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阶段以来高校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梳理、提炼,指出其基本趋势是发展性、多样化和综合化,以期为大众化阶段下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众教育阶段;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基本趋势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大发展。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998年的9.8%,经过7年的时间,2006年就跳跃到22%。[1]此中在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5%[2],根据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和发展模式理论,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阶段。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挺进大众阶段,不仅是是简单的量变,更会带来深刻的质变。高等教育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心脏”,居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核心,自然会首当直冲。在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校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基本上考虑到了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对中国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要求,站在主动适应和促进科技进步的战略高度去分析和预见高等教育课程的构建原则,顺应了高等教育课程现代化的国际潮流,取得了喜人的成就。现结合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梳理出大众化阶段下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一、凸现课程的发展性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高等教育自身来看,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由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3]因此,大众阶段的高等教育课程也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谓发展性课程,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课程质量,用发展的手段来解决课程问题,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即课程目标着应眼于发展的理念,在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诸环节中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阶段的大众教育中,我国高校课程改革也不例外,以发展的理念为指引,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体现大众教育的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以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课程目标上,基本上摒弃了精英阶段以少数杰出者为教育对象,通过一次性教育,培养高、专、深人才的相对固化的课程目标,树立了面向全体大众,以动态、发展为特点的课程目标:更加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基础性和终身性,不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