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 公 子 重 耳 流 亡 路 线 图
故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 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 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 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 楚城濮之战(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对战以楚 国为主的楚、陈、蔡、郑)中,郑国曾出兵帮助 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 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 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 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 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 战争。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 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 “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 春王正月。夏,狄侵齐。秋,卫杀其大夫元 咺及公子瑕。卫侯郑归于卫。晋人、秦人围 郑。介人侵萧。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公 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春秋 僖公三十年》
• 五经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的合称。
晋文公形象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 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以:来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
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 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 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 受益,您还是好好掂量掂量吧!”
说:通“悦”,高
盟:结盟。名词
兴。
作动词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
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戍:守卫。 乃:于是。
84岁高龄的 钟南山院士
学习目标
• 1,积累和掌握文中主要实词,虚词,特殊 句式等文言知识。能翻译并背诵课文。
• 2,了解故事情节并探究其中内涵。 • 3,理解本文中所蕴含的中华礼文化。
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 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 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 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 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乏困:物资。形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厚:增强 →名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 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 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 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 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
欲三寸巧挑舌 力投挽狂澜釜纾国难,保
擒一番善拨辩 情其荡衷肠底罢干戈。全
故离 所 抽

纵间 好 薪

明里为秦,暗则为郑
文化内涵探讨
思考:晋文公退兵的三条理由成立
吗?
• 不仁:从道义上来讲,重耳能够成为晋国国君,依靠的是 秦穆公,所以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就是秦穆公于 重耳是有恩的,如果此时反而对自己的恩人下手,是不仁 不义的。
文化内涵探讨
• 思考:回顾阅读第1、3段,郑国、晋国、 秦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
晋侯、秦伯围 秦伯说,与郑人盟,
郑。晋军函陵, 使杞子、逢孙、杨
秦军氾南
孙戍之,乃还 。
• 为什么秦伯会欣然接受烛之武的劝说?
•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 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 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 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 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 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他的《通鉴 纪事本末》。
故事背景 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史记索隐》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 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 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
《左传》又具有很高的文字价值。善于描 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叙事委婉详尽,情 节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描写人物婉而有致, 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 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 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故事背景
春秋时期形势简图
人物介绍
重耳流亡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重耳遭到迫害, 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各国进行流亡的生 涯。重耳在国外颠沛流离了19年,辗转了8 个诸侯国,直至62岁才登基做国君。他即 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晋国很快就 强盛起来。后来又经过关键性的城濮之战, 晋文公重耳终于在花甲之年当上了中原的 霸主。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 什么了。为:做(什 么)已,同“矣”
犹:
辞:推辞
尚且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
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
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
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
亦有不利焉!”许之。
是寡人之过也:是,代词,这。
过,过错。
(烛之武)许之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 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 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 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 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么害处。
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 在早上。夕,在晚上。 济,渡河。设版,指 筑墙。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 君焦、瑕,朝济而夕设 版焉,君之所知也。
之:主谓之间。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
也曾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
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 是您知道的。
•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文化内涵探讨
探究:烛之武成功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秦、晋两国分开驻 扎
晋想打,秦助攻。 秦郑无宿怨。
越国以鄙远,对秦 无利。

公元前630年

晋 崤山 军
秦 氾南
新郑
郑军
烛之武大智大勇
处处言秦,处处为郑
勇士
两军交战,生死未卜; 出使秦师,成败难料; 勇入秦营,知难而上。
辩士
不卑不亢,机智善辩
郑伯 形象
•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 郑伯,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烛之武却流 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满腹委屈 与牢骚。面对此, 郑伯先是自责,又设想 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 这是透彻的分析,更像是一种恐吓。
文本结构
第一段 介绍背景 第二段 烛之武临危受命 第三段 烛之武智退秦师 第四段 晋军亦退
以:因为。
于:对 无礼于晋: 状语后置。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
贰于楚:状语后置。贰,依附于 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数→动
军:驻扎。 名词→动词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 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 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 扎在汜南。
• 《左传》是对《春秋》所载史实的详述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关于作者 百家文字之宗 万世古文之祖
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与孔子同时代。曾任鲁国
史官,作《左传》 ,又 作《国语》,作《国语》
时已双目失明。被誉为 “文宗史圣”、“经臣史 祖”,孔子、司马迁均尊 左丘明为“君子”。历代 帝王多有敕封,山东肥城 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 明。
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 裁。如《春秋》、《左传》、《资 治通鉴》等。
国别体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 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 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 史事件,如《史记》。
断代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 历史,如《汉书》。
• 不知:原文是“失其所与,不知“即与秦国翻脸是不明智
的。

• 不武:原文是 “以乱易整,不武”,把整齐的军队变成 混乱的军队,是不符合用兵之道的。但是这一句的本质是: 继续发动战争,只不过是为了解气,但是达不到战争的目 的,即灭郑,这不符合战争的原则,即不武。
人物形象
烛之武形象
志士
以国家利益为重,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何厌之有:有何厌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厌”,
满阙:足。
侵损, 削减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
焉:从 哪里
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既东封郑:已经在 东边让郑国成为晋 国的边界。东:向 东。封:疆界, 使……成为疆界。
肆:延伸, 唯:句首语气词,表
扩张。
示希望。图:考虑。
• 善于纳谏、勇于自责、精于言辞又自私绝 情的形象。
佚之狐 形象
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秦 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 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 和预见性。
秦伯形象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
• 秦伯,是一个善于决策、善谋利益的君主 形象。
故事背景
秦国为什么要联合晋国围攻郑国呢?这是 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 扩张。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 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 一直很好,晋文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 且晋文公是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才返回晋国为 君的;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 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亲附
也。”亦去之。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其:代词,自己的
知:同“智”, 明智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去:离开。
晋军亦退
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 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 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 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 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介绍背景—— 晋秦围郑,介绍起
因,开篇为下文
的情节发展埋下 伏笔。
若:假如。使:派
言于郑伯: 状语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 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师:军队。
之:代词,他。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
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 伯同意了。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 立性。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
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
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 就率军回国。
烛之武说退秦 师。赏析其高 妙的劝说艺术。
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
敝:损害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 因:依靠
及:达到 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
与:结交, 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 易:交换
写烛之武临危受 命
缒:用绳子 拴着从城墙
夜: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当夜。
上往下吊。
夜,缒而出。见秦伯, 既:
曰:“秦、晋围郑,郑既
亡:使…灭 亡。 使动
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
已经
用法。
君,敢以(之)烦执事。
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 对方的敬称
当晚,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到了秦
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 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 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烦劳您。

公元前630年

晋 崤山 军
秦 氾南
新郑
郑军
解题:烛之武退秦师
• 题目告诉我们哪些内容?
• (1)一人与万人,力量悬殊,充满悬念; • (2)“退”如加修饰语,肯定是智退,而非力搏也; • (3)核心人物是烛之武; • (4)《孙子兵法·谋攻》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
兵,其下攻城。”即是说,用兵之道,最高明者乃以谋略取胜; 其次以外交取胜;以兵戎相见,攻城拔池,乃为最下之策。不 用通过战争的手段,就使别的国家放下武器,停止战争,这是 战争的最高境界。而外交谋略的正确运用则是达到这一境界的 重要方面。这使得本文成为《左传》中的名篇。
越:跨过。
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
焉:哪里,怎么。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其件;:事这
以:连词,表目的,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
“来”。陪:增加。 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
行李:出使的人,使 无所害。
薄:削弱
者。之:主谓之间。
共:同“供”。 以(之)为;东道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