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鳞副泥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鳞副泥鳅
编辑
鱼类,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体近圆筒形,头较短。口下位,马蹄形。下唇中央有一小缺口。鼻孔靠近眼。眼下无刺。鳃孔小。头部无鳞,体鳞较泥鳅为大。侧线完全。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体背部及体侧上半部灰褐色,腹面白色。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褐色斑点。背鳍、尾鳍具黑色小点,其他各鳍灰白色。
目录
1识别特征
2生活习性
3人工繁殖技术
1识别特征
大鳞副泥鳅[1]
背鳍iv-6—7;胸鳍i-9—10;腹鳍i-5--6f;臀鳍iii-5。纵列鳞100—130。第一鳃弓内侧鳃耙14—19。下咽齿1行。脊椎骨数4+40—44+1。鳔2室,前室发达,后室退化。肠管前段较粗,后段较细。其长度约为标准长的0.5-- 0.8倍。腹腔膜银白色。[1]
标准长为体高的5.2--5.6倍,为头长的5.6--7.1倍,为尾
柄长的6.1--7.9倍,为尾柄高的5.8—6.4倍。头长为吻长的2.1--2.7倍,为眼径的4.3—6.6倍,为眼间距的3.1—3.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7--0.9倍。体长形,侧扁,体较高,腹部圆。尾柄上下的皮质棱甚发达,分别达背鳍和臀鳍基部后端。头短,锥形,其长度小于体高。吻短而钝。口下位,呈马蹄形。唇较薄,萁上有许多皱褶。具须5对,其中吻须2对,口角须1对,颏须2对,各须均长,口角须后伸可达鳃盖后缘,其长度大于吻长,一般大个体(体长100mm以上)的口角须比小个体的略短。眼稍大,位于头侧上方,眼间距稍宽,其宽度约大于眼径的一倍(成体)。无眼下刺。前鼻孔在一短管中,后鼻孔仅靠在前鼻孔之后。鳃膜与鳃峡相连,鳃孔下角终止于胸鳍基部。鳃耙短,呈三角形,排列稀疏,最长鳃耙仅及最长鳃丝的1/3。下咽骨较细,咽齿较小,末端尖细,较宽扁,稍弯曲,略呈臼状,排列紧密。背鳍短,基部稍长,后缘平截,位于身体中部偏后方。[2]
雌鱼胸鳍末端圆形,较短,不分枝鳍条较细。雄鱼胸鳍末端较尖,不分枝鳍条较粗。腹鳍较短,后伸一般不达(100mm 以下个体可达)肛门,其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后,仅与背鳍第三根分枝鳍条基部相对。臀鳍小,较短。尾鳍末端圆形。尾柄甚侧扁,其高度随个体成长而变高。肛门离臀鳍起点较近。鳞片较大,稍厚。侧线不完全,后端不超过胸鳍末端上方。
性成熟的雄鱼头顶部和两侧有许多白色的锥状珠星,有时臀鳍附近的体侧亦有。
雌鱼较少。体为灰褐色,背部色较深,腹部黄白色。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斑点,后段比前段的斑点转多。胸鳍和腹鳍为浅黄色带灰色,其上有少数黑色斑点。背鳍、臀鳍和尾鳍为浅灰黑色,其上具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体型较大,数量较少,其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3]
2生活习性
大鳞副泥鳅[4]
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除了鳃呼吸外,还可以进行皮肤呼吸和肠呼吸。视觉很弱,但触觉及味觉极为灵敏。杂食性,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为食。长大后,饵料范围扩大,除可食多种昆虫外,也可摄食丝状藻类、植物根、茎、叶及腐殖质等。成鳅则以摄食植物食物为主。一般多为夜间摄食。水温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摄食。一般情况泥鳅都生活在泥土里,一有危险就最快速度往土里钻。
当河水或坑塘干涸后,水底的淤泥已经开始龟裂,其它鱼类一般都已死亡,而泥鳅在泥中尚能存活很久。这时在龟裂的泥块上找到泥鳅的出气孔,就很容易确定泥鳅的位置从而捕捉到它。与泥鳅相似。数量较少。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2-3]
3人工繁殖技术
大鳞副泥鳅在我国广泛分布,许多省份也开始了养殖生产。作为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这里也介绍一下大鳞副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
( 1 )亲鳅的选择。大鳞副泥鳅的雌雄鉴别同泥鳅。
用于繁殖的亲鳅,主要是从上年的成鳅池中挑选,也可以从附近市场上选购。雌鳅一般要求体重25 克以上,体长14 ~18 厘米;雄鳅体重要求不严格,一般体重12 克以上,体长10 厘米以上。要求体表色泽正常,光滑无病斑,体形匀称,活动敏捷,年龄2 ~3 龄。
催产时应选择发育较好、腹部卵巢轮廓明显的雌鳅和健康活泼的雄鳅配对,雌雄比为1 :2 。
(2 )池塘条件与放养密度。
不论来自哪里的亲鳅都必须在池塘中进行产前培育,培育时间不少于2 个月。亲鳅培育池塘面积为1 200 ~1 500 平方米,能保持正常水位60 ~80 厘米,透明度20 厘米,肥度适中。
亲鳅投放前先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茶籽粕等彻底清塘
消毒。待药性消失后,施放基肥,培肥水质,然后再放养亲鳅。放养密度为每667 平方米水面投放325 千克亲鳅,雌雄混养。
( 3 )亲鳅池日常管理
进人3 月份,水温高于10 ℃时即可投喂人工饲料,饲料要求粗蛋白质含量30 % ~35 肠,脂肪5 % ,以动物性蛋白为主。池塘水温15 ℃时投喂量为体重的1 %左右,水温20 ℃时投喂量为体重的2 %左右,水温25 ℃以上投喂量为体重的3 %左右。投喂时间为上午8 ~9 时,下午16 ~17 时。
每周定期冲水1 次,每次2 小时,加深水位5 厘米,不要大量换水,保持一定的肥度有利于大鳞副泥鳅性腺发育。
( 4 )催产时间
大鳞副泥鳅适宜的催产时间应在4 月中下旬至5 月初,水温16 ℃~18 ℃,过晚性腺容易过熟。
( 5 )催产用具
容量为1 ~2 毫升的医用注射器及配套的针头数支,用于亲鳅注射的催产剂、解剖盘、剪刀、刀子、镊子等,用于摘取精巢的毛巾数条,硬质羽毛数支,1000毫升的细口瓶1 个,格林氏液或医用生理盐水,20 毫升或50 毫升的吸管2 支,水盆或水桶数个。
(6 )催产药物
经试验研究,发现用于大鳞副泥鳅催产的药物以地欧酮(DOM )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地欧酮+促黄体素生成素类似物的混合激素效果较好,单独使用HCG 价格高,效果也不好。
注射药量,地欧酮0 . 5 ~1 毫克/尾+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00 ~500 单位/尾,或地欧酮0 . 5 ~1 毫克/尾+促黄体素生成素类似物2 一3 微克/尾。
( 7 )催产方法
首先,用生理盐水将每尾鱼的用药量配成注射液,一般20 克左右的亲鳅注射0 . 5 ~0 . 7 毫升。
然后,检查亲鳅的成熟度。作为繁殖用的亲鳅,性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