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隆回县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
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经济地理》2009年第1期作者:杨洪黄静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
隆回县花瑶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瑶族分支[1],也许是因寨子里的妇女们特别的爱美,她们大多头缠色彩斑斓的挑花头巾或鲜红的阔叶线织帽,腰系五彩花布带,下穿挑花筒裙,脚扎绚丽的挑花绑带而被称为花瑶。
花瑶民俗古老独特、民风粗犷、文化神秘、自然风光神奇,为民俗风情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隆回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在湖南省20 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经济发展居中下水平[2],花瑶分布区又是全省重点的扶贫乡镇。
振兴经济、发掘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依托花瑶民俗风情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是花瑶人民发展民族经济、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
1 隆回县花瑶民俗风情的基本特质和形成的地缘文化背景
1.1 花瑶民俗风情的基本特质
花瑶属“过山瑶”[1],是瑶族的一个重要分支,民风淳厚、古朴、粗犷,服饰色彩艳丽。
由于长期处于雪峰山脉崇山峻岭之中,与外界隔离封闭的自然环境,长期的文化积淀与历史的沧桑变化,仅有5000多人的花瑶同胞,与其他瑶族分支不同,不知道瑶家鼻祖“盘王”,也不知道“盘王节”,保持着自己独有的习俗与风情。
1.2 花瑶民俗风情形成的地缘文化背景
据传,花瑶的先民在黄河以北,因其部落酋长与轩辕黄帝战斗失败,才逐步迁徙南下,被驱赶到浙、闽,后至江西吉安,后又遭统治阶级的围攻、镇压,便又往西南逃去。
一部分逃至云南,一部分逃往贵州。
逃往贵州的部分花瑶,为了寻找栖身之地,一部分去了广西,一部分则沿沅江下至洪江。
约两百年后,在洪江的花瑶又被迫迁徙到溆浦龙潭,最后又从龙潭逐步进入雪峰山东北麓的原始森林,在崇山峻岭中隐居起来,过着封闭式的农耕狩猎生活。
雪峰山脉属于我国陆地第二、三阶地的分界线,该地域海拔较高,达1200m左右,区内人为活动较少,植被保存较完整,森林覆盖率很高。
这一独特的自然环境促使花瑶人承袭着先祖古朴、纯真、亲和与奔放的民俗、民风,在这里开田、造林、建房、种果,形成了独特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2 隆回县花瑶民俗风情的主要外显及省内民族民俗风情旅游区竞合分析
2.1 花瑶民俗风情的主要外显
2.1.1 花瑶村落。
①崇木凼花瑶古寨——虎形山乡崇木凼花瑶古寨是花瑶聚居最为集中的村寨之一。
这里有成片的古树林,有保持着瑶族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的村寨,民风古朴,最具瑶乡原始风貌。
只要漫步于寨子中间,到处可以看到身着艳丽花瑶服饰的妇女、姑娘和小孩。
花瑶民族在过节时,客人来时要喝“拦门酒”,在古树林中对歌,在竹林中“竹林荡”(即用南竹枝条编成坐篮,利用南竹的弹性,上下荡落,也称竹秋千),晚上寨子里面有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篝火晚会。
②江边花瑶山寨——毗邻崇木凼的小沙江镇的江边村也是花瑶聚居的村寨,是金银花之乡;江边红毛界崇山峻岭巨石如棋的山石风光,险峻奇特。
花瑶山寨“农家乐”别具风味:旅
游者可与花瑶妇女一起采摘金银花、在巨石壁下制作烧烤花瑶特色的竹筒饭、在瑶寨农家品尝由树叶汁制作的神仙豆腐等生态和环保食品。
2.1.2 花瑶民俗风情。
①奇异的花瑶婚俗——婚俗中不仅有对歌定情、送伞订婚等习俗,还有奇异的“打媒公”习俗。
花瑶媒人都是男子,称“媒公”。
婚礼上姑娘们楸打媒公,将湿泥朝媒公身上乱扔。
媒公身上的泥越多证明女方家对婚事越满意,涂了泥的衣裳3天后才能洗掉。
还要进行“炒茅壳里”,就是惩罚在对歌中败下阵而又小气的男人们;进行“墩屁股”,男女们借别人的婚礼用屁股狠墩对方,尽情地进行自己的狂欢。
②特有的“讨念拜”、“讨僚皈”节庆——每年农历五月十五至十七举行的“讨念拜”意思是月半所过的节日;七月初二至初四,初八至初十“讨僚皈”意思为逃脱凶恶的菩萨,是花瑶特有的节日,源于明末,为纪念被统治者杀害的花瑶同胞而举行。
每年在洋溢着浓郁风情的节庆里,成千上万的瑶胞和旅游者聚集庆祝。
③迎客的“拦门酒”——花瑶人办喜事时,主人将送礼、吃喜酒的亲朋好友挡在寨门或自家屋门外,非得喝上三巡“拦门酒”才能进入。
喜事中花瑶执壶喝酒的均为德高望重的双方长者,相互大套对说祝福话语,是祝酒词的比赛。
④粗放多情的花瑶山歌——花瑶人喜欢唱山歌,用歌声表达爱情。
花瑶山歌又被称为“乌哇歌”,风格独特、粗放,富有瑶山韵味。
在2004年第二届全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上,花瑶歌手荣获优秀歌手、最佳表演风格等四项大奖。
每年的“讨僚皈”节上,都进行山歌比赛。
⑤精美奇特的服饰——花瑶妇女服饰奇特、复杂,精美而又讲究。
从头到脚都是花。
所有亮丽的色彩都能在她们娇美的身上得到充分展现。
妇女在花筒裙上面挑绣的各种精美新奇的图纹即花瑶挑花,更是艺术精品。
⑥花瑶风味饮食——花瑶风味饮食显现着花瑶特色饮食文化,与这里的物产、气候和花瑶民族历史与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包含了花瑶米酒、瑶家腊肉、神仙豆腐、花瑶竹筒饭、参子食品、蕨类食品等。
2.1.3 花瑶挑花。
挑花是花瑶的一种传统手工工艺。
挑花筒裙是花瑶妇女服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的两端是两片彩线绣成的几何图形绣片,规格约为45-60×40cm,大小相同,图案对称。
主体挑花图案在彩色绣片之间,有两块单色挑花片组成,每块规格约为50-60×100cm,单色挑花片是在藏青色等深色直纹布上用白色纱绣成的,一般有三排图案,中间为主体图案,上下配花鸟、动物等连续装饰图案,使整个绣片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挑花主体图案的题材多为飞禽走兽、树木花草、昆虫、几何图案和历史人物等。
据初步统计,图案的种类在1000种以上,内容丰富,形态多样,仅蛇的图案就有上百种。
瑶族妇女挑花不需要放样打草稿,也不需剪纸描图,随心所欲,图案浑然天成。
她们心灵手巧,只要看到一幅喜爱的画,就可以把画中的图案挑绣到裙片上,就变成了她们自己的杰作。
而每一条挑花裙都记载着瑶族文化发展的轨迹,都承载着瑶族文明发展和演变的烙印。
2.1.4 花瑶特产。
金银花景观——小沙江一带是著名的中药材基地,种植金银花1.7×
104hm2,金银花产量达到9000t,占全国产量的一半,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
虎形山、小沙江花瑶山寨周边山地漫山遍野的金银花,每年的5-6月份金银花开时节,山野中片片金黄,香飘四溢,一幅人在画中之感受。
由于海拔高差的气温变化,金银花由山坡的下部逐渐向上部开放,花期长达月余,此时山野一片清香. 身着艳丽服饰的花瑶妇女穿插于花田之中采摘,如彩蝶花中飞舞。
2.2 省内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旅游区竞合分析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是主要的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文
化积淀厚重,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成为民俗风情旅游开发的一大亮点。
目前,湖南土家、瑶、苗、侗等民族地区已加大了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力度,一批品牌旅游产品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当地旅游经济的重要产品之一。
如张家界的土家风情园已成为张家界“山上观风景、山下看风情”的精品行程;吉首德夯苗寨风情园已成为神秘大湘西游的重要载体和湖南湘西民俗风情精品游线的重要节点;芷江中国侗文化城成为怀化市的核心旅游景点;通道“百里侗文化旅游长廊”已成为湖南民俗风情精品游线的终极旅游目的地;江永千家峒、江华的盘王殿是原生态展示瑶族文化风情的最佳地域,成为世界300 万瑶族同胞谒祖寻亲的血脉根基所在(表1)。
这些地区民俗风情旅游开展的如火如荼,给隆回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带来很大的压力,竞争形势较为严峻。
3 隆回县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战略架构
3.1 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项目设计
3.1.1 花瑶民俗风情体验。
以虎形山乡东北部和小沙江镇西北部的崇木凼、江边两花瑶古寨为中心。
一是观赏花瑶人艳丽的服饰、直爽的性格和花瑶人的日常生活劳作情况;二是通过花瑶拦门酒、花家歌圩对歌、竹林荡、花瑶风味餐、花瑶婚庆等活动,了解花瑶淳朴的民风和热情好客的习俗;三是通过以花瑶民族歌舞和参与性娱乐活动为主的花瑶民俗风情篝火晚会形式,让游客亲身体验花瑶的风俗习惯和多彩的地方文化。
四是花瑶文化的考证。
花瑶来自何方?为何与瑶族其他分支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差异?为什么花瑶人不知道“盘王”?“讨念拜”和“讨燎皈”节庆活动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梅山文化的神秘之处究竟在哪里?由于瑶族没有文字,瑶族人民是怎样通过口头传唱的形式来纪录自己的发展历史?一些对花瑶历史感兴趣的游客,可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考证、探究。
3.1.2 花瑶民俗风情展示。
挑花是花瑶传统的手工纺织技术。
花瑶姑娘挑花不用打草稿,图随心成,一件挑花制品往往要花费2—3个月的时间。
挑花制品美观大方,实用性强,既可作成上衣、裙子、披肩、头巾、腰带、方巾等服饰来穿戴,也可作成挂毯、壁画等工艺品,还可作为桌布等家居用品。
拟现场演示挑花的工艺过程并进行挑花制品的销售。
建设花瑶文化展示长廊。
采用雕刻、雕塑、绘画、图片等形式,借助声、光、电等技术展示花瑶文化瑰宝《梅山第1 期杨洪,黄静:隆回县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167图》、花瑶服饰等内容。
3.1.3 花瑶生态农业体验。
花瑶民俗风情区同时也是中国金银花之乡,金银花遍布旅游区各个角落。
拟选择在崇木凼村后山坡开发“金银花博览园”,集中连片种植金银花,将全国所有金银花优良品种引种于此,建成金银花良种基地,既为当地村民金银花种植提供良种,又凭添了一道生态农业旅游景观,使花瑶生态民俗风情旅游开发与当地经济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而且让游客参与到金银花的种植、采摘过程中,亲自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建立金银花博览园,内设现代化的金银花加工厂,现场展示金银花的加工过程;同时开辟金银花制成品专卖店,金银花既可以作为药材进行销售,也可以深加工制成金银花茶、金银花饮料后销售。
3.2 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资源整合
3.2.1 与梅山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区是梅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梅山文化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上承巫楚文化,下启湖湘文化,集湘西南汉民俗文化“土”“俗”之大成,地方特色鲜明,是湖湘文化是源头之一。
隆回小沙江、虎形山花瑶就是“梅山蛮”的后代,
那里至今保存着很多特色独具的文化遗存。
其中“上洞梅山打猎、中洞梅山放鸭、下洞梅山打鱼”等文化精髓,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极富表演性,且具有神秘性,是探寻湘西南汉民俗文化秘密和内涵的极好旅游资源,有很好的旅游开发价值。
在开发花瑶民俗风情旅游中,要立足“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加强花瑶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与梅山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丰富花瑶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区地域文化的吸引力。
3.2.2 与自然山水旅游资源的整合。
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区,自然山水旅游资源独特。
如以花岗岩风化形成的大托石瀑景观,单面山坡平滑呈石瀑状,绵延6km,气势磅礴,国内罕见。
龙行峡两岸山高林密,巨大的落差形成的梯级瀑布群,雄伟壮观;河沙富含金黄色的云母,观赏性强。
潜龙谷瀑布,密集度高,或成群呼应,或独立成景,风姿各异,蔚为壮观。
因此,要加强花瑶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与自然山水旅游资源的整合,变单一的观光型花瑶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结构为以观光型花瑶民俗风情旅游产品为核心,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相拥簇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元化旅游产品组合,努力延伸旅游产品链。
3.3 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节会打造
知名度就是生产力,宣传就是培育市场。
要精心打造旅游节会,开展与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合作,强化以突出花瑶民俗风情为核心的营销宣传模式,构建“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媒体联姻、电子联网”的大旅游促销格局,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投入,创新宣传促销策略,加快塑造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形象,达到“大节造影响、小节做市场”的效果,促进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品牌建设、提升。
大节造影响:举办旅游节庆是开拓旅游市场的一项重要举措。
根据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区的民俗习惯和自然景观,选择标志性的民族节日“讨念拜”和“讨燎皈”,在内容和品位上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充实和包装;并积极主动与湖南省旅游节联姻、对接,争取成为全省旅游界传统节庆的重要板块和分会场。
通过节会活动,有效地整合花瑶民俗风情区旅游资源,塑造旅游整体形象,助推花瑶民俗风情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
小节做市场:为快乐找个理由。
积极拓展节会旅游,策划具有地方特色、参与性强的节庆,如“花瑶山歌(乌哇歌)节”、“花瑶服饰风采大赛”、“花瑶挑花大赛”、“花瑶金银花节”、“花瑶石瀑攀岩大赛”、“花瑶峡谷溯源竞技大赛”等,力争形成“季季办大赛,月月有节会、天天乐不同”的欢乐旅游氛围。
每个节日有着特定的消费人群,有着特殊的消费需求,只要做足文章,找对通路,就可能小节做出大市场。
3.4 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在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建立“政府+公司+农户”三方共同参与的社区旅游管理机制。
政府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不断壮大花瑶民族风情旅游区经济发展水平,保护公司依法自主经营,保持与当地花瑶居民良好的沟通,引导社区正确参与,避免因盲目参与而产生的资源破坏;确保公平参与,让社区与社区居民参与在承担旅游开发义务的同时,得到公平的利益分配,避免因责任义务承担与利益分享不对称而降低保护旅游资源的积极性,甚至抵触旅游开发行为,保证旅游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公司要按照与政府、农户签订的开发协议、合同,行使所规定的权利、职能和义务;积极促进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周边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当地居民建立友好的情感联系。
农户要自愿自觉接受旅游管理培训,积极学习旅游服务接待知识,积极参与景区规划的落实工作,为景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参与景区经营管理活动,包括旅游商品生产、家庭旅馆、民间餐饮、导游向导、
特色交通、特色表演、好客待客等,获得参加旅游经营劳动的利益分配及相应的补偿;维护景区生态环境和花瑶文化的保护,保持并延续花瑶民俗民风传统;按照规划要求保护民居、建设家园。
3.5 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资源保护
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尊重历史,尊重过去,保护好花瑶民俗风情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域性、完整性、延续性和发展的继承性。
坚持开发就是保护的理念。
①加大对花瑶民俗风情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力度:对花瑶民居、服饰进行重点保护,对花瑶民歌进行收集整理,对花瑶习俗进行挖掘充实,丰富文化内涵。
②对花瑶民俗风情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使“讨念拜”、“讨僚皈”、“乌哇歌”、“打媒公”等文化式样重新焕发光彩,精心打造花瑶民族资源品牌和民俗文化品牌。
③积极申报国家文保单位和文化遗产,争取尽早使花瑶村落申报成功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尽早使花瑶挑花、花瑶绝唱“乌哇歌”、奇异的“打媒公”婚俗、梅山文化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④强化花瑶居民对本民族文化认识上的自觉与自尊,防止珍贵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退化或变异,保护好民族文化生态;对花瑶古村落的维护要及时,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力求在维修后保持原貌,修旧如旧;不仅要保护古民居自身,还需要保护其文脉;为减缓花瑶民居的自然衰败,要定期对民居的屋顶、墙体、木结构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8]。
参考文献:
[1]曹学群.湖南少数民族[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108-112.
[2]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55.
[3]本网站讯.隆回花瑶简介[EB/OL].乐途旅游()2006-10-12.
[4]杨洪袁开国李蔚.湖南省西线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方向[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
19(5):346-347.
[5]本网站讯.中国侗文化城[EB/OL].星辰在线(),2007-11-24.
[6]杨洪,黄静,李树琪等.湖南通道“百里侗文化旅游长廊”开发研究[J].热带地理,2007,27(5):466-470
[7]杨洪,陈亚召,袁开国.大湘西地区旅游一体化研究[J].经济地理,2006,26(5):867-870.
[8]杨洪,邹家红.湖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7):64-66.
作者简介:杨洪(1961—),男,贵州余庆人,湖南科技大学旅游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区域地理、区域旅游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