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材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几点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教材资源整合教学内容的几点认识

摘要:历史教材作为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应予以充分利用。本文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利用教材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谈了几点认识。

关键词:历史课程资源历史教材资源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标志着基础教育改革要实现由以教学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向以课程为核心的教育体系转变。就历史课程而言,其资源相当丰富,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课程资源。应当说,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当前新课程实验全面展开之际,不少中学教师热衷于历史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忽略了依然是历史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教材。殊不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最重要的物质课程资源就是历史教材。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充分用好教材这一资源。

在利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时,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再不能像过去那样以教科书为纲了。教师“教教科书”,学生“学教科书”,考试只“考教科书”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必须向“合理运用课程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转变。历史教材只是历史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而已,它并不能取代其他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在此前提之下,我们探讨用好教材资源才是有意义的。

我们说用好教材资源也并不是特指某一教科书。目前全国各地采用的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有三个版本,即人教版、人民版和岳麓版,各有专长。有条件的教师应当找到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加以比对和利用。

我们以课程标准所列的“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这一学习要点为例,比较了三个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发现它们在叙述的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别(详见下表):

这种差别不仅反映了不同的编书者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差异,而且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开阔的思路。譬如对于“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兼采三个版本的长处,优化教学内容。在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方面,可联系秦朝“焚书坑儒”、汉初休养生息和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等史实,让学生从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学术思想的演变这两个大的方向去思考。对于董仲舒的新儒学,应突出其“大一统”的思想和“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主张,以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余如三纲和五种道德标准的提出、主张德政和教化等等,则完全可以淡化。最后,启发学生思考并认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包括起用儒生参政、创办太学等弘扬儒学)及影响,并注意从儒学垄断教育、科举方面思考汉代以后,儒学地位不断得到巩固、提升的原因。这样,既克服了目前人教版、岳麓版对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叙述不完整的缺陷,又弥补了人民版在主要事件叙述上的粗糙。

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好历史教材这一课程资源,教师还必须深入学习和研究编订教材所依据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笔者发现,现行课程标准对很多学习要点仅作了—个比较模糊的描述,这就给了各种版本教材很大的发挥空间。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各版本教材所叙写的内容就存在很大的不同。如必修三有一学习要点是“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到底要求学生知道哪些科技成就。规定写得很不明确。所以,人民版教材只写了“四大发明”,人教版和岳麓版则不仅写了“四大发明”,而且还比较详细地对天文、数学、农学和医学成就作了介绍。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笔者以为“四大发明”并不能“概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要让学生比较全貌地了解古代中国的科技,就还必须对所谓的中国古代四大科技领域即天文、数学、农学和医学取得的成就有所认识。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教材所作的个性化表述。由于这些表述的范围已经超出课程标准的规定,因此它们实际上已非“必修”。比如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第二课《中国的古代艺术》,其中的“金声玉振”和“宫廷舞和民间舞”两目内容,在教学中则可视学校和学生情况决定取舍。

总之,在当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际,我们在努力探索以往教育教学中没有使用过的物质的和

人力的资源同时,切不可忽略依然是历史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