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五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以及散户亏钱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阶段股票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很多人都想通过股市,在我国资本市场大发展的背景下分一杯羹,但是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着7亏2平1赚的情况。无论是做技术分析的朋友,还是做基本面分析的朋友貌似在中国股市中赚钱都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至于不赚钱的原因其实是多种多样的,而在我看来就像想要游泳游得好,就要懂水性一样。在中国的股市中想获得收益,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市场的衍生规律和逻辑。而想要了解中国的股票市场,我们需要从中国股市五个重要的时刻来观测其中的衍生逻辑。
1.股份制改革
2.城市里的股份制改革
3.中国证券交易以及证券交易所的启动
4.为国有企业解困替国有企业输血为目的的证券市场大发展
5.股权分置所代表的中国市场上的双轨制。
股份制改革
中国的股份制改革其实起步于农村改革,1958年我们国家才是事实人民公社制,无论是农村里从事生产耕种的农民也好,还是在城里国有企业上班的工作人员也好都统一的吃食堂,统一分配生活物资,或者是领统一的工资。这就使得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盈利亏损都不会影响到个人的收入情况,产权不分的矛盾非常突出,生产力也在这种大锅饭式的生产模式之中出现了严重的低下。那由于生产力低下即使在这种均分的分配模式下依然出现了不够分的局面,以当时生产力所生产的物资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尤其在农村人人吃不饱饥荒的情况尤为严重。
当时的农民被饥饿逼得走投无路,为了打破这种吃大锅饭的局面,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切口,中国农村的改革正是来开了帷幕,农
民可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承包土地从事生产活动,而相对的,农民只需要将生产所得的一小部分上缴集体,剩下的归个人又有,百姓自负盈亏。
其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最早股份制的雏形,所谓的股份制其实也就是一种集中资金,自负盈亏,按股分配的经济组织形式,农民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拿到了土地的经营权,如果经营的好,超额所得完全归个人所有,生产力一下得以激发。就拿第一个实施包产到户的小岗村而言,仅仅一年的产量就相当于过去5年产量的总和。更为重要的的是,由于产量的提升,劳动力很快就被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过去10个人种地才能生产的粮食,现在一两个人从事耕种就可以满足,那么富余出来的劳动力该何去何从呢?进城么?在当时城乡严格的二元体制下,农村人是进不了城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决定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在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的同时,鼓励农民想各种企业投资入股,股份制在我国第一次落地。就算在现在其实我们也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各种乡镇企业解决当地就业,同时当地村民入股共同发家致富的信息。
由于这些乡村企业大多数从事的是国营企业不太看重的轻工消费行业,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好弥补了大型国有企业对于市场的空缺。短时间内成千上万的乡镇企业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在当时也让中国决策层知道,股份制不是专属于资本主义的发明。而是切切实实能解决国际民生问题的良药。
城市里的股份制改革
城市里的股份制改革的起因是为了解决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问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们国家的经济严重停滞,所以吸收就业人口的能力极其低下,所以在当时全国城市中有300万年青人在家待
业,同时上山下乡运动停止,2000万知青返回原城市,这一批知识青年人就业问题的解决也迫在眉睫,若不解决就业,人力资源的浪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社会压力,家庭生活压力都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隐患。这种情况下发展经济,创造就业即使最大的经济问题,也是最大的政治问题。但是大型国有企业受意识形态比较严重,大刀阔斧的去改革制度短期来看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既然存量动不了,那么就想办法制造增量,用股份制的办法创办企业,同时解决就业,具体方法是号召大家集资,兴办一些企业,同时让企业可以发行股票来吸纳更多的资金以扩大生产,这样自然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岗位,解决就业的问题。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现在的明星企业家纷纷下海,开始创办自己的公司,在初创时公司规模不大,资金灵活的优势,同时由于产权分明,这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快速展现出独具时代特色的企业家精神,使得在国有企业独大的社会背景中被压抑的生产力和商业创新意识快速的迸发出来,像海尔电器、李宁、以及青岛啤酒都是再这样的背景下快速崛起的。
中国证券交易以及证券交易所的启动
中国证券交易以及证券交易所的启动,主要是为了重塑国家改革开放形象的需要。现在我们看到上交所深交所里交易的形形色色的股票觉得习以为常。但是在中国股票刚刚问世的年代,股票想要交易是非常困难的事。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国家已经有普通百姓开始购买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但是对于这样的一群最早的股民而言,买了股票其实发现麻烦也就此展开,虽然在手里握着的金融资产叫做股票,但是完全找不到公开交易的场所,由于没有公开交易的场所,所以当时股票的流动性问题、定价问题都是比较突出的。这就使得股票这一全球公认的“活投资”在中国这样的市场里却变成了“死储蓄”。
许多人买了股票就有一种烂在手里的感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女恨嫁的感觉。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在等待一个契机,直到1986年年底,美国华尔街组织了一个20人的访华小组来到了中国访谈,其中甚至包含了纽交所的董事长,当时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上海,需要拿出一些能挤入全球市场的轨道的金融工具,提高自己在访谈中的话语权。结合中国到时的国情整个资本市场中可以快速筹备起来,而且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工具首选就是可交易的股票。在上海市长的督促下,我国第一个股票交易柜台就在上海的静安区设立了,从那时开始,我国股票的流动性才慢慢的开始恢复。后来到1990年我国的股票交易所才正式的成立,当然这一次也是政治需要。所以,综上所诉其实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往往是政治需求做主要驱动的,虽然市场需求是一部分,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政治色彩还是非常的浓郁,通过后面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感受的更为明显。
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发展时代
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发展,是起因于为国有企业解困,替国有企业输血的目的。前面我们讲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劳作效率,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又因为中国二元制的社会管理体制,使得解放出的农村劳动力无法去城市工作,于是第一批股份制的乡镇企业就此诞生,但是城里的国企央企呢,同样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现在也是,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效率不高,甚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国有企业就是效率低下企业的代表。这与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管理制度是有很大关系的。
在早期,不仅仅是国有企业,我们把范围扩大到国有资产层面都存在着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下存在着责、权、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