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文献综述

最近几十年来亚洲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那些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是一个全球的发展热点,这一切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区域经济合作的大潮,势不可当,这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这是时代进步的最强音。中国是亚洲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而且经济增长率在世界上也名列第一(10.7%),2006中国的经济总量和GDP在全球分别排第四名—达到(2.622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英国。而且这种发展趋势将会在将来进一步加快。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东盟十国是中国的近邻,地理距离接近,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商贸关系己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广泛、密切的政治经济贸易合作等可方面却只是近10年的事。东盟各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然而经济增长率比较高,多人口、自然资源丰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所以有很多产品与中国进行贸易交换等,达到互补,共同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是在区际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用比较成本学说和区域分工理论解释区域经济合作产生的动因和意义比较合适。区经济合作的实质是区际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所以用要素学说分析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也是恰当的。

一、中国——东盟区位条件分析

(一)中国区位分析

中国西南与东盟的越南、老挝和缅甸陆上毗邻而居,山同脉,河同源;通过澜沧江——湄公河和怒江——萨尔温江,与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中南半岛国家相通,相离不远;与菲律宾、印尼和文莱等海岛国家一衣带水,近在咫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历史地将中国西南推到了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前沿地带,突出了中国西南在自由贸易区中的独特区位优势。

(二)东盟区域分析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Association for Southeast Asia——ASA)。1967年8月7日到8日,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ASEAN Declaration),又称《曼谷宣言》(Bangkok Declaration),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成立。1984年1月文莱、1995年7月越南、1997年7月缅甸和老挝、1999年8月柬埔寨相继加入东盟,至此东盟成员国扩大为10个国家。目前本区资源丰富,社会渐趋稳定,各国倾注全力发展经济,被认为是当今全球最有活力、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之一。

二、现存问题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在双方的努力推动下,合作机制和制度基础不断得到善,区域内各国经济增长形势良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9.5%。对于东盟国家来说,2004年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2004年东盟的经济增长率约为6.2%,高于前两年的4.5%。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2004年、2005年经济增长高达7%和6.7%,其中东亚地区将增长7.3%和6.8%,南亚地区则为6.4%和7.2%。较快的经济增长也得益于全球经济的普遍好转,贸易拉动作用明显。随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深人,双边贸易对内部经济增长的贡献仍有很大上升空间。但是,在现阶段中国与东盟贸易和产业结构相似,竞争大于互补。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上,双方是直接的竞争者,而不是相互的主要投资者。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薄弱之处,主要表现在内部贸易依存度、内部投资、经济基础设施和内部凝聚力的不足上。

1.中国与东盟大部分国家主要靠吸引外资和促进出口来保持经济增长,并且对欧美市场存在共同依赖,比较容易受到外来投资和市场波动的影响。

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ison)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中写到:“复兴的亚洲由15个国家和地区组成。其中7个是世界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中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泰国)。其中4个的人均收人水平已经进人西欧国家的水平范围。1999年,这一组国家和地区的总收人已经达到5.8万亿1990年国际元(数据经过PPP调整)。这一水平比西欧12个核心国家的总量低得不太多,是日本GDP2.6万亿国际元的两倍。”我们看到,7个经济体除韩国和台湾地区以外,5个都包含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范围内。安格斯·麦迪森认为以上经历超常增长的国家和地区都具有高投资率,而这种高投资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增长相结合意味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实物资本存量的增长要比世界其他部分更快。同样引人注目是出口的迅速增长和出口占GDP的比重的提高。所以,在经济增长模式上东盟国家和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吸引投资、促进出口。

2.中国和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目前所缺乏的不是制度基础,而是成员国家的经济能力有限,从而削弱了自由贸易区效益的充分实现。

从制度层面归结起来,区域自由贸易区的成功要件至少应包含以下几点:核心成员国家的推进;强制制度约束的保证和完善;有效管理的组织体制;促进区域内均衡发展的经济资助计划。从实践的层面来看,区域一体化的成功案例——欧盟的经验表明以下几点是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要素:合作理念的确定、轴心国家的确立、利益切合点的适时选择、政策工具的有效实施以及有效的制度约束①。对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制度化区域合作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进展来看,政府做了许多的推动工作,不断地为推进贸易自由化扫清障碍。但是,双边贸易额占各自的总贸易额比重仍然不高,相互投资规

模也较小。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区域经济基础的薄弱,也就是说大部分成员国家的经济基础设施等硬件水平不高,比如道路交通、物流网络、技术平台等,无论是中国还是东盟内部,都存在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在贫困、教育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上,也都面临相同的挑战。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向心力不足,多层次的区域或次区域经济合作并存的状况削弱了经济一体化的动力。

日前,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外,东盟及其部分成员国还参与了其他层次的多边或双边自由贸易安排,有的还在官方讨论和研究中。东盟在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同时,还分别与日本和韩国讨论自由贸易区的双边协议。

三、对策和建议

1.市场开放能在区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欧洲和美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之所以取得令人注目的进展,是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区以美国为主导,不遗余力地推动区域化向前发展;欧盟则是以“法德为轴心”,推动区域化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政治、军事和社会融合等各领域。亚洲与欧洲不同,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经济融合的传统。因而,亚洲的经济区域化则是“无人负责”,如同一串散落的珍珠,缺少一根有效的主线将它们串连起来。正是由于缺乏区域化强劲的推动者,亚洲区域经济整合进展不大。对东亚而言,东亚地区具有不同于欧盟的经济发展水平大体一致的特点,使得东亚地区如果要增加各国对区内贸易的依赖程度,就必须有一个轴心(HUB)。

2.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保证制度化的紧密合作

由于亚太经合组织(APEC)在成立时就已定位于松散、协商、非制度化的经济论坛,APEC通行的单边主义和松散的非制度性状态无法有效保证集体行动计划目标的如期实现。因而,从非制度化走向制度化合作已是大势所趋。根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合作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非关税措施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为保证协议的执行,必须建立和健全高效的组织机构,才能确保自由贸易区的顺利运作。因此,在组织机构架设方面应效仿欧盟、北美的做法,设立超国家机构,下设若干机构。这些机构各司其职,并制定有关条约来规定各个机构的职能和管辖范围,以保证组织的高效运作,同时撤并一些不必要的机构,避免出现职能重叠、政出多门的情况。

3.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从总体上看,东盟与中国发展水平很接近,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很相似,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同一层次。特别是在纺织、服装、鞋类、皮革箱包等产品的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