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风土人情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风土人情,近义词风俗人情,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一、柳州的风俗民情

1、柳江人

1958年发现于柳江县通天岩,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及东亚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化石,距今3万至5万年。

2、龙城、壶城柳州的两个别称。

因“相传有八龙见于江中”,唐天宝元年(724年)改名为龙城都。明崇祯年间大旅行家徐霞客来柳考察,在游记中称“柳郡三面距江,故曰壶城”。

3、五角星

柳州市中心最繁华的地带,解放南路与中山中路交会处,旧称大十字街。1954年市政府在此建立了一座可以旋转的五角星霓虹灯(现已拆),此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4、喝早茶

此风俗由广东传入,滑肉肠粉、蚝油叉烧包、牛肉烧卖、薄皮鲜虾饺、蜂巢香芋角都是柳州各茶楼必备的名点、特点。一壶茶,三两碟小点,荤素咸甜辣香脆,言商谈情,独乐众乐,各得其好。

5、棺材

柳州棺材质优工巧,刻有龙风、福鼠,栩栩如生,异常精致。用材来自柳江上游融水、三江两地,以春芽木为最好,质坚色黑发亮,敲之略有声,能避免鼠咬蚁蛀,埋地百年不朽。“死在柳州”的民详谚因此广而流传。

6、踩脚

苗族人奇特的不求爱方式。当青年男子对姑娘产生爱慕之情时,为探明对方心意,就用脚尖去踩她的脚。姑娘如果接受,就会踩他的脚;否则就不理会,也不加指责。踩脚也就成为了柳州人口头打趣的常用语。

7、枪花炮

每年农历三月三的花炮节是侗族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抢花炮是最主要的活动。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的传统花炮节有着悠久的历史。

8、柳州黄泥鼓舞

黄泥鼓是长鼓的一种,它是瑶族人最喜爱的民间乐器,它两端粗、中间细,鼓身绘有鸟兽、花卉等各种美丽的图案,在两端和中间系着8个小铜铃,舞动时叮当作响。黄泥鼓有公鼓、母鼓之分,但除了在大小上有区别(公鼓相对于母鼓来讲更长、更细),都是用泡桐木镂制成的,并在山羊皮的鼓面上糊上大瑶山特有的黄泥浆来定鼓音。

关于黄泥鼓还有一个传说。一次,瑶族祖先“盘瓠”到山上打猎,在和一只凶猛的羚羊搏斗时,不幸被羚羊撞下山崖;后来他的子女将他的尸体抬回厚葬,并在葬礼上敲打用泡桐木制成鼓身、羚羊皮制成鼓面的鼓以示哀悼。

黄泥鼓舞有双人舞、四人舞和集体舞等多种形式,舞者们都要盛装打扮、配合默契,其中,可以用一个母鼓搭配四个公鼓组成舞群,母鼓在舞群的中央,负责指挥和掌握整个舞蹈的节奏,由村寨里的老鼓手将其斜挎于胸前,用双手拍击,舞姿悠然自得、柔中有刚,公鼓要合着母鼓的鼓点,由鼓手竖着拿在手中,用左手敲击,舞姿矫健洒脱、热情奔放,几位盛装打扮得漂亮姑娘手持花巾、踏着鼓点边歌边舞,整个舞群配合默契、动作协调、队列多变,充分展示了瑶族人的活力

和喜庆丰收的愉悦心情。

9、瑶族舞蹈

瑶族的舞蹈被认为是柳州民族风情一绝,它的旋律、舞姿、歌词、服装及道具都具有其独特而浓郁民族韵味。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八月十五、七月初七、六月初六等传统节日里,瑶族人都会表演各种舞蹈,其中以黄泥鼓舞、铜鼓舞、捉龟舞、八仙舞、白马舞、狩猎舞、蝴蝶舞、三元舞、师公舞等最为常见与盛行。

10、度戒

“度戒”就是瑶族男子的成年礼。柳州金秀瑶族村寨会在盘王节那天为寨里十八岁左右的男子举行“度戒”仪式。以前前,“度戒”仪式非常繁琐,要接受“上刀山,下火海”等种种考验,而现在只需通过“跳云台”这一关即可。“云台”为四根一丈二尺或一丈八尺高的木柱搭成,每根木柱相隔一尺五寸,上铺木板、左有横木为梯,准备接受“度戒”的男子在长者或“师”的带领下登上“云台”,并接受他们的祝愿,然后就抱膝从台上侧翻跳下,落在铺有棉絮或稻草的藤网上,等候的人们就会把他们连网一起抬起来,绕着“云台”转三圈,“度戒”仪式至此完成,成年的瑶族男子就此开始受到公众的信任和社会的尊重。

11、对歌

明朝有个官员岳和声,万历四十年(1612年)三月路过柳州,在游记《后骖鸯录》中写道:“十七日,发柳州,郭外民居,皆剪茅覆屋。黄沙莽莽,了无端际。…遥望松下,搭歌成群,数十人一聚。其俗女歌与男歌相答,男歌胜而女歌不胜,则父母以为耻,又必使女先而男后,其答而相当则男女相挽而去,遁走山隘中相合,或信宿,或浃旬,而后各归其家,责取牛酒财物,满志而后为之室。不则宁需异时,再行搭歌耳。”这里记下了当时壮族人对歌成婚之俗。这种男女交游的风俗源远流长,为古俗文化的遗存。

12、卉服

唐代曾在广州做官的刘恂所作《岭表录异》记述憧人的“卉服”:南方草木有可以做衣服的,做出来叫卉服。用皮绩的有勾芒布、红蕉布;用花绩的有桐花布、琼枝布、婆罗布。又有一种古贝木,它的花成对像鹅毛,抽出它的丝来纺织,跟苎麻相似,名叫吉贝。紫、白两种颜色比较多,也有各种色间杂的,僮女最爱绩,绩出的花饰繁多,有时拿到城里卖,能卖出最高的价钱。织来自己穿的称为斑衣种女。刘禹锡诗云:“蛮女钩辀音,蛮衣斑斓布。”但现在的僮锦,其实是用绵做的,再加上五色蚕丝,不全是草木织成。

13、僮人称呼

北宋吴处厚《青箱杂记》记僮人一些独特的称呼:僮人习俗,互相称呼通常以各人所生男女小名来称呼他们的父母。元丰年间,吴处厚任大理佐官,审理宾州的一个案件,有僮人韦超,他儿子叫韦首,就称呼他“父首”。又有个韦遨,儿子叫韦满,韦遨就被称为“父满”。韦全的女叫插娘,韦全就叫做“父插”。韦庶的女名叫睡娘,韦庶就叫做“父睡”,韦庶的妻子就叫“婶睡”。

14、鸡卜

俍人是明、清时壮人的另一族称,《马平县志》记他们男女都挽发髻,前面尖,后面宽,盖上白布。织麻为衣,没有刺绣花纹。长年不洗澡。善用弩箭,猎取山上禽兽为食。小孩能骑狗,拉弓射山鸡、野兔、握鼠。年纪稍长,练习披甲骑马,应招寡当俍兵。擅长鸡卜,方法是用活公鸡,折下一只鸡翼,向着东方除掉鸡毛鸡肉,看鸡骨头,骨头有纹路,纹路明显的是吉兆,纹路模糊的是凶兆,用这来确定去向。一般居住简陋,睡草堆。熟俍住瓦屋,种稻田。常进城卖山货,跟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