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

课程标准

2-6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教学要求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从地图中认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结构分析

本课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主要讲述世界的海陆分布,以及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从海陆分布开始,带领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特点,从陆地到七大洲,从海洋到四大洋,内容前后连贯,结构清晰。在呈现每一部分内容的同时,教材都配以直观形象的图片。

人地关系是本课的主题。标题的设计和内容的表述都渗透着这一主题,如从海陆分布图,谈到“生命物质最早出现在海洋,……陆地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从四大洋引申到水资源和海洋资源对人类的赠予。第一段重点描述海洋对人类自然环境的影响;第二段主要描述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第三段主要描述海洋上的狭窄水道—海峡的重要交通意义。教材编排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出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的地理概念很多,评价时不宜以概念记忆是否准确作为重点,而要侧重学生在读图过程中的表现:学生是否理解概念,能否对图像中的多种信息进行归类,能否从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去解决问题,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在绘图的活动中表现出创意,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

教学建议

本课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基础,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地图是展现地理事物的最直观的语言之一。

【课时安排】

建议教学1课时。

【新课导入】

建议一:图片、图像引入

课前准备好有关地球全貌的图片(可以是卫星图片等),最好是节选2~3分钟的图像片断,课前配好音,一边让学生看地球全貌的真实图像,一边讲解引导。配音语言可参考本课的“导言”。

建议二:提问引入

可以根据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大事,用“你知道吗?”的方式引入新课。

○“世界杯”进入四强的国家是哪几个?你知道他们都是代表哪些地区参赛的?

○最近“某某”国的领导人来我国访问了,你知道他(她)的国家在哪里吗?

引出本课的主题:他们有的在非洲,有的在美洲,我们和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大洲,远隔重洋,但我们都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员,整个地球就是由大洲和大洋组成的。

【人类的栖息地】

1. 图2-1和2-2的教学建议

图2-1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地球全貌的总体印象,让学生自己发现地球上的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占据着,我们居住的陆地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图2-2通过具体的数字(可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对比海陆面积大小,使学生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

2. 图2-3的教学建议

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或者将该图转绘成投影片,将原图中的文字去掉或制成复合片,引导学生自己读图,发现大陆、半岛、岛屿的区别。图2-3直观地展示了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的特点及相互关系,使学生通过感知观察、概括描述、比较分析来理解概念,在读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地理概念。

3. 图2-4的教学建议

○可以将此图制成投影图片,让学生数一数世界有几个大洲?各个大洲的名字是什么?(教师可结合参考资料中“大洲的命名”加以解释,以便于学生记忆)。

○各大洲的位置分布有何特点?各大洲的大小关系如何?你能画出各大洲的大致轮廓吗?

图中除七大洲的名称外,还给出了大的岛屿和半岛的名称,注意让学生回忆“大陆和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图中画出了七大洲的分界线,但课文没有详细介绍,教师可根据各地情况给学生做相应的解释。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书后的“世界地形图”,找一找大洲的界线在哪里。其界线的名称不必作为重点,只需概括为大洲间以山脉、海峡、运河等为界。

图2-4中出现了“马来群岛”的名称,需要简单说明“群岛”的含义—海洋中互相接近的一群岛屿。但半岛、岛屿和群岛的具体名称都不必作为重点。

【活动】

可以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其两两南北对称分布的特点—北美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州,南极洲在地球最南端,加强学生对各大洲位置关系的理解。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1. 导入

从大洲到大洋内容的过渡,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七大洲只占据了地球29%的面积,71%的辽阔的海洋又是怎样分布的呢?”“这些大洲之间往往远隔重洋,我们找一找,都有哪些海洋?”……

也可以通过“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汽”作为学习这段内容的开始。

2. 海洋与人类关系的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设计要围绕“以人为中心认识周围环境”展开。建议教师使用音像资料,节选3~5分钟的录像片,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海洋对我们的重要性。视频资料最好由教师自己配音。

没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在充分使用教材图2-5、图2-6的同时,尽量多找一些图片资料,甚至教师自己绘图,例如,可以手绘一幅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图,将海洋绘成慈祥无私的老公公,正在向陆地吹送水汽,陆地上几个小朋友在细雨中欢快的玩耍……。用一些贴近生活的图片,同样可以起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作用。

3. 活动的教学建议

可提出问题:大洋是彼此连在一起的,被大洲分割成为四大洋,那么看看各个大洲都被哪个大洋所分开?(如美洲与非洲、欧洲之间是大西洋)

还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置。最后,可以利用投影片或挂图,进行快速指图练习比赛,比比看谁记得快,谁指得准,强化学生对这一重点知识的掌握。

4. 大洋、海、海峡的教学建议

对大洋、海、海峡概念的教学,可以运用投影片,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使学生理解这些概念。课文中虽然有海、海峡的文字概念,但不必让学生强记文字,重在让学生感知这些事物。

5. 海峡重要作用的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观察图2-7和图2-8,发现海峡是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所以交通意义重大。如从地中海到大西洋,只能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从北太平洋到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是最近便的通道。建议教师再让学生阅读大洲大洋图,明确这两个海峡的位置,突出其海上咽喉的重要性。

还可引导学生利用书后的《世界政治地图》,再找出几个海峡,举例说明其在交通上的作用。

【自我测评】

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课上启发,学生课后完成。这是培养学生在仔细阅读观察地图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创新能力的机会。除了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的方法以外,学生也许更希望把海陆分布想象成卡通图片,只要言之有理,就应鼓励。

内容点析

【人类的栖息地】

1.“人类的栖息地”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两个小标题,体现出本册教材以“人”和“人的生活”为中心认识世界的主题。

2.图2-1是一幅地球的卫星图片,需要向学生说明:蔚蓝色的是海洋,棕色的是陆地,由此带领学生读图分析,说出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3.在“人类的栖息地”中,说明了大陆、岛屿、半岛几个地理事物的特点,而没有对它们进行严格的定义。图2-3是对这几个地理事物的直观解释,旨在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

4.图2-4是一幅两半球图,在此之前,学生还不曾接触过东西半球的划分,这里直接使用,只是为了说明大洲大洋的分布。此图是本课的重点图像,图像中给出了许多地理事物,尤其是大洲的界线,需要配合世界地形图,并注意对学生进行读图方法的指导。

5.对于图2-4设计了两次读图活动,一是以大洲为主要事物,寻找其对称分布的特点;二是以大洋为中心,发现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旨在通过反复读图,加深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