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为本以网为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校为本以网为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建设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教师网上家园
1.建立博客,为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了平台
为了记录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过程性材料,感受成长的喜悦,我校依托瑶海教研网的博客平台,每位老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及时上传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随笔等,只要有网络的地方,教师在博客上就可以随时记录教育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博客成为教师自己的“过程性电子成长档案”,有力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成长。
2.重建数字化校园网,搭建一站式协同应用平台
学校原有网站重在宣传,应用性、互动性不强,学校在多次外出学习取经后,顺应改革,全面改版,搭建了基于WEB模式下的以教师、学生和家长为主要使用和服务对象的一站式协同应用平台——“和平小学SSF中小学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网站前台设有12个主栏目,有“新闻中心”、“教研视窗”、“学生天地”、“教育教学”、“心理健康”、“党建风采”、“缤纷校园”、“师生博客”、“校长信箱”、
“联系我们”、“下载频道”、“怀念旧版”,38个子栏目。后台则集成了老师们最密切的相关业务,提供了最常用的便捷工具,如“师生桥”、“班级主页”、“课程表”等,尤其是“撰写教案”、“发布活动”更是成为我们教研组老师们的家,在这里组长发布论坛主题,老师们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碰撞,共同提高。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将老师们“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
3.建立交流互动的窗口,改变着教师成长的环境
除了运用瑶海区教体局开放的研修社区、个人空间、教师博客等应用平台,我们还自主建设了QQ群,并在学校网络应用平台的使用上积极寻求突破,实现了网上电子备课、备课组活动、评课、主题教研、教育论坛和教研管理等目标。多个平台的使用,让教师们在网络的交流互动更加方便。几年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校本资源,资源库达几百G,对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据统计,老师在博客群中的发帖量达三万帖,改版后的教体网发帖量已达一万七
千余帖。这样的教研活动激发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反映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在做好硬件、软件及资源建设的同时,我们进一步立足运用,扎实高效地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如网站使用培训,资源的上传与下载,博客建设,个人空间等培训,每年还结合教学开展专项的培训活动,如2013的课件制作培训,2014年的电子白板培训,2015年的博客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探索“线上线下立体互动”教研模式,让校本教研活动更充实
为了更好地让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落到实处,我们创新性地开展了“线上线下立体互动”研修方式。
1.网络教研,推动信息化教研方式
我们的网络教研,一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由上级部门开展的研修活动,如组织教师参加由中国研修网发起的主题研修活动,老师们通过网络进入视频直播室聆听专家的讲座,与名师、专家零距离的交流,亲切感受专家名师的个人魅力,充分地发挥了名师的引领作用;二是利用瑶海教研网的在线研讨、主题论坛,观看优秀课例,在QQ群中发表、讨论学习收获,与区内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三是在学校网站平台上的主题教研论坛,校园网后台的“发布活动”成为我们教研组老师们的家,在这里组长发布论坛主题,老师们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碰撞,共同提高。我校仅教师博客群内的互评达到9520条。这些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基于qq群、专业网站、校园平台下的网络教研,使日常面对面的教研活动在网上得以延续、扩展、生成、提升,放大了教育教学资源效益, 切实解决了教育教学问题,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电子备课,再生信息化教学资源
网络是把双刃剑,电子备课也是如此,电子备课极大减轻了老师书写的工作量,可以方便老师们汲取丰富的网络资源,但我们又担心缺少了老师个性思考与创新。为探索电子备课的有效性,学校由试点年级到全面推行,由手写备课逐步过渡到电子备课。初步形成了“三备二传”的备课模式,即第一备集体备课,每单元在教学前一周由主备人进行主讲,集体进行研讨,第二备教师个人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设计,第三备结合课堂中的实
践,进行反思与整理。二传指课前上传教学设计,课后上传教学反思。我们的电子备课注重集体智慧下的个案设计,要求教师结合自已班级学生特点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和创新,使备课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而所有上传的资源不仅同组老师可以共享,也成为下一年教师的宝贵财富。
3.“两课一议一研讨”,让网络与实时交流有机融合
结合组内研讨课、校内的公开课,我们开展的“两课一议一研讨”活动,严格按照“备、研、教、评”四个步骤开展活动,让网络与实时交流有机融合。
①个人主备,形成个案②集体研讨,博采众长
③聚焦课堂,诊断预案④完善预案,共享课堂
执教老师在上课前上传教学设计,组内教师进行评议,将自己上课的经验与教师分享,执教教师可以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二次修改。开课后,由教科室主任
或教研组长首先在开课教师上传的教学设计下进行跟贴发布信息,第一时间对课进行诊断评议,听课教师逐一在下面跟贴,最后由执教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并整理出本节课的最终设计方案。
再如我们的主题论坛活动,也常常采用“线上线下立体互动”的方式,针对
主题教研内容,线下组织老师进行文献学习、课例观摩、评议交流,或采用线上
同步观看评议的方式,有时也将这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当大家线下意犹未尽时, 把
相关的文字资料与视频资料上传至网站,老师可以二次观看,也可以根据主题帖
发表跟帖评议。
这样的备课、议课、主题研讨等教研形式打破了时空的局限,由“线下”延
伸“线上”,由“线上”促进“线下”,这种“线上线下立体互动”的研修方式
让老师们的教研拉近了时空距离,思维的碰撞,中肯的意见,让教师充分享受到
“关注与被关注”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