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的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化的反思
----读《中国的现代化》有感
摘要:我国的现代化开始于内忧外患的国情之下,可以说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从1860年到1911 年辛亥革命的晚清现代化运动,从1911 年到1949 年的中华民国时期的现代化运动和从1949年至今的现代化运动。
现代化的历程中充满了探索的曲折和成就的快乐,在此过程中,中国借鉴外国现代化的经验,不断探索出适合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回顾一个半世纪的现代化历程,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有不少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学习和借鉴。
文中将从我国现代化进程入手分析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总结此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总结反思
一、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中国的现代化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即从洋务运动经维新变法到立宪运动,大约半个世纪的晚清现代化运动;第二个阶段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革命;第三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9年改革开放;第四阶段是从1979年迄今。
第一阶段
这一时期的现代化又经历了三个阶段: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现代化的序幕,但是洋务运动没有逐步开展制度改革等多方面的现代化。
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意义却十分重大。
洋务运动的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世俗理性的觉醒,人们的思维方式开始摆脱教条和信仰主义的干扰,用实效来作为行为选择的标准,这对于盛行了两千多年封建礼教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二是它开了现代化运动的头,从此中国就不可能再完全封闭自守了,现代化的步伐不可能停止了。
戊戌变法是中国人主动用西方政治理念来变革中国政治现实,拯救民族危亡的一次尝试。
戊戌变法的失败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强烈的危机感、焦虑感影响了他们的政治决策,使改革陷入了一种焦虑型的激进中。
当然,它的直接原因是,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等保守势力反对改革,光绪皇帝只是一个傀儡。
二是他们缺乏实行改革的经验。
清末新政是晚清现代化的第三个阶段。
清末新政内容极其广泛,包括废除科举、举办
新式学堂、禁止鸦片、兴修铁路、改革司法制度、鼓励实业等等,而且在全国铺开,长达11 年。
它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着全面的重要影响。
洋务运动的失败是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甲午战争失败以后的挫折感、焦虑感造成了错误的改革战略,清末新政的失败是因为政府缺乏权威主导,人们已经不相信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了。
所有这些因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传统体制的自我创新能力太低,文化惰性极其严重。
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是中国现代化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的阶段,也是现代化向思想文化层次深入的阶段。
1911年,晚清王朝破灭,中国现代化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的现代化开始由被动应付转向主动追求,同时也向思想文化层次深入。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建立了中华民国,践行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迈向现代。
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通过彻底的政治革新,建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开启了民主革命的闸门。
孙中山作为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他提出的“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尽管辛亥革命推进现代化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和不平衡,但这场革命毕竟完成了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创立民主共和政体两大基本任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27年到1937年,是中国内忧外患时期。
但是这十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还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抗战八年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是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全国不得不转入战争体制,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完全中断。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本来面临着有利的条件和平民主建国,推进现代化,然而它这个时期的统治和现代化努力还是迅速失败了。
第三阶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进入全面推进的历史阶段。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八大”确定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指导思想及经济建设方针。
实行工业化计划为新制度奠定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
政治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必须使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构想。
从党政职能分开、政企分开,到人大工作的工作规范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从机构精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到法律体系的健全、基层民主的发展和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变,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
完善,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和经济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落实。
经济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可逾越的观点,并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第四阶段
以1979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中国共产党果断地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党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确定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以及具体的实施方针和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经济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可逾越的观点,并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在政治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必须使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构想。
在文化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
随着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积累,我们党提出了“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命题和思路,突出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性问题。
在社会发展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方针和政策。
强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艰苦奋斗,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中国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人口压力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老百姓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问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问题、资源瓶颈问题、政府的效率和腐败问题、科技和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问题、党的建设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也需要花时间来解决,所以,中国现代化的道路还有很长。
二、对中国现代的总结
中国的现代化是指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即经济领域由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政治领域由资本主义整体代替封建专制政体;思想文化领域里逐渐西学东渐;中国外交上的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有两大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的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民族、国家独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繁荣富强是一代代中国人追求的目
标。
没有民族、国家独立这个前提,繁荣富强只能是一句空话。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各分为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1840——1895年):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器物层次)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曲折发展阶段(1927——1949年):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官僚资本的统治,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规模侵略,中国的主权继续沦丧,经济现代化的进程阻滞,现代化步履维艰;中共根据地、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出现了近现代化进程的新的曙光。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949——今),而此阶段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曲折发展阶段(1949——1966)。
第二阶段:倒退阶段(1966——1976年)。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78——今)。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有五条线索。
第一、经济由农业化转向工业化的经济现代化发展。
第二、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封建专制向民主化法制化。
第三、思想文化近代化(现代化):封建的思想文化走向现代思想文化。
第四、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又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政府的屈辱外交,第二阶段是南京临时政府和孙中山的外交思想及实践,第三阶段是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第四阶段是国民政府推行以卖国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时期,第五阶段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阶段。
第五、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与基础。
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先天的不利条件包括资金的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缺乏资金储备;技术落后,只有手工技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人才缺乏,只有经济型人才,没有科技、管理人才;思想观念陈旧,传统的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仍占主导;国内市场的缺乏。
其次,“三座大山”的压制和阻碍:封建专制统治;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结合,支持反动派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支柱;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最后,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的决策和安定的环境是影响现代化发展的又一难题。
三、对中国现代的反思
回顾一个半世纪的现代化历程,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有不少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学习和借鉴。
首先,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处理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事务的关系。
中国的现代化之所以步履维艰,部分时间国家没有独立主权是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近代的辛亥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其意义是重大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到来。
现阶段必须处理好现代化建设与有关问题之间的关系,如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中印领土纠纷问题等。
在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问题上既不能让步,也不能让这些问题影响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我国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加快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化。
其次,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来自西方现代化运动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源自西方的现代化浪潮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同时进入中国,通俗地说,西方列强是用枪炮来中国销售他们的现代文明的。
他们的殖民扩张导致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才开始了现代化进程。
但是如果一味中国的现代化仅仅是对西方冲击的回应,那就把复杂的历史简单化了。
我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过程中一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符合我国的国情。
再次,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由先进的力量来领导。
中国共产党具有中国现代化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
党既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制定者,也是实施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领导者,同时也在领导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关口,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犬牙交错,所面临的问题都是综合性的。
当前,制度性腐败已成为阻滞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是诱发众多不稳定因素的主要根源。
在清理腐败中强化党对现代化的领导权威,既是推动政治改革建立法制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落实中国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政治保证。
最后,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现代化道路的发展离不开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
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四、展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受到世界的瞩目。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风险同在。
我们只有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本着互利共赢,国际合作,共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就能得到广泛的支持。
同时,我们要抓住机遇,沉着冷静的应对挑战,就能趋利避害。
现代化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艰难曲折,也面临着挑战和压力,但是我们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继续稳步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相信中国的前途必定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