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目录:
(1)文章摘要
(2)关键词
(3)日本的人力资本投资
(4)中国的人力资本发展状况
(5)中国人力资本的贡献分析
(6)对中国在人力资本这方面的建议
一、摘要
当今社会,经济增长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状态的好坏的标志。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也自然而然成为当代宏观研究的中心。二战之后,日本和德国从百花凋零迅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强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长期处于稳定和平的状态,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注意力也都放在经济发展上;同时,技术的巨大进步使世界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国在战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发展本国的经济。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探讨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利用索罗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以及相关计量经济学的知识深入分析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并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二、关键词
人力资本索罗模型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技术教育
三、日本的人力资本投资
1945年二战之后,战败的德国和日本千疮百孔,国民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国内失业率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率达到了三位数字,许多企业陷入了破产的命运。在当时,许多经济学家对日本的前景做出了分析,认为日本要恢复到战前原有的发展水平,至少得花费数十年的时间。然而,实际上,日本从1945到1960年,只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从百般凋落的衰败状态中恢复过来,并且在在60年代以后,这两个国家继续以强大的发展势头赶超美苏,并最终使经济实力成为世界第二,第三的经济强国。相比之下,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济上虽然有所恢复和发展,但相比于同时期的日本却远远落后,早在六十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多多的发展水平,而中国却停留在低水平的发展状态。
日本相对于中国有许多不足之处,国土狭小,人均耕地面积少,国内资源也缺乏,但是却能如此迅速之发展,这其中隐含了许多的原因,但从本质上讲,却离不开对人力资本和教育的投资。早在1960年,舒尔茨就发表了《人力资本投资》一文,在这一文章中,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资本类型,它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劳动者的知识程度、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状况来表示,是这些方面价值的总和。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而形成的,像土地、资本等实体性要素一样,在社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指出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和教育将取代物质资本并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主要的作用。的确,从中国和日本的发展对比中,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了投入与产出之间增长速度之差,一部分是由于规模收益,另一重要的部分是由于人力资本带来的技术进步的结果,下面我们将从日本和中国的角度出发,对两国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但日本的教育在世界上却是数一数二的。日本每年的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 5.4%左右。日本每人每年的教育经费平均为 250美元左右,居世界领先地位。教育的兴旺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日本在教育投资上的收益为 52%,科技进步收益为 43%,而资本扩大的收益仅占 5%。综观日本的近现代经济发展史,每一次大的经济改革与起飞无不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向世界证明了这样一条道理:“教育乃立国之本”。日本的人口只有一亿左右,从这方面讲,日本的劳动力不足,但是,但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很高,劳动者事实上从事的是单位时间内可以折合成多倍简单劳动的复杂劳动,以此角度来看,日本并不是一个劳动缺乏的国家,而是一个人力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
战后日本实行重视“注重山脚比重视山顶更重要”的教育方针,注意面向本国的需要、生产实践的需要,培养大批能够扎根于国内、扎根于生产实践的工业化人才。著名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计划中影响最大的计划。该计划的第三章即为“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其中包括 3个重点:经济发展与提高人的能力;振兴科学技术;确立职业训练制度。这 3个重点无不与教育有着密切联系;而以“产学合作”形式培养高级技术人员和进行应用性科学研究,是这一时期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较大影响。具体做法为:产业界对大学提供财政资助,大学则接受委托研究项目、人员的派遣与交流,举办开放讲座和现场作业。
伴随着第二次教育改革的成功,日本不但从根本上摆脱了因战争带来的贫穷和饥饿的困境,而且创造了一个经济学家都未曾预料的经济繁荣。 1966年—— 1968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过了法国、英国和德国 (西德 ),明治维新 100周年 (1968年 )之际终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对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的重视,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它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优化了劳动力素质,进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若以 1963年国民经济全体劳动生产率为 100,则 1973年的美国劳动生产率为 127,加拿大为 137,法国为 162,德国 (西德 )为 157,意大利为 164,英国为 134,日本则高达 237,远远超过了欧美各国。
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其特点是明显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一方面是其提高了教育的地位,尤其是把教育和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界的需要密切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教育的经济功能,使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成为一种互动关系;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教育,把科技教育的改革放在了教育改革的突出位置;实行了“产学合作”的教育体制,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另外一方面,为日本后来争霸世界强国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日本已经实现了赶超欧美发达国家的目标,一跃成为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技术强国。然而,摆在日本面前的形势则更加严峻了。自从战败以来,日本奉行“求知识于世界”的政策,即通过广泛的学习、吸收和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和技术,以实现赶超欧美发达国家的目标。七十年代以后,随着这一目标的完全实现,日本奠定了其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和技术强国的地位,但由此摆在日本面前的问题是:日本已不再有现成的样板可以模仿了,它必须依靠自己的动力,使国土狭小、技术贫乏的日本探索出一条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文化以及科学技术诸方面保持世界强国地位的新路子。由于“教育立国”的政策使日本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屡创奇迹,因此面对新的更加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人们再次对教育寄予厚望,力图通过新的教育改革和建立新的教育模式,确保日本世界强国的地位。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