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概况及蚕桑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蚕桑产业
中国农业概况及蚕桑产业•中国农业概况
•中国蚕桑产业
中国农业概况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的自然条件•中国农业的经济地位•社会主义改造和体制改革•中国农业技术改造
•生产结构和产量变化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发生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在长达八九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农业曾有过许多领先于世界
的发明创造,但也经历过漫长的停滞时期。近代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
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农业日益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传统“男耕女
织”的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
的解除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中国农业才结束了停滞的历史,进入了发展较快的新时期。农业生产条件
和生产技术显著改善,产量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十一届三种全会揭开中
国经济改革序幕之后,农业生产的这种停滞状态才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1982年11月,全国实行承包制,农村经济新的格局全面建立。尽管近三
十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也有过挫折,日渐减退,中国以仅仅相当于世界7%
的耕地养活了几乎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说明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教育和科技事业也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
力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农业的自然条件
中国农业的自然资源状况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的气候、土地、水和生物资源分别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①光、热条件优越,但干湿状况的差异大。
②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但人平均占有的相对量少。
③河川径流总量大,但水土配合不协调。
④生物种数繁多,群落类型丰富多样。
中国农业的经济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国12亿人口的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物和纺织用纤维等,为20.33万吨。除少数年份为调剂品种而进口外,都来自本国农业。1984年水稻产量为224.42万吨,轻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也占很大比重。同时,农村和农业生产部门还是中国工业产品的重要市场。为适应市场需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农村商品零售额的比重已由1952年的54.6%增至1958年的58.5%;其中农业生产资料的比重已由5.1%增至11.7%。在对外贸易的出口商品构成上,1953年农产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5.7%,经营方法也逐渐改变也节约劳动了和资金的集约经营,1985年降至17.5%;但轻工业出口产品中,农产品加工品仍占一定比重,农业仍是中国获得外汇收入的重要手段。但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全国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仍达60.9%。这个比例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不少发展中国家,如埃及和巴西等。
19世纪以前,年平均温度24℃,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田赋,清代
乾隆期田赋约占财政收入的80%。民国时期田赋仍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如1916年的田赋约占财政收入的49%。1949年以后农业税虽是国家财政
收入来源之一,但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已显著下降,1952年尚占14.7%,1980年以后连续五年均不过2.5%左右。
社会主义改造和体制改革1949年以前的中国农业,由于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百余年的帝国主义压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生产规模狭小的小农经济,常常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首先以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土地改革。后来由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举办的企业,紧接着,又于1956年基本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大多输入自给、半自给的性质。使广大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根据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的精神,对原来的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已经采取的改革措施包括对原人民公社经营体制和政社合一体制的改革,海水产品中绝大部分来自捕捞,以及农产品制度的改革等。特别是通过经营体制的改革,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基本普及。1986年农业中集体经营与承包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重经营体制逐步形成,大大提高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自主权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近4倍。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增长。1979年以后,中国国营农村经营体制已逐步的进行了改革。1985年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6%,但所拥有的草原和森林资源分别约占全国的30%和40%,特别是养蚕业,对于农业资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个农业的发展关系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80年代以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农业生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中国农业技术改造
为了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中国于50年代中期提出农业技术改造任务,计划用5个5年计划的时间完成农业机械化。1979年以后,中共中央确定发
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方针,又使农业技术改造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
道。30余年来,农业技术改造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田基本建设。兴修农田水力和兴修山地水平梯田一直是30余年来全国大规模农田建设的重点项目。
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肥料使用坚持了有机同无机肥相结合的原则。
在家畜疫病的防治方面,建立了兽医生物药品工业体系。
育种和良种推广。30余年来育种工作的巨大成绩,是农业生产的又一重要原因。
在家畜育种方面,除了对传统品种进行改良外,还先后从国外引进良种,并通过纯种繁殖和杂交,育成了不少优良的牛、羊、猪和家禽品种。冷冻精液和人工授精繁殖体系也已形成。
机械和电力设备。由于工业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农村存在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仍然较低,人力操作和手工工具尚占主导地位。但30年来农用机械和农村用电量的变化也是很大的。1986年已有大中型拖拉机
86.65万台,小型拖拉机452万台,联合收割机的拥有量为3.09万台,电力在
农村的应用从50年代开始,始终高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