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观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观因素分析
——以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为视角学生:王瑞芬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单位所在地:山西省晋中市邮编:030619
指导老师:王彩蓉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单位所在地:山西省晋中市邮编:030619
【摘要】近年来,由于高校的大量扩招,大学生供过于求,就业难现象严重。

而大学生就业难,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过高的就业期望值、落后的择业观、择业目标不明确、能力素质不高等一些主观因素,对这些主观因素的分析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要培养理性思维,经常剖析并正确评价自己,启发在就业问题上面临各种困扰的大学毕业生要拓展视野,减少偏见,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合理的评价。

仔细研读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会让我们在择业的过程中增强反思意识,少走许多弯路。

【关键词】择业观;主观因素;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

认识你自己,不仅是一个哲学命题,更是一个人生课题。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特殊的群体,在知识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他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择业的过程中克服偏见,顺利就业。

本文以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为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因素,尤其是主观因素,在全面理解“认识你自己”内涵的基础,引导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正确的认识自己,在心理上健康地成长,并顺利就业。

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调节就业期望值,对自己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并把这种自我认识应用到职业规划中。

大学生只有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合理的评价,才能对自己做出准确的定位,从而在择业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顺利实现自我价值。

一、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社会上流传着诸如“大学毕业意味着失业”、“大学生眼高手低”、“大学生要求最低月工资达到5千”等各种大学生就业难的说法。

对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种客观的立场,既要承认就业难的现实,同时也不能一味地夸大,或者忽略,一概不谈,解决该问题的重要前提是从不同的方面分析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可能因素,以期使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

我认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客观因素
从客观因素来看,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社会环境,其次是学校,最后是用人单位,这些客观因素是个人主观意愿之外的客观的社会存在力量,具有客观性和不可避免性。

1.从社会环境来看
(1)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与就业岗位缓慢增长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大量扩招,大学生供过于求,毕业生的供给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地增长。

据统计,大学生毕业人数2003年为240万,2015年为750万,十多年时间增长了三倍多,其增长幅度之大
令世人瞩目。

虽然不能简单地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归结为高校扩招,但不可否认,快速且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加深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与社会经济要求相比存在较大的矛盾。

总之,不成熟的就业市场,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真正需求不多,终究会导致高素质人才的不充分就业甚至是失业。

(2)就业模式的转变与不完善的就业市场之间的矛盾
现在我们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该制度于1986年提出,将市场作为风向标,有诸多的优点,不仅能为用人单位提供优秀的人才,而且也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要求。

但是,三十年后反观现在的情况,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一个公正、透明、有序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学校、地域的歧视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与现在的就业方式很不匹配,受此影响,大学生难以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就业目标无法实现。

2.从学校来看
(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
大学生就业难明显映射出我国教育存在很多弊端。

从总数上看,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并不多,相比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我国的大学毕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比较低,无法满足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结构性不平衡,大部分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一味地追求热门专业,导致专业趋同现象特别严重。

金融热、会计热、计算机热、国际贸易热,热门专业的供给与需求不成比例。

就像工厂生产“供过于求”,不能“适销对路”一样,导致大量人才“闲置”。

(2)扩招后高校教育质量下降
大部分学校进行扩招后各项软、硬件设施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除了图书馆、教室、食堂、宿舍、厕所数量远远不够之外,最重要的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学生人数太多,教师课程排得太满,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通过进修来提高自己的素养,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教师队伍素质下降,进而影响学生质量,最终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得不到满足。

3.从用人单位看
(1)盲目提高选才标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
人才是用人单位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吸纳、储备人才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本应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是有些用人单位并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按照需要来录用人才,反而是为了给自己装“门面”,盲目追求高学历的人才。

人才高消费现象越来越严重,一方面使得人力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严重挫伤了毕业生求职的热情。

(2)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置换冗员
大部分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有三到五年的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明显不符合要求。

在他们看来,应届毕业生各方面的能力不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有的即使经过培训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他们更倾向录用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

鉴于用人单位的这种硬性要求,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

与此同时,大部分单位里有很多“关系户”,他们本身能力不佳,但是由于有关系,得到工作,使得本来有能力的大学生无法就业。

(二)主观因素
从主观因素来看,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大学生自身,我们无法改变客观因素,但是
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克服主观因素对我们的影响,并顺利就业。

1.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和落后的择业观与现实的需求反差太大
“在传统‘精英’就业观的影响下,毕业生择业期望值普遍高于现实可能性。

据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以下几种选择:①不愿到中小型民营企业就业,而热衷于行政、事业单位;②就业地点大多选择经济发达城市,而对西部地区、基层不感兴趣;③不论自己能力大小,追求高工资和好的工作环境。

”[1]所以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单位的性质、环境、地理位置、薪酬的期望值非常高。

很长一段时间,有一种观念对于大学生来说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只要考进大学,“出身”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就可以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

但是,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必须转变这种观念,适当降低自己的就业要求,客观合理的认清社会的发展变化,并且根据自身的条件准确定位。

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大学生还很难形成正确的认识。

所以,他们往往不能主动降低自己的要求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对工作岗位的要求往往高于现实,大学生过高的就业期望值是他们难就业的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那些所谓的“铁饭碗”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量降低。

这种现象,不仅会造成发达城市人才资源过多导致人才资源浪费,而且会使得欠发达城市特别是农村人才资源过少缺乏发展的动力。

然而,缺少人才资源的地方恰恰是这些欠发达的城市、基层艰苦的行业以及各种私营企业。

大学生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与现实的需求反差太大的现象非常严重,但是大部分大学生还是一直在逃避,不愿承认也不愿面对,更不愿把他们的就业期望值稍微降低。

有些大学生甚至还有着非常严重的依赖思想,他们不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而是等待父母托关系为自己找工作,个人主动参与竞争意识差,能力不突出,就业观念不及时调整。

大部分毕业生一毕业很难找到工作,甚至有的毕业生毕业等于失业,这种现象对于投入了大量金钱、时间的毕业生和他们的家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而且也会给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如果这些未就业的大学生不能妥善处理的话,必然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劝诫大学生要降低就业期望值、破除精英意识、主动到小型城市以及基层行业工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金、技术支持等等。

这些虽然老生常谈,但是,要想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

2.能力素质欠佳,定位又不正确
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于高素质的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增加。

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一种强烈的实现目标的动机,而且要主动提高自己的素质来实现这种动机。

但是现在我国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加之大学生依赖心理强、缺乏独立能力,就业能力差,导致他们很难找到工作。

在自身能力不强的同时,又不能对自己准确定位、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存在大量“眼高手低”现象。

他们在择业过程中总是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环境条件好、薪酬高的岗位,而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

因此,在择业过程中错失机会,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分析,可见,对自我认识不足是大学生在择业观上存在问题的最重要的原因。

过高的就业期望值、落后的择业观、择业偏见,择业目标不明确,这些问题都与自我认识紧密相关,一方面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对自我认知的缺失。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迈特尔曼提出的衡量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的“充分了解你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充分认识自己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而且也是顺利就业的条件之一。

而苏格拉底对“认识你自己”的理解会给这个时期迷茫的大学生们启迪,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从而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坐落于科林斯湾北岸的德尔斐神庙,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神庙,在这座神庙的墙上,有一些铭文,内容有各城邦记事、记功的,也有一些格言,其中最为有名的的是“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曾经多次来到德尔菲神庙领会这句格言,用了多年的时间才对这几个字有了自己深刻的体会,他认为,“认识你自己”有两方面的内涵,首先是剖析自己,培养理性思维,其次是正确地评价自己。

“认识你自己”不仅对当时的雅典城邦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今天看来,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在他们择业的过程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剖析自己,培养理性思维
苏格拉底非常喜欢与别人辩论,有一次在和克里底亚辩论时,他用著名的“精神接生术”使得克里底亚说出了对“认识你自己”的见解,他说:“看来,自我认识就是自制了,我赞同在德尔菲神庙题献‘认识你自己’这句铭言的人。

”[2]对于克里底亚能有这样的见解,苏格拉底非常高兴,并觉得自己找到了同道中人。

在平时,苏格拉底对自己非常自制。

阿斯巴拉充满智慧,苏格拉底非常欣赏她,虽然已经结过婚,苏格拉底仍然喜欢她,但是一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埋藏在心底。

某日,机缘巧合,两人恰巧碰面,就像已经说好似的,都往林荫道走去。

起初,苏格拉底没能控制住自己,情不自禁地想要抱阿斯巴拉,但是,最终他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

他不停地自我反省:难道我要被情欲束缚,沦为他的奴隶吗?不,我不能那么做,我不能做出违背自己道德的事情,就在那一刻,他真正意识到了他是有妇之夫这一角色。

正确的认识自己让苏格拉底变得异常理智,避免违背道德的行为的发生。

在将近40岁时,苏格拉底说:“照顾自己的灵魂,使臻于至善至美”。

苏格拉底在这里所说的“照顾”,就是指培养理性的思考及理性的行为,从而剖析自己,认识自己。

[3]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

除此之外,苏格拉底认为,理智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没有意识到才导致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的发生。

2.正确地评价自己
当苏格拉底从他的朋友那儿得知自己是雅典城邦内最聪明的人时,对于这件事,他非常惊讶,既想相信,又觉得不可思议。

完全可以解读为他对神谕的信任,因为在当时的背景环境下,整个雅典城邦对待神和宗教有一种痴迷的态度,从不怀疑他们的权威,但是苏格拉底并没有屈服于它,而是对它们持有质疑。

因此在得知自己是雅典城邦内最聪明的人时,他并没有自鸣得意,更没有得意忘形,而是踏上了研究自己、寻找智者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明白,对许多东西他也不是很清楚,譬如正义、勇敢。

他比别人唯一聪明的地方可能是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认为,认识自己和认识别人要同等对待,对自己的评价不仅要恰如其分而且最重要的是客观不能浮夸。

当发现自己的缺点时,不要妄自菲薄,而要督促自己不断地追求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我。

当取得一定进步时,也要度德量力,不螳臂当车。

因为知识并不是绝对的,在雅典城邦适用的知识在其他地方并不一定适用,以前正确的知识随着时代的推移也可能出现错误。

苏格拉底对“认识你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启迪我们在择业时一定要客观正确的认识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好的工作。

三、择业观中的自我认识
如今,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毕业人数大幅度增加,就业压力逐年加大,为此,对于他们来说,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非常迫切。

如何在择业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我认为就是明白自己“擅长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些问题,明白这些之后,将其付诸实践,才能使理想变为现实,使自己今后的发展有明确的方向。

[2]向培风.《智慧人格》.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54—57。

[3]刘以焕,王凤贤.《巨人百传丛书:思想家卷》.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78—83。

择业观中的自我认识,就是在择业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全面的分析自己。

客观地看待自己过去的成功与失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明白自己真正能做什么。

只有正真了解自己,才能在求职的过程中顺利就业。

(一)给自己准确定位
正确认识自己,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优势,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收获,比如在学校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们获取了什么,通过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提升了哪方面的能力。

如今,竞争愈演愈烈,知识对每个人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要明白自己拥有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在班级担任班干部、在暑期开办培训班,我们可以积累很多经验。

这些经历对于我们来说极其珍贵,一方面可以反映我们自身素质的高低,这对于企业来说必不可少,通过对这些经历的考察,企业可以招聘到他们想要的员工;另一方面,有了这些经历,可以吸引招聘人员的眼球。

经历对于应聘者来说极其重要,因为要想真正了解每个人的能力,必须经过实践才可知道。

再次要明白自己最成功的地方,通过回顾以前做过的事情,思考其中最成功的一件,想想这件事为什么会成功,成功具有偶然性还是必然性,继续努力是否能做的更好?认真分析最成功的事情,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所在,并将其继续开发,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优势,为找到好的工作奠定基础,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

最后还要知道自己最想做的工作,我们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找出最感兴趣的职业,并考虑自身的能力,全身心的投入,不要盲目的的的跟风,更不要一味的追求所谓的“铁饭碗”。

此外,我们也应该清楚自己的劣势,大部分人都不愿意面对它,但是,我们要正确认识并改变,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首先是性格中的不足之处,弱点是每个人都存在的,我们不能忽视它,只能尽量降低。

一个太过自立的人与别人合作的难度特别大,而一个总是犹豫不决的人是不能胜任领导者的工作的。

卡耐基曾说:“人性的弱点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对待,尽量寻找弥补、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趋于完善。

”[4]所以,我们必须多与师长、父母、朋友谈心,多多沟通,明白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与自己心目中的自我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努力改正,提升自我。

其次是经验中的薄弱环节,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的,受各种因素譬如背景条件、个人经历的限制,我们的经验并不是十分充足,所以当面对企业要求三到五年的经验时尤为恐慌。

存在薄弱环节时不要手足无措,关键是要意识到他的存在,并且积极的进行弥补。

(二)从自我认识走向社会实践
如果大家能对上述的优势和劣势分析透彻,那么就能在择业的过程中拥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这种正确的认识会对我们产生巨大的作用。

首先择业观中正确的自我认识是我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条件之一。

有时我们会听到一些人说他们的成功具有偶然性,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他们所说的偶然性相信我们也会取得成功。

如何把握这种偶然性,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细致的安排,而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必须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基于此制定出的个人规划才符合实际,才能正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我们获得更好地发展。

其次择业观中正确的自我认识是自我接纳和自我超越的基础。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为了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同时为了更好的接纳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

仔细想一下,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的自我接纳能力就会具有盲目性和片面性。

只有自我认识具有合理性,自我接纳力才切实可行。

此外,自我超越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自我接纳,只有自我接纳做的到位,自我发展才能有明确的目标和道路,最终实现人生目标。

再次,择业观中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克服自我认识偏差的前提条件之一。

探究自我,大学生可以对自己形成客观而且全面的认识,对于自我认识中出现偏差的地方可以更加的了解,从而改正,还可以
[4]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55。

调整负面情绪,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

最后择业观中正确的自我认识为我们的就业提供了方向保障。

大部分大学生在毕业时为了找工作到处乱投简历,甚至当考试官问起为什么应聘该职位时都回答不到位,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这些问题都是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因此,指导大学生如何选择职业,就业指导课程只能作为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引导它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这样才能对就业有有所保证。

四、“认识你自己”对当代大学生转变择业观的启迪
自我认识对每个人的意义重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不要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相比,更不要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相比,在择业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碰钉子,此时,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会给我们很大的启迪。

(一)拓宽视野,减少偏见
大学生一般都喜欢去工作环境好薪酬高的岗位工作,为此经常盲目的选择工作地方和职业,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一定要深刻的反省:这些地方和职业真的适合自己吗,自己对他们有多少了解?由于认识不足,每个人都多多少少的对工作的地点、环境产生过偏见,为了减少这种偏见,我们可以通过拓宽自己的视野来实现。

苏格拉底每天与人们对话,为的就是帮助人们更加认识自己以克服思想上的一些狂妄、偏见等等,思想在人们每天不断的反省与被反省中前行,智慧由此而绵延。

[5]为了拓宽视野,减少偏见,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譬如与履历丰富的人交流、找寻网络的帮助,此外我们也可以直接去当地探访。

我们不能盲目的做事,对待职业更是应该这样。

通常情况下,发达地区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但发达地区的竞争力特别大。

从某种意义来说,竞争激烈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不能充分的认识自己,那就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大部分毕业生在对自己自我认识不全面而且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接受自己要工作的情况下就去应聘,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不理想。

很多大学生都青睐沿海地方,在那里奋斗很多年依然没有多少成绩,但是由于受虚荣心作怪,宁愿在那儿继续工作也不愿换地方,其实根本不需要那样做。

从价值观方面来看,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价值主义都与每个人的欲望有关。

苏格拉底曾经告诫他的学生:“对欲望,人要么是主人,要么是奴隶”。

所以为了健康的成长,人们必须摆脱欲望的束缚。

同样的,自制力与理性在大学生择业的过程中必须放在重要地位,不应该做欲望的奴隶。

苏格拉底说:“贪图眼前的享乐,必然会荒芜学业,疏于锻炼,心智衰退、人格萎败、堕落无耻,与牲畜无二”,大学生一定要仔细推敲它的含义。

(二)正确评价,合理定位
“自知力”是临床医学中判断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生活中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合理,这样就会减少很多麻烦。

如果我们对自身认识充分的话,在择业的过程中过高的就业期望值、落后的择业观、择业目标不明确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

目标明确、定位合理是正确的自我认识的标志。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不仅要清楚自己知道什么,也要明白自己不知道什么”。

在择业的过程中,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地审视自己,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并将其发挥到极致,也要明白自己的劣势,努力改正。

切忌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如果每个人都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那么在择业的过程就会形成恰当的择业期望值,获得理想的工作。

但是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做好长期的准备,不断地思考和探究,永不停止。

我们要明白优点如果不继续保持下去有一天它也会变为缺点,缺点如果能及时弥补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所以,自我评价不能一层不变,而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次对自己进行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

[5]黄瑜.《试论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及其对主体的意义》.《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