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消化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最重要的腺体。
胃底腺(Fundic gland)
又称泌酸腺,分支管 状。 腺上皮由主细胞、壁 细胞、颈粘液细胞、
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组成。
胃底腺结构模式图
胃底腺
低倍
主细胞(Chief cell)
又称胃酶细胞(Zymogenic cell) 数量多。 光镜:细胞呈柱状或锥形,核圆位于基底部,
小肠壁的三级扩大
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向肠腔内突出形成皱襞; 粘膜层的上皮和固有层再次向腔内突出形成
小肠绒毛;
小肠粘膜上皮表面有微绒毛形成的纹状缘。
1、粘膜层:
肠绒毛在各段形态不一致。 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头段最发达。 绒毛根部上皮向固有层凹陷形成小肠腺(Small
intestinal gland),又称利贝昆隐窝(Crypts of
(3)粘膜肌层:内环外纵,收缩可改变绒毛高度。
绒毛中轴
平滑肌纤维
中央乳糜管
2、粘膜下层:
致密结缔组织,含有较多的血管和淋 巴管及粘膜下神经丛。 十二指肠腺(Duodenal gland)位于十二 指肠段,为复管泡状粘液腺,导管通过粘膜 肌层开口于小肠腺底部。分泌碱性粘液,产 生表皮生长因子,促进上皮细胞增殖。
粘膜层(mucosa)
上皮 固有层:胃底腺 粘膜肌层 壁细胞 主细胞
粘膜下层(submucosa) 肌层(muscularis) 外膜(adventitia)
mucosa
submucosa
muscularis
serosa
1、粘膜
纵行皱襞 胃小区(Gastric area) 胃小凹(Gastric pit),上皮向深部呈漏 斗状凹陷,底部与胃腺相连,不同部位深
连接复合体:相邻细胞侧面,顶部为紧密连 接,保证选择性吸收。 吸收细胞参与sIgA的分泌。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的吸收细胞还分泌肠致
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
吸收细胞
纹状缘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microvilli
杯状细胞(Goblet cell)
结构:高脚杯状,顶部充满粘原颗粒, 功能:分泌粘液,起润滑和保护作用。 从十二指肠至回肠末段,逐渐增多。
epithelium
villi
blood capillaries
connective tissue
vesicles
lymph vessel
artery vein lymph vessel
Villi on one of the folds, longitudinal section
One villus
基部胞质呈强嗜碱性, 顶部胞质呈泡末状。
电镜:顶部含许多酶
原颗粒。
主 细 胞
主 细 胞
主细胞功能:
分泌胃蛋白酶原,释放后被盐 酸激活为胃蛋白酶,可水解蛋白质。
壁细胞(Parietal cell)
又称泌酸细胞(Oxyntic cell)。 LM:体积大,圆锥形,核圆,居中,可见双 核,胞质呈强嗜酸性,HE染色呈鲜红色。 EM:顶部胞膜凹陷成细胞内分泌小管和微管 泡系统。含丰富的线粒体,供能。
浅不一。
Epithelial lining
Lamina propria
Muscularis mucosa
⑴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主要由表面粘液细胞构成,此外,还有少量
内分泌细胞。 在胃小凹的底部延续为胃腺上皮。
上皮
胃小凹
固有层
上皮
胃肠连接
表面粘液细胞
表面粘液细胞(Surface mucous cell)
性粘液凝胶构成。隔离上皮与胃蛋白酶、中 和盐酸。
2、粘膜下层:致密结缔组织、丰富的血管淋 巴管、粘膜下神经丛、成群的脂肪细胞。 3、肌层:厚,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 环行肌在贲门和幽门形成括约肌。肌层间有
少量的结缔组织和肌间神经丛。
4、外膜:浆膜。
肌 层
浆 膜
四 小肠(Small intestinal)
目 录
1 2
消化管一般结构
食 管
3 4 5
胃 小 肠 大 肠
一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1、粘膜层(Mucosa):
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
由内向外分为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
粘膜下腺
消化管模式图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⑴上皮(Epithilium)
复层扁平上皮—两端 如口、咽、食管、 肛门,保护作用。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消化吸收。
壁 细 胞
壁 细 胞
细胞内分 泌小管
线粒体
细胞内分泌小管(Intracelluar sceretory
canaliculus)顶部胞膜向胞质凹陷形成,管腔面及
壁细胞顶面有许多微绒毛,扩大了游离面的面积。
微管泡系统(Tubulovesicular system)是分泌小管
周围光滑的小管和小泡。
食 管 腺
食 管 腺 及 导 管
3、肌层
内环外纵两层,之间有结缔组织
和肌间神经丛(不发达)。上段为骨骼肌, 下段为平滑肌,中段二者均有。 4、外膜 为纤维膜,含大量的纵行的淋巴
管、血管和神经。



外 纵 肌 及 纤 维 膜
三 胃(Stomach)
结构:胃呈囊袋状,空虚时为收缩态,腔面 可见纵行皱襞,充盈时皱襞消失。 功能: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暂时贮存食物, 并将其与胃液混合为食糜,还能初步消化蛋 白质,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醇类。
这两种结构的膜结构相同,在壁细胞不同的分
泌时相数量有显著差异。微管泡系统是细胞内分泌
小管的膜储备形式。
壁细胞功能:
分泌盐酸(胃酸)及内因子。
胃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还能杀菌。 内因子有助于维生素B12在回肠的吸收。
颈黏液细胞(Mucous neck cell)
LM:楔形,核扁平深染,居于底部;底部胞质 嗜碱性,顶部胞质含许多粘原颗粒。 功能:分泌可溶性酸性粘液。
lieberkuhn),腺上皮与绒毛上皮相连续。
⑴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主要由吸收细胞构
成,还有杯状细胞
和少量内分泌细胞 。
吸收细胞(Absorptive cell)
光镜:高柱状,核椭圆形,位于基部。胞质 染成浅红色,游离缘有纹状缘。 微绒毛(纹状缘):扩大表面积约20倍。 细胞衣:位于微绒毛的顶部,含有或吸附有 酶类,消化吸收糖类和蛋白质类。
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阚泉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及消化腺组成,主要功能是 消化和吸收。
消 化 管
Digestive Tract


消化管是从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包
括口、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由食管至大肠管壁从腔面到外表面均分为:
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粘膜层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性增厚,形成结肠袋;外纵肌局部增厚形成三条结 肠带。 4、外膜:盲肠、结肠,除升、降结肠后壁外均为浆 膜。直肠上段大部,中段前壁为浆膜,余为纤维膜。 常见脂肪垂。

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胃肠上皮和腺上皮的内分泌细胞有40
多种,数量上超过所有内分泌腺腺细胞的总 和,主要调节自身的功能。
肠 内 分 泌 细 胞 银 染 低 倍
干细胞(Stem cell)
位于胃底腺颈部至胃小凹底部一带。
内分泌细胞
主要有ECL细胞和D细胞两种。
-前者分泌组胺。
-后者分泌生长抑素。
贲门腺(Cardiac gland)为粘液腺,有少量
壁细胞。
幽门腺(Pyloric gland)为分支较多的管状
粘液腺,有较多的内分泌细胞。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胃液
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三种腺体分
⑶粘膜肌层:较厚,为一层纵行平滑肌。
粘膜层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食管上皮
食 管 胃 连 接
2、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 富含血管、淋巴管。 富于粗大的胶原纤维和纵行的弹性纤维,有散 在的脂肪细胞。 食管腺为粘液性腺,食管腺周围有较密集的淋 巴细胞甚至淋巴小结。
粘 膜 和 粘 膜 下 层
泌物的混合物,PH 0.9-1.5,含盐酸、胃 蛋白酶、粘蛋白和大量水、氯化钠、氯化 钾,成人每天分泌量1.5-2.5升。
⑶ 粘膜肌层
由内环外纵两薄层平滑肌构成,内环肌部
分伸入固有层腺体之 间,其收缩有助于腺 体分泌物的排出。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Mucous-HCO3 barrier

是胃粘膜的自我保护屏障。 由覆盖于上皮表面的富含碳酸氢盐的不溶
小肠腺 粘膜肌层
十二指肠腺
十 二 指 肠 腺
3、肌层: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构成,有肌
间神经丛。
4、外膜:除十二指肠后壁外,均为浆膜。 小肠液:
小肠上皮和腺体分泌物的统称。成人每天
分泌1-3升,PH7.6。
肌层
五 大肠
组成:盲肠、结肠、阑尾、直肠。 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还能吸收部 分水和电解质。
Goblet cell
内分泌细胞:
分布于十二指肠和空肠。 I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
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拮
抗G细胞。
潘氏细胞(Paneth cell)
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位于小肠腺底部。
结构:体积大,锥形,核圆位于底部,基部 胞质嗜碱性,顶部胞质充满粗大的嗜酸性颗粒。 功能:释放防御素和溶菌酶,具有免疫功能。
粘膜肌层
上皮 固 有 层
小肠
⑵固有层(Lamina propria)
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吸收
淋巴组织和免疫细胞。—免疫防御
粘膜腺。—与上皮相延续
⑶粘膜肌层(Muscularis)
薄层平滑肌。 食管一层,纵行。 胃肠两层,内环外纵。
粘膜肌层收缩可促进固有层腺体分泌物的排
出及血液运行,有利于物质吸收和转运。
2、粘膜下层(Submucosa)
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粘膜下神经丛,调节粘膜肌层的收缩和腺体 分泌。 粘膜下腺,分布于食管和十二指肠。 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
共同向腔面突起形成皱襞(plica)。
粘 膜 下 层
皱 襞(Plica)
皱 襞
柱状,核椭圆形,顶部胞质清亮透明。 顶部胞质含密集的粘原颗粒; 功能:分泌含高浓度碳酸氢盐的不可溶性粘 液,覆盖于上皮表面,形成粘液—碳酸氢盐 屏障,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上皮更新:3-5天更新一次,由胃小凹底部 的干细胞分裂增生来补充。
⑵固有层(Lamina propria) :
大量紧密排列的胃腺,上端与胃小凹相连, 占据大部分区域。 胃腺依据所在的部位不同,分为胃底腺、幽 门腺和贲门腺。胃底腺是胃粘膜中数量最多,
3、肌层(Muscularis)
类型:与所处的位臵和功能有关。 平滑肌—大部分,如胃肠。
骨骼肌—食管上段和肛门外括约肌。
层次:一般为内环外纵,但胃壁较厚,为内 斜、中环、外纵三层。 肌间神经丛,调节肌层。
肌层
肌 间 神 经 丛 镀 银 整 装 片
4、外膜(Adventitia)
纤维膜(Fibrosa)薄层结缔组织。 分布于食管和大肠末段,有固定作用。 浆膜(Serosa)薄层结缔组织和间皮。 分布于胃和大部分肠,表面光滑,减
少摩擦。
两种外膜对比
纤 维 膜
浆 膜

食管(Esophagus)
食管壁较厚,腔面有纵行皱襞,食物通过 时,皱襞消失。 管壁具有典型的四层结构。
食管
粘膜层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1、粘膜
⑴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⑵固有层 :结缔组织。在食管的上下两端有 少量的粘液性腺。血管丰富,是静脉曲张出 血的部位。
内 分 泌 细 胞 银 染 高 倍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
淋巴组织接受抗原刺激,分泌分泌性免疫
球蛋白。
思考题
1.绘图说明胃底腺的结构。 2.胃底腺主、壁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及 其功能。 3.小肠的组织结构。 4.何为小肠绒毛?与小肠吸收功能相关 的结构?
大肠上皮
盲肠、结肠、直肠:
1、粘膜:
无皱襞(只在结肠袋之间有半月形皱襞,直肠 下段有三个直肠横襞),无绒毛。 上皮和大肠腺上皮结构似小肠,只是无潘氏细 胞,特点为杯状细胞丰富。 固有层含稠密的大肠腺,可见淋巴小结。粘膜 肌层同小肠。
2、粘膜下层:致密结缔组织。可见成群脂肪细胞。
3、肌层: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内环肌节段
潘氏细胞
小肠腺
潘氏细胞
潘氏细胞
潘氏细胞
干细胞
位于小肠腺下半部,体积小,呈柱状,
散在于其他细胞之间。细胞不断增殖、
分化、补充其他类型细胞。绒毛上皮更
新周期为3-6天。
⑵固有层: 由细密结缔组织构成。含大量小肠腺、淋巴细胞 和淋巴小结。 绒毛中轴三要素 中央乳糜管(毛细淋巴管)—转运乳糜微粒; 有孔毛细血管—转运氨基酸、单糖等物质; 纵行平滑肌纤维—促进淋巴、血液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