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天净沙秋思》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组元,通过对美的景物,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的品味欣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的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旨趣深远的意境美是本文的主要特点。

结合单元要求和初一学生初次接触元曲的认知感悟能力等,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收集整理作者的相关资料及元曲一些文学常识。

2. 提高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背诵并默写课文。

3. 通过品味语言,联想想象,感悟小令的语言美、意境美、情
感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 积累并赏析描写“乡愁”的诗文,感受诗人的思乡情。

教学重点是: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二、说教法。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古典诗词苑的一朵奇葩,可采用下列赏读古典诗词的途径来感悟堪称一绝的意境美:(一)情景设置激兴趣。

(二)朗读吟诵引感知。

(三)品词析句求深入。

(四)以诗作画入意境。

(五)联想想象促感悟。

(六)知人论世探根源。

(七)联
类比照寻互证。

具体教法是:
1. 目标导学法
2. 情景设置法
3. 知人论世法
4. 化诗入文法
5. 点拨法
以上教法运用了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营造氛围,用老师富有诗情画意的引导语言增强学生的古诗文修养,可高质量的达成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兼容并举中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

具体学法如下:
1. 积累法
2. 情感体验法
3. 朗读感悟法
4. 自主探究法
5. 联想想象法
6. 讨论交流法
以上学法,能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以师生的情感体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2、学生简介马致远的生平及作品、元曲的文学常识(课件: 资料助读),运用元曲的知识进行课题信息解答: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曲题,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

(此环节“情景设置激兴趣”。

情感体验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知人论世”拉近了读者和作者,学生和课本之间的距离,“学以致用”解答了课题信息,构建了语文教学“链”,也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


(一)朗读吟诵—感受语言美。

1、掌握小令的朗读技巧。

(课件:课文内容)
2、老师范读,学生仿读。

3、师生挑战赛。

4、背诵小令,默写小令,同桌订正。

5、自主质疑,合作释疑,描述内容。

(此环节“朗读吟诵引感知”、“品词析句求深入”。

将朗读吟诵当作进入小令的“敲门砖”,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情境,触摸到马致远孤独寂寞的心音,初步感受小令美的语言,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情感,达到“当堂成诵,当即默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二)美读想象--感悟意境美。

1、美读课文。

2、找出小令中流露诗人情感的关键语句。

3、找出帮助表现作者情感的景物。

4、以诗作画,把独立的景物、人物组成一幅画。

(课件:背景音乐)
5、赏析诗画合一的意境美。

(此环节“以诗作画入意境”,“联想想象促感悟”,抓关键语句,从形神入手,运用联想想象,将文字转化为图画,诗画合一,使学生在意境中渗透绘画美,引导学生动脑又动笔,激发创造性思维,受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染。


(三)品味延伸—赏析情感美
1、联类比照,感受寄情于物,情思相融之美。

(课件:《寿阳曲》、《四块玉》)
2、积累赏析描写“乡愁”的诗文,感受思乡情。

(此环节“联类比照寻互证”。

抓住“诗言志”、“寄情于物,情思相融”的特点,走进作者情感——小令描绘的是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五)欣赏歌曲—感受永恒美。

1、欣赏歌曲《游子吟》。

2、师生深情诵读小令。

3、课堂结语。

(此环节以歌曲和感情诵读做课堂的结语,可达到强烈的情感震撼效果。


五、说板书
用黑板上的简笔画加上点睛之笔“深秋晚景图,天涯游子悲”作诗情画意的板书。

(好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可增强课文生动直观的效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