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三是时代特色。结 合时代的发展变化, 从不断变化的国际国 内背景来思考解决中 国现代社会生活中所 提出的各种问题,不 断丰富和创新马克思 主义理论。
16
17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
到多国实践 • 社会主义各国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
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城镇居民收入
农民收入
1978 2007
36
居民人均住房变化图(平方米)
30
25
20
15
10
5
0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1978 2007
从“中国化”这个概念 来说,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纪20年代,1926年1月 《自然界》创刊号上登的 发刊词《发刊旨趣》提出
科学的中国化
李大钊
7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十年来文化运动 的检讨及目前文化 运动的任务》 “这些通俗读物能够 进一步把马克思列 宁的理论具体化、 中国化 ”
张闻天
8
18
• 三段历史 • 两次飞跃 • 两条道路 • 两大成果
的改
矛
实学 造 践习 我
盾论们
论
19
第
开国大典
一 次
飞
跃
党的七大
遵义会议
20
第一次飞跃的理 论成果,是被实践证 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 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 原则和经验总结,它 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 东,我们党把它称之 为毛泽东思想
21
毛泽东思想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哲学为基础、以实事求是为其理论精 髓,紧紧围绕革命和建设的主题,提 出了一系列相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 一是关于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 二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26
• 一是体现了理论逻辑的科学性 • 体现了理论发展的开放性 • 体现了理论表述的简明性
27
28
29
什么是社会主 建设什么样的党, 义,怎样建设社 怎样建设党 会主义
实现什么样
的发展,怎
样发展
30
一脉相承之“脉”
理论渊源一致,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为指导
理论主题一致,都坚持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实践相结合和相统一 •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
的统一,一个普遍,一个具体,两个东西 的统一就叫做中国化
11
• 一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 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 三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代化 • 四是要把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
12
•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般原理的具体化 • 马克思主义理论形式的民族化 • 马克思主义经典形式的现代化 • 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实践化
33
1、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 的认识视野
实践永无止境, 创新永无止境
回答和解决问题理 论的价值在
34
1、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 的认识视野
2、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科学 的指导思想
伟大的30年
改变中国的30年
震惊世界的30年
35
居民人均收入变化图(元)
14000
1200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 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及其 指导意义,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加坚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4
5
6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理论品质一致,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时俱进、求真务实
理论基点一致,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
国情为立论基础
理论目标一致,都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全部理论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
31
与时俱进之“进”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 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 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 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 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 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 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 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22
第
科学发展观
二 次
飞
跃
三个代表
邓小平理论
23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其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 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原则和经 验总结。
24
党的十七大
党的十六大
党的十五大 党的十四大
南方谈话
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
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 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
马克思故居
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布吕大街10
2
马克思,你的思想永 垂不朽!
马克思,您别难过, 我们现在过得挺好。
这个世界上富者越来 越富,穷人越来越穷,难 民越来越多,您拯救拯救 我们吧!
3
这门课程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基础必 修课,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揭示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
13
一是实践特色。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 合起来,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立场、观点、 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 革命、建设、改革中 的实际问题,坚持和 发展马克思主义
14
二是民族特色。运 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 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 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 命、建设、改革的规律, 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 的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938年10月在《论新阶段》报告中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
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 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 题。”
9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涵义
10
• 根据中国特点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 • 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
32第一层次:哲学Fra bibliotek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第二层次:主题或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第三层次:主题在各方面的具体展开,具体包括:
发展道路理论;发展阶段理论;根本任务理论;发展 战略理论;发展动力理论;对外开放理论;经济建设 理论;政治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社会建设理论; 和谐社会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国际战略理论; 祖国统一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三是时代特色。结 合时代的发展变化, 从不断变化的国际国 内背景来思考解决中 国现代社会生活中所 提出的各种问题,不 断丰富和创新马克思 主义理论。
16
17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
到多国实践 • 社会主义各国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
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城镇居民收入
农民收入
1978 2007
36
居民人均住房变化图(平方米)
30
25
20
15
10
5
0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1978 2007
从“中国化”这个概念 来说,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纪20年代,1926年1月 《自然界》创刊号上登的 发刊词《发刊旨趣》提出
科学的中国化
李大钊
7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十年来文化运动 的检讨及目前文化 运动的任务》 “这些通俗读物能够 进一步把马克思列 宁的理论具体化、 中国化 ”
张闻天
8
18
• 三段历史 • 两次飞跃 • 两条道路 • 两大成果
的改
矛
实学 造 践习 我
盾论们
论
19
第
开国大典
一 次
飞
跃
党的七大
遵义会议
20
第一次飞跃的理 论成果,是被实践证 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 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 原则和经验总结,它 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 东,我们党把它称之 为毛泽东思想
21
毛泽东思想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哲学为基础、以实事求是为其理论精 髓,紧紧围绕革命和建设的主题,提 出了一系列相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 一是关于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 二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26
• 一是体现了理论逻辑的科学性 • 体现了理论发展的开放性 • 体现了理论表述的简明性
27
28
29
什么是社会主 建设什么样的党, 义,怎样建设社 怎样建设党 会主义
实现什么样
的发展,怎
样发展
30
一脉相承之“脉”
理论渊源一致,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为指导
理论主题一致,都坚持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实践相结合和相统一 •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
的统一,一个普遍,一个具体,两个东西 的统一就叫做中国化
11
• 一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 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 三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代化 • 四是要把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
12
•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般原理的具体化 • 马克思主义理论形式的民族化 • 马克思主义经典形式的现代化 • 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实践化
33
1、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 的认识视野
实践永无止境, 创新永无止境
回答和解决问题理 论的价值在
34
1、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 的认识视野
2、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科学 的指导思想
伟大的30年
改变中国的30年
震惊世界的30年
35
居民人均收入变化图(元)
14000
1200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 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及其 指导意义,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加坚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4
5
6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理论品质一致,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时俱进、求真务实
理论基点一致,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
国情为立论基础
理论目标一致,都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全部理论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
31
与时俱进之“进”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 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 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 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 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 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 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 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22
第
科学发展观
二 次
飞
跃
三个代表
邓小平理论
23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其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 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原则和经 验总结。
24
党的十七大
党的十六大
党的十五大 党的十四大
南方谈话
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
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 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
马克思故居
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布吕大街10
2
马克思,你的思想永 垂不朽!
马克思,您别难过, 我们现在过得挺好。
这个世界上富者越来 越富,穷人越来越穷,难 民越来越多,您拯救拯救 我们吧!
3
这门课程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基础必 修课,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揭示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
13
一是实践特色。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 合起来,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立场、观点、 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 革命、建设、改革中 的实际问题,坚持和 发展马克思主义
14
二是民族特色。运 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 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 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 命、建设、改革的规律, 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 的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938年10月在《论新阶段》报告中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
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 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 题。”
9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涵义
10
• 根据中国特点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 • 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
32第一层次:哲学Fra bibliotek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第二层次:主题或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第三层次:主题在各方面的具体展开,具体包括:
发展道路理论;发展阶段理论;根本任务理论;发展 战略理论;发展动力理论;对外开放理论;经济建设 理论;政治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社会建设理论; 和谐社会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国际战略理论; 祖国统一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