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音乐剧创编表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开展音乐剧创编表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强调要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达到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的基本目标。《指南》中也提出了让幼儿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一位音乐剧作家说:“音乐剧是你所能想到的任何元素”。它是以音乐来述说故事,它自然融合了各类音乐、歌唱、表演、舞蹈和相关的道具、服装等舞台效果,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艺术教育的创新精神,打破艺术分科的界限,能充分调动幼儿身体的各种感官,积累生活经验,欣赏优秀剧目,制作相关表演道具、展现情节、体验角色情感,整体发展幼儿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在幼儿园阶段开展音乐剧创编表演活动,即因地制宜的结合课改新教材进行创作、改编,并把演出、观看、评价的全过程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表达幼儿对生活的经验与思考.教师通过探索积累有效的组织指导策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信心和创造意识,激发表现美的情

感和兴趣,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审美情趣,是幼儿园艺术教学改革中非常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

然而在音乐剧活动的推进实践中,我们发现不论是“节目排演”式的大舞台活动还是综合艺术活动教学形式,都不可避免的出现“成人追求欣赏效果的完美”而迫使幼儿塑造完美,偏重于音乐艺术使命,追求“成品”灌输的现象,致使教师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潜在能力,结果是幼儿要么正襟危坐着不主动,要么是老师手里的“提线木偶”,部分孩子不是“老观众”就是“老演员”。所谓的“完美”也恰恰牺牲了孩子们非常珍贵的一些东西,例如牺牲了他们犯错纠错的机会,牺牲了生发于他们自己经验的表达机会,牺牲了他们主动对自己生活反思的机会,牺牲了互动、对话环境下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的机会等等,还原这些有意义的教育契机和主动学习过程,正是我们有意识地开展音乐剧创编和表演活动的实践研究出发点,在实践新教材、主题实践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意愿和现有能力,按照他们的意愿和能力开展音乐剧生成过程和操作排演,在快乐游戏中主动学习、建构经验,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展音乐剧创编表演的实践:

我们说人类有与生俱来的模仿本能,“孩子天生是演员”,音乐剧正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舞台。其生成过程依次是创设(理解)故事、编辑剧本、搜集素材、分组分工、道具制作、排练表演、综合评价。分解在幼儿园主题运行过程中,也自然的形成三个阶段:即生发形成阶段(重点在推荐实施内容、仿编创编

富有童趣、情节冲突明显、易于变现的剧本)、分解串联阶段(分散在班级的环境创设、区域材料的投入、公共环境的使用串联中)、排演展现阶段(利用专用表演厅、围绕每季的音乐伙伴——音乐剧展演栏目、班级混龄观摩、年级组汇演等)。在开展音乐剧的创编表演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优化产出过程,实现效能。

(一)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建构音乐剧生成的过程

1、尊重孩子的剧本决定权

剧本作为音乐剧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孩子们自己编的、演的故事也是每个孩子对生活体验的当众展示与思考,所以儿童音乐剧与成人音乐剧一样,都是对自己生活的反映与反思,其音乐剧表演选材也大多来源于预设与生成两方面。

(1)经典比较,衍用模仿:

“预则立,无预则废”,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触、观摩到很多国内外的优秀动画片、经典童话故事、儿童音乐剧等,例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红帽”之类耳熟能详的故事内容,往往会采用小组推荐“我喜欢的动画片”调演欣赏、“我喜欢的动画人物”评选征集等,让孩子们自主选择热情参演的剧目;同时新教材《学习》中也有不少现有素材供孩子们挑选,例如小班“我爱我的小动物”主题中就有很多受孩子们欢迎的故事,如“小兔乖乖”、“三只小猪”等,重组合成经典的音乐剧题材,再创设环境材料如饲养小动物等,加强与孩子们生活的链接频率,丰富情节体验,持续对剧本感兴趣。附:各年龄段实践新教材的音乐剧推荐素材

(2)直观激发,自由创作

音乐剧中有许多创造性的成分,给了幼儿生成情节变化很大的空间,在音乐剧中尽量放手给他们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原有的程度来进行自由想象、自由的表现和自由的创作。尤其是中大班采用师生共同仿编剧本的部分情节,或按照主题实施的轨迹共同创编剧本,实施效果较为明显,例如中班在“春夏秋冬四季”这个主题中结合对树叶的观察、采集、制作仿编了“松鼠扫落叶”的剧本,表现孩子们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大班在“我是中国人”这个大主题中,更是结合“我们去旅行”、“特产真美丽”、“神奇的四大发明”以及“民间艺术”几个小主题的探索体验,串联成了“阿凡提旅行记”的剧本。剧本的创作过程大

多让幼儿以问题的方式商量推进“在什么地方?谁来了?会发生什么事?结果怎么解决?”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记录生成。

例如《阿凡提旅行记》中一段“东郭先生与狼”的片段,其故事结尾的仿编就流露出了孩子们对生活不同的关注点和情绪,自然成为剧本生成的有趣线索(以下若干记录):

欣欣的故事结尾:狼把东郭先生吃到了肚子里,结果被猎人救了出来,猎人把石头装进了狼的肚子里,狼以后就再也吃不下任何东西了。这是欣欣对“小红帽”这个故事情节的经验模仿迁移,前期孩子们欣赏过这个故事。

嘉惠的故事结尾:东郭先生爬在了一棵树上呼救,突然被天上的大雁听见了,它们成群结队的赶到,嘴里衔着一个竹竿,让东郭先生吊在竹竿上,带着他飞走了,狼在大树下只能低低的嚎叫着,无可奈何。这反映了孩子们对互相帮助、聪明机智品质的喜爱。

贝贝的故事则是:东郭先生爬上了树,狼也想爬上去,可是就是不行,原来狼不会爬树,只能在树下等,结果等了几天,活活饿死了,而东郭先生靠着树上的野果子,却神奇的活了下来,回到了村子里。这是孩子对狼动物习性关注的表达。

2、尊重孩子的参与决定权

(1)赏识教育,激发兴趣

“赏识教育”,是指用赏识的眼光看待音乐剧创作,对学习者来说,无好坏之分,只要你愿意创作就是好的,目的在于鼓励每一个幼儿都能大胆创造,赞同他们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欲望和动机。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