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核糖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核糖体(ribosme)
教学目的:掌握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重点: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及各自功能
教学难点:核糖体的功能活性部位
讲授法
第一节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
一、基本类型及化学成分
以沉降系数不同划分为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均有大、小两个亚单位构成。
单体亚单位
原核细胞、叶绿体、线粒体 70 S 50 S 30 S
哺乳类线粒体 55 S 35 S 25 S
真核细胞 80 S 60 S 40 S
二、结构及装配
(一)结构
目前对细菌的核糖体了解较深,故以70 S核糖体来介绍其结构。
大亚单位呈半圆形,一侧伸出三个突起,中央有一凹陷。
小亚单位呈长条形,约于1/3长度处有一细的缢痕,使小亚单位分为大小两个部分。
二者结合起来时,凹陷部位彼此对应,形成一隧道。
(二)装配
核糖体大小亚基与rRNA之间,以及大小亚基之间,rRNA与蛋白质之间可以自行装配,但详细机理尚未查清,根据目前的研究,至少可以肯定以下事实。
(1)30S亚单位的pro 专同 16S rRNA结合,50S亚单位的pro 专同 23S rRNA结合,若将其混合,则装配不成有功能的亚单位。
(2)从不同细菌提取出30S亚单位的蛋白质和16S rRNA,混合后可装配成有功能的30S亚单位,说明无种间差异。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亚单位不能形成有功能的核糖体。
(4)E.coli的核糖体和(玉米中)叶绿体的核糖体相似,相互交换亚单位仍具功能。
(5)E.coli的核糖体和线粒体的核糖体不同,相互交换后不能装配。
三、核糖体蛋白质与rRNA的功能
在单个核糖体上,可区分多个功能活性部位,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各有专一的识别作用和功能。
○1与mRNA结合的位点:在16SrRNA的3`端有一段顺序同多数原核生物
的mRNA(AUG上游3-9个碱基)的核糖体结合位点有互补关系,以便使mRNA 结合在小亚基上。
○2A位点(A site,acceptor site,aminoacyl site),氨酰基位点
亦称氨基酸部位或受位,是接受氨酰基tRNA的部位,偏于大亚单位(大亚基“座斗”,右侧“扶手”;小亚基“头部”和“颈部”)。
○3P位点(P site ,peptidyl site),肽酰基位点
亦称肽基部位或放位,是与延伸中的肽酰tRNA的结合位点。
偏于小亚单位(小亚基“头部”,大亚基“座斗、扶手”)。
○4肽酰转移后与即将释放的tRNA结合的位点——E位点(exit site),偏于小亚单位。
○5与肽酰tRNA由A部位移位到P部位有关的转移酶的结合位点
亦称转移酶Ⅱ,简称G因子,位于大亚基(“靠背上”)。
○6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位点
亦称转移酶I或T因子,是肽链形成时,催化氨基酸之间形成肽键的肽合成酶(催化P位上肽酰tRNA的基羟基与处在A位上氨酰基tRNA的氨基之间形成肽链)。
位于大亚基上(“座斗”和“右侧扶手”)
rRNA与蛋白质比较,在核糖体上,rRNA是主要作用成分。
此外,尚有其它众多因子。
第二节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一、多聚核糖体
大小亚单位的结合与分离受Mg2+的影响,在进行蛋白质合成时,4-5个以上的单体被mRNA串联起来,这种成串的核糖体称为多核糖体(poly ribosomes)。
二、蛋白质的合成
核糖体之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具体作用可能在于:
一是与mRNA的连接,在16S rRNA的3′端有一段顺序同多数原核生物的mRNA的核糖体结合部位有互补关系,从而使30S亚单位能识别mRNA的起始端。
二是为多肽链的形成提供表面位置,由大亚单位行使。
三是供tRNA结合,在5S rRNA上有一段顺序同tRNA中的TψCG有互补顺序。
合成过程
1翻译起始
2 多肽链延长
3 翻译终止
三、RNA在生命起源中的地位
RNA可能是生命起源中最早的生物大分子。
既能向DNA一样具有遗传信息
载体的功能,又能向蛋白质一样具有酶的催化功能,推测在最早出现的简单生命体中应具备这一双重功能的特性。
知道RNA具有催化功能是近些年来的事,人们把一系列具有催化作用的RNA统称为核酶(ribozyme)。
推测最早生命形式的遗传物质的载体是RNA而不是DNA。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RNA催化产生了蛋白质,进而DNA取代了RNA的遗传信息功能,蛋白质取代了绝大多数RNA酶的作用,逐渐演化成今天的细胞。
DNA链比RNA链稳定,且DNA链中的T取代了RNA中的U使之更易于修复,则也可能储存大量的信息并能更稳定的遗传。
由于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和构象的多变性,不仅比RNA更有效的催化多种反应,而且也提供更为复杂的细胞结构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