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型批评的视角探究沈从文的_水_意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男女之爱是人类生命的 源头,是人类得以繁衍的重要过程。因此,在集体无 意识中,现代作家沈从文则通过爱情这一具象,映射
2009 . 8 075
名作 欣赏
现代文学
出湘西世界人们对生命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努力。在 沈从文《边城》的“水”世界里,最初的人生处在一种 天然混沌状态,对于茶峒小城里那种安静和平的生 活,沈从文叙说着“不可言说的温爱”:一切永远那么 静寂,每个日子都在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那 分安静增加了人对于“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梦。固 守人性的自由活泼、天真烂漫是人类集体的梦,种族 过去的幻想不仅可以从民族向上的历史中找到,而 且其残余力量至今还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潜藏在现 代人的心灵深处。
在沈从文湘西世界里,“水”这一原型意象拥有 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水给翠翠带来了阻隔,面对河 水, 翠翠无法回避亘古既存的那种爱情悲剧模式所
带来的无奈:“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中央”,弥漫于“水”上的惆怅意绪是“用凭想象创造 形象的方式, 把他们最内在最深刻的内心生活变成 认识的对象”⑥的积淀,其中蕴藏着一种超越个体心 灵的“集体无意识”,凝聚着无数先祖们共同的命运 和心理体验,“水”承载着作者对人生最根本的希冀, 是他对渴望完美生命而不得的“集体无意识”的艺术 化的赋形。在此,“水”作为一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 意象,“给我们祖先的无数典型经验赋以形式。可以 说, 它们是无数同类经验的心理凝结物……每一个 意象中都凝聚着一些人类心理和命运的因素, 渗透 着我们祖先历史中大致按照同样的方式无数次产生 的欢乐与悲伤的残留物。”“谁讲到了原始意象谁就 道出了一千个人的声音,可以使人心醉神迷,为之倾 倒……并在我们身上唤起那些时时激励着人类摆脱 危险、熬过漫漫长夜的亲切的力量。”⑦
076 2009 . 8
名作 欣赏
现代文学
洪水。人类于水中再生的惨烈图景,在祖先的心灵上 烙下了深深的印痕,成为一种亘古绵延的最深远、最 普遍的种族记忆,因此,在原始先民的意识思维中, 水和生命、水和世界的本体画上了等号。
道家哲学的本体论依据是“道”。老子选择了 “水”作为象征载体喻“道”,从而使“水”具有生命本 源之义“, 水”循环往复的运动特征与“道”呈现出的 周而复始变化轨迹的契合,本质上是两者在宇宙论 上相似性的显现,由此“水”就象征了自然律动和宇 宙秩序。老子从本体论揭示了“水”与“道”的关联,阐 释了宇宙的终极存在问题。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 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央。”正是展现了一对意中人由于河水的阻隔 而难以相见。地理限制是可以突破的,而人们必须遵 守“礼”的规范,这一心理的鸿沟却难以僭越。《蒹葭》 表现出主人公对目标上下求索的艰辛,映衬出的是 主人公的凄苦彷徨,烘托出其扑朔迷离无所适从的 矛盾心境,其两难抉择的困境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 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牛 郎织女望眼欲穿地被阻隔在“河汉”两畔,苦苦相思, 将“水”的原型意象中阻隔意蕴演绎到极致。
沈从文作品中处处隐现着“水”意象主体,倘若 没有“水”负载着湘西世界的人和事,那些鲜活的生 命便会干瘪,便会无所附丽。在那个美丽的乡村世界 里,“水”不单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它还积淀为 一种独特的原型意象,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象征喻义。 “水”与沈从文有不解之缘,他的童年、少年以至青年 都 是 在 沅 水 流 域 度 过 的 ,他 在《从 文 自 传》中 写 道 : “我的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 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 离。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 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我有极大关系。”①碧水清 波中既蕴涵着沈从文对美丽生命、美好人性的倾心、 感动,又时时泛起他对现世生存现状的隐忧、沉痛。 “水”作为一种特有的原型意象从表层映现出沈从文 对“湘西世界”生命轨迹的深情关注和投入,但深层 却凸显了儒、道思想文化的内在心理结构作为原型 对沈从文形而上的影响。本文拟从原型批评的视点 切入,旨在从新的视角对中国儒、道文化在作家沈从 文心理结构的构筑方面进行重新审视。
名作 欣赏
现代文学

从原型批评的视角探究沈从文的“水”意象
□潘 静(上海海关学院, 上海 201204)
关键词:原型 水 儒 道 人性 摘 要:沈从文的作品时常现出“水”的意象主体,“水”负载着湘西世界中的人和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象征喻义。 “水”作为一种特有的原型意象从表层映现出沈从文对“湘西世界”生命轨迹的深情关注,但深层却凸显了儒、道思想文化的 内在心理结构作为原型对沈从文形而上的影响。本文拟从原型批评的视点切入,旨在从新的视角对中国儒、道文化在沈从 文心理结构的构筑方面进行重新审视。
庄子将“水”的顺乎物性自然、阻挡不住、征服一 切的特征升华为人生之“道”,拓展了“道”的具象喻 体的涵容,将客观的“道”内化为一种混沌的道境。 《应帝王》载:“南海之帝为 ,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 帝为浑沌, 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 善。 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 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浑沌死。”⑨在此,混沌喻指宇宙万物创生之前未分化 的浑一初始状态,混沌的道境是庄子向往万物未萌 之前世界冥冥未分的圆融同一的一种人生境界。《齐 物论》“: 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 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 之谓葆光。”⑩这是一种内在的心境,是体悟道境之后 超乎常人的一种心态,它博大、稳定,恢复了原始天 性的朴素与纯真。中国哲学的混沌命题主要指世界 万物诞生于一片混沌大水之中,原始大水留给远古 先祖本身就是一个混沌的印象,它转化为集体无意 识“水”的原型意象,承载了宇宙万物生命之源的寓 意,凝固为呈现出混沌状态的“道”的物质表现形态。 从本体论来看,道家以“水”喻“道”体现了早期哲人 对水所做的形而上的哲思,由此,“水”的原型意象超 越了原始人的感性与经验,升腾到理性的层面。
人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凝固到具象形态的“水” 原型意象上,使其充分承载了人类文化的本质意义。 经过亘古岁月的心理积淀和心理传承,“水”以其特 定的涵容流过中国儒、道文化的河床,浸润到华夏思 想沃土的深处,成为一种负载着丰富民族文化蕴涵 和无穷喻意的原型意象,它从古到今反复映现,给我 们祖先的无数典型经验赋予了形式。
一ຫໍສະໝຸດ Baidu
“水”作为原型,蕴含着阻隔与禁忌的喻义,它体 现了儒家思想文化的心理内涵。
弗莱在《原型批评—— —神话理论》中谈到“水”的 阻隔时指出:“水的象征主要表现为清泉池塘,滋润 万物的雨水,时而还有一道溪流把男人和女人隔开, 从而保持了他们各自的贞洁,一如但丁笔下的忘 川。”②
“水”在中国作为禁忌要追溯到上古时代。上古 时代的小学、璧雍行使着最早的教育职能。《白虎通》 云“:辟者,璧也。像璧圆以法天;雍者,雍之以水,像 教化流行也。”③该记载说明辟宫屹立于水畔履行教 化功能;同时服从于礼义的需要和目的,“水”作为天 然的屏障阻隔了异性的接触,衍生出性禁忌,故上古 时代盛行一种性禁忌制度,“水”由此获得了特有的 意 味 :礼 的 象 征 。 也 正 因 为“ 水 ”的 禁 忌 作 用 ,也 使 “水”成为人们寄托相互思慕之情的地方。《易经》载 “润万物者,莫润乎水”,“坎者,水也”,“坎,陷也”,代 表险阻; “习坎,重险也。”
历史的进程侵蚀着纯良的人性,都市文明的浸 染与冲击使原本质朴的乡村缓慢地异化,沈从文目 睹湘西故乡的畸变,内心陷入深深的抑郁、痛苦,于 是他抒发“美丽总使人忧愁”的感叹。现代文明在毁 灭了乡村与小城镇原来的生活方式与质朴人性的瞬 间,也浇灭了沈从文心底的梦,作为一个对故乡、对 整个民族充满挚爱和深情的“乡下人”,他为物欲横 流的现实感到痛苦,为中华民族的命运感到忧虑。在 他看来,城市畸变的人生形式,乡村变异的湘西民 风,均为现代文明侵蚀的结果,都是人性的扭曲与异 化。他开始对现实的悲剧进行一种理性探究,他把自 己的创作深情都投入到对人性的挖掘和对生命的思 考中,他渴望实现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 的人生形式”,希冀通过自己努力构筑一个精神高 地—— —“希腊小庙”,引领人们从中获取一种对现实 悲剧的理性超越,完成在生命缺损过程中的韧性承 受,实现在困境中对创伤心灵的弥合。
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这 些淳良的乡民固守着那一方热土,一代又一代一如 既往地默默生活着,他们从外表到内心都如水般晶 莹剔透,形成了宁静、淳厚、正直、朴素的人情氛围, 构筑了信仰简单而执著的湘西地方民族性格, 他们 呈现出的是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沈 从文将所塑造的具有水般灵性的人物深深楔入了人 性向善、向美的若干层面,他让自己对故乡的温爱如 溪水般在缓缓叙述中流淌,宛若那绵延恒久的沅陵 江水清澈透明,透过故乡水的清澈所传递出的是一 种对故乡淳朴人情、对故乡纯良人性的深深钟爱、眷 恋,在此,和谐之美达到极致,纯净完整到无可挑剔, 沈从文正是将淳朴民风作为一种生命的本真状态, 折射出湘西社会生命的底色,这无疑给现代人匮乏 的心灵带来些许滋润和救赎。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因此, 在各民族集体无意识中,水都具有“生命”的意味。 “水既是洁净的媒介,又是生命的维持者。因而水既 象征着纯洁又象征着生命。”⑧“水”作为原型,它负载 着生命本体的象征寓意。史籍记载地球在冰河末期, 气候转暖,冰水消融,导致了一场人类空前的大劫难,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 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展 示的是一场决定人类生死命运、毁灭性、惊心动魄的
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浸润,物欲侵蚀着人们的 心灵,不仅生存平静被打破,而且浮躁的心灵飘摇不 定,导致这种危机的根源:一是人为物役,二是人性 扭曲,它们导致了人类圆融整合精神的缺失。沈从文 清醒地意识到那种平淡的生命内涵中又蕴含着难以 言状的隐忧。
《边城》的主人公翠翠、天宝、傩送演绎着年轻生 命在情感经历上的悲欢与忧伤。“水”的原型意象或 者让天保在对翠翠的爱情绝望之际, 伤心欲绝地跟 船出走,丧身险水,“车路”上的爱情在水中涟漪般地 逝去;或者让彼此暗恋的翠翠和傩送苦受感情的煎 熬:傩送离家出走,带走了稚嫩的爱情,带走了翠翠 的心,也带走了翠翠的希望。忧郁的翠翠就留在人们 的心中,在山一隅、在水一方苦苦翘盼着:“这个人也 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一曲河水,咏唱着 迷惘感伤、可求而不可得的爱情。为此,朱光潜先生 道出了《边城》的情绪内涵:“它表现受过长期压迫而 又富于幻想和敏感的少数民族在心坎里那一股沉郁 隐痛,翠翠似显出从文自己的这方面的性格。……他 不仅唱出了少数民族的心声,也唱出了旧一代知识 分子的心声,这就是他的深刻处。”④凌宇先生说:“翠 翠是代表了沈从文的理想。”“在《边城》里,对生命自 由的追求,使沈从文不忍心将人物命运推向悲剧结 局。他当然渴望笔下的小儿女能获得一分合理的人 生安排,理想主义诱惑着作者将人物命运向喜剧结 局的路上引;然而,沈从文瞧见了全部事变中的悲剧 因子。他没有低估作为封建宗法关系本质象征的那 座碾坊的威力。他明白人物在追求生命自主的现实 人生路上,有着难以逾越的障碍,现实主义又逼着他 将人物命运朝走向悲剧结局的路上推。最终,《边城》 的结局成为现有的型范:翠翠在渡口孤寂地等候傩 送的归来。”⑤
沈从文的创作呈现出道家思想的流痕,流露出 沅水流域独有的地域文化烙印,他喜用“水”做背景, “水”是他的灵感和生命。水的兼容、柔韧造就了沈从 文特有的人格和人生态度。《边城》是沈从文“湘西世 界”的灵魂,边城地处三省交界的边缘地带,相对封 闭的经济、文化造就了湘西土著苗民随性、内敛、淡 然等具有地域特征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也渗 透到他们日常人际交往中:翠翠“眸子清明如水晶”, “为人天真活泼,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 动气”,温柔、纯净,忠贞于爱情;天宝和傩送“两个人 皆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不依 势凌人”;渡船老人“从不思考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