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六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归纳提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解析:选 D。材料中未提及官员关系,故 A 项错误;鸦片走私 与英国相关,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地方大员对鸦片的态度, 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官员不重视英国与禁烟的关系,反映出官 员们根深蒂固的“夷夏之辨”,故 D 项正确。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一、鸦片战争前夕(19 世纪上半期)中英两国国情差异
国别 项目
中国
英国
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完成工业革命,资本
占治地位
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国别 项目
军事力量 外交政策
中英贸易
综合国力 政治体制
中国
英国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对点训练] 2.(2019·南昌模拟)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 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 幅漫画作者意图的是( )
A.中西结合 C.科技救国
B.“中体西用” D.内外兼治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3.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 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 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都 产生了重大影响。 4.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前期主要局限于“器物”层面,在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 政治体制变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 现了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观点三 “传统—近代”模式 历史学家陈君静认为:西方近代社会是当今世界各国万流
解析:选 B。漫画形式上体现中西结合,但是没有准确表达作 者意图,故 A 项错误;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 王朝统治,即“中体西用”,故 B 项正确;漫画不是强调科技 的重要性,故 C 项错误;漫画不能体现内外兼治,故 D 项错误。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2.从经济角度看: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主要是以武力为手段, 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 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和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初步形成的特点;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创 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第一步,刺激了民族资 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 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3.从社会生活角度看:近代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在 通商口岸传入,客观上推动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进程。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解析:选 B。根据材料“由众股东公举董事、总理、协理,由 总理、协理慎选总管五人”和“本公司亦当委一熟悉米色、公 正无私之员,随同海运总理稽查,以免偷换”得出轮船招商局 股东按规定可以参与公司管理和监督企业运营,此举有利于参 股轮船招商局的股东们扩大自己的权益,故 B 项正确。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专题归纳提升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一、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社会转型的变化 1.从政治角度看:鸦片战争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列强侵华 导致晚清政局变化,开始出现洋务派,也促使中国闭关锁国的 局面被打破,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 代化。从政治的变化可以折射出该时期重要的经济、思想文化 的变化。
二、中国近代工业化与西方工业化起步的差异
西方
中国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 受到“闭关锁国”和“重
封建势力的阻碍,但重商主 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
发展 义政策推动了西方工业化 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
进程 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 济;鸦片战争后受到内部
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大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第二次高潮:19 世纪中叶前后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兴办,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洋 务派以“中体西用”的态度只关注西方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 等,而未学习制度及思想。 (3)第三次高潮: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逐渐 暴露,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冯 桂芬、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 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 革。
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 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
程
阻碍,进程曲折缓慢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西方
中国
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 刚开始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
领导 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导,官僚买办阶级在这一过程
力量 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 中作用很大,民族资产阶级没
融寡头推动工业化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历史解释——从本质上看待和评判史事叙述的能力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所谓历史解释是指 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 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 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 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 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 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历 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 验考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 指标,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载体形式之一。
[对点训练] 1.(2019·乐山调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 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 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 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 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4.从思想角度看:鸦片战争使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 级知识分子)开始觉醒,“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萌发;同时地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 强”,逐步形成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并付诸实践。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有真正掌握领导权
资金 来源
资本的原始积累
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 资本主义缺少资本原始积累 的过程,资金严重不足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西方
中国
工业化 的次序
工业化先是从轻工业如 洋务企业一开始就发展重
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 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
重工业
业结构极不合理
闭关自守
殖民扩张
正当贸易,中国处于 正当贸易,英国处于
出超地位
入超地位
日趋衰落
世界强国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对点训练] 3.(2019·广安、遂宁等四市高三诊断)1838 年 6 月, 大臣黄爵滋上奏道光帝严禁鸦片。道光帝将此奏折下发各地将 军督抚,令其“各抒己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不久,收 到 29 份议复奏折。检视这些奏折,基本上没有提到英国,对 禁烟可能导致英国的反应亦未提及。这反映了( ) A.官场中结党营私现象严重 B.鸦片走私与英国政府无关 C.地方大员都反对严禁鸦片 D.“夷夏之辨”观念根深蒂固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解析】 材料中地方督抚的主张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琉 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说明依然存在朝贡观念;第二,主张 中国外交官以“万国公法”为依据,联合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 参与评判是非曲直,明显带有近代外交观念,D 正确。材料没 有提及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A 错误;从日本阻止 琉球向中国朝贡,中国部分地方官员称琉球为“藩属”来看, 传统朝贡体系依然存在,B 错误;地方官员只是依据自己对外 交的理解提出建议,并非干涉外交决策,C 错误。 【答案】 D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1.概述: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 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2.表现 (1)第一次高潮: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 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 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1)要注意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 会有不同的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2)要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 达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3)要充分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 题,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 (4)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 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对点训练] 4.(2019·郑州模拟)1882 年,轮船招商局会办郑观 应向李鸿章建议,招商局的经营管理应按股份公司成例,“由 众股东公举董事、总理、协理,由总理、协理慎选总管五人, 报董事会公决”;在漕粮运输方面“虽有海运委员会总理,本 公司亦当委一熟悉米色、公正无私之员,随同海运总理稽查, 以免偷换”。当时这一建议的目的是( ) A.改变洋务运动民用企业的性质 B.维护和扩大商股权益 C.减少轮船招商局对市场的垄断 D.扩大官方的经营权力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化模式的四大观点 [史界观点]
观点一 “冲击—反应”模式 费正清教授认为:当“西学东渐”产生之时,中国传统文
化和传统社会已经失去生命力,变得衰老、迟钝乃至僵死。而 西方则是“19 世纪及 20 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和其他种种 进步的摇篮和发明者,因而西方能从自身的文明中完成近代 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 代化”。这就是所谓的“冲击—反应”模式。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解析:选 B。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部分官员希望以全免关 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 商等条款,这说明他们没有认识到关税自主属于国家主权问 题,进而说明清朝部分官员的近代主权意识缺失,故 B 项正确。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观点二 “中国中心观”模式 这一模式与“冲击—反应”模式是相对立的。美国卫斯理
学院历史系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保罗·柯文认 为:“冲击—反应”模式是“帝国主义”论,具有很强的以西 方为中心的色彩,扭曲了中国的历史事实。柯文“中国中心 观”的核心观点是研究中国近代化模式必须以中国为中心。他 认为,传统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形态和发展过程,社会内部 张力会不断地为自身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因而不必把它看成 是“西方历史之实际或理论上的延续”。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2018·高考全国卷Ⅱ·T28)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 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 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 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 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解析:选 D。材料中未提及官员关系,故 A 项错误;鸦片走私 与英国相关,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地方大员对鸦片的态度, 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官员不重视英国与禁烟的关系,反映出官 员们根深蒂固的“夷夏之辨”,故 D 项正确。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一、鸦片战争前夕(19 世纪上半期)中英两国国情差异
国别 项目
中国
英国
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完成工业革命,资本
占治地位
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国别 项目
军事力量 外交政策
中英贸易
综合国力 政治体制
中国
英国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对点训练] 2.(2019·南昌模拟)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 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 幅漫画作者意图的是( )
A.中西结合 C.科技救国
B.“中体西用” D.内外兼治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3.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 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 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都 产生了重大影响。 4.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前期主要局限于“器物”层面,在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 政治体制变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 现了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观点三 “传统—近代”模式 历史学家陈君静认为:西方近代社会是当今世界各国万流
解析:选 B。漫画形式上体现中西结合,但是没有准确表达作 者意图,故 A 项错误;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 王朝统治,即“中体西用”,故 B 项正确;漫画不是强调科技 的重要性,故 C 项错误;漫画不能体现内外兼治,故 D 项错误。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2.从经济角度看: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主要是以武力为手段, 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 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和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初步形成的特点;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创 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第一步,刺激了民族资 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 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3.从社会生活角度看:近代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在 通商口岸传入,客观上推动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进程。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解析:选 B。根据材料“由众股东公举董事、总理、协理,由 总理、协理慎选总管五人”和“本公司亦当委一熟悉米色、公 正无私之员,随同海运总理稽查,以免偷换”得出轮船招商局 股东按规定可以参与公司管理和监督企业运营,此举有利于参 股轮船招商局的股东们扩大自己的权益,故 B 项正确。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专题归纳提升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一、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社会转型的变化 1.从政治角度看:鸦片战争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列强侵华 导致晚清政局变化,开始出现洋务派,也促使中国闭关锁国的 局面被打破,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 代化。从政治的变化可以折射出该时期重要的经济、思想文化 的变化。
二、中国近代工业化与西方工业化起步的差异
西方
中国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 受到“闭关锁国”和“重
封建势力的阻碍,但重商主 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
发展 义政策推动了西方工业化 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
进程 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 济;鸦片战争后受到内部
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大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第二次高潮:19 世纪中叶前后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兴办,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洋 务派以“中体西用”的态度只关注西方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 等,而未学习制度及思想。 (3)第三次高潮: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逐渐 暴露,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冯 桂芬、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 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 革。
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 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
程
阻碍,进程曲折缓慢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西方
中国
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 刚开始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
领导 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导,官僚买办阶级在这一过程
力量 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 中作用很大,民族资产阶级没
融寡头推动工业化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历史解释——从本质上看待和评判史事叙述的能力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所谓历史解释是指 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 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 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 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 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 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历 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 验考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 指标,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载体形式之一。
[对点训练] 1.(2019·乐山调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 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 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 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 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4.从思想角度看:鸦片战争使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 级知识分子)开始觉醒,“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萌发;同时地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 强”,逐步形成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并付诸实践。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有真正掌握领导权
资金 来源
资本的原始积累
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 资本主义缺少资本原始积累 的过程,资金严重不足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西方
中国
工业化 的次序
工业化先是从轻工业如 洋务企业一开始就发展重
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 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
重工业
业结构极不合理
闭关自守
殖民扩张
正当贸易,中国处于 正当贸易,英国处于
出超地位
入超地位
日趋衰落
世界强国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对点训练] 3.(2019·广安、遂宁等四市高三诊断)1838 年 6 月, 大臣黄爵滋上奏道光帝严禁鸦片。道光帝将此奏折下发各地将 军督抚,令其“各抒己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不久,收 到 29 份议复奏折。检视这些奏折,基本上没有提到英国,对 禁烟可能导致英国的反应亦未提及。这反映了( ) A.官场中结党营私现象严重 B.鸦片走私与英国政府无关 C.地方大员都反对严禁鸦片 D.“夷夏之辨”观念根深蒂固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解析】 材料中地方督抚的主张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琉 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说明依然存在朝贡观念;第二,主张 中国外交官以“万国公法”为依据,联合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 参与评判是非曲直,明显带有近代外交观念,D 正确。材料没 有提及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A 错误;从日本阻止 琉球向中国朝贡,中国部分地方官员称琉球为“藩属”来看, 传统朝贡体系依然存在,B 错误;地方官员只是依据自己对外 交的理解提出建议,并非干涉外交决策,C 错误。 【答案】 D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1.概述: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 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2.表现 (1)第一次高潮: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 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 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1)要注意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 会有不同的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2)要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 达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3)要充分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 题,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 (4)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 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对点训练] 4.(2019·郑州模拟)1882 年,轮船招商局会办郑观 应向李鸿章建议,招商局的经营管理应按股份公司成例,“由 众股东公举董事、总理、协理,由总理、协理慎选总管五人, 报董事会公决”;在漕粮运输方面“虽有海运委员会总理,本 公司亦当委一熟悉米色、公正无私之员,随同海运总理稽查, 以免偷换”。当时这一建议的目的是( ) A.改变洋务运动民用企业的性质 B.维护和扩大商股权益 C.减少轮船招商局对市场的垄断 D.扩大官方的经营权力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化模式的四大观点 [史界观点]
观点一 “冲击—反应”模式 费正清教授认为:当“西学东渐”产生之时,中国传统文
化和传统社会已经失去生命力,变得衰老、迟钝乃至僵死。而 西方则是“19 世纪及 20 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和其他种种 进步的摇篮和发明者,因而西方能从自身的文明中完成近代 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 代化”。这就是所谓的“冲击—反应”模式。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解析:选 B。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部分官员希望以全免关 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 商等条款,这说明他们没有认识到关税自主属于国家主权问 题,进而说明清朝部分官员的近代主权意识缺失,故 B 项正确。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观点二 “中国中心观”模式 这一模式与“冲击—反应”模式是相对立的。美国卫斯理
学院历史系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保罗·柯文认 为:“冲击—反应”模式是“帝国主义”论,具有很强的以西 方为中心的色彩,扭曲了中国的历史事实。柯文“中国中心 观”的核心观点是研究中国近代化模式必须以中国为中心。他 认为,传统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形态和发展过程,社会内部 张力会不断地为自身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因而不必把它看成 是“西方历史之实际或理论上的延续”。
栏目 导引
专题六 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2018·高考全国卷Ⅱ·T28)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 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 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 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 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