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越剧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越剧人物
高炳火
高炳火(1879~1956)男,演员。越剧创始人之一。浙江嵊县甘霖塘下村人,早年拜倪生标为师学唱“落地唱书”,是嵊县和杭嘉湖地区小有名气的唱书艺人。代表作有《赖婚记》、《双金花》等。他唱书语汇丰富,生活气息极浓,质朴健康,诙谐有趣。1906年初春,到临安、於潜等地唱书,被听众赞为“活灵活现,像演戏一样”。为此,在听众要求下,于1906年清明节前,与钱景松、李茂正、李世泉等人在於潜县(现为临安於潜镇)乐平乡外伍村武状元程秀锋家的程家厅堂前厅,用稻桶搭成的草台上试验演出了《十件头》、《倪凤煽茶》和《赖婚记》。在《赖婚记》一剧中高炳火扮演主角花旦孙姑妹。这是南派艺人将曲艺改戏曲的首次试演。虽然这次演出很不像样,却是越剧诞生前的一次试演。1906年清明节——三月初三,艺人们又在嵊县东王村再次演出《双金花》,高炳火扮演主角花旦蔡金莲,第二天再演《赖婚记》。在演出过程中,遭到团练头子阻挠,高炳火和艺人兄弟在乡亲们支持下,经与反动团练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获得胜利。此后,正式组戏班演出于江夏、里坞等乡村,越剧就此诞生,高炳火也成为了越剧创始人之一。1907年,他们又进嵊县城内药王庙开戏馆,从此越剧走向商业化。高炳火为越剧的诞生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李世泉、李茂正
李世泉(生卒年月不详) 李茂正(1891—1944)。两人是胞兄弟,浙江嵊县甘霖东王村人。皆为男班演员。兄弟俩早年拜倪生标为师,唱“落地唱书”,演唱于嵊县、余杭、桐庐、富阳、临安等地。
兄世泉唱上档,李茂正击鼓打板接腔。擅唱之书目有《双金花》、《赖婚记》、《卖青炭》、《十件头》、《双珠凤》等。他俩配合默契,“一来一往,跳进跳出”,表演活泼幽默,富有情趣,使观众捧腹大笑。情节悲哀时,又说得催人泪下,观众赞称“活灵活现”,誉扬“下三府”。
1906年初春,兄弟俩与高炳火等到於潜县(今临安市於潜镇)唱书,由于书唱得好,听众要他们上台试试做戏。于是,他们召集在邻村唱书的钱景松、袁福生等于清明节前在外伍村程家厅堂首次试演,在《十件头》中,李世泉饰男主角小丑小轻浮;在《倪凤煽茶》中李世泉饰小生文必正、李茂正饰彩旦倪卖婆。第二夜再演《赖婚记》,李世泉饰彩旦陈氏、李茂正饰丑角“百搭”。尽管当时试演很不像样,但为越剧的诞生迈出了第一步。
1906年清明节前兄弟俩回到家乡,又在东王村香火堂前演出两出小戏后,再演大戏《双金花》,由李世泉扮演大面蔡必达、李茂正扮丫头。第二天又演《赖婚记》,但遭到甘霖团练兵的阻挠,艺人们与乡亲团结一心进行斗争,终获胜利并正式组班,成为越剧史上第一副戏班,越剧正式诞生,李氏兄弟成为越剧创始人之一。
金世根
金世根(又名金世英)(1881—1920)男,演员兼司鼓。浙江嵊县马塘村人。其父金和忠系“落地唱书”祖师金其炳的高足,“走台书”的创造者金和林(金芝堂)是他的小叔。他生长在唱书艺人之家,自幼耳濡目染,喜唱书,爱玩乐器,便拜小叔为师。他唱书朴实无华,噱头虽少,可描绘剧情与人物心理活动细致生动,取胜听众。他随师到杭嘉湖地区唱书,学师艺又学杭州地区艺人之技,进步很快。
1906年春,他与高炳火、袁福生搭档到於潜唱书。夜宿乐平乡客栈,与李世泉他们汇合,在群众要求下于清明节前在外伍村程家厅堂临时搭成的草台上上演了《十件头》和《赖婚记》等戏。他原应上台唱戏,但服从安排,担当击鼓及帮腔之重任。
1906年清明节,在嵊县东王村演出《双金花》等戏时他又任击鼓帮腔,为越剧诞生作出贡献,也为创始人之一。1907年,他回家乡马塘村与马阿顺、金火侬等人把唱书书目改为演出剧目,组成越剧最早戏班之一。金身材苗条,嗓音清亮,被推定攻生,之后演出于嵊县剡江两岸,并把儿子金灿老带在身边习艺,培养成接班人。
金荣水
金荣水(1879—1957)男,又称“矮尼姑”。演员、派场师傅、戏教师。浙江嵊县马塘村人。金初识文字,爱好看传书、唱本,更爱文化娱乐。10多岁时,拜金水清为师学唱“落地唱书”,随师演唱于杭嘉湖和苏州地区。
1906年小歌班诞生初,与卫梅朵组班,工大面,演于嵊县、新昌等地。他传奇故事掌握得多,精通各种唱书调,“赋子”、“肉子”、“引子”均有丰富积累,因而就致力于打“路头戏”提纲本。其首创的“一双二玉二七”即《双珠凤》、《玉连环》、《玉蜻蜓》、《七美图》、《七星剑》是他代表作。
1917年小歌班首闯上海,他担当近似导演的“派场师傅”。在后台厢房派场讲戏,戏路清晰;在演出中处理差错,应付事故,办法多,解决好,无人能及,被誉为“厢房老虎”(后台之魁)。
1923年受聘开办越剧史上第一副女班,负责招收学徒,担任主教师傅。面对20多名十岁刚出头的而又绝大多数不识字的小姑娘,一无办班经验,二无教材,且只有一人执教,又不知如何施教。在重重困难下,开创了亲自口录笔记,抄成单片(每个角色的唱白),分给艺徒口对口教唱白,再手把手教身段动作,一旦成熟就串红台(彩排)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同时,又抄录许多“赋子”、“引子”传授给艺徒,使她们尽快掌握演“路头戏”的技能。使10多岁的姑娘在三个月内能演几出大戏,六个月可走上舞台在大上海亮相。
他的自己创造、行之有效的一整套教学方法,成为以后办科班的典范,被照搬照用,促使了女子越剧大发展,金成为女子越剧创始人。他后又执教了“新新凤舞台”、“越新舞台”、“阳春舞台”,培育了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沈兴妹;时髦牌(李艳芳)、魏素云、叶彩金、袁金仙、喻汉香、王杏花、金香凤、邢竹琴、沈妙凤、尹树春、吴梅珍、王笑笑、丁兆丰等大批名伶。他还担任群英舞台、高升舞台、东安舞台和“丹桂剧团”等戏班的后期教学和排练老戏任务。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张湘卿、商芳臣、徐玉兰等都受其教诲。他的男班高足有金锡芳、张惠千、金瑞苗、裘星海、张春生等名伶。被称为“教戏笃牌”(教戏师傅中第一块牌子)。
金荣水实是越剧一代宗师。金为人朴实正派,一生闯荡江湖,生活在灯红酒绿的“梨园世界”一尘不染。不吸烟,不喝酒,不收人礼品,更不阿谀他人。常教艺徒说:我们虽是唱戏的,但不是讨饭的。不要他人物,不拿黑心钱,不可吃白食。可知吃了嘴软、拿了手短,人格一定要自重。谆谆教导艺徒,被艺徒们称为“我们的好矮师傅”。1947年,金荣水因年高体弱,辞去丹桂剧团老戏师傅之职离沪返家。1957年10月7日久病不愈,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