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说课(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说课稿(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4b99f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f.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
《天净沙·秋思》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一首曲。
此曲中诗人通过描写10种具有哀愁色彩的景物,表达出诗人厌倦羁旅漂泊,极度思念家乡的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由景物分析展开画面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此曲深含的主题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2、难点:掌握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此曲画面意境。
四、说学情。
初一的学生刚由小学步入中学,他们的心智正在逐渐成熟。
但是初一的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普遍较差特别是对于具有极高意境的古诗词的欣赏上,大多的学生都不能深入的去体味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的意境美,以及古诗词中隐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于这一学情,对于具有极高意境的古诗词教学中主要采用渗透式教学法,即积极营造意境氛围,在意境氛围的影响下感受诗词意境美以及深刻领悟作者诗词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中的小令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教学这首散曲必须先调动学生学习曲的主动性。
使学生既能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功,以能提高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感受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染。
所以,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渗透式教学法。
即在朗读、描绘中渗透音乐美,在意境中渗透画面美,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画面意境,激发深长的创造性思维,使在审美享受中,潜移默化,启迪艺术灵感。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
七、课时:8分钟。
八、说教学过程。
(一)引用。
1、王夫之《姜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2、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却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讲解,古人写诗词,其中所写之景必定包含了作者心中之情,引出《天净沙。
《秋思》教案优秀5篇
![《秋思》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8e212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0.png)
《秋思》教案优秀5篇《秋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以“读”为主线,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3、以“思乡”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今诗人的思乡情。
4、通过主题拓展,积累诗句提升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品味诗句蕴藏着的情感。
教学流程:课前谈话师:听说同学们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老师想来考考你们。
出示月夜图。
看着这轮明月,你想到了李白的什么诗?《静夜思》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浓浓的思乡愁绪。
这种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称为“思乡诗”。
(板书:思乡)思乡诗是古诗中一个很重要的题材,老师收集了几组有关思乡的诗句,一起读一读。
(齐读)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特别出名的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下题目。
(板书:秋思)一、初读设疑,切入“思”情1、读诗题。
师:请读诗题。
(生读)师:读得很正确,满怀愁绪地读一读。
(再读)师:题目也能读出味道来。
2、书写指导。
师:诗人张籍的“籍”笔画较多,我们一起观察一下。
要把这个字写正确写漂亮,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师:这个字上下结构,书写时结构要紧凑,竹字头写扁些,下面要写得饱满。
让我们在田字格中写下最漂亮的“籍”字。
3、解诗题。
字写清楚是第一,写漂亮是一种水平。
我发现不少同学是水平很高了。
现在把笔放下,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诗题——秋思。
你们读懂题目了吗?(“思”是思念家乡;“秋”是秋天或者秋景抑或是秋风。
)身在异乡的游子总是满怀思念愁绪。
4、初读设疑。
同学们发现了,诗题传递出一份浓浓的思念情愫。
那张籍是如何在这首诗中埋下思念的种子呢?请拿出课文,自由朗读《秋思》。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
读诗之前,老师有个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要求:吐字清晰,字音正确,读通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
)明白要求了吗?好,自由读《秋思》,开始。
5、正确朗读,解多音字“重”。
《秋思》教案(精选12篇)
![《秋思》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5af24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3.png)
《秋思》教案(精选12篇)《秋思》篇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自由读诗。
师:我看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来当一个最勇敢的孩子。
生:读诗。
师: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
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
生读。
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出示古诗)(讲解字音)生再读。
师:很好。
来咱们全班一齐读《秋思》。
起。
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分析师生读法不同,再练读。
)师: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
准备起。
现在老师想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半句,敢吗?好准备起。
师:真不错。
可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插图、注释,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研读诗意。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词语的意思。
生:2.我知道这是诗的意思。
师:真厉害知道这么多。
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
……师:哦,作者想家了。
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乡情呢?生:洛阳城里见秋风。
(点击课件出示诗句)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生:看不见。
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
那他看不见什么?生:父母、孩子、妻子……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
因秋风而思家的,历史上还有个典故呢。
晋代张翰(点击课件出示诗句)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多爵乎?遂命驾而归。
《秋思》说课稿
![《秋思》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ce166f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2.png)
《秋思》说课稿《秋思》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
本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对辽阔大地上的人们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
本诗共有十四句,其中每句都是五言绝句形式,整首诗形象生动,情感丰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整体结构。
本诗总共由七个四句的小节构成,每个小节都是独立的描写一个景物或情感的单位,但又有着内在的联系。
整首诗以秋天为基调,通过描写不同的场景和人物,展示了秋天的各个方面以及人们在秋天的思想和情感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诗的具体内容。
首节以“银烛秋光冷画屏”开篇,以描绘夜晚的寂静安宁,以及灯光投射在屏风上的景象。
第二节以“微霜凄凄簟色寒”开始,通过描写寒冷的秋夜,展现了人们举步维艰的情景。
第三节以“玉楼天半起笳箫”开头,描绘了玉楼中的音乐声,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第四节以“只在此山中”开篇,写丘壑间的平凡人和普通景物,以及他们对家乡的眷恋。
第五节以“月黑雁飞高”开始,描绘了夜晚的黑暗和飞翔的雁群,表达了作者对亲友远方的思念之情。
第六节以“人面桃花相映红”开头,借桃花来寄托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一节以“我心迹已无多”开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
最后,我们来品味一下诗的意境和思想。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描写手法,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对人们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
秋天这个季节可以看作是喻指国家的境况,而各个景物和情感则是社会百姓的真实写照。
通过对秋天的描写和对人们思念的表达,诗歌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和担忧,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以上就是我对《秋思》的说课稿,感谢聆听。
(完整word版)《天净沙·秋思》说课稿
![(完整word版)《天净沙·秋思》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e55532a3b3567ec102d8a93.png)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2009级汉语言文学师范)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通过对萧瑟秋景的描写,借景抒情,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
(二)教材所处地位本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5课,本单元为诗歌鉴赏单位。
古典诗文有着奇特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构思,它对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马致远及元曲的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
(2)理解本曲所表达的内容,把握此曲的主题思想。
(3)能够体会《秋思》的意境和作者的羁旅情思。
依据:根据最新的教学课标的要求,诗词曲的学习重在诵读。
2、重点:能够背诵该曲,掌握该曲融情于景表达技巧。
3、难点:领悟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该课是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接触过古代诗歌的学习,但对于散曲这种文学样式还是比较陌生的。
因此授课内容中,应包含介绍散曲的相关文学知识,讲授散曲的鉴赏技巧,引导学生感知本曲所表现出的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渗透式教学法和点拨法。
所谓渗透式教学法,即在朗读、背诵中渗透音乐美,在意境中渗透绘画美,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感悟中领会本曲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点拨法主要在应对学生回答问题时,所采用的教法。
依据:教学这首散曲必须先调动学生学习曲的主动性,以提高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受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染。
点拨法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去主动思考。
(二)说学法在学法上,我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主要是诵读法、讨论法。
即让学生在诵读中去感悟曲中语言的音乐美以及绘画美,以及就课堂问题,分小组讨论。
依据: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7—9年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古诗《秋思》说课
![古诗《秋思》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1b202e1bb52acfc788ebc906.png)
重视朗读 反复吟诵
读讲结合
作用
要求
方法
教学 过程
吟诵 理解 拓展 写作
教学过程
导入 • 谈话导入: 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 1、学生自读古诗。
•
瓜洲的春风唤回了王安石春 草般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洛阳 城里的秋风又给千年前的张籍带 来了怎样的情思呢?
• 要求:正确、流畅
• 2、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一件什 么事?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评价
过程与结果 朗读:情感 重点词语的理解: 意万重 又开封
兴趣和态度 积极思考 勇于尝试 乐于表达
方法和掌握 交流表达 思考角度 情境体验
诗与远方
远方的家是心中永远的牵挂,当心中的思念 满溢到纸上,便是一首情真意切的诗歌。当我们 引领孩子读起这些千古名句,他们的收获不应只 是齿颊留香的余韵,更应穿越千年一起眺望他们 心中清晰无比却无法触摸的爱和温暖……
• 特点:
教材简介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 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 实践能力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 联系
本课介绍
课文地位 单元首课 古诗内容 遥寄家书 思想感情 思乡情切 重点难点 理解词句
《秋思》
诗人简介 张 籍 写作特点 寓情于事
1、会写“洛”字,能正确读写 “洛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并默写本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 想象等方法感悟诗歌大意,用 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 悟作者寓情于事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秋思》的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秋思》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0a9a93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c.png)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秋思》的说课稿第1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秋思》的说课稿教学内容该单元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而《秋思》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人张籍是借助寄家书这件日常生活的小事表达了自己身在异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本节课旨在引领学生学古诗时遵循了古诗教学的基本规律,即:让学生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力求让学生从情境中体验古诗的意境,在朗读中感悟诗意和情感。
按照新课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内容:知识与能力:学习生词,能有感情地吟诵诗句。
引导学生体会“叙事抒情”,学习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学古诗的三步——读正确,流畅;读出韵律;读出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内心,理解诗意,自然释放自己的情感、想象,熟读成诵。
其中,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诗句;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策略为了突破上述的重点难点,我将主要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1、读思结合法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本课采用以读为主,读思结合教学方法,力求通过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多次朗读课文的方法,帮助他们领会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合作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秋思》的教学反思古诗在这个学期被选为我们学校的打磨课内容,如何教古诗便成为我们教研活动的主题。
一首古诗被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重复着,为的是找到教古诗的最佳方法。
这次我选择《秋思》这首诗,它排在三首表达思乡情诗歌的中间。
虽然文本只有四行,二*个字,但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如何传递给没有雷同生活经历的学生,让学生感受着诗人的感受,想着诗人的所想?除了诗的内容外,我到底要通过《秋思》这个载体教给学生什么?诗的课堂到底应该是个怎样的课堂?……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呈现在我的脑海中。
2022年《天净沙·秋思》说课稿
![2022年《天净沙·秋思》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dc894d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e.png)
我会先给同学们介绍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 人,元代闻名散曲家,曾于江浙一带为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 隐田园,写出很多“叹世”之作”,同时通过介绍来驾驭元代杂 剧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这个文学常识。然后介 绍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
第4页 共66页
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就是戏剧。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天净 沙·秋思》就是散曲中的小令”。
介绍之后带领学生全班齐读,初步感知。 (三)古诗词的教学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在第三个环 深化研读的部分我引导同学们精读品读,以“读”为主线,让学 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培育学生的自读、自悟实力,同 时营造出画面感。 在刚才初步感知的基础上, 我引导学生留意到出曲中前十八 个字就涵盖的九种景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同 时板书)。并且留意到这几种景物的修饰词,体悟这几个修饰词丰 富的渲染力和精确性。然后引导学生关注情景交融的写法,前三 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子公,但每一个景物细微环节都意 味 着 他 的 存 在 ──“ 枯 藤 ”“ 老 树 ”“ 昏 鸦 ”“ 小 桥 ”“ 流 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 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其次,作者既无夸张,也不 用典,纯用白描勾画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给学生营造画面感: 一个秋日的黄昏,荒芜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
适时点拨和总结: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断肠人在天际”看出。 作者因为思念家乡因而难过欲绝,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而游子却 远在天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难以自禁,别人有家,尽享温馨, 而自己无法归家,那种难过、思乡的情感也就不言自明白。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合集9篇)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合集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0ce03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6.png)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合集9篇)作为人民老师,我们必需不遗余力地撰写讲义,讲义能帮忙同学理解和把握系统学问。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天净沙·秋思说课稿,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第1篇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我是一号考生,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天净沙·秋思》,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等几个方面打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谈一下教材,这篇《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学语文七班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这个单元重要学习写景诗文,而这首元曲又属于一个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作品,是古典诗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哀痛。
引导同学鉴赏这篇佳作,对同学语言水平的提升有着可以明显的帮忙。
二、说学情同学的已有的学问结构和认知水平,是老师授课的依据与启程点。
我所面对的七班级的同学正处于进展独立思维的紧要阶段,他们的自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爱被动地接受学问,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本领,同时,通过以往的学习,他们简单从朗读中获得学习诗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但是对于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古诗文写作手法的把握还不到位,不能很好体会诗人情感,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老师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我订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学问与本领方面,同学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体会景物的描写,训练想象、联想的思维品质,培育制造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同学能形成酷爱家乡的情感归属。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本曲,体会这首小令的意境,难点是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教学中的引导思想是把“学习的自动权交给同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秋思说课PPT
![秋思说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a9cc818684868762caaed5c1.png)
点
二、教法
提问 引导法
读写 结合法
情景 教学法
教法
主要通过 开展教学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学法
诵读 品悟法
情景 体验法
勾画 批注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成果展示法
教 学 过 程
5
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
1
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4
解题感悟, 提出疑问
2
读古诗 明诗意
3
介绍作者
板书设计
秋思
(唐)张籍 见—秋风—家书—意万重—思乡情
——说 课 内容——
说教材分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地位
《秋思》是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 上册第二组《古诗词三首》 中的第二首诗。该单元注 重引导学生感受浓郁的思 乡之情。
特点
《秋思》是一首叙事
抒情诗,诗人张籍借助日 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 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 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 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 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短 短的28个字,信短而情长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3
2
揣摩关键 1 词句,在反复 诵读中,感受 自主阅读,借助 诗中的意境, 注释等理解古诗 体会诗人的秋 的意思。 思情怀。
能有感情的诵 读诗歌,自主积 累描写秋的诗句。
教材分析
重 点 难
教学重点
能理解诗意, 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 悟、品味诗 中所描绘的 意境,体会 诗人客居他 乡,对家乡 亲人深切的 思念
2021年《秋思》说课稿
![2021年《秋思》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f141ef76c85ec3a86c2c525.png)
2021年《秋思》说课稿2021年《秋思》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天净沙·秋思》。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第一点、本课的地位与作用:《天净沙·秋思》是属于苏教版版8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里面的内容,学习了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读懂了一位漂泊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一起领略了景中融情,情景交融的高妙写作技巧,还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真正是收获巨大!教育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读今古群书,写绚烂华章。
做少年雅士,竞时代风流!第二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教学目标①每句曲句的含义。
②曲的主题思想。
(2)重点:①朗读本曲。
②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意境。
(3)难点: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意境。
二、学情分析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三、说教法古典诗文是我国历代诗人词家经过千锤百炼出来的完美的艺术精品。
它具有优美的语言,淳美的形象,挚美的情感,泛美的彩画等,是其他任何艺术无与伦比的。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中的小令更是堪称艺术成就很高之佳作。
教学这首散曲必须先调动学生学习曲的主动性。
使学生既能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功,以能提高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受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染。
所以,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渗透式教学法。
即在朗读、背诵中渗透音乐美,在意境中渗透绘画美,引导学生动脑又动笔,激发深长伯创造性思维,使在审美享受中,潜移默化,启迪艺术灵感。
四、说学法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两者同源异流,所以不难学,要树立信心。
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的方法有“三要”:(1)要熟读背诵课文,熟悉文言文诉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2)要自己用心领悟,把“言”和“意”融为一体,(3)要主动积累词汇。
秋思张籍说课稿范文.doc
![秋思张籍说课稿范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5baf5cc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f.png)
秋思张籍说课稿范文《秋思》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人张籍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下面是带来的秋思张籍说课稿,欢送阅读~各位领导,老师好!我这节课所教授的《秋思》是人教版五年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
下面我就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及教后反思等方面简单的谈谈自己的感受,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导、帮助!小语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教师要围绕“主题”来设计和组织教与学的活动,做到心中有目标,心中有要求,心中有学生。
第九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浓浓的思乡情”,单元单元训练重点有三个: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比照阅读,使学生领悟到都是抒发思乡的情感,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
《秋思》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人张籍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亮丽的瑰宝,或喜或悲,或叙或议,浓缩在方寸之中,读来令人神思激荡。
《秋思》语言平实而情韵绵长,诗歌的语言、意境方面有很大的挖掘、发挥的空间,按照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开展的要求,本节课旨在通过引领学生经历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即: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诗人的内心感受,进入古诗描写的意境,在朗读吟诵中感悟古诗的意蕴和情感。
为了引导学生能从看似平常的文字背后品读出诗人潜藏的浓郁情感,领悟诗人复杂深沉的乡情,教学中,教者力求通过主线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读、思、议,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很快进入特定的思乡怀亲的情境,营造出浓烈的思乡气氛,使学生、教者、作者融为一体。
语文优秀说课稿《秋思》
![语文优秀说课稿《秋思》](https://img.taocdn.com/s3/m/d0357ef84028915f804dc24f.png)
语文优秀说课稿《秋思》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秋思》是小学语文鄂教版第九册中的古诗诵读是由唐代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思乡诗全诗围绕“家书”因景叙事因事而思通过诗人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2、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3、重难点: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二、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为了突破重难点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张籍的秋思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教学中我运用音乐、画面将情境交融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体会诗人的情感2、品味诵读法:为了完成秋思的教学我采用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诵读来展开教学第一次采用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读正确读流利以至于熟读成诵第二次采用读重点词和诗句体会诗句含义第三次采用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情感体验三、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上课后我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学生很容易说出:“一轮明月嵌在蓝蓝的天空中”我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此时学生自然想到了《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思念家乡”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接着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一我让学生课下查阅关于张籍的资料此环节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最后我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出示课件)【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学生搜集的资料我的总结、使学生充分了解了张籍写《秋思》时的背景为讲解古诗做好了铺垫】2、抓字眼明诗意在“初读质疑”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朗读诗题──《秋思》并把诗题的意思给大家作了解释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把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抄写下来你能从诗中些词语中体会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再读一读:试着联系注释等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设计意图:此环节我将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词语这一问题抛给大家让学生带着思考与疑惑去感知文本这种带有强烈目的指向性的阅读体验再配以明晰的自读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效果远远好于以往传统流程而这一带有统领全文的问题使学生在课程的伊始就初步感知了本节课的重点】接下来在“再读解意”环节我安排了小组合作探究“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或词语体会作者的意境”第一组学生站起来说我从“洛阳城里见秋风”感受到因为作者看见了秋风看见了被风吹落的树叶就思念自己的家乡了孩子们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PPT想一想那时诗人伫立在街头看见漫天飞舞的黄叶他的内心会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现诗人的心情?学生回答说他的内心是孤单、寂寞的(板书:见秋风)诗人伫立在瑟瑟秋风里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他“见不着”的?有的学生说是家乡的明月有的说是亲人有的说是作者的母亲是呀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家乡的红柑树、白藕花他感受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紧扣一个“见”字引导学生说说诗人见到的?见不到的又?在一次次“见”与“不见”的对比中以具体的景来感知内心的情以有形的物来映衬无形的思在一遍遍朗读中将学生带入了古诗的意境第二组学生说我从“意万重”这个词感觉到诗人思绪万千有许多话想对家里人说恩那你能读一下这一句?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有些话想要对家人说呢?学生回答:“张籍可能会说我很想念你们你们想我?”“他可能说你们过得好不好?要保重身体”“他可能会说这么多年在外漂泊已经感到很疲惫了想和家人团聚”“他可能会问家人银子够不够用要不要寄银子回来?”我一听学生们体会到了作者的意境紧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抒发出来这一环节我运用多媒体凄婉的背景音乐让一个飘满离愁别绪的意境在课堂缓缓流淌流淌进学生的心田读后第三组学生站起来说因为“意万重”所以“说不尽”因为“说不尽”所以“又开封”是呀这封饱含着意万重价值抵千金的家书作者怎能轻易地就把它发走啊在发走之前他又怎能不开封呢3、悟诗情入诗境这一环节我请同学们闭上双眼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诗人张籍的思乡情怀(师配乐范读生闭目感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秋思》说课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秋思》说课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6011d89e3143323968933a.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秋思》说课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秋思》说课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
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板书:秋思。
齐读。
3、释题:说说你对秋思的理解,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题。
4、质疑:对了这一诗题,你又有什么想要问的吗?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读。
3、反复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互动交流。
三、品读,感悟情感。
1、默读,思考: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出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2、互动交流:(见秋风;意万重;复恐、不尽;又开封)3、带着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
4、指名读。
四、回读,总结、积累。
1、回忆诗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断,反复朗读。
2、背诵古诗。
3、师总结:《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五、拓展延伸。
1、搜集其他写秋天、思乡的诗词、佳句。
2、给家人写一封信,传达你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秋思说课稿 -完整获奖版
![秋思说课稿 -完整获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8bf36d410661ed9ac51f371.png)
《秋思》说课稿岳阳市岳化二小周枝各位老师、各位学员:大家下午好!我是第一小组的周枝,来自岳阳市岳化二小。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秋思》。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以及信息技术在本堂课中的应用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秋思》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浓浓的乡情”。
《秋思》这首诗的语言平实而情韵绵长,诗歌的语言、意境方面有很大的挖掘、发挥的空间,为了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情感积累,感悟诗人复杂深沉的乡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古诗词的体裁和思乡诗词的题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经验和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
2、能借助课本注释、插图,联系上下句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的思乡之情。
3、学习诗人叙事抒情的写法,体会本诗平淡、本色的语言中包含的艰辛的构思过程和复杂的情感,掌握并能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过程与方法:1、课前积累思乡主题的诗歌,加深情感体验。
2、课中借助课本中的注释和插图,联系古诗的创作背景及上下句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中的思乡情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
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流程(一)吟唱古诗,导入课题1、学生集体吟唱《静夜思》。
2、由《静夜思》导入思乡主题,引入《秋思》。
(二)读懂诗题,了解背景1、理解“秋思”的含义,齐读诗题。
2、出示张籍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学生朗读、了解。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读通读顺,把握节奏2、整体感知,了解诗意3、初悟诗情,指导朗读(四)反复品读,入境悟情1、品读一、二句诗2、品读三、四句诗3、感情朗读全诗(五)总结升华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本堂课中,我主要在导入、朗读以及品悟诗句这三个板块运用了信息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生为主读中感悟
《秋思》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诗。
该单元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而《秋思》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人张籍是借助寄家书这件日常生活的小事表达了自己身在异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本节课采用“352”引领自主式课堂模式实行教学,即:让学生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力求让学生从情境中体验古诗的意境,在朗读中感悟诗意和情感。
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诗句;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为了突破上述的重点难点,我主要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本课采用以读为主,读想结合,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多次朗读课文领会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交流看法,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分享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我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主要有下面五个教学环节:
一、课前词语积累
出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与乡愁相关的成语,学生背诵,师简单解释难理解的词语。
本环节意在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并且为本诗的理解及拓展部分做准备。
二、导入新诗
启发背诵《静夜思》,点拨:这首诗是借景抒情。
并由李白诗中的月亮引出问题:“张籍眼中的乡愁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由通俗易懂的古诗引入,可直接将学生带入思乡的情景中来。
三、读诗、解诗、悟情
在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多种朗读的方式来理解本诗。
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读古诗,初步体会诗意。
然后师生解
题,通过解题加深对诗情理解。
在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了几遍之后,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这是学生集中理解诗意的阶段,通过上节课《泊船瓜洲》的学习,本首诗作者的思乡之情,学生不难理解,有了整体感知奠定的基础,趁热打铁地实行相关句子的理解和品悟就显得更加必要。
在整个赏读过程中,我将以“你能从诗中那些地方体会出作者的思乡之情?”一个问题带动,引发学生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真正做到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就能够抓住诗中“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让学生说说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诗中所描写的情景在经历了这样的品读之后,相信学生对于诗中作者表达的感情理解的更加深入,此时,让他们带着对诗的深层理解再次朗读古诗,并试着背诵。
四、发散思维
本环节,会以“在张籍心中乡愁是什么?在你心中乡愁是什么?”为中心点,师生交流。
能够用上第一个环节中出示的那些古诗词。
这样既让对本首诗的理解得到了感情升华,又能即时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五、布置作业
搜集思乡诗,把这首诗改成一个小故事。
引导学生拓展相对应的内容,将此内容布置为课后作业。
让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达到大语文的课程要求。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存有以下问题:1、读的方式较单一,绝大部分都是齐读,缺少个性化的读。
2、读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有些过高,导致后面理解时不够透彻。
3、在展示交流环节是,教师放手不够,没有真正的做到以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