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连及其复方古今临床应用,发掘现代 临床新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黄连及其复方古今临床应用,发掘现代临床新应用
从黄连及其复方古今临床应用,发掘现代临床新应用冯奕斌1\ 罗伟权2 朱世清3(1.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香港2.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中医药学部,香港;3. 香港中医药管
理委员会中药业管理小组,香港)[摘要] 黄连是古今常用中药,有两千年的临床用药史,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热毒诸证,内服外用均可,以黄连为主或配用黄连的复方,如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朱砂安神丸、清营汤、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交泰丸、黄连阿胶汤,左金丸、当归龙苦丸、黄连羊肝丸,五泻心汤,连朴饮、葛根黄苓黄连汤、白头翁汤、香连丸等名方均以清心肝火热之毒,胃肠湿热之邪为要。

现代多认为黄连是抗菌、抗病毒中药,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其实在药理研究的基础之上,还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

笔者也在临床上用黄连为主或配伍治疗上述各种疾病,近年更把重点放在抗恶性肿瘤和肝胆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上,特别是肝脏疾病方面,观察到黄连及其复方在各种肝脏疾病上,如急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属于湿热、热毒证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效果明显,部分结果已经得到实验研究的证实,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与应用。

[关键词] 黄连;黄连复方;古今临
床应用;现代临床新应用[中固分类号] R 285.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1-5302(2∞8) 10-1221 -05黄连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

2∞5 年版《中国药典> [1] (一部)记载其植物基原为毛草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三角叶黄连C. delω陆a C. Y.Chenget Hsiao 或云连ι teeωWall. 的干燥根茎,并记载其传统药学特征为: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躏、黄瘟、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阻、目赤、牙痛、消渴、痛肿疗疮;外治湿莎、耳道流服。

以黄连为主的复方,多是通过配伍相关药物扩展上述的I临床应用。

现代化学药理研究表明[川,黄连的主要成分为多种生物碱,包括小聚碱
( berberine) 、黄连碱( coptisine )、甲基黄连碱( worenine) ,巴马汀(paln由ne) 、药根碱( jatroπhizine) 和表小果碱( epiberberine)。

此外,还含有木兰花碱及阿魏酸等。

药理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抗氧化,解热,还有降血压、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集、强心、抗心律失常,利胆,降血糖、促进组织愈合,镇痛、镇静,降低眼内压,降血脂和抗肿瘤等作用。

一般认为,这些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小集碱。

黄连复[收稿日期1 2∞7-12-15[基金项目] 香港大学种子基金( 10206540) 和专项课题基金(1 0208∞5)[通讯作者1 .冯奕斌,Tel: (852) 2589 .{)482 , E-mail:
yfeng@hku.hk方如黄连解毒汤的药理与单昧黄连相似(4] 。

笔者朔古探今,论述了黄连及其复方的临床应用和基于前期研究的现代新用途。

1 传统临床病证的应用传统上,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就明确记载了"主热气目痛,毗伤泪出,明目,肠腹痛下嗣,妇女阴中肿痛"。

金·张元素《珍珠囊》云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
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

"清·张山雷《本草正义》说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

上以清风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呕吐,下以通腹痛之滞下,皆燥湿清热之效也。

又苦先入心,清涤血热,故血家诸病,如吐阻漫血,便血淋浊,房漏崩带等证,及痴荡斑彦丹毒,并皆仰给于此。

"后世历代本草多有记载,从医圣张仲景到现代医家广泛配伍黄连用于多种中医病证,根据有关文献[5-l!]从病证、病机、治法、用药配伍等归纳整理。

1.1 治疗痞证,呕吐及消渴以具苦降之功的黄连与有辛升之力的干姜、半夏或附子相配,治疗中焦脾胃升降逆乱所致之痞证,意在清热泻痞,取黄连苦寒降泄,善清泄胃热而燥湿,通降胃浊而消痞的功能。

如《伤寒论》中治心下"但满而不痛者"的半夏泻心汤;治"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崛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的生姜泻心汤:治"腹中雷鸣,心1221 ?第33 卷第10 期2∞8 年5 月中国中药杂志VoL 33 , Issue 10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May ,
2∞8下痞硬而满,干岖,心烦不得安"的甘草泻心汤;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的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心下痞而复汗出"的附子泻心汤等,这些方中均取黄连苦寒清泻,既除胃之湿热又降胃之浊阴,干姜、半夏、附子等辛升之品温中散寒,助升脾气。

诸药相合,寒热并用以调和寒热,辛开苦降而助脾胃之升降,诸药相伍,可使中焦得和,则诸症自愈。

此外,小陷胸汤,权实消痞丸等方中配伍黄连,亦主要取其清热泻痞之效。

上热下寒证治之选方如黄连汤,主胸中有热,欲呕吐,腹中痛。

方中黄连苦寒降泄,清在上之热;干姜辛温通阳,温在下之寒;治疗痞证与清泻胃火,常-脉相承,黄连
善清中焦胃院部之邪热,故对邪热犯胃所致之证尤为常用,如黄连汤,主治胃热肠寒所致之呕吐、腹痛等症,邪热在胃,逼使胃气上逆,故欲呕吐;寒邪在下,寒凝气结,故腹中痛。

方中重用黄连清泻胃院等部位邪热,清降胃气而止呕吐;以干姜、桂枝温下寒而止腹痛,诸药合用,清上与温下并举,使病邪尽去则诸症得除;黄连桶皮竹茹汤为治疗胃热呕吐哆逆
之效方,方中将黄连与半夏、竹茹相配,也是取其清胃止日区之功;清胃散为治胃火牙痛之要方,方中以苦寒之黄连为君,直折胃腑火热,且兼人血分助生地桂血中之热,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而外发诸症自解。

此外,现在临床上常将黄连与天花粉、地黄等清热生津药同用而治胃火炽盛所致之胃热口渴、1肖谷善饮等证,亦是取其清泻胃火之用。

1.2 治疗肝经火热诸证配伍用于清泻肝火,如左金丸,方中以6 两黄连与1 两吴菜真相配,用治肝火犯胃证,但黄连入肝经而清泻肝火,故用少量辛热的吴莱英引其人肝以泻肝经火热,直折火势,并可使黄连泻火而无凉遏之弊,两药伍用,一主一辅,一寒一热,共奏清肝和胃止酸之效;又如当归龙基丸,主治肝胆实火亢盛所致之头晕目眩、神志不宁、语语发狂等证,方中将黄连与龙胆草、括子、芦菩、青黛等大队清肝泻火药同用,以清肝药引黄连人肝,从而增强全方清肝泻火之功。

再如黄连羊肝丸,将黄连与决明子、黄苓、密蒙花等清肝明目药相配,用治肝虚火盛所致之视物模糊、羞明怕光等症,也以清泻肝火为用o1.3 治疗嗣疾,腹泻及湿热诸证黄连善怯大肠湿热而止荆,清热止嗣,为治嗣要药。

《本经》谓其主"肠腹痛下嗣"。

《名医别录》谓黄连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腋血"等,均说明黄连有较好的止病之效。

张仲景在治里热夹表邪下利的葛根苓连汤和治疗热毒嗣疾的白头
翁汤中均使用了黄连,以之清湿热厚肠胃而止嗣。

再如香连丸,以黄连与木香相配,为治疗湿热躏疾之基础方,方中以黄连清热除湿,凉血解毒而清肠止捕;木香辛苦温,芳香化湿,行肠胃滞气而除里急后重。

二药合用,既可清热燥盟,又能行气导滞,故治嗣甚效。

治病名方苟药汤中配伍黄连和木香,其意亦在于此。

黄连治病实是其清热燥湿之功的应用,故尚可用于治疗湿热阻滞中. 1222.焦所致诸证,如连朴饮,主治
理热中阻,脾胃升降失职所致之霍乱吐泄,黄连为方中君药,用之既可除胃腑之热,又可桂中焦之温物而两擅其功,可使病因尽除而诸症得解。

另外,黄连的这一功能在消食剂中也有多有运用,因为食积停滞,致使脾胃运化无权而致水湿内生,由(食)皆可蕴而化热,从而出现(湿)热中阻之证,所以消食剂中除用大队的消食、理气、健脾之品外,往往会配伍少许黄连,以桂所生之湿热,如积实导滞丸、木香槟椰丸、健脾丸等方。

除此之外,黄连还被用来治疗湿热所致的一些皮肤病,也主要是使用了其清热燥湿之功能,如《金匮》中治疗浸淫疮的黄连粉,浸淫疮多困湿热火毒所致,是一种皮肤病,为较顽固的小粟疮,起病时范围小,先痒后痛,分泌黄汁浸渍皮肤,逐渐蔓延于全身,故名浸淫疮。

以黄连外敷或内服,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疗效颇佳。

1.4 治疗心经火热诸证黄连大苦大寒,主入心经,尤善清心经火热,清泻心火,故有"黄连泻心"之说。

如交泰丸,乃交通心肾之经典方,方中以苦寒之黄连泻心火,制亢阳,驱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而不独盛于上;以辛甘大热之肉桂温肾阳补命火,致肾中之阴得以气化而上济于心,二药参合,寒热并用,相反相成,使肾水和心火升降协调,有泻南补北、交通心肾之妙用,故可治心肾不变所致之失眠。

黄连阿胶汤为另一交通心肾的经典方,主治心肾不得相交所致的"心中烦,不得卧"等证,黄连亦为
该方主药,用之以清心泻火。

正如柯韵伯说病在少阴而心中
烦不得卧者,既不得参、甘以助阳,亦不得用大黄以伤胃也,故用苓、连直折心火。

"再如普济消毒饮,主治大头瘟,方中重用黄苓、黄连作为本方的君药,以黄苓清肺,以黄连泻心,二药相合,上焦疫毒得除则诸症可解。

其他如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朱砂安神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方,用黄连之意也皆在清心胃火以收除烦安神或消肿止痛之效。

泻火坚阴,所谓"苦以坚阴主要是指一些苦寒药物,可以通过养阴(如知母)或桂除耗阴之源而达到保津的目的。

很显然,黄连并不具有养阴之功,其坚阴作用主要通过清泻邪毒火热,使阴津不受邪火消灼,最典型的代表方当属黄连解毒汤,此方主治三焦火毒炽盛证,本方证中虽有"大热烦渴"这-明显的阴伤症状,但全方并未配伍一昧养阴药,而是以黄连、黄苓等苦寒之品泻火以救阴,即所谓"抑阳而扶阴,泻其亢盛之火,而救欲绝之水吴鞠通称此为"外泻壮火而内坚真阴"。

此外,在治疗暑热气津两伤证的清暑益气汤、治疗阴虚火旺盗汗的当归六黄汤中,均配伍了苦寒之黄连,其用意也在于此。

1.5 治疗血热妄行出血诸证黄连善胃心火,而心与血相通,故黄连也兼具清热凉血止血之功,对于血热迫血妄行所致之出血亦常用之,如泻心汤,主治心中阴气不足,火热上逆迫血妄行所致之吐血阻血,方中黄连苦寒清泻,径人心经而直折火势,火降血自止,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张景岳所制之第33 卷第10 期2∞8 年5 月中国中药杂志VoL 33 , Issue
10China Journal of Chin四e Materia Medica May , 2∞8保阴煎治一切内热动血之证,方中无止血收涩之品而设苓、连,其意亦在于此。

另外,由于黄连善除肠中湿热,故对于湿热蕴结大肠,灼伤肠络所致之便血也颇为常用。

如治疗肠红便血,痒疮肿痛之黄连丸({景岳全书})与治疗脏毒便血之蒜连丸({本事方})、脏连丸(黄连与猪大肠为丸服)等"均以黄连清泻大肠之湿热而收止血之功。

1.6 解毒黄连在有些方剂中也可作为佐制药使用,用以缓解主药之毒烈之性。

如软红丸({魏氏家藏方}) ,以黄连与巴豆合用,主治积滞内停之证。

积滞内停当以攻下,故以巴豆峻逐积滞,然巴豆大热有毒,故以黄连苦寒之性而佐制之《名医别录》云其"解巴豆毒"。

现代一些药物中毒,也多选用黄连解毒,如乌头类中毒等。

1.7 古方配伍规律探讨笔者认为两则古籍讨论,深得黄连配伍之精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黄连治目及嗣为要药,古方治嗣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干姜、黄连;变通丸,用黄连、莱英;姜黄散,用黄连、生姜;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伏暑、治下血,用黄连、大蒜;治肝火,用黄连、菜真:治口疮,用黄连、细辛,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困热用,热因寒用,主辅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性之害也。

"论述了黄连在不同病证中的配伍,常取相反相成之妙。

清人周岩的《本草思辨录} ,更以经方立论黄连之用,见于仲圣方者,黄连阿胶汤,治心也;五泻心汤、
黄连汤、于姜黄连黄苓汤,治胃也;黄连粉,治脾也;乌梅丸、治肝也;白头翁汤,葛根黄苓黄连汤,治肠也。

其制剂之道,或配以大黄、a苟药之泄,或配以半夏、括楼实之宣,或配以干姜、附子之温,或配以阿胶、鸡子黄之濡,或配以人参、甘草之补,因证制宜,所以能苦燥之益而无苦燥之弊也。

"针对临证遣药组方涉及到的病证与立法、选方与配伍、药味等主要环节,总结了中医临床选方和组方配伍的某些规律,有助于其不断提高临证组方的心智操作水平,使临证"化裁成方"的处方模式向灵活运用方药理论和经验的"直接遣药组方"模式转变。

2 现代临床应用2.1 现代临床疾病谱由于传统应用的启示和现代药理研究,黄连主要活性成分,黄连及其复方已经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如躏疾、急性胃肠炎、慢性腹泻、呼吸道感染、自喉、百日咳、结核性胞膜炎、萎缩性鼻炎、流行性结膜炎、化服性中耳炎、口疮、牙周炎、痒疮、服痞疮,婴儿湿彦,萎缩性胃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荡、慢性胆囊炎、风湿性关节炎和急性肾孟肾炎;也有用于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率失常、高血压、中风后遗症,血栓性疾病和高血脂;近年还用于糖尿病和肿瘤等[9.11] 从古今疾病谱的对应关系来看,这些现代疾病在上述的黄连的古代应用中,都可以找到一些线索o2.2 肝病应用的可能性笔者非常喜用黄连及其复方加减治疗上
述各种现代疾病属于湿热型或热毒型。

有趣的是,虽然在黄
连的传统应用中湿热痞满、呕吐吞酸、黄症等证状均与现代的肝胆疾病有关系,但除用于慢性胆囊炎外,并无文献报道黄连具有保肝和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

黄连虽归肝、胆经(2∞5 年版药典,但7 版大学中药学教材并不认为归肝胆经,历代文献也各有不同) ,临床配用清自肝火,如左金丸(黄连,吴菜英) ,治肝火犯胃证;又如当归龙芸丸,主治肝胆实火亢盛,以清肝药引黄连人肝,从而增强全方清肝泻火之功,但由于中西医关于肝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等概念不同,此处的"保肝和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是现代医学解剖学概念,现代并无基础研究和临床报道显示黄连具有保肝和治疗肝病(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中毒、药物性肝中毒、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作用。

含有黄连的复方,如黄连解毒汤等,在日本和中国已经应用于肝胆疾病的治疗,实验研究也提示有保肝作用问但保肝的主要药物是黄苓。

2.3 病例笔者已经尝试了配伍黄连或以黄连为主的复方治疗一些肝胆疾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胆管炎,肝癌,胆管癌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一些典型病例择录如下。

病例1 ,男,41 岁,2∞5 年1 月困患乙型慢性肝炎10 余年,肝区疼痛4 年余初诊。

患者1996 年体检时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ABsAg +),肝功能异常,开始看西医,肝功能持续上升,最高时ALT/GPf达到4∞ IU . L -1 ,球蛋白升高,肝纤维化倾向。

初诊时,纳可,因工作忙,长期睡眠仅5 h左右,大
便日1 次,小便短黄,巩膜无黄染,肝区疼痛,腰酸痛,肝脏未触及,舌红苔黄腻,脉沉细。

疏肝滋肾,请热燥湿,化痕解毒,先后予知柏地黄丸及龙胆汤(龙胆草、柴胡、黄苓、梳子)加黄连等加减,至2∞6 年7 月,肝区疼痛消失,白蛋白/球蛋白恢复正常,肝功能轻度异常,ALT/GPf 45 IU .L -1 ,ABsAg 仍阳性,维持用药以图缰功。

病例2 ,男,64 岁,2脱年11 月7 日因胆管癌肝转移,伴严重黄症及水肿1 月余初诊。

患者2∞5 年7 月,小便黄,继而全身发黄,到香
港基督教联合医院检查,诊为"胆管癌同年8 月手术切除胆
营和112 肝脏,仍有黄瘟。

2脱年10月MRI 检查发现胆管癌肝转移,西医仅对症治疗,发热时候用抗生素;腹水,双下肢水肿,用利尿药。

既往曾患胆结石,肾结石,激光碎石,余无特殊。

就诊时症严重黄瘟,肝区疼痛,纳差食呆,腹水,双下肢水肿,瘟红素居高不下,皮肤癌痒,午后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9 "c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化痕,用菌陈苗汤配温清饮(黄连解毒汤加四物汤)或黄连解毒汤半年余,胆红素逐渐下降(总胆红素由
201μrnol.L- 1 降至54μrnol.L- 1 截止2∞7年6 月) ,肝功能改善( AST 由佣IU . L- 1 下降至54 IU .L -1 截止2∞7 年6 月) ,双下肢水肿和皮肤瘟痒明显减轻,停用所有西药,上方加减维持用药9 个月,诸症好转,停药2个月后,同年8 月再就诊时,诸症加重不治。

1223 ?第33 卷第10 期2∞8
年5 月中国中药杂志Vol. 33 , Issue 10China Journal of Chin四e Materia Medica May , 2∞8病例3 ,女,52 岁,2∞7 年10 月11 日因胆结石术后反复发热,黄症,腹胀痛10 余年,最近3 月加重初诊。

患者患胆结石,1996 年7 月手术切除胆囊时胆总管受损,行肝管胆管空肠吻合术,因胆汁不畅,同年12 月再次手术,10 余年来,饮食稍有不慎不节,即出现发热,胁痛,纳差腹胀,黄瘟,2∞2年起更因胆汁性服毒血症反复人住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每次用抗生素1 周才可控制,B 型超声波,CT ,MRI 等医学影像检查,显示肝内导管明显扩展。

就诊时诉,最近3 个月来,每周发烧,体温一般39 "c左右,每次均须住院治疗,现神疲乏力,口苦,纳差腹胀,右胁胀痛,消瘦,无黄瘟,舌红,右侧痕斑,苔薄黄,脉弦。

疏肝利胆,化痕解毒,小柴胡汤加黄连解毒汤加腻,服药1 周未再发热,偶有胁痛,2 周后诸症消失,维持用药至今,未再复发。

2.4 初步的临床和实验探索在这些复方治疗中,分别显示了保肝,利胆退黄,抑制乙肝病毒等疗效,笔者认为黄连应该是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药物或重要药物之一。

和l 胆作用已有报道,但保肝作用尚无实验和临床报道,根据体内外实验,黄连具有较强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但显示对宿主细胞有一定毒性[叫,抗炎,抗氧化,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集,抗化学性肝癌[14] 等药理作用和传统应用的启示,推断黄连应是一个有效的肝病用
药,作者己用于病毒性、药物性和酒精中毒性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均有-定效果,近年来除了用含黄连复方治疗肝胆疾病外,也尝试以单味黄连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属热毒或湿毒型o同样是病例1 ,停药后,因过劳,ALT/GPf重新升高,达160IU.L- 1 ,先用温清饮(黄连解毒汤合四物汤)或黄连解毒汤加减,继用单方川黄连,30 -50 g ,生用,煎汤至2∞mL,日服2 次,1∞ mν次,服用4 个月,未见不良反应,肝功能逐渐下降恢复正常。

本用量,由复方(黄连解毒汤等)及临床应用的经验得来,比药典用量高10 倍(药典用量2 - 5 g) ,动物试验小白鼠,黄连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是3g'kg- I 连续8 d( 急性毒性) ,包括肝毒性[町,是药典高剂量的36 倍,如用黄连主要成分小菜碱于娃振大白鼠的实验,超过人用量的5∞ -6∞倍,仅有轻微体重下降,是-个安全性很高的药物[16)在临床有效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考察黄连保肝和肝病治疗上的价值也作了实验研究。

国际上,二些虽非黄连同科植物,同样以小柴碱为主要成分的传统药物,也作为肝病治疗药物在应用,但其提取物和小案碱实验研究仅显示对化学性肝损伤有预防作用而无治疗
作用[17] 。

其他一些用黄连主要有效成分小寨碱做的体内外实验却显示了保肝和抗纤维化的作用[四川]。

为解释这种矛盾现象和考察黄连是否具有保肝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笔者设计了有关的动物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显示良好的保
肝,抗氧化和抗纤维化作用。

其详细的作用机制正在研究之中。

黄连主产四川,云南和湖北,国内外均有巨大需求量,而.1224.且价廉易得,效果卓著,实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开发的药物。

据不完全统计13 部宋代以前古代方书中有3. 12
万多方剂,含黄连的方剂有1 760 ,约5% 的方剂中有黄连[坦据《全国中成药品种目录》统计,以黄连作原料的中成药品种有黄连上清丸、复方黄连素片其复方是一个古今常用药。

近年来,黄连,黄连主要活性成分小聚碱和含黄连复方的药理有了新的发现,特别是降血糖[21.22) 降血脂[23.24) 和抗肿瘤[25吕]等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扩大了现代临床应用范围。

黄连不仅仅是治疗躏疾、腹泻的药物,而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可以大有作为的药物,同时根据临床观察和初步的实验研究,黄连还是一个治疗肝胆疾病,解毒保肝和抗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

有趣的是所有这些现代药理发现和临床新应用,实际上都或多或少可以在古典医籍里找到线索,而传统的应用常常是现代应用时的重要启迪,学习经典,温故知新,勇于探索,仍是学习、应用和研究中医药的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1 J 中国药典[5J. 一部.2∞5:213.[2J 兰进,杨世林,郑玉权,等-黄连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1 ,32 (12) :1139.[3J 田智勇,李振国黄连的研究新进展[ J J 时珍国医国药,2创)4,15 (10) :704.[4J 张丽美,李贵海黄连解毒汤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1].时珍国
医国药,2∞7 ,18(7) :1635.[5 J 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J.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4士,1999:213.[6J 孙有智,赵益,白宇干-黄连的配伍规律[1].江西中医药,2∞7 ,38(294) :17.[7J 周庆博,冯志鹏,邵念方-寒热并用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1] .山东中医杂志,1999 ,18(3) :103.[8J 谢鸣.11伍证选方配伍及其规律[J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 ,22( 4) :2.[9J 许廷生,梁秀兰黄连的临床应用[J J. 河南中医,2∞3 ,23(3):61.[ 10J 王秀杰-黄连的药理研究及现代应用[JJ. 中国药师,2∞3 ,6(6) :370.[11 J 舒华,向丽华.黄连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J. 甘肃中医,z∞4 ,17 (1 2) :5.[12J Ohta Y ,抽血E ,Nishida K, et aI. lnhibit町effect of Oren-gedoku-tu (Hu皿glian-Jie-Du-T,皿g) ex 国.ct on hepatic triglycerideaccu皿ulation wíth 由eprogr 田sion of carbon te国chloride-inducedacute liver inj田y in rals[JJ. J Ethnopharmacol , 1998 ,6:75.[ 13 J Romero M R, Effe由T ,Serrano M A, et aI. Effect of ar芮ttemi田咀n/art恒:es山咀t恒e 圄i址由】i曲h曲i归tωo目of he 叩pa础tit血iss B vi血ruu且s pr叫odu且ction in 皿肌饵vJ届ii命切it阳励t耐Tr咖仇oOr回e叩P卢lic且,t1扫i四vveee s归ysst阳ee回m训[削[J川川J. Antiviral Res , 2脯,68:75.[14J AnisKV, 问R乓a~叮eshku皿m1咀a田rNV ,阳Ku川u灿1血四1t眈t皿R. l由nt血h蛐c皿
aICino萨gene白b句y her由也erin阻ee in rats and mic 田e[口J盯J. J Pharm Pharmacol,2∞1 ,53(5):763第33 卷第10 期2008 年5 月中国中药杂志China Journal of Chin臼e Materia MedicaVoL 33 , Issu e 10May , 2∞s[15 J 邱赛红,李飞艳,尹健康,等.9 味苦寒药对小鼠胃肠运动与肝的影响[1].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 ,5 (3) :23.肾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1]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4 ,24 [22J 余秀慧,范中明黄连解毒汤治糖尿病2 例[1].江西中医药,(5) : 1 1996 ,27 (6) :24.[16 J Jahnke G D, Price C J , Marr M C, et al. Developmental toxicily [23 J Kong W, Wei J , Abidi P , et al. Berberine is a novel cholesterolevaluationof herberine in rats 皿d mice [ J J. Birtb Defects Res B lowering drug working through a unique mechanism distinct fromDev Reprod Toxicol , 2α汤,77(3) :195. statins[JJ. Nat Med , 2∞4 ,10 (1 2) :1344[17 J J田由皿K H, Gil田li A H. Studies on prevenlive 皿d curative [24J Bru呵J M, Ancellin N, Grondin P , et a1. Inl由山on of lipid syneffectsof her七erine on chemical-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rodents 由esis throu阱activation of AMP kin国e: 皿additional mech皿Ism[J J. Fitoternpia , 2创刃,71:25. for the hypolipidemic effects of he,也erine[ J] . ] Lipid R筒,[ 18 J Hwang J M, Wang C J , Chou F P , et a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