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第一讲

科学社会主义第一讲
科学社会主义第一讲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诞生——1516年托马斯莫尔出版《乌托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近500年;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近160多年)。

一、空想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一词的由来

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来源于意大利传教士最先使用的古拉丁文,原意是“同伴”、“善于社交”、“同辈的”。

19世纪20—30年代,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使用“Socialism”,来表述自己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憧憬未来美好社会的主张。19世纪40年代,“Socialism”成为风靡西欧的新思潮、新术语。

1878年6月,日本人福地源一郎在《东京每日新闻》上第一次用汉字“Socialism”译成“社会主义”。

1902年9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期引述日本人翻译的“社会主义”理念,从此,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传入中国。

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也是如此。

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以来,制度性的不公正现象就一直存在着。同样,反对这种社会不公正现象,追求理想社会的努力也始终存在着。

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是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开始的(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对外贸易的发展,形成了早期的世界市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西欧国家先后开始了海外殖民掠夺。对外贸易和殖民掠夺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了。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它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积累了空前的社会财富;开辟了世界市场;创造了政治文明;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但是,资本主义所取得的空前的巨大的成就是以同样空前巨大的社会代价换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扩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血与火的过程。在它的早期,这一过程更是带有更大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发生在英国的“圈地运动”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15世纪末,英国开始了残酷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贵族和教会主持大量圈占土地用以放牧,而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

为了迫使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受雇于劳动条件恶劣的手工作坊和工场,英国和西欧其他

国家都颁布了惩治流浪者的血腥立法。

所以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共产党宣言》面对资本主义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些站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家开始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制度的探索。于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否定形式,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了。

社会主义思潮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弊病的暴露而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时,反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便随之而出现了。

3、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1)、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时期

从16世纪初期到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前,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A、16和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人文主义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1516年,莫尔出版《乌托邦》。该书全名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Utopia),是希腊文ou(没有)和topos(地方)两个词根组成,意思是“乌有之乡”。莫尔虚构的乌托邦海外仙岛,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

《乌托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莫尔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坚决主张彻底废除私有制度。“任何地方私有制存在,所有的人凭现金价值衡量所有的事物,那么,一个国家就难以有正义和繁荣……我深信,如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不可能获得幸福。私有制存在一天,人类中最大的一部分也是最优秀的一部分将始终背上沉重而甩不掉的贫困灾难担子。”

在乌托邦,一切财产归全民所有,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度,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取消商品、货币和市场,实行消费品按需分配的原则。乌托邦实行民主政治,主要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任何公事必须由集体讨论决定。乌托邦人每天劳动6小时后进行科学、艺术和体育活动。

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利进步思想家,作为反宗教和外来统治的坚强斗士,他一生中有33年是在牢狱中度过的。1602年在监狱里写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太阳城》,1623年在法兰克福出版。康帕内拉认为私有制产生利己主义,利己主义是诡辩、伪善和暴行的根源。

太阳城——私有制已被彻底废除,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归全民所有,由社会组织生产,共同劳动,取消商品交换和货币,共同享有劳动成果,法律严明,人人平等。在太阳城,人口的优生;儿童从二三岁开始识字,七岁开始学习自然科学和其他科学;人们每天劳动4小时后即从事各种科学文化和体育活动。康帕内拉提出了劳动光荣的思想。

托马斯·闵采尔(1489--1525),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职业革命家。闵采尔主张武装起义,用暴力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人间建立早期基督徒向往的“千年天国”。

B、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直接共产主义理论”——

摩莱里(1720--1780)—《自然法典》

马布里(1709--1785)—《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巴贝夫(1760--1797)—《平民宣言》

这一时期的三位代表人物均为法国人。

C、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本来意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

三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的共同特点:第一,批判锋芒直指资本主义;

第二,对未来社会提出积极主张;

第三,与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相比见解更深刻。

克劳德·昂利·圣西门(1760--1825):出生于法国封建贵族家庭。青年时期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实践。从1802年开始,先后发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论实业体系》、《论文学、哲学和实业》、《新基督教》等一系列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决心致力于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是一位具有远大眼光的思想家。

沙利·傅立叶(1772--1837):生于法国富商家庭,早年丧父,中学毕业后从事商业,到过许多国家。重要论著有:《全世界和谐》、《四种运动论》、《论家务—农业协作社》(《宇宙统一论》)、《新世界》、《论商业》。1832年,他在法国进行了建立未来社会组织“法郎吉”的实验,于次年宣告失败。傅立叶著《全世界和谐》(1803)——他预言,不合理不公正的现存制度,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或称“和谐社会”所代替。傅立叶设计了一种叫做“法朗吉”的和谐制度,是一种工农结合的社会基层组织。法朗吉由大约一千六百人组成。在法朗吉,人人劳动,男女平等,免费教育,工农结合,没有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收入按劳动、资本和才能分配。“法朗吉”的中心区是食堂、商场、俱乐部、图书馆等。建筑中心的一侧是工厂区,另一侧是生活住宅区。

“傅立叶最伟大的地方是表现在他对社会历史的看法上。他把目前为止的社会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蒙昧、宗法、野蛮和文明。认为,最后一个阶段就相当于现在所谓的资产阶级社会,即从十六世纪发展起来的社会制度。”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罗伯特·欧文(1771—1858):出生于蒙哥马利郡一个手工业者家庭,因家境贫寒,念完初小就走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1820年,欧文发表了《致拉纳克郡报告》,构想了以公社制度为基础建立理想社会,标志着欧文从慈善家到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转变。1824年欧文带着信徒前往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进行“新和谐公社”试验,引起美国和西欧的广泛注意。1828年公社试验失败,几乎耗尽了欧文的全部财产,但他并未失去信心。1839—1845年,又在英国的汉普郡进行了和谐公社的尝试,也以失败告终。

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的“新和谐”公社,面积1200多公顷,公社成员居住在集体建筑里,亦工亦农。刚开始时公社的生产、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后来由于管理意见分歧,导致了“新和谐”的解体。

4、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

1)、历史功绩:

(1)深刻而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

(2)无情地揭露和嘲讽了资本主义的思想和道德。

(3)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天才的设想。

在经济制度方面:提出了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一有价值的思想被马克思直接继承);主张理想社会的物质基础是机器大生产;主张加强思想和道德建设,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消灭三大差别,实现社会平等。

三大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

新三大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区域差别

2)、历史局限:

(1)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2)同情无产阶级却看不到其力量,脱离工人运动,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真正可靠的力量源泉。

(3)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主张以和平示范来建立社会主义。

二、科学社会主义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

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从蒸汽机和新的工具把旧的工场手工业编程大工业之后,在资产阶级领导下造成的生产力,就以前闻所未闻的速度和前所未闻的规模发展起来了。

——马克思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恩格斯2)、政治条件——无产阶级的成熟和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从19 世纪30 年代开始,先后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三大工人运动: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

1836年至1848年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条件——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

德国的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

英国的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19世纪英国、法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马克思恩格斯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卡尔·马克思(1818——1883)——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一个学识渊博的律师之家。先后就读于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18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弗里得里希·恩格斯(1820——1895)——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的一个工厂主家庭。1844年8月,马恩在巴黎会面,从此开始了他们共同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生涯。

1)、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第一块理论基石。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2)、创立剩余价值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第二块理论基石。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历史地位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创立的。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3、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两大理论基石+两个必然+两种方案+三个阶段+一个科学预测)

【两大理论基石:见2 ;

两个必然: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证发展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两种方案: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的两个途径。途径一: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将在西欧北美那些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产生,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可能首先和同事想社会主义过渡;途径二:革命运动方兴未艾的东方等过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三个阶段:一是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起点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终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简历;二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列宁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

一个科学预测: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对未来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特征作了科学预测:以生产力的告诉发展为物质前提;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消费资料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有计划的组织社会生产;用产品经济代替商品经济;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基础上国家开始小王;社会成员将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1)、关于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

2)、关于“两个必然”的客观规律

3)、关于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原理

4)、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原理

5)、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原理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无产阶级的伟大的历史使命是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设共产主义新制度。

(3)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工农联盟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

(4)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团结合作,互相支援。

(5)坚持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必须制定一个正确的理论纲领,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坚持民主制的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6)通过各种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7)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逐步改造和消灭私有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达到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建成共产主义。

4、马恩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1)、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物质基础;

2)、消灭私有制,实行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3)、自觉组织生产,取消商品和货币;

4)、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共产主义按需分配;

5)、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也随之消亡;

6)、人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1)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社会制度。 (2)科学社会主义:即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这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后人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变化革新、与时俱进。 (3)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它是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病而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3 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5个大的历史时期: (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是作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流行的时期。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这一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并使之逐步走向成熟。 (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这一时期,俄国建立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夺去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扩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为一种世界体系的时期。世界上欧美亚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体系。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仅次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事件。 (5)社会主义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化新型模式转变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和弊端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重大深刻的改革。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标志着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补充1。如何正确认识迄今为止的社会主义运动? 答:1、方法(1)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要把社会主义思想、模式放在当时大环境下分析(2)阶级分析的方法,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理论来分析问题(3)发展 2、认识(1)总结社会主义过去(2)观察社会主义的现在(3)把握社会主义的未来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剩余价值学说伪科学依据,论述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 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2.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P59) (1)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第一块理论基石,奠定了世界观的基础。 第一,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而把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观点从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 第二,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社会制度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三,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第四,唯物史观阐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 (2)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的最直接的理论依据。 第一,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已经经历了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的发展达到了大机器工业阶级,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相对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因此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 2.科学社会主义的阶级条件(政治条件): 马克思指出:一定时代的革命思想的存在是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以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前提的,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最初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条件。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 科学社会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他的根源深植在物质的经济事实中”,其最直接的理论渊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他们第一次解决了存在与思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初步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劳动产生的。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根源,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低级到高级有规律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代替。可以说没有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没有批判地吸收英国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没有批判地吸收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就不可能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总之,19世纪40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社会背景和事实依据,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客观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 导论: 名词解释: 科学社会主义: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同其他两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它直接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理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章: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经济条件:一方面机器大工业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庞大的社会财富却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促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并日益明朗。1825年在英国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揭开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序幕,在这以后,经济危机每隔10年左右就周期性地爆发一次。其症状是:交易停顿,市场盈溢,产品大量滞销积压,银根奇紧,信用停止,工厂停工,工人群众因为他们生产的生活资料过多而缺乏生活资料,破产相继发生,拍卖纷至沓来。从1847年开始,经济危机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阶级条件: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资本家阶级

的具有革命性的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工业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一边是资产者财富的积累,一边是无产者贫困化的加深。在19世纪上半期,除劳动力不足的美国以外,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实际工资都有下降的趋势。无产阶级直接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而日益壮大,并被现代化大生产组织起来,因而拥有以前的无产者群众所从未有过的组织性和战斗性。他们在斗争中开始建立带有政党性质的独立政治组织,反映了其组织性和团结战斗的精神明显提升。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工人运动开始登上欧洲历史舞台。19世纪30—40年代先后发生了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其他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时,无产阶级确实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理论条件: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式和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面前,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成了时代的落伍者。工业革命的深入,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新的客观历史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和当前的现实作一番新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根据新的事实,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新飞跃。 第四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 简答: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以及答案

2011级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 实践”复习提纲 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研究对象。 概念: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学,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运动、制度的总和。所谓学说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运动是指各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实践行为,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 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包括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规律两大部分。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方法: ①论联系实际②世界联系中国③成就联系挫折④现实联系历史⑤现在联系未来 3、空想社会主义的概念。 定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理论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主要贡献: 一、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二、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 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根本缺陷: 一、他们基本上坚持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二、他们同情无产阶级,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三、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向统治阶级呼吁,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课后习题 绪论 1.怎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 答: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把握“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是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它大体上包括十几个组成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这三个组成部分,但科学社会主义是其核心。因为: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要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经济学更全面的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2)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科学性质” ①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与其他学科一致,也是一门学科,它要求众多的人来掌握、研究、探索运用、发展这门学科; 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而不是单一性的政治科学。 (3)把握“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

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为什么要学习以及你准备怎样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 转引自《回忆马克思恩格斯》,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答:(1)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原因(意义所在)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胜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的基本方法 ①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丰富的实际,又用以指导活生生的实际。但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不可能自发地转化、上升为理论,总要通过人们有意识的主观实践活动,取得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经验,再通过抽象思维、理性思考把它系统化、条理化,才能形成科学理论。 ②世界联系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答: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根据新的事实,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实现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提供了理论基础。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什么是新中国、怎样建设新中国”这一前所未有的重大问题,进行艰难探索,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胜利,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在这30年的探索中,虽然其中也有许多曲折和困难,但是事实证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不仅表现在它成功地解决了新阶段提出的历史任务,而且还表现在它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回答了什么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事关全局的基本问题,进行拨乱反正,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 1)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级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回答了“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问题。 2)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论,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据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论述,社会主义是一个社会形态,是没有阶段可分的。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正处在而且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越阶段。 3)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新的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上,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从根本上突破了把计划和市场作为社会制度本质特征的思路,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分配制度方面,十七大报告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突破了单一的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一切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标准。 4)提出了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一场革命的理论。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状况进行深刻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自己建立起来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某种条件下它的某些环节、实现形式、具体制度和方法也能“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但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不需要采取阶级斗争的形式去解决,而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直接动力。得出了改革是一场革命的结论。 5)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收回了香港、澳门的主权。 在国家统一的问题上,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同时也为解决国家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是邓小平对世界和平和与稳定作出的重大贡献。 2、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时代课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严肃的崭新课题,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

对一个世纪性的伟大领袖的最好纪念,是把他的未竟之业进行到底。毛泽东的 伟大历史功绩,首先在于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特殊道路,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其次,在于他力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打开了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工作。虽然,毛泽东的探索没有获得成功,但他却为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许多正确的和错误的经验。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清理毛泽东的历史遗产中,纠正错误,继承正确和开拓创造,终于完成了毛泽东的未竟之业,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整体系,把科学社会主义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之所以 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它解决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提出的新阶段的历史任务,用新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代替旧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新的一轮世界社会主义的周期运动,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新纪元。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出色地解决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历史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把马 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回顾和考察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的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从《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历史阶段,而每一历史阶段都有其特殊矛盾性,有其不同的历史任务。在这里,我把它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为实现其阶段性的任务,大体上花去了40年左右的时间。 第一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社会 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运动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阶段。在这一阶段里,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两大阶级一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欧洲最发达国家的历史中上升到了首要地位,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物质条件。在这一阶段里,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19世纪人类业已创造出来的优秀思想成果,深入考察和研究了资本主义经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社会主义相关政治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政治课。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政治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社会现象,掌握有关的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知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及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情感观念: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历史兴衰、共产主义理想。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透视乌托邦,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 (1)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奋斗历程。 (2)俄国经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诞生。 (3)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3.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 (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4)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确立。 (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的本质 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 (3)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阅读法:朗读和背诵 2、讲授法:讲演法和讲练法 3、对话法:讨论法和辩论法

入党教材各讲重点汇总

入党教材各讲重点汇总目录 第一讲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最高理想和根本宗旨 (1) 第二讲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 第三讲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纪律和作风 (4)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 第五讲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7) 第六讲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8) 第七讲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条件 (21) 第八讲以实际行动争取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 (22)

第一讲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最高理想和根本宗旨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十八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总结为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三个代表) 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内涵: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阶级性”和“先进性”两方面揭示了党的本质属性:阶级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先进性:是由中国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是以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党的阶级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工人阶级还有一些特殊优点 1.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所受的压迫和剥削比中国其他任何阶级、阶层都要深重,具有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性; 2.中国工人阶级的分布比较集中,便于组织起来,形成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3.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同广大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使其领导的中国革命具有极其广泛的社会基础。 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并不能说其他阶级出身的具备党员条件的人不能入党,也不能说吸收这些人就会改变了党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在新的形势下,要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 2.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共产党领导的思想。 3. 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4.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我们党的一切活动,都是按照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一客观规律办事的,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最大限度地推动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现阶段我们党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工人阶级与现代大工业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小学科目构成及知识点

小学科目构成及知识点(苏教) 年级科目学期知识点 小一数学上学期认识个位数、认识位置、认识物体、基本的加减法、进一步深入 学习加法、统计 下学期进一步深入学习减法、加法和减法、认识十位数,统计语文上学期拼音、笔划、偏旁部首、前鼻音、后鼻音 下学期近义词、反义词、简单成语、比喻句、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 字典 小二数学上学期认识乘法、乘法口诀、认识图形、认识除法、厘米和米的认识、 位置和方向、时分秒 下学期有余数的除法、加法减法和乘法、分米毫米、认识百位数、认识 角、统计和可能性、认识方向 语文上学期词语、短小篇幅的课文、开始写日记、拟人 下学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阅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小三数学上学期除法、加法和减法、乘法、认识千位数、千克和克、加法和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统计和可能性、认识分数 下学期除法、乘法、认识年月日、平移和旋转、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 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认识小数 语文上学期比较长的课文、开始写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写人、叙事、写景、 状物) 下学期比较长的课文、开始写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写人、叙事、写景、 状物)、反问句复问句以及句型的变换 英语上学期日常用语 下学期动物、时间、食物、活动、节日 小四数学上学期除法、角、混合运算、平行和相交、找规律、运算律、认数、统 计和可能性、用计算器计算 下学期乘法、升和毫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混合运算、运算 律、对称平移旋转、倍数和因数、统计、用字母表示数语文上学期以记叙文为主,开始写书信、日记、表扬稿、通知(关键是格式)下学期以记叙文为主,开始写书信、日记、表扬稿、通知(关键是格式)、 阅读理解 英语上学期数字、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情态动词 下学期将来时、比较级、国家、交通工具 小五数学上学期认识负数、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小数、小数的加减法、找规 律、小数乘法和除法、公顷和平方千米、统计 下学期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 基本性质、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圆 语文上学期大量的词汇、熟练组词、作文接触议论文 下学期大量的词汇、熟练组词、作文有少量的议论文 英语上学期一般过去时、代词的用法 下学期一般过去时、方位词 小六数学上学期方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认识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认识百分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介绍 一、课程名称沿革: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课程性质 1)硕士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2)硕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另一门为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 课程教学大纲及其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硕士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史,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内容及其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自觉性。 二、教学方式 教师课堂讲授、讨论交流和相关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 导论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四、教学时数、成绩构成和考核方式学时:36学时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分,期末成绩60分;考核方式:课堂开卷考试。 五、教学参考材料 1、马恩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 3、胡锦涛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导论 一、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历史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与问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方法和意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历史发展 (一)社会主义的涵义 1.从词源上看,社会主义一词源于古拉丁文socialis,原意是同伴、同伙的、善于社交的等。其本意包含着平等、友爱、集体等内含。到近代,这一词演变为英文的social,意思是“社会的”。这个形容词再加后缀ism,即构成为现在英文中的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它们在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以及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主要内容: 第一、德国的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黑格和费尔巴哈。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他把发展辩证法的主体不是物质世界,而是一种"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费尔巴哈则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原理,并由些出发发展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但他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因此,他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依据。 第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它的创始人是配第,由斯密发展,完成者是李嘉图。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并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时间)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租的源泉。同时,比较正确地指出了资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但局限于把资本主义认定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理想的制度。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人们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提供了有益的材料。 第三、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最高阶段。一是其社会历史观具有丰富的唯物史观萌芽,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二是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三是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这些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它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又称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科学社会主义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矛盾及其本质,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及其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作出社会主义可以先在几个或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不发达的俄国取得胜利的论断。并领导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列宁之后,斯大林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DUFE 研究生课程考试名称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学号: 专业:国际贸易学 姓名: 教师评阅意见: 论文成绩□95 □90 □85 □80 □75 □70 □65 □60 □60以下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由空想社会主义鼻祖托马斯·莫尔在1516年于《乌托邦》一书中提出。如今社会主义经过500年不间断地发展和实践,已由最初的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各阶级主要是无产阶级的运动,转化成为一种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单独搞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改改停停时期以及苏联解体至今,目前中国作为世界上社会主义制度第一大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强盛,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践证明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国情,民意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的。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团体,我们有必要对我们国家的制度有清晰的了解,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有深刻的认识,以便能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有理性判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一,社会主义发展与嬗变 (一)空想社会主义(1516-1844) 社会主义最早出现在托马斯·莫尔的文学作品《乌托邦》中,这标志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开端,开始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个阶段,早期社会主义空想家处在16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欧洲各个国家出现大量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基于对现实的批判,早期社会主义空想家们产生了社会主义的愿景,以莫尔为代表,他们通过文学作品《乌托邦》、《太阳城》和《基督城》描述了社会主义,主张在简单手工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共有,实行劳动分工,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二个阶段在18世纪,在法国,由于现行制度不合理,法律不平等,各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开始出现空想平均社会主义思想,他们都主张以合理的法律条文来规范人类生活。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第三阶段19世纪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工业革命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增强,特别是资产阶级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问答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问答题(YZY)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体?(导论) 2、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3、如何认识“死歌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 4、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和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与最大实际?(第一讲) 5、如何认识并切实抓住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6、如何理解全面摸简称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第二讲) 8、为什么说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关键? 9、为什么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 10、如何理解“一代一路”建设对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 11、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第三讲) 12、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 13、如何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14、为什么说中国既没有搞“三权鼎立”的政治基础,也没有搞“三权鼎立”的经济基础? 1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第四讲) 16、怎样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的有效路径? 17、怎样科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8、请谈谈你对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的看法。 19、怎样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第五讲) 20、如何在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1、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2、创新社会治理的原则和措施有哪些? 23、为什么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第六讲) 24、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不仅有其社会历史条件,而且也有其思想来源。它的根源虽然深藏在资本主义的物质的经济事实之中,但是,它和任何一种新的学说一样,必须从前人的优秀思想材料出发。这种思想材料,既包括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也包括社会科学的“三个来源”,尤其是19世纪初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最先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同早期资本主义同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在欧洲,16—19世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的时期,是资本主义逐步取代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历史上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并不是一个美满的社会制度,它的一些弊病早在其产生初期就暴露出来。人们看到它并不是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所说的是什么超阶级的“理性的王国”,而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劳动群众的贫困和苦难,激起了一些优秀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同情。先进的思想家、哲学家开始研究造成劳动者痛苦生活的根源,探索消除社会混乱和弊病的途径。于是反映对资本主义不满情绪并幻想建立一个消除贫富对立的美好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因为这种思潮在理论上是不成熟的,所以叫空想社会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简单协作——手工作坊——大机器生产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大体上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以莫尔、康帕内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以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后者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峰。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贡献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在社会历史观中包含着一些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因素,为唯物史观的形成迈出了有突破意义的第一步;对未来新社会的描绘中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有价值的见解。所有这些积极因素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恩格斯说:“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35页。) 恩格斯在肯定空想社会主义历史贡献的同时,还指出了他们的学说的历史局限性:他们不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持用理性原则改造社会;不了解无产阶级斗争的作用和意义,主张用说服和示范的方法改变社会;不了解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把他们仅视为同情的对象。恩格斯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同上,第3卷第724页)“生产状况”指的是英国刚刚有大工业,法国还没有;“阶级状况”是指,无产阶级还没有完全从劳动群众中分化出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还很不开展。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中可以看到,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学说体系,它既没有离开世界文明大道,更不是狭隘的宗派学说,而是19世纪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成果——三大空想家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继续。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发展》的第二章,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这一章强调,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即世界观。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由于他们的世界观是机械唯物论和历史唯心论,因而他们的学说只能是空想的而不是科学的。马克思所以能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除了历史条件成熟外,关键是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即世界观,也就是现在我们强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在人类认识史上,存在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和斗争。辩证法要求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观察问题,形而上学则完全相反。从古代朴素的自发的辩证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亚里士多德),到15至18世纪400年间的形而上学(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和洛克),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方式。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有两个矛盾,一是方法和理论的矛盾,即辩证法同客观唯心论的矛盾,二是方法论和历史观的矛盾,即辩证法同唯心史观的矛盾。客观唯心论和唯心史观窒息着辩证法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首先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他一方面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的内核”,即辩证法,并把它向前发展了;另一方面又看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荒谬”,于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及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 13级硕研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葛浪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的经典理论,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从其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理论成果,而这正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两大理论基石。本文主要分三部分论述:一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发展,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来源之一;二是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三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实践,选取了法国、俄国和中国三个国家为特例。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 一、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它源自于16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自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到19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16、17世纪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6世纪最轰动的事件莫过于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那时的英国社会中产生了两个明显对立的新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着英国工业经济和“羊吃人”圈地运动的发展,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和加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许多学者开始思考当时的社会制度,试图通过社会制度的变革,改善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改变两个阶级间的对立,空想社会主义应运而生。[1]第一部论述空想社会主义的着作是莫尔《乌托邦》一书,书中阐述了一种不同于西欧社会的全新社会制度。这一时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雏形时期,其代表人物如莫尔、闵采尔、温斯坦莱和康帕内拉等虽提出了积极主张,但大多停留在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层面的描述,并没有构思未来社会,因此,缺乏严密的、系统的论证体系,同时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带有宗教神学的色彩。虽然存在缺陷,但这一时期的主张如公有制、计划生产、按需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普遍民主等等,都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后为马克思恩格斯所接受,构成了后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 2、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在法国盛行,盛行的原因是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推翻天主教的思想解放运动,加上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资本主义得到确立并逐渐发展。思想解放使得统治阶级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于是,许多有志之士开始着力于思考社会制度的改革。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等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抛弃了宗教神学的外衣,开始以“法典”形式来阐述自己的主张,对未来社会进行设想,较之16、17世纪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更为理性化,逻辑论证严密化,但它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并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实践。 [1]唐轶爽:《简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月第25卷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