化态势。固守某个中心或重点,虽 有些固执甚至偏狭,但却踏实,没有统一的重点和中心,虽显得宽容、全面,但却彷徨。 1、自然中心(公元前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 §理论家们普遍视艺术为自然的模仿。古希腊文论、古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新古典主义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山丹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高二历史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家语》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癝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美德矣。”其意在强调 A. 救饥是仁的具体化 B. 君臣关系的重要性 C. 应该遵循等级秩序 D. 治国要以德政为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不赞成臣子私自救济百姓,认为这样会显现臣子的美德,彰显君主的“无惠”,可见其认为应当遵循等级秩序,选项C正确;选项A脱离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主旨是臣子应当遵循等级秩序,而非强调君臣关系,排除B;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 2.董仲舒应汉武帝之对策云:“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该对策体现了董氏学说的哪一主张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大一统 C. 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的说法赋予了上天以人格化的神的地位,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主观一致,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崇尚儒学,限制其他学派,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大一统的观点,AB两项错误;材料谈论的是天对君主统治的监督,不是君主权力源于上天,D项错误。 3.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

高考专业选择:历史学.doc

高考专业选择:历史学 为你整理了高考专业选择:历史学,更多有关高考资讯本网站将持续更新,敬。 高考专业选择:历史学 专业介绍 历史学就是研究历史的,具体来说是以人类过去的生活轨迹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人类发展演变的轨迹、不同地域社会时期的文化生活、不同民族的发展轨迹以及古代所遗留下来的古籍、文献、社会制度、历法等,通过研究总结,为今天的社会生活所借鉴。 学习内容 历史学的学习,记忆是最重要的了,相信高中简单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回事。另外还要掌握基本的研究和分析方法,还要学习一些计算机知识,方便进行文献的检索和整理。 大学期间的课程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导论、中国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与选读、中国断代史等等好多的。 研究对象 历史学是一门相当古老的学问。在传统时期,史学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统治术的基础性知识,所谓“资治”、“以史为鉴”等说法所指即是。历史学的研究对象相当广泛,凡是业已逝去的人类社会各个方面以及人与自然互动历程皆可纳入历史学的研究范畴中。从传统来看,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是历史学研究的主流。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兴起,历史学更加注重跨学科借鉴,研究对象日益多样化。另外,史学研究的方法理论以及史学自身的发展演变都是历史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业情况

目前毕业生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历史编撰出版工作。还可以在博物馆、文化馆等从事历史研究、博物馆管理工作。师范类的可以当老师什么的。 说实话这个专业本科的就业情况不是很理想,在就业形势很严峻的今天,历史学专业可以说是一直冷门甚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冷门。 曾经有一个很著名的历史学者说过“把历史学当职业是一种悲哀”。历史学是所有专业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斗争最激烈的一个专业。如果你选择它作为挣钱养家或谋求功名的一种专业,那对你来说是一种悲哀,因为在历史行业能出人头地、荣耀显赫的人凤毛麟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