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传染源管理及疫苗接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管理及疫苗接种
【摘要】乙型肝炎的预防一直被列为我国防病工作的重点,加强传染源的管理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预防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导致的原发性肝细胞癌,使乙肝疫苗成为第一个可用于预防人类癌症的疫苗。
【关键词】乙型肝炎;传染源管理;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约95%可出现hbsag阳性,而此类婴儿常为慢性及终生携带hbv患者,虽然国家近年来已加大乙肝免疫疫苗的接种和普及,但hbv感染在我国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1]。
1加强传染源管理
所谓传染源是指感染hbv后的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或hbv携带者。
传染源是散布hbv引起周围环境污染,造成传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传染源的管理,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措施。
1.1早发现,早隔离对hbv感染者或携带者,都应做到早发现,早隔离,卫生防疫部门应加强各类行业人员的卫生监督,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及时发现hbv携带者,并进行隔离,必要时应调离本职工作[2]。
对小儿hbv携带者按有关规定不能入托,但如有条件,可设立专班,集中管理;对小学、中学、大学生应设立固定桌位,对住校者集中住宿,设立专用食堂和洗漱间、卫生间,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家庭中和集体就餐时,提倡分餐制。
1.2做好疫情报告疫情报告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掌握某种传染病流行情况,采取防疫措施,做好目前对乙型肝炎的疫情统计资料非常不准确,很难提供可靠的数字。
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制定确实可行的疫情报告制度,杜绝漏报或重报现象。
防疫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和防疫部门都应切实认真做好疫情报告。
1.3加强有关行业的管理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例如餐饮,食品、饮料、美容美发、医疗护理,常是引起hbv 感染或传播的主要场所,因此,卫生防疫部门应对其加强卫生监督,对其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乙肝系列检测,及时发现hbv携带者,并调离工作岗位。
1.4进行乙型肝炎的普查感染hbv后,大多数病人没有症状,成为hbv携带者。
如果不进行检查自己也不知道感染了hbv。
因此,要及时发现传染源,就必须对各行各业的人员定期进行普查,对发现 hbv感染者进行隔离,并进行相应治疗。
由于种种原因,普查工作也很少进行,使大量hbv携带者散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各个行业里,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是造成乙型肝炎大量扩散的重要原因。
因此,卫生防疫部门,应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乙型肝炎的普查工作。
2乙肝疫苗接种
加强对易感者的保护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注射乙肝疫苗,使机体产生抗-hbs,起到保护作用,可抵抗hbv感染,为人工自动免疫,是最有效和最可靠的预防措施。
目前使用的是基因重组疫苗,制剂
纯,抗原性好,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也无任何副作用。
2.1 注射对象新生儿,易感者。
2.2使用方法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内。
免疫程序按0、1、6个月各接种一针,0指第一次接种,间隔1个月和6个月时注射第2、3针,全程注射3次。
一般易感者使用10μg/支疫苗,每次注射1支(1 ml)。
高危人群、母亲为hbsag阳性的新生儿使用20μg/支,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其余两针与一般易感者相同。
注射乙肝疫苗后如产生抗-hbs(hbsab),可维持3~5年的有效期,但其滴度逐渐下降,为保持有效的预防效果,一般可在上小学前,高中毕业上大学时即每6年加强注射一次,每次10微克。
易感者可3~5年加强注射一次,或根据抗hbs定量检测,如果含量明显下降或消失(抗-hbs<10 miu/ml),即应进行加强注射一次[3]。
据观察不是所有注射乙肝疫苗者都能产生相应抗体起免疫反应,一般注射乙肝疫苗后3~6月,即可产生抗-hbs,如果按程序注射6个月后仍无抗体产生,即可视为无免疫反应,应进行复种,即重新接种乙肝疫苗一疗程,但剂量应加大至每次30或60微克,仍按0、1、6程序注射,如果还没有抗-hbs产生,说明机体缺乏免疫应答,这种人可能对hbv没有感受性,不会接受hbv的感染。
2.3储存条件疫苗应于2~8℃条件下储存和运输。
疫苗自检定合格之日起,有效期2年。
2.4接种反应本疫苗很少有不良反应。
极个别人可能有中、低度发热,或注射部位微痛,一般在24小时内消失。
3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从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hbs后的血液中提取的一种球蛋白,称为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hbig注射到人体后,使机体获得抗hbv抗体,称为被动免疫反应,可与hbv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激活补体系统提高吞噬细胞的活性和吞噬能力,使进入体内的hbv得以清除,起到保护作用。
注射hbig为人工被动免疫。
3.1注射对象母亲hbsag或hbeag阳性,或hbv-dna含量很高的新生儿;与乙型肝炎病人或hbv携带者密切接触的高危人群;可能意外受染者;产前阻断。
3.2注射方法新生儿产后立即肌肉注射hbig 1 ml(含100 iu)(国际单位),以后可每月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6个月,直至注射乙肝疫苗出现抗-hbs阳性为止。
成人注射5 ml,或按0.07~0.1 ml/kg 体重计算,并于25~30天后再以相同剂量注射一次。
4 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
对母亲hbsag或hbeag阳性的新生儿和高危人群,在注射hbig时,可同时在另一肢体注射乙肝疫苗,即同时进行被动和自动免疫[4]。
对密切接触者如新婚夫妇,或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的高危者,注射剂量应加大:hbig200~400 iu,疫苗20或30ug,第2针和第3针各10或20ug。
不要同时注射,拉开两者注射时间,即在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内注射hbig,而疫苗可于hbig注射后的20~30天接种,这样可以避免干扰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也可避免hbig被
hbsag中和,减低了hbig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
[2]夏国良.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效果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杂志,2002,23(3):225.
[3]周玉霞,万宝美,尹燕明等.300例不同剂量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7,18(2):99101. [4]李河民,梁争论,张华远.关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5):378-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