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学 4、产流及汇流计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R
t
图4-5 退水曲线 图4-6 次洪水过程线划分
t
实测流量过程示意图(曲线下方数字为洪号)
流域退水曲线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Q (t ) Q (0)e t / Kg Q (t t ) Q (0)e ( t t ) / Kg Q (t )e t / Kg t Kg InQ(t ) InQ(t t )
P1 P2 ... Pn 1 n P Pi n n i 1
式中:P — 流域平均降水量,mm; P1……Pn — 各雨量站同时期内的降水量,mm; n — 测站数。
泰森多边形法: 当流域内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时, 假定流域各处的降水量由距离最近的雨量站代表。设P1 ,P2,……,Pn为各站雨量,f1, f2,……, fn为各站所 在的部分面积,F为流域面积,则流域平均降水量P可由 下式计算:
n P f P f ... P f fi 1 1 2 2 n n P Pi F F i 1
式中fi / F表示第i雨量站所代表面积占整个流域面 积的份额,通常称为权重。求得的流域平均雨深又称为 加权平均雨深。
某一流域
n个雨量站 P1, P 2, … P
n
要求划分各雨量站权重面积
(4-6)
(4-7)
式中:Kg为地下退水参数,可根据式(4-7)用退水曲线来 计算。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流特性不同, 一般还要用斜线分割法分割开地面径流和 地下径流。 斜线分割法:从起涨点A到地面径流 终止点B绘制直线AB ,AB线以上为地面 径流,以下为地下径流。
N = 0.84F 0.2
N 起涨点 地表径流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时段雨量直方图与累积雨量过程线
4.2.2 径流量
Q (m3/s)
W


R
Pe
Wm-Pa 水


Pa
R = Pe-(Wm- Pa)
潜 水
当流域蓄水量达Wm时的产流状态为全流域产 流或称全面产流,产流量由上式求得。但有时
降雨量并不能使流域蓄水量达Wm值。此时,
由于包气带各处厚度不一致,各处土壤持水量
大小不同,因而在局部地区也会产生径流,这
种产流状态称之部分产流,然后逐步过渡到全
6 6 6 6 6 7 7 7 26 27 28 29 30 1 2 3 20.2 21.9 6.8 78.8 14.7 0.944 0.944 0.944 0.944 0.944 0.932 0.932 0.932
Pa(m m)
某流域属湿润地区, wm=100mm,Em在5月份均值 5.6mm/d,6月份为6.8mm/d。推 求逐日Pa值。
(1)+(2):
P E (Wm W0 ) Rg Rs
(1)+(3):
P E (We W0 ) 产流方式。 论证
一个流域的产流方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析流域出口的流量过程线形状;
(2)分析流域的气候、地理及下垫面特征;
通气层
通气层
浅层地下水层 不透水层 深层地下水层 深层地下水层 不透水层 河流 浅层地下水层 不透水层
土壤中的水分,由于蒸发而逐渐减少,降雨 则是其补充来源。土壤湿度是影响径流的一个重 要因素。水文学上一般根据实测降雨,蒸发和径 流资料,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推求土壤含水量。 Wt+1 =Wt+ Pt - Rt - Et ( 4- 9)
p
P I Rs
包气带地面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②包气带土层对下渗水量的再分配作用: 当降雨结束时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
I E (Wm W0 ) Rg
当降雨结束时包气带未达到田间持水量: (2)
I E (We W0 )
(3)
二、自然界中两种基本的产流模式
蓄满产流
面产流。
全面产流
Wm-Pa
部分面积产流
Pa=Wm
Pa
潜水
4.3.3
素?)
降雨径流关系图
4.3.3.1 建立降雨径流相关图(主要的影响因
降雨径流相关是在成因分析与统计相关相结
合的基础上,用每场降雨过程流域的面平均雨量 和相应产生的径流量,以及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 因素建立的一种定量的经验关系。
Pa=0 20 40 60 80 100
地表径流终 止点
A
地下径流 B
Q0
地下径流分割示意图
4.2.3
土壤水
地下水面以上土壤空隙不饱和,包含有部分 空气的土壤层称包气带或通气层,它是土壤含 水量经常发生变化的土层,由于分子力和毛管 力的作用,土壤会吸附一部分下渗水量。土壤 含水量是表示包气带土壤湿润程度的物理量。 土壤保持水分的最大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较长。实测流量过程线往往是由若干次暴雨所
形成的洪水径流组成。为了研究暴雨与洪水之
间的关系,必须流量过程线加以分割,可采用
退水曲线方法。
退水曲线是流域蓄水消退曲线,对同一流
域的各次洪水,将若干条流量过程线的退水部
分绘于透明纸上,然后沿时间轴左右移动,使
退水线尾部重合,其下包线可作为标准的地下
水退水曲线。
4.3.5 总径流量的划分
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汇流的规律是不 相同的。如果由已知雨量 P 从降雨径流相 关图上查得径流量 R 后,还需再分成地面 和地下两部分,以便进行汇流计算。
当流域包气带缺水量满足后,产流 R 中有一
部分按稳定下渗率fc下渗,下渗的水量全部形成地
100 100 94.4 89.1 83.2 77.4 90.9
7
7
4
5
2.2
0.932
0.932
100
95.3
4.3
4.3.1
蓄满产流计算
包气带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①包气带地面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I
i f p

f p dt
i f p
idt
)dt
(1)
Rs
i f p
(i f
下径流 Rg,超过稳定下渗率的部分形成地面径流
t (h)
Q (m3/s)
Qi
n Qi Qi 1 3.6 t 3.6 Qi t 2 i 0 i 1 R F F n
Qi+1
Q - 流量(m3/s) R - 径流深(mm)
Δ t- 计算时段(h)
F - 流域面积(km2)
△t
Q1
径流深计算
Qn t (h)
地面径流退水较快,而地下径流退水历时
流域蓄水容量曲线:纵坐标是全流域各点的W’m从小
到大排列,横坐标是计算小于或等于某一W’m值各点
的面积之和FR占全流域面积的比重α。
4.3.2 蓄满产流 在湿润地区,由于雨量充沛,地下水位较高,包 气带通常不到几米,其下部经常保持在田间持水量, 上部则因蒸发而缺水。汛期包气带上部缺水极易为一 次降雨所蓄满。如果每次大雨后,流域平均蓄水量都 能达Wm,则产流量可由降雨量P减去降雨开始时的土 壤缺水量(Pa)求得。即雨量补足包气带缺水量后,全 部形成径流,这种产流方式叫做蓄满产流,并可以概 括成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R = P – (Wm – W0)
E= (Em/Wm)W
式中,Em-流域蒸发能力,mm;
(4-12)
Wm-流域蓄水容量。
2.二层蒸发模式 当WU≥Em时,E=EU=Em 当WU < Em时,E=EU+EL EU= WU EL= (WL/WLm)(Em- EU) (4-14) (4-13)
4.2.3.3
前期影响雨量Pa
假定Et与Pat 成线性关系,则: Et /EM= Pat/WM
K6=1-5.6/100=0.944 K7=1-6.8/100=0.932 6月25日-27日三天雨量很大,产 生较大径流,土壤达最大含水量 WM,直接取
6月27日 Pa=100mm 6月28日 Pa=0.944×(100+14.7) = 108.3 >100 ,取为100mm 6月29日 Pa=0.944×100=94.4mm ……
在实际工作中,Wm是指流域十分干旱情况下, 降雨产流过程的最大损失量,也常称之土壤最大 含水量。它包括植物截留、地表填洼,以及渗入 包气带不能成为径流的水量。 对于包气带不厚且雨量充沛地区,Wm值在实用 上可由实测雨洪资料推求。其方法是选取久旱不雨 后一次降雨量较大且全流域产流的资料,计算出流 域平均雨量P及所产生的径流量R。由于久旱不雨, 可以认为Wt = 0,故 Wm = P - R - E雨 (2-5)
若t日无雨,则: Et = Pa,t- Pa,t+1=Pat/WM *EM =Pa,t(1- K) 合并同类项:(1- EM /WM)= K 土壤含水量的日消退系数K综合反映流域蓄水 量因蒸散发而减少的特性。
前期影响雨量Pa,t+1 计算公式:
若t日无雨,则:Pa,t+1=KPat
若t日有雨,但未产流,则:Pa,t+1=K(Pat+Pt) 若t日有雨,且产流,则:Pa,t+1=K(Pat+Pt-R) 注:为了防止资料误差和计算方法引起的土壤含水 量大于田间持水量Wm的不合理情况,即当Pa,t+1≥Wm 时,Pa,t+1=Wm
n
i
式中, fi — 两条等雨量线间的面积; Pi — fi 上的平均雨量。
4.2.1.2
雨量过程线
降雨量在时间上分配是不均匀的,实 际工作中采用时段雨量说明降雨过程。 以时段雨量为纵坐标,时段的时序为 横坐标绘成时段雨量直方图,也称雨量过
程线。用雨量筒人工观测的结果可以直接
点绘这种过程线。
单位时段的雨量称降雨强度。降雨量 过程线可以转换成雨强过程线,其纵坐标 值为i = P /Δt。 以降雨开始后雨量累积值为纵坐标, 相应时间为横坐标点绘的曲线称累积雨量 曲线。累积雨量曲线错开Δt 相减即可得 出雨量过程线。
(3)分析影响次洪产流量的因素。
三、产流面积
在降雨过程中,流域上产生径流的
区域称为产流区,其面积称为产流面积,
一般以占全流域面积的百分比表示。
1、蓄满产流情况下产流面积的变化 蓄满产流条件下,流域某处是否产 流取决于该处的包气带是否达到了田间持 水量。若流域某处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 该处就产流,否则不产流。
4.2.3.2
流域蒸发量
流域日蒸发量 E 是该日气象条件(气温、日照、湿
度、风速等)和土壤含水量 P 的函数。Em称为土壤最大
日蒸发能力,主要决定于气象条件,一般流域并无 Em 实测资料,常采用下式推求
Em= βE水
式中,E水-水面蒸发量,mm;
(4-10)
β -经验系数。β可根据实地试验求得。
流域蒸发量计算模式:1.一层蒸发模式 假定流域蒸发量与流域含水量成正比:
递推公式起始日的Pa是假定的,但起始日从 何时开始呢?例如,Pa起始计算时间相隔30天,当 K=0.90时K30=0.04,说明最大误差不到起始误差 的5%。 长时间无雨时,可取起始Pa 值较小些,或令 Pa = 0 。 一次大雨后,土壤比较饱和,可取起始Pa=WM 。
月 日 P(mm) Em( K mm/ d) 6 25 60.3 5.6 0.944
第四章 流域的产汇流计算
在一次降雨中,扣除植物截留、蒸发、下 渗损失后剩余部分称为净雨量,净雨量的计算 称为产流计算。降雨产生的径流,汇集到河网 后,自上游向下游流动,最后流经出口断面, 其计算称为汇流计算。
产流方案是根据流域实测降雨、蒸发 和径流资料,分析确定降雨量、蒸发量、 土壤含水量和径流量之间的关系。 汇流方案是根据流域降雨和流量资料 ,推求净雨和流量过程线之间的关系。
4.2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根据产流方案,由降雨量和雨前土壤 含水量推出相应径流量,然后根据汇流方 案,推求出流过程线。 本节专门讨论降雨量、径流量和流域 土壤含水量等的计算方法。
4.2.1.1 流域平均降雨量
算术平均法:当流域内雨量站分布较均匀,地形起伏变 化不大时,可用算术平均法求得流域上的平均降水量:
泰森 法划 分雨 量站 控制 面积 示意 图
P1
P4
P3 P2 (1) 勾绘n -2个锐角三角形 (2) 绘制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线 (3) 量算n个雨量站的权重面积
f1 , f2 , … fn
等雨量线法 :当流域上雨量站分布较密时, 可用等雨量线来计算流域平均雨量。
1 P F
P f
i 1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