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0-12-08T15:16:06.8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1期供稿作者:刘玲[导读] 为适应基层建设的新情况,使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探索新的方法。刘玲(江苏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10003)【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1-0420-02
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随着中心的绩效改革和职工思想的多元化,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开拓创新,找准位置,探索有效途径。就如何做好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适应形势新任务的新需要,把握职工思想上的新变化
当前职工思想都比较活跃,他们的思想动态关系中心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学会用新的眼光审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准确把职工的思想动态。在思想教育活动中,特别是要注重调查研究,进行广泛的职工思想状况调查。调查要做到覆盖面广,力争做到参与人员最多、个别交谈最广、调查方位最全;调查要做到客观真实,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调查,能客观反映职工现实思想状况;调查要上下互动,各级组织要分别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分别写出本中心的调查报告,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依据。除此之外,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紧密结合干部、职工对文化生活提出的新要求,及时掌握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特点,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快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要通过开展“我为中心添光彩”、“人人争当管理明星、人人争做创效模范”、“争当新时期好工人”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宏观的指导性,又有贴近基层建设的可操作性。总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是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的灵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不断发现新问题、制定新目标,解决新问题,才能切合职工思想实际,避免形式主义。
2 适应现代管理的新要求,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重要的一点在于不断赋予其以新的意义和内涵,避免灌输式的简单教育。做好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把思想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要善于从细微处入手,积极探索推行贴近职工思想工作实际的关爱文化,凝聚职工队伍,激发全员热情。如采取制作生日小贺卡、刻制反映职工生产生活的小光碟、设立读书学习的小书柜、形势任务宣传的小橱窗等等,使职工在细微当中感受人文关怀。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必须从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出发,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把关系到中心经营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落实好。要认真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领导热线电话等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管理方式,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中心的方针,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满怀真情帮助职工,解决其后顾之忧,用心体察他们的疾苦,增进同他们的感情,关心职工的生活和工作,努力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要切实为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增强职工对中心的归属感。
3 针对基层建设的新情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
为适应基层建设的新情况,使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探索新的方法。第一,把握不同对象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多。我们应正视并尊重这种差异,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第二,采取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抽象的概念变成生动的事实,把正确的导向体现在丰富的活动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第三,持之以恒。应抓好日常工作,关注点点滴滴,把思想工作贯穿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做到长流水、不断线。第四,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既关心群众思想实际,努力回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开其思想疑惑;又关注群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努力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第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人们学会心理调节,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人跟与社会的关系;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心态预测机制和心理预警,加强社会沟通,畅通交流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