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壮族民间文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百色市壮族民间文化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 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 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解放后称“僮”。
布洛陀是壮族的一部古老而又内容丰富的创世史 诗。“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指“山里的头 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 等意思,也可以引伸为“始祖公”。是壮族先民 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和道德神。
村屯,生儿育女,繁衍万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黑衣壮文化:
黑衣壮是壮民族的一支分支,以其喜穿黑衣服饰而得名。 那坡黑衣壮是目前壮民族传统文化保存的最完好的支系。被称 为壮族的活化石。
黑衣壮服饰是至今仍然保留着最传统、最具有特点和内涵 的壮族服饰,它不但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和民族的标志, 而且在穿戴上讲究实用、款式大方、朴素得体。
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歌圩:
壮族人爱唱歌,不仅平时唱,家里唱,而且还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 或“歌节”。歌圩的日期主要在农历三月初三,但在春节、四月八、中元节、中秋节以及 婚嫁、满月、新房落成等喜庆吉日也都形成歌圩,有时甚至在赶集的路上也形成临时的歌 圩。歌圩有日歌圩和夜歌圩之分。日歌圩在野外,以青年人“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 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吟唱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的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等。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歌节,俗称“歌圩”。所谓歌圩,意思是野外坡地 的集会。节日期间,青年男女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女孩子三五成群,男青 年四六结队,他们相互对唱,一唱一答,从白天唱到晚上,从晚上唱到天明,有时几天几 夜,歌声不绝。
按传统习惯,歌圩要举行3天,三月初三是歌圩的始日,这 一天家家都要吃用三月花、枫树叶等植物染成的五颜六色 的饭。据说这是吉利的象征,吃了它可以使人像树本花草 一样兴旺发达,健康长春,到了中午12点,举行歌圩开台 式。在歌圩中,一对对青年人,无论对方是怎样素不相识, 各处异地,只要是怠中人,唱上一支“引路歌”,立时就 会在山坡上、溪水旁展 开一场对歌的持久战。
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把自己的一切智慧、知识、气魄,都集中地概括
在他的身上,使之成为寄托理想、人人拥戴、个
个崇敬的民族祖先神。这与“布洛陀”这个名称
在壮语中“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祖公”的含义正
相吻合
村名的由来
布洛陀制造的天地越来越宽,物种越来越多,于是,他把孩子们由近 而远,分派到新天地的各个山头建家立业,繁育后代。而最早走下敢壮 山的孩子,布洛陀安排他们在山脚下的那片田垌“贯淋种那”“造曼” (壮语,“贯淋”意即“戽水”,“种那”译汉为“种田”,“造曼” 译汉为造村屯。)布洛陀给这个敢壮山下最早的村子取名叫“那贯”。 接着,他又将孩子、孙子们先后送到了“那了、那宁(养小狗)、那大 (做小孩背带)、那笔(养鸭)、塘布(织布村)、那务(养猪)、那 骂(养狗)、那花、塘鹅(养鹅)、那咩(养羊)、那怀(养牛)、那 割(青蛙)、那厚(稻米)、那菜、那豆、那楼、那鸡……”等等,自成
造牛
布洛陀用黄泥捏牛身,枫木做牛脚,奶果做乳房,弯木做牛角,干层
皮做牛肚,蕉叶杆做肠,风化石做肝,红泥做肉,苏木水做血,做好 后用嫩草来喂,变成活牛帮人犁田耙地。
开红水河
水淹大地,为开河引水入海,布洛陀制一条赶山鞭赶山,又用神牛拉 神犁,犁出红水河。
。
壮族神话是壮族古代先民社会历史的影子,也
是壮族社会原始信仰的产物。布洛陀是壮族先民
歌圩的来历: 据传说古时候有一年大旱,田中的禾苗都快枯死了,人
们万分焦急,便聚集在一起敲锣打岐,唱歌求神,求天 下雨。不几天,天果然下起雨来,这一年,人们获得了 大丰收,于是便认为唱歌可以乐神,可以免除天灾人祸, 所以遇到灾难时,便聚集在一起唱歌,这种仪式慢慢地 就发展成歌圩。每当歌圩之期,善于唱歌的青年男女, 除唱歌乐神之外,自然地唱及相互之间的爱慕之情。就 像一首山歌中唱的,“天旱庙中去求神,你盼雨来我盼 晴(情)”,这样一来,歌圩又渐渐变作以歌唱爱情为 主了。
壮族民歌: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 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 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 山歌来表达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 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人能歌,个个会唱。因此,广阔 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历史上,还涌
高高棉山一朵花, 香过福龙到宜山, 有心想把花来来, 爬山涉水不怕难。
按传统习惯,歌圩要举行3天,三月初三是歌圩的始日,这 一天家家都要吃用三月花、枫树叶等植物染成的五颜六色 的饭。据说这是吉利的象征,吃了它可以使人像树本花草 一样兴旺发达,健康长春,到了中午12点,举行歌圩开台 式。在歌圩中,一对对青年人,无论对方是怎样素不相识, 各处异地,只要是怠中人,唱上一支“引路歌”,立时就 会在山坡上、溪水旁展 开一场对歌的持久战。
高高棉山一朵花, 香过福龙到宜山, 有心想把花来来, 爬山涉水不怕难。
歌会 歌会与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从歌圩派生出来的。歌会的会期不一 定,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参加歌会的人数多者上千,少 者三二十。歌会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表现壮族人民变革社会、变 革生活的思想激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主题。其内容大体从开篇 歌开始,进而到献歌、赛歌、评歌、和歌、学歌、团结歌等。参加 歌会的一般是对时政有所感的成年人。
布洛陀的事迹
开天地
天地原来离得很近,人们上山顶就可摘到星 星,太阳出来一照就烫死人,雷公打鼾谁也 别想睡,布洛陀砍来老铁木,把天顶上去, 把地压沉。
定万物
从前人和鸟兽住在一起,经常争吵, 布洛陀便令鸟讲鸟语,兽讲兽话, 鸟兽都由人管理。从前人们吃东西 不论餐,吃多屙多,布洛陀限定三 天吃—餐,但拱屎虫传令错为一天 吃三餐,被罚去帮人埋屎。
歌会 歌会与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从歌圩派生出来的。歌会的会期不一 定,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参加歌会的人数多者上千,少 者三二十。歌会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表现壮族人民变革社会、变 革生活的思想激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主题。其内容大体从开篇 歌开始,进而到献歌、赛歌、评歌、和歌、学歌、团结歌等。参加 歌会的一般是对时政有所感的成年人。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 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 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解放后称“僮”。
布洛陀是壮族的一部古老而又内容丰富的创世史 诗。“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指“山里的头 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 等意思,也可以引伸为“始祖公”。是壮族先民 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和道德神。
村屯,生儿育女,繁衍万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黑衣壮文化:
黑衣壮是壮民族的一支分支,以其喜穿黑衣服饰而得名。 那坡黑衣壮是目前壮民族传统文化保存的最完好的支系。被称 为壮族的活化石。
黑衣壮服饰是至今仍然保留着最传统、最具有特点和内涵 的壮族服饰,它不但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和民族的标志, 而且在穿戴上讲究实用、款式大方、朴素得体。
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歌圩:
壮族人爱唱歌,不仅平时唱,家里唱,而且还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 或“歌节”。歌圩的日期主要在农历三月初三,但在春节、四月八、中元节、中秋节以及 婚嫁、满月、新房落成等喜庆吉日也都形成歌圩,有时甚至在赶集的路上也形成临时的歌 圩。歌圩有日歌圩和夜歌圩之分。日歌圩在野外,以青年人“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 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吟唱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的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等。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歌节,俗称“歌圩”。所谓歌圩,意思是野外坡地 的集会。节日期间,青年男女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女孩子三五成群,男青 年四六结队,他们相互对唱,一唱一答,从白天唱到晚上,从晚上唱到天明,有时几天几 夜,歌声不绝。
按传统习惯,歌圩要举行3天,三月初三是歌圩的始日,这 一天家家都要吃用三月花、枫树叶等植物染成的五颜六色 的饭。据说这是吉利的象征,吃了它可以使人像树本花草 一样兴旺发达,健康长春,到了中午12点,举行歌圩开台 式。在歌圩中,一对对青年人,无论对方是怎样素不相识, 各处异地,只要是怠中人,唱上一支“引路歌”,立时就 会在山坡上、溪水旁展 开一场对歌的持久战。
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把自己的一切智慧、知识、气魄,都集中地概括
在他的身上,使之成为寄托理想、人人拥戴、个
个崇敬的民族祖先神。这与“布洛陀”这个名称
在壮语中“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祖公”的含义正
相吻合
村名的由来
布洛陀制造的天地越来越宽,物种越来越多,于是,他把孩子们由近 而远,分派到新天地的各个山头建家立业,繁育后代。而最早走下敢壮 山的孩子,布洛陀安排他们在山脚下的那片田垌“贯淋种那”“造曼” (壮语,“贯淋”意即“戽水”,“种那”译汉为“种田”,“造曼” 译汉为造村屯。)布洛陀给这个敢壮山下最早的村子取名叫“那贯”。 接着,他又将孩子、孙子们先后送到了“那了、那宁(养小狗)、那大 (做小孩背带)、那笔(养鸭)、塘布(织布村)、那务(养猪)、那 骂(养狗)、那花、塘鹅(养鹅)、那咩(养羊)、那怀(养牛)、那 割(青蛙)、那厚(稻米)、那菜、那豆、那楼、那鸡……”等等,自成
造牛
布洛陀用黄泥捏牛身,枫木做牛脚,奶果做乳房,弯木做牛角,干层
皮做牛肚,蕉叶杆做肠,风化石做肝,红泥做肉,苏木水做血,做好 后用嫩草来喂,变成活牛帮人犁田耙地。
开红水河
水淹大地,为开河引水入海,布洛陀制一条赶山鞭赶山,又用神牛拉 神犁,犁出红水河。
。
壮族神话是壮族古代先民社会历史的影子,也
是壮族社会原始信仰的产物。布洛陀是壮族先民
歌圩的来历: 据传说古时候有一年大旱,田中的禾苗都快枯死了,人
们万分焦急,便聚集在一起敲锣打岐,唱歌求神,求天 下雨。不几天,天果然下起雨来,这一年,人们获得了 大丰收,于是便认为唱歌可以乐神,可以免除天灾人祸, 所以遇到灾难时,便聚集在一起唱歌,这种仪式慢慢地 就发展成歌圩。每当歌圩之期,善于唱歌的青年男女, 除唱歌乐神之外,自然地唱及相互之间的爱慕之情。就 像一首山歌中唱的,“天旱庙中去求神,你盼雨来我盼 晴(情)”,这样一来,歌圩又渐渐变作以歌唱爱情为 主了。
壮族民歌: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 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 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 山歌来表达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 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人能歌,个个会唱。因此,广阔 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历史上,还涌
高高棉山一朵花, 香过福龙到宜山, 有心想把花来来, 爬山涉水不怕难。
按传统习惯,歌圩要举行3天,三月初三是歌圩的始日,这 一天家家都要吃用三月花、枫树叶等植物染成的五颜六色 的饭。据说这是吉利的象征,吃了它可以使人像树本花草 一样兴旺发达,健康长春,到了中午12点,举行歌圩开台 式。在歌圩中,一对对青年人,无论对方是怎样素不相识, 各处异地,只要是怠中人,唱上一支“引路歌”,立时就 会在山坡上、溪水旁展 开一场对歌的持久战。
高高棉山一朵花, 香过福龙到宜山, 有心想把花来来, 爬山涉水不怕难。
歌会 歌会与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从歌圩派生出来的。歌会的会期不一 定,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参加歌会的人数多者上千,少 者三二十。歌会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表现壮族人民变革社会、变 革生活的思想激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主题。其内容大体从开篇 歌开始,进而到献歌、赛歌、评歌、和歌、学歌、团结歌等。参加 歌会的一般是对时政有所感的成年人。
布洛陀的事迹
开天地
天地原来离得很近,人们上山顶就可摘到星 星,太阳出来一照就烫死人,雷公打鼾谁也 别想睡,布洛陀砍来老铁木,把天顶上去, 把地压沉。
定万物
从前人和鸟兽住在一起,经常争吵, 布洛陀便令鸟讲鸟语,兽讲兽话, 鸟兽都由人管理。从前人们吃东西 不论餐,吃多屙多,布洛陀限定三 天吃—餐,但拱屎虫传令错为一天 吃三餐,被罚去帮人埋屎。
歌会 歌会与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从歌圩派生出来的。歌会的会期不一 定,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参加歌会的人数多者上千,少 者三二十。歌会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表现壮族人民变革社会、变 革生活的思想激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主题。其内容大体从开篇 歌开始,进而到献歌、赛歌、评歌、和歌、学歌、团结歌等。参加 歌会的一般是对时政有所感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