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消化与吸收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种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释放的刺激物
激素名称
主要生理作用
促胃液素 缩胆囊素 促胰液素
抑胃肽
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使胃窦和幽门 括约肌收缩,促进胃排空,促进胃肠运动 和胃肠上皮生长
刺激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增强小肠和结 肠运动,抑制胃排空,增强幽门括约肌收 缩,松驰Oddi括约肌,促进胰腺外分泌部 的生长
④消化液中的黏液和抗体等对保护消化道黏膜免受理化 因素的损伤和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具有重要意义。
消化腺分泌的调节 1.肠壁神经的调节 2.自主神经调节 3.体液因素的调节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一)外来神经
1、交感神经对胃肠道的运动和腺体分泌通常起抑制作用 2、副交感神经对胃肠道的运动和腺体分泌通常起兴奋作用
胃幽门部 pH 1.2~1.5 +
D细胞

G 细胞

生长抑素 +
促胃液素 胃液分泌
球抑胃素
十二指肠 pH<2.5
小肠黏膜 S 细胞
促胰液素
(2)脂肪:
脂肪及其消化产物刺激小肠黏膜→“肠抑胃素” →抑制胃液 分泌。
(3)高渗溶液:
① 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肠-胃反射 ② 刺激小肠黏膜→“肠抑胃素”→抑制胃液分泌
血液循环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
机械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平滑肌活动 化学消化(chemical digestion) :消化酶 “脾胃为后天之本”,消化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的
健康水平和许多疾病。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功能特性
一般生理特性
1.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均比骨骼肌低 2.自动节律性:收缩频率慢且不规则 3.紧张性:使消化道保持一定的基础压力、形状位
(3)作用: 在此基础上激发AP,并决定肌肉收缩的频率;本身不 引起肌肉收缩,但能降低AP产生的阈值(使RP接近于产生 AP的阈电位)。
3.动作电位(AP)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的AP是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
RP —BER — 阈电位— AP(峰电位)
平滑肌细胞AP的频率取决于慢波电位去极化的幅度。 平滑肌细胞AP主要是由Ca2+内流引起的。
牵张肌肉 ACh 刺激迷走N
某些胃肠激素
超极化
E/NE 刺激交感神经
2.基本电节律( basic electrical rhythm ,BER)
(1)定义: 消化道平滑肌能够在RP的基础上,自发地周期性地去
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称为慢波(slow wave) ,其决定平滑肌的收缩节律,又称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亚单位A+VitB12→复合物: 防VitB12被水解酶破坏 亚单位B+结合特异受体:吸收VitB12 作用:促进回肠末端VitB12的吸收 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胃大部切除、广泛性萎缩性胃 炎和胃酸缺乏的病人,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黏液和碳酸氢盐
来源: 由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细胞、泌酸 区的黏液颈细胞分泌;HCO3-主要由非泌酸细胞分泌, 少量由组织间液渗入胃内。
脑-肠肽:
一些被认为是胃肠激素的肽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 而原来认为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也在消化道中 被发现。这些既存在于消化系统,又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 的肽类物质,通常被称为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目 前已知的脑-肠肽有促胃液素、胆囊收缩素、胃动素、生长 抑素、神经降压素等20多种。
二、食物在胃内消化
(一)胃液的化学消化作用
1、分泌胃液的腺体
(1)贲门腺区:黏液腺
(2)泌酸腺区: 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颈黏液细胞—分泌黏液
(3)幽门腺区:碱性黏液 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gastrin, GAS)
2、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1)性质: 无色、酸性(pH 0.9~1.5),分泌量为1.5~2.5L/d
胃蛋白酶原
来源:主细胞分泌 作用:胃蛋白酶原
HCL 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
蛋白质
月示、胨
特点:① 始无活性; ② 最适pH为1.8-3.5,pH>5.0则失活; ③ 对蛋白消化并非必需 ; ④ 安静时:少量、恒定的速率分泌; 刺激时:大量、迅速分泌。
内因子
来源:壁细胞分泌 成分:糖蛋白(有2个亚单位)
(2)分泌特点: ➢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 (胃蛋白酶量)都很高。 ➢分泌量与食欲、精神因 素有关。
刺激胰液及胆汁中的HCO3-分泌,抑制胃 酸分泌和胃肠运动收缩幽门括约肌,抑制 胃排空,促进胰外分泌部生长
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 泌,抑制胃排空
在消化间期刺激胃和小肠的运动 胃动素
引起释放的刺激物 蛋白质消化产物、迷走 神经递质、扩张胃
蛋白质消化产物、脂肪 酸
盐酸、脂肪酸
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 酸 迷走神经、盐酸和脂肪
成分: 黏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具有较高的黏滞性和形成凝 胶的特性。
作用: ①湿润:防止食物的机械损伤 ②形成胃黏液-HCO3-屏障,保护胃黏膜 ③降低胃酸酸度: HCO3- + H+ →H2CO3
黏液-HCO3-屏障(mucus bicarbonate barrier)
胃的自身保护作用
1.胃黏液- HCO3-屏障 2.胃黏膜屏障 3.胃壁细胞的保护作用
上的中间神经元
指胞体位于肠神经节、末梢到
达交感神经节的神经元
四、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APUD细胞和胃肠激素
具有摄取胺的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能 力的细胞称为APUD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 。
胃肠主要内分泌细胞的种类、分布及分泌物
肠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类型以及主要作用
神经元类型
功能
运动神经元 支配肌肉细胞的运动神经元 兴奋性神经元 抑制性神经元 血管运动神经元 支配上皮细胞的运动神经元 支配腺体细胞的运动神经元 支配内分泌细胞的运动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
肠神经节传出神经元
促进平滑肌的收缩 抑制平滑肌的收缩 舒张血管 促进电解质和水的分泌 促进特殊物质分泌 促进激素分泌 对牵拉和化学刺激产生反应 指运动、分泌和血管运动通路
置, 是其平滑肌各种活动产生的基础 4.富有伸展性:提高容量的可塑性 5.对各种刺激有选择敏感性
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RP)
平滑肌RP较小(-50~-60mV),主要由K+外流形成的;也与 钠泵的生电作用有关;此外,静息状态下的Na+少量内流和 Cl-的外流也有关。
导致RP发生变化的因素:
去极化
胃肠激素的分泌方式
A. 内分泌(endocrine) B. 旁分泌(paracrine)
C. 神经分泌(neurocrine) D. 管腔分泌(solinocrine) E. 自分泌(autocrine)
胃肠激素的作用
1.调节消化道上皮和腺体的分泌以及消化道的运动 2.调节其他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3.促进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 (营养作用) 4.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交感N NE
副交感N ⅦⅪ
ACh
阿托品 唾液腺 M受体
β 受
IP3 Ca2+释放
体 cAMP↑








分泌增加 肌样上皮收缩 血管扩张 代谢增加
(二)咀嚼和吞咽
咀嚼是指食物在口腔内由咀嚼肌收缩而进行的机械消化过程。 咀嚼运动还可以反射性的引起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吞咽是指食团由口腔经食管蠕动送入胃的过程。 吞咽过程分三期: 口腔期:口腔→咽 (随意动作) 咽期:咽→食管上端 (反射动作) 食管期:(食管蠕动)
第二节 消 化
一、食物在口腔的消化
口腔对食物的消化方式: 通过咀嚼对食物进行机械消
化, 通过唾液腺分泌唾液对食物
进行化学消化。
(一)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1、性质: 无色、无味、低渗、近中性的液体
2、成分: 水 分—— 99% 有机物——唾液淀粉酶、溶菌酶、黏蛋白、球 蛋白、氨基酸等 无机物——Na+ 、K+、Ca2+、Cl-等
(2) 成分: 无机物:HCl、NaCl、KCl 有机物:胃蛋白酶原、黏蛋白、内因子
盐酸(胃酸)
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 形式:游离酸:110~135mmol/L
结合酸:15~30mmol/L 总 酸:125~165mmol/L 分泌量: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0~5mmol/h
最大排酸量:20~25mmol/h 最大排酸量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 也与壁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
Ca2+与胃肠道平滑肌活动的关系
平滑肌细胞膜上有两种钙通道: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potential-dependent Ca2+
channel, PDC),主要由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所激活;慢 波去极化达到机械阈时也可引起该通道开放;
受体控制性钙通道(receptor-operated Ca2+ channel, ROC),主要由去甲肾上腺素激活。
二、消化系统的外分泌功能
消化道内的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胰腺 肝脏,小肠腺,大肠腺
消化液(有机物、无机物和水)的重要功能:
①将大分子营养物质水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有 利于吸收
②消化液中大量的水能稀释食物,控制食糜的渗透压, 以利于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
③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能使消化酶最大限 度的发挥作用
细胞名称
分泌产物
分泌部位
A细胞 B细胞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胰岛 胰岛
D细胞 G细胞
生长抑素 促胃液素(胃泌素)
胰岛 胃 小肠 结肠 胃窦 十二指肠
I细胞 K细胞 Mo细胞 N细胞 PP细胞 S细胞
缩胆囊素 抑胃肽 胃动素
神经降压素 胰多肽
促胰液素(胰泌素)
小肠上部 小肠上部
小肠 回肠 胰岛 胰腺 胃 小肠 大肠 小肠上部
促进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胆碱能N元 ① ACh
M 受 体
肠嗜铬样 细胞
ECL cell
特 异 受 体
②组胺
G细胞 主要 ③促胃液素
M3受体
磷脂酰肌醇系统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2+↑
壁细 胞
H2受体
腺苷酸环化酶↑ ↓
cAMP↑
质子泵
泌酸↑
CCK-B受体
磷脂酰肌醇系统 ↓
Ca2+↑
(1)盐酸
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3、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由动物实验(假饲、 巴氏小胃、海氏小胃) 发现,进食后胃液的分 泌机制,可按感受食物 刺激的部位,人为的划 分为头期、胃期、肠期 来分析。实际上这3个 时期几乎同时开始,互 相重叠的。
假饲实验示意图 巴氏小胃(左)和海氏小胃(右)
1.头期: (1)分泌机制: 条件与非条件反射:迷走N 为共同传出N,其末梢递质 ACh引起胃腺分泌。
3. 作用
(1)消化: (2)清洁: (3)排泄:铅、汞、碘等异物及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的
病毒可随唾液排出 (4)免疫: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可直接对抗细菌,若缺
乏时易患龋齿 (5)湿润并溶解食物产生味觉并使食物便于吞咽
4、唾液分泌的调节
——神经反射性调节
咀嚼味觉
+
嗅觉条件反射
延髓唾液 分泌中枢
- 睡眠 疲劳 失水 恐惧
(二)内在神经系统(intrinsic nervous system)
又称为肠神经系统 (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 或壁内神经丛,包括:
黏膜下神经丛(submucosal plexus) 调节腺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功能
肌间神经丛(myenteric plexus) 支配平滑肌的活动
胃酸的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⑤抑制和杀死细菌。
胃酸分泌机制:
“餐后碱潮” 质子泵(H+-K+-ATP酶)是一种镶嵌于壁细胞顶膜的 转运蛋白,具有转运H+、K+和催化ATP水解的功能。选择 性抑制质子泵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可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分 泌。
10-15mV
(2)机制:
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生电性钠泵的周期活动有关。 慢波电位起源于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细胞,是 一种兼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特性的间质细胞,也称 ICC。ICC产生的电活动可以电紧张形式很快扩布到纵行肌 和环形肌细胞,从而启动BER 。目前认为它是胃肠运动的 起搏细胞 。
第十二章
消化 和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1
第一节 概 述
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需要消化
维生素 无机盐 水
不需要消化
机械性 化学性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消化(digestion)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的过程。 吸收(absorption) :食物经消化后,透过消化管壁进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