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近年研究发现,MG与非MHC抗原基因, 如T细胞受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及凋 亡等基因相关,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不仅与 MG相关,且可能与胸腺瘤相关。
6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特征是特定随意肌波动性肌无力,尤 其是脑干运动神经核支配肌,如眼肌、咀嚼肌、 面肌、吞咽肌和发音肌等; 另一显著特点是持续活动时出现肌无力,休息 后减轻,用抗胆碱酯酶可改善。
12
IV型或晚期重症型:占10%,症状与III型 相同,可经2年以上由I型发展为IIA、IIB型, 再稳步进展而来,出现延髓麻痹或呼吸肌 麻痹,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差。 V型或伴肌萎缩型起病后半年内出现肌萎缩。
13
根据受累肌群分型:
单纯眼肌型:复视、眼睑下垂; 延髓肌型:表现为咀嚼、吞咽困难,构音不清, 言语低沉,说话带鼻音,呐吃,连续说话后声 音越来越轻。此型感染后常加重症状,极易发 生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全身肌无力型:表现为眼外肌、延髓肌、表情 肌、颈肌、四肢肌都无力。 脊髓肌无力型:抬头、屈颈无力。上下楼梯时 尤为明显。 肌萎缩型:各型肌无力患者均可伴发肌肉萎缩, 但很少见。
18
延髓麻痹:病情进行性加重,多有其他神经系统定位 体征,疲劳试验阴性,抗胆碱酯酶药物无效。 肉毒杆菌中毒:作用突触前膜,对称性脑神经损害和 骨骼肌瘫痪,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阴性,抗胆碱 酯酶药物无效。
19
治疗原则
提高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安全系数:主要用胆碱 酯酶抑制剂,其次纠正低血钙,用盐酸胍等增 加Ach释放及增强肌肉反应性; 免疫治疗:包括胸腺摘除、胸腺放疗、抗胸腺 淋巴细胞、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或细胞毒药 物等,血浆交换,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胸导管 淋巴引流、淋巴(细胞)臵换、诱导抗个体基 因型抗体等可降低血清AChR-Ab水平;
14
Compston分型
根据发病年龄、是否伴发胸腺瘤、 AChR-Ab水 平及HLA表形分类:
MG合并胸腺瘤,无HLA表型相关性, AChR-Ab 水平高; 40岁前发病,无胸腺瘤,女性多见,与HLA-A1、 B8、DW3抗原相关; 40岁后发病,无胸腺瘤,男性多见,大部分与 HLA-A3、B7、DW2抗原相关, AChR-Ab 水平低。
15
实验室检查
血清中AChR-Ab阳性; 血清中抗核抗体、抗甲状腺抗体;
血清T3、T4;
胸腺CT检查常见胸腺肥大或伴发胸腺瘤。
16
诊断:
骨骼肌病态疲劳; 症状波动:晨轻暮重; 无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 重复电刺激:低频刺激(每秒3Hz)后,电位衰 减10%以上者有诊断价值。 低频刺激衰减、高频刺激(每秒10Hz)电 位幅度增高200%者为类重症肌无力。
4
病因
遗传易感性:
根据发病年龄、性别、伴发胸腺瘤、AChR-Ab 阳性、HLA相关性及治疗反应等综合评价,MG 可分为两个亚型:
具有HLA-A1、A8、B8、B12和DW3的MG病人多为 女性,20~30岁起病,合并胸腺增生,AChR-Ab检出 率较低,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疗效差,早期胸腺摘除效 果较好; 具有HLA-A1、A3的MG病人多为男性,40~50岁起病, 合并胸腺瘤,AChR-Ab检出率较高,皮质类固醇疗效 好。
7
发病诱因
绝大、分娩及应用 麻醉药后。
8
MG的另一特点是某些肌肉特殊易损,临床 表现波动性肌无力,发生顺序为眼外肌、 咽喉肌、咀嚼肌、肩胛带肌、躯干肌和呼 吸肌等;
9
极少数MG患者有记忆障碍、精神障碍、脑 电图异常、自主神经及周围神经受累等。
11
IIB型或中度全身型:占25%,眼外肌受累,骨 骼肌和延髓肌严重受累,出现复视、眼睑下垂、 吞咽困难、呐吃及肢体无力,生活难以自理, 但未发生危象,药物治疗反应欠佳。
III型或急性突发性:占15%,急性起病、症状 危重,进展迅速,常在起病数周至数月内达到 高峰,生活不能自理,伴呼吸肌麻痹危象,常 需气管切开或辅助呼吸,多合并胸腺瘤,药物 治疗反应差,预后差,死亡率高。
17
鉴别诊断
肌无力综合征:突触前膜Ca通道蛋白异常所致的自身 免疫病,肢体近端的极易疲劳、连续肌肉收缩后症状 减轻,泪液、唾液分泌减少,重复高频刺激振幅增大。 格林巴利综合症: 多发性肌炎: 运动神经元病:EMG; 低钾麻痹: 眼肌营养不良症:起病隐袭、病情无波动、逐渐出现 眼外肌麻痹和眼球固定。
10
临床分型:Osserman分型
I型:眼外肌型,占15%~20%,单纯眼外 肌受累,如复视、眼睑下垂等,无其他肌 群受累的临床及电生理证据,为良性型, 皮质类固醇疗效好,预后佳。 IIA型或轻度全身型:占30%,常伴眼外肌 受累,四肢肌群轻度受累,通常无咀嚼、 吞咽及构音障碍,生活可自理,进展缓慢, 不发生危象,药物治疗反应较好。
2
MG概念
重症肌无力是乙酰胆碱受 体抗体(AChR-Ab)介导的、 细胞免疫依赖的和补体参 与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 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 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 体; 是获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 肌无力。
3
流行病学
一般人群中MG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 率约为50/10万; 估计我国有60万MG患者,南方发病率较高; 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20~40岁常见,40岁 前女性患病率为男性2~3倍,中年以上发病 男性居多。 胸腺瘤多见于50~60岁患者,10岁以前发病 仅占10%。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1
MG 历史
1672英国物理学家Thomas Willis描述这样一群人具有”肌疲劳现 象”。
1895正式命名为Myasthenia Gravis 。(严重的肌无力) 1901年,德国神经病学家Hermann Oppenheim 首次提出MG与胸 腺异常相关。 1934年Mary Walker提出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溴吡斯的明治疗MG。 1937年Blalock 首次提出切除胸腺治疗MG。 1960年Simpson and Nastuck提出MG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年研究发现,MG与非MHC抗原基因, 如T细胞受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及凋 亡等基因相关,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不仅与 MG相关,且可能与胸腺瘤相关。
6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特征是特定随意肌波动性肌无力,尤 其是脑干运动神经核支配肌,如眼肌、咀嚼肌、 面肌、吞咽肌和发音肌等; 另一显著特点是持续活动时出现肌无力,休息 后减轻,用抗胆碱酯酶可改善。
12
IV型或晚期重症型:占10%,症状与III型 相同,可经2年以上由I型发展为IIA、IIB型, 再稳步进展而来,出现延髓麻痹或呼吸肌 麻痹,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差。 V型或伴肌萎缩型起病后半年内出现肌萎缩。
13
根据受累肌群分型:
单纯眼肌型:复视、眼睑下垂; 延髓肌型:表现为咀嚼、吞咽困难,构音不清, 言语低沉,说话带鼻音,呐吃,连续说话后声 音越来越轻。此型感染后常加重症状,极易发 生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全身肌无力型:表现为眼外肌、延髓肌、表情 肌、颈肌、四肢肌都无力。 脊髓肌无力型:抬头、屈颈无力。上下楼梯时 尤为明显。 肌萎缩型:各型肌无力患者均可伴发肌肉萎缩, 但很少见。
18
延髓麻痹:病情进行性加重,多有其他神经系统定位 体征,疲劳试验阴性,抗胆碱酯酶药物无效。 肉毒杆菌中毒:作用突触前膜,对称性脑神经损害和 骨骼肌瘫痪,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阴性,抗胆碱 酯酶药物无效。
19
治疗原则
提高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安全系数:主要用胆碱 酯酶抑制剂,其次纠正低血钙,用盐酸胍等增 加Ach释放及增强肌肉反应性; 免疫治疗:包括胸腺摘除、胸腺放疗、抗胸腺 淋巴细胞、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或细胞毒药 物等,血浆交换,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胸导管 淋巴引流、淋巴(细胞)臵换、诱导抗个体基 因型抗体等可降低血清AChR-Ab水平;
14
Compston分型
根据发病年龄、是否伴发胸腺瘤、 AChR-Ab水 平及HLA表形分类:
MG合并胸腺瘤,无HLA表型相关性, AChR-Ab 水平高; 40岁前发病,无胸腺瘤,女性多见,与HLA-A1、 B8、DW3抗原相关; 40岁后发病,无胸腺瘤,男性多见,大部分与 HLA-A3、B7、DW2抗原相关, AChR-Ab 水平低。
15
实验室检查
血清中AChR-Ab阳性; 血清中抗核抗体、抗甲状腺抗体;
血清T3、T4;
胸腺CT检查常见胸腺肥大或伴发胸腺瘤。
16
诊断:
骨骼肌病态疲劳; 症状波动:晨轻暮重; 无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 重复电刺激:低频刺激(每秒3Hz)后,电位衰 减10%以上者有诊断价值。 低频刺激衰减、高频刺激(每秒10Hz)电 位幅度增高200%者为类重症肌无力。
4
病因
遗传易感性:
根据发病年龄、性别、伴发胸腺瘤、AChR-Ab 阳性、HLA相关性及治疗反应等综合评价,MG 可分为两个亚型:
具有HLA-A1、A8、B8、B12和DW3的MG病人多为 女性,20~30岁起病,合并胸腺增生,AChR-Ab检出 率较低,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疗效差,早期胸腺摘除效 果较好; 具有HLA-A1、A3的MG病人多为男性,40~50岁起病, 合并胸腺瘤,AChR-Ab检出率较高,皮质类固醇疗效 好。
7
发病诱因
绝大、分娩及应用 麻醉药后。
8
MG的另一特点是某些肌肉特殊易损,临床 表现波动性肌无力,发生顺序为眼外肌、 咽喉肌、咀嚼肌、肩胛带肌、躯干肌和呼 吸肌等;
9
极少数MG患者有记忆障碍、精神障碍、脑 电图异常、自主神经及周围神经受累等。
11
IIB型或中度全身型:占25%,眼外肌受累,骨 骼肌和延髓肌严重受累,出现复视、眼睑下垂、 吞咽困难、呐吃及肢体无力,生活难以自理, 但未发生危象,药物治疗反应欠佳。
III型或急性突发性:占15%,急性起病、症状 危重,进展迅速,常在起病数周至数月内达到 高峰,生活不能自理,伴呼吸肌麻痹危象,常 需气管切开或辅助呼吸,多合并胸腺瘤,药物 治疗反应差,预后差,死亡率高。
17
鉴别诊断
肌无力综合征:突触前膜Ca通道蛋白异常所致的自身 免疫病,肢体近端的极易疲劳、连续肌肉收缩后症状 减轻,泪液、唾液分泌减少,重复高频刺激振幅增大。 格林巴利综合症: 多发性肌炎: 运动神经元病:EMG; 低钾麻痹: 眼肌营养不良症:起病隐袭、病情无波动、逐渐出现 眼外肌麻痹和眼球固定。
10
临床分型:Osserman分型
I型:眼外肌型,占15%~20%,单纯眼外 肌受累,如复视、眼睑下垂等,无其他肌 群受累的临床及电生理证据,为良性型, 皮质类固醇疗效好,预后佳。 IIA型或轻度全身型:占30%,常伴眼外肌 受累,四肢肌群轻度受累,通常无咀嚼、 吞咽及构音障碍,生活可自理,进展缓慢, 不发生危象,药物治疗反应较好。
2
MG概念
重症肌无力是乙酰胆碱受 体抗体(AChR-Ab)介导的、 细胞免疫依赖的和补体参 与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 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 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 体; 是获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 肌无力。
3
流行病学
一般人群中MG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 率约为50/10万; 估计我国有60万MG患者,南方发病率较高; 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20~40岁常见,40岁 前女性患病率为男性2~3倍,中年以上发病 男性居多。 胸腺瘤多见于50~60岁患者,10岁以前发病 仅占10%。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1
MG 历史
1672英国物理学家Thomas Willis描述这样一群人具有”肌疲劳现 象”。
1895正式命名为Myasthenia Gravis 。(严重的肌无力) 1901年,德国神经病学家Hermann Oppenheim 首次提出MG与胸 腺异常相关。 1934年Mary Walker提出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溴吡斯的明治疗MG。 1937年Blalock 首次提出切除胸腺治疗MG。 1960年Simpson and Nastuck提出MG为自身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