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道路的选择与思考——谈路遥的《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通过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多层次地展现 了高加林这种悲剧性格的形成过程。 高加林与传统道德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对 爱情是相当严肃的,他对巧珍也有着真实的感情。 但在变动的现实中,他对城乡生活的差异有了强烈 的感受后,他被实现个人愿望的可能而引起的骚动 所折磨: 一方面:他留恋乡村的淳朴,更留恋与巧珍的感情; 另一方面:厌倦乡村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向往城 市文明,希望能在那里实现自己新的更大的人生价 值。
事实与价值对立在认识论上就是一种“错位”, 是理性与感情冲突的必然结果。高加林的“错 位”蕴含着更大更深的社会悲剧性。 高加林与《红与黑》的于连的异同点。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的思 潮: “改革文学”是中国人在打碎精神迷梦之后的产 物,这个刚刚从迷狂中惊醒的民族,需要知道它 是否还有救,是否还能振兴起来,改革就是希望, 重扬精神信仰,重建精神之园,重树民族的自信 心。 “寻根小说”:归朴与返真。所谓“寻根”,其 实就是一种自我认知的复古方式,它体现了对工 业文明、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的理性思考和怀疑; 是一种潜藏民族心态中的怀旧情绪。“寻根”在 形式上是寻找精神依托的行为本原,是企图用一 种无形的方圆来规范现代人的得意忘形。
作者从“城乡交叉地带”为社会人生的窗口, 从农村知识青年的视觉切入社会,既敏锐地 捕捉嬗娣(shandi)着时代的脉搏,真切地感 受生活中朴素深沉的美,又把对社会变迁的 观察融入到个人人生选择的矛盾和思考之中, 把矛盾和困惑交给人们,也把启示给及人们。 路遥的小说叙事,朴实、深沉、厚重、蕴藉, 其中的人物大都元气充沛。 巧珍:像金子一样纯洁,像流水一样柔情的 性格和灵魂。
对他来说,这一开始就是一个甜蜜而痛苦的 矛盾。 他与巧珍的分手标志着与土地和它象征着的 传统乡村生活的决裂,他在坎坷不平的人生 道路上终于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步合法却 似乎不尽合理和合情。特别是他给巧珍带来 的伤害更是令人遗憾,就是他自己难免不安 和内疚。他是内心谴责自己:“你是一份混 蛋!你已经不要良心了,还想良心干什 么?……” 自我谴责背后是一种痛苦搏斗后的自我肯定。
最后他把来自良心发现和外部的责难全部否定: “为了远大前程,必须做出牺牲!有时对自己 也要残酷些。”这里的个人主义的排他性得到 了最大限度的表现,在这两难选择中,人生的 含义终于被他误解,社会变成了一座动物化的 竞技场。 但是路遥并没有回避高加林选择的合理因素, 高加林的悲剧同时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倘若古 老而淳朴的乡村文化不能产生更大的物质和精 神的要求,倘若巧珍真挚而深沉的爱情不能满 足高加林个人愿望中的合理部分,那么,传统 生活哲学怎么能说服他呢?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就是着重表现处 于改革中的农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伦 理道德的变化。以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的 视角作深层的探索和思考。高加林对城市 生活的向往,对事业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对爱情的选择,都可以从中看出商品经济 观念和现代意识对传统文化生活的冲击。 他的痛苦、迷茫和选择,给处于同样处境 的人们以启示:
Baidu Nhomakorabea
这时,即将迁居南方大城市的黄亚萍已与 他分手,而遭心灵打击的巧珍则已经嫁人。 高加林失去了一切,孑然一身回到村里, 扑到在家乡的黄土地上,流下了痛苦、悔 恨的眼泪。 路遥说过,他始终关注的焦点是“城乡交 叉地带”。 “乡”——名符其实; “城”——并非“城市”而只是“城镇”。 城镇与乡村的文化落差十分明显。
高加林:非常复杂和矛盾的人物 性格、行为、思想相当统一,符合逻辑性 的人物(不矛盾), 矛盾之处:遇到的困境和面临的选择: 1、他热爱生育他的土地,“从来也没有 鄙视过一个农民,但他自己从来没有当农 民的思想准备!” 他是农民的儿子,但他又绝非是一个普通 农民的儿子,很快成为全县注目的“明 星”,回到家乡连自由恋爱、给水里放漂 白粉也受到嘲笑。
•人生的道路该怎样走? •死角:农村返乡知识青年事业爱情方面 的追求。 •高加林的独特命运: •农村传统与城市文明; •追求理想与立足现实;——巨大矛盾 •紧要关头与一生命运; •相当复杂 的“人生感”,萨特所过的 “绝对矛盾”
爱不起来又恨不下去; 扁平人物 浑圆人物:立体的、多方面的复杂性格的综合 体,人性有多付面孔 爱情的选择:刘巧珍与黄亚萍 道路的选择:农村与城市 ——两难选择。 路遥:“具体性和规律性,持久的人性和特定 的历史条件,个性和普遍的社会性所引起的社 会的道德的和心理的矛盾。” 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反映的矛盾的超政治性和超 道德性。
高加林:颇具新意和深度的人物形象。 由社会和性格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命 运际遇,折射出丰富斑驳的社会生活 内容。 作品触及到了城乡交叉地带的社会的、 道德的、心理的各种矛盾,实现了作 者“力求真实和本质地反映出作品所 涉及的那部分生活内容”的目的。
在高加林的性格中,错综复杂地交织 着自尊、自卑、自信等方面的性格因 素,好像有“无数互相交织的力量, 有无数个力的四边形”在相互冲突, 相互牵制,从而在一次次骚动和斗争 中决定着他的选择,产生一个总的结 果。这个结果是不以旁人的意志为转 移,也是与高加林的本意相对立的。
人生道路的选择与思考
——路遥的《人生》
路遥(1949—1992)当代著名作家。陕西清涧人。生 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 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其间在乡 下教过书,在县城做过各种临时性工作。1973年进入延 安大学中文系读书,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成为专业作 家。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 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 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 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 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奖。《在困难的日子里》获 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1991年完成长篇 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他的创 作大多取材陕西农村,作品有浓厚的乡土气息。1992年 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 更是让人看到了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 价。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在一个爱情故事的框 架里,凝聚了丰富的人生内容和社会生活变动 的诸多信息。农村青年高加林高中毕业以后, 未能考上大学,回到乡里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 不久又被人挤回家乡当了农民。在他心灰意冷 之时,农村姑娘巧珍炽热的爱情使他振作起来。 一个偶尔的机会,他又来到县城广播站工作, 当他抵挡不住高中同学的城市姑娘黄亚萍的追 求、断绝了与巧珍的关系后不久,组织上查明 他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进城时,于是取消其公 职,重新又打发他回到农村。
社会文明的发展变迁,总是先“城市”、 “城镇”而后波及乡村。关注城乡地带变 化,即便从反映80年代农村变革,也是具 有普遍意义的。 《人生》就是通过城乡交叉地带的年轻人 爱情的描写,开掘了现实生活中包含的富 于诗意的美好内容,也尖锐地揭露出生活 中的丑恶与庸俗,强烈体现出变革时期的 农村年轻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中所面临的矛 盾、痛苦心理。
2、他对刘巧珍是有爱情的 结了婚就意味着一辈子栓在了家乡而不能 实现远大的“抱负”。 极端有文化的人与极端无文化的人的极端 的结合。 在这种极端理智、极端文化感和极端才干 的背景下,与自己的“根”——土地产生 了巨大的矛盾和冲突,一切都根源于他想 逃离不利于他发挥其才智的贫瘠闭塞的 “根”——农村和土地的人生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