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主要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公文主要表达方式
篇一:公文的表述
公文的表述
公文的文体为白话文。
公文的表述既要符合一般文章的写作要求,又要合乎特定文体(公文种类)的要求,还要合乎发文机关在行文关系中的地位,也就是要符合行文规则。
(1)公文的表达方式
文章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五种。
表达方式是文体特征的重要标志。
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文章体裁。
在一篇文章中,五种表达方式可以交织在一起,但总有一种为主体。
哪一种为主体,就形成特定文体。
一般来说,叙述为主形成了消息,描写为主形成了小说,抒情为主形成了诗歌,议论为主形成了论文,说明为主形成了公文。
在公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叙述和议论,描写
和抒情极少或基本不用。
(2)公文表述的基本要求
《条例》第十九条(三)要求,公文起草应当做到: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炼。
①内容简洁
一要简短精练,直接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宜短则短,宜长则长。
二要务实管用,有感而发,朴实明白。
②主题突出
要主旨明确,中心观点和分观点开门见山,直述不曲,一目了然。
一篇公文只能有一个大的思想观点,分观点为中心观点服务。
△标题揭示
在标题中概括点明公文的主题,使人看后就能对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好的标题能对公文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
△开篇表述
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地明确主题,开篇就把公文的主题直接、扼要、明确、醒目地揭示出来。
一般来说要交代发文的目的,阐明发文的依据,使受文单位一接触,就能了解公文的主题。
△结尾强调
又叫篇末点题,可以起到前后呼应,更加明确。
③观点鲜明
基本观点、主张和政策措施表达得清楚明白,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等,都应在公文里明确表示出来。
一要讲明道理。
赞成的要讲出理由,反对的更要辩析清楚,理由要充分,道理要令人信服。
二要观点统一,层次清楚。
材料和观点要统一,各个分观点和中心观点要统一,分观点之间要层次清楚,协调一致。
④结构严谨
围绕主题表达的需要,合理地安排和展开材料,公文层次、段落的划分和安排前后呼应,逻辑严密,自然连贯,完整匀称。
结构的内容包括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等。
⑤表述准确
观点和论述要符合实际情况和机关意图,无虚假错漏,不产生歧义。
要做到表述准确,就是要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
要字斟句酌,做到措词得体,褒贬得当。
同时要遵守语法和文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等规范。
第一、用词、成语要准确。
如:想念-惦念爱护-爱戴成绩-成果-成效-成就战斗-战役-战争无微不至-无所不至夜以继日-日以继夜
第二、表述要准确。
如: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并准确标明公文种类。
(1993年《办法》)
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
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
(2000年《办法》)第三、概念要准确。
如:高原病发病率得到控制,继续保持了高原病零死亡和鼠疫疫情零传播。
“鼠疫”指一种疫病,“疫情”指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保持鼠疫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不传播(不让外界知晓),显然与文意不符,换了概念。
应删掉“疫情”一词。
第四、要遵守文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等规范。
(1)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
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
如:根据《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工作规则的通知》(交办发20xx41号)
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
(2)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在年底年初时要特别注意。
(3)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
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4)文内使用非规范化简称,应当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
规范化简称可以直接使用,如“发展改革委”。
(5)公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6)公文中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表述中的语言歧义。
歧义,是指语句可形成其他解释的一种语言现象。
在主要用于事务处理的公文,特别是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其危害极大。
公文中必须杜绝歧义,即所用词语必须只有一个明确的意思,不能有几种解释。
△语言表达产生歧义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1)选词不当,造成对概念的歧解,引起歧义。
①滥用方言
②滥用口语
③使用不规范的简称
④误用褒贬词语
(2)语序不当,造成被限定说明的对象不明,引起歧义。
如:参加会议的还有几个单位的领导。
(3)语句中个别词的词性不明,也会产生歧义。
篇二:公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
a.记叙b.说明c.
议论d.描写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
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
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公文基础知识试题(带答案)
《公文基础知识》集
公文概述
1:公文的主体部分是()。
a:标题b:正文c:作者d:印章或签署答案:b2:向级别与本机关相同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某事项应使用()。
答案:da:请示b:报告c:请示报告d:函
3:联合行文标注发文机关时,标在前面的机关是()。
答案:ba:组织序列表中靠前的b:主办的c:上级的d:其他系统的
4:按照密级划分规则,含有一般的国家秘密,泄漏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的文件属于。
答案:ca:限国内公开的b:内部使用的c:秘密物d:机密的
5:在印制本上,文头位于公文的(),作者位于()。
答案:aa:首页上端;右下方b:首页下端;右上方c:首页上端;右上方d:首页下端;右下方
6:()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a:条例b:决定c:规定d:公告答案:c7:函,在文种上属于(),在公务活动领域上属于()。
答案:ba:规范性文件;通用公文b:商洽性文件;通用公文
c:陈述呈请性文件;专用公文d:领导指导性文件;专用公文
8:向非同一组织系统的任何机关发送的文件属于()。
答案:ba:上行文b:平行文c:下行文d:越级行文
9: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与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
答案:ca:秘密文件b:绝密文件c:机密文件d:保密文件
10: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是()。
答案:ba:通知b:通告c:公告d:通报
11: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是()。
a:指示b:请示c:批复d:命令答案:c12:党政机关的行文关系有()。
答案:ba:逐级行文、多级行文、直贯到底的行文b: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c: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超级行文d:超级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13:地方性行政法规,应由()制发。
答案:da: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国家主席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
14:商洽性文件的主要文种是()。
a:请示b:通知c:函d:通报答案:c15:根据文件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
答案:aa:收文、发文b: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c:通用公文、专业公文d:本机关制发的和内部使用的公文16: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的领导指导性文件,称为()。
答案:ba:命令b:指示c:批复d:通知
17: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规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作()。
答案:ca:条例b:规定c:办法d:决定18:机关或部门的领导人对来文办理提出处理意见的活动是收文处理中的()。
答案:ba:拟办b:批办c:承办d:查办19:条例、规定、办法、决定是属于公文中的()。
答案:ba:领导指导性文件b:规范性文件c:公布性文件d:商洽性文件
20:通报情况使用()。
a:通知b:通告c:通报d:情况报告答案:c21: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化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作()。
答案:da:平行b:加急件c:特急件d:急件22: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属于()。
答案:aa:规范性文件b:领导指导性文件c:呈请性文件d:证明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