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货币制度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货币制度的认识
学号:13L0208205 班级:财务L132 姓名:薛瀚伟成绩
一.货币制度的含义
货币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货币制度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到近代形成比较规范的制度。
它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依据货币制度作用的范围不同,货币制度包括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货币制度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二.货币的由来及认证
人类社会在地球上已有百万年的历史,货币却只不过是几千年以前才开始出现的事情.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史料的记载和考古的发掘,在世界各地,交换都经过两个发展阶段:先是物物直接交换;然后通过媒介的交换.在交换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出现了通过媒介的交换,即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作为媒介的物品,然后再用所获得的媒介物品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货币是怎么产生的?亚里士多德在描述了物物交换之后说:“一地的居民有所依赖于别处居民的货物,人们于是从别处输入本地所缺的货物,而抵偿这些收入,他们也得输出自己多余的产品:于是作为中介媒介的钱币就应运而生了。
”这种钱币是“中介货物”,是某种本身即属有用而又便于携带的货物”。
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观察问题,科学地揭示了货币的起源与本质,破解了货币之谜。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交换发展和与之伴随的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历史角度看,交换发展的过程可以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
价值形式经历了从“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这么一个历史沿革。
从这一发展过程应该看出:
首先,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
是随着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而产生的。
其次,货币是商品经济自发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发明、人们协商或法律规定的结果。
再次,货币是交换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矛盾发展的结果。
三.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1、货币金属。
即法律规定用哪种金属作本位货币,这种规定实际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由生产水平与发展程度决定的。
从历史上看,曾经历了从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到金本位制,再到不兑现本位制的过程。
2、货币单位。
即法律规定货币的名称与含金量。
3、货币的铸造或印刷、发行、流通制度。
4、货币储备制度。
即国家规定中央银行或政府,为保证货币的稳定,要储备一定的贵金属、外汇。
本世纪30年代以后,各国逐渐取消金本位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余汇兑本位制。
在当代,世界各国都实行的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即不兑现本位制
四.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的作用.
货币具有四个职能,现代经济学中通常概括为三个职能。
古今不同学派的经济学者在职能划分上没有太大的分歧,划分标准也大体一致。
但对于如何概括每个职能则灿在不同的看法。
马克思是按照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的顺序进行阐述的。
1.价值尺度:货币是一种尺度,是一种单位,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可用它衡量.用它表示,从而可以方便的进行比较马克思对于价值尺度职能的解释是基于器劳动价值学说。
2.货币单位:由于各种商品的价值不同,表现为货币的数量也不同。
要比较货币的不同数量,需要有个单位。
各种货币商品本来就分别具有衡量各自使用价值的单位。
3.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如果描述其外在联系,价格还可以解释为对商品和服务所应支付的货币金额。
4.流通手段: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是流通手段。
5.货币需求: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与作为度量价值不同。
后者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人们给商品标价并不需要把货币与商品捆在一起。
前者却必须有现实的货币。
所以,流通手段的存在就有个货币需求的问题.
6.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商品要求自己的价值表现出来,从而需要一个共同的一般的尺度;商品要求实际转化为与自己价值相等的领众商品,从而需要一个为社会所公认的媒介。
当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有一种商品来满足时,这种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
7.货币贮藏:当买卖的链条一经中断,卖以后没有随之以买,货币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则发挥贮藏职能
8.支付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最初是由赊买赊卖引起的,在偿还赊买款项时,货币已经不是流通过程中的媒介,而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即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而使流通过程结束.
五.货币形式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货币自身的发展主要有两条源流:一条是货币形式的演变;一条是货币职能的发展。
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
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展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
这一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
贝壳、布帛、牛羊等,都充当过货币。
实物货币之所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退出货币历史舞台,根本原因在于实物货币具有难以消除的缺陷。
它们或体积笨重、不便携带;或质地不匀、难以分割;或容易腐烂、不易储存;或大小不一,难于比较。
随着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实物货币被金属货币所替代也就不足为奇。
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
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自然是金属货币广泛使用的物质前提。
金属货币所具有的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储藏等优点,确非实物货币所能比拟。
3、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
信用货币产生于金属货币流通时期。
早期的商业票据、纸币、银行券都是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最初可以兑现为金属货币,逐渐过渡到部分兑现和不能兑现。
信用货币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滥发而多次发生通货膨胀,在破坏兑现性的同时也促进了信用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放弃金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遂独占了货币历史舞台。
4、货币的现在与未来——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作为现代经济高度发展和金融业技术创新的结果,是以电子和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为基础的,也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不断演化的表现,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货币发展的未来。
六.货币制度在我国的实行.
一,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商业银行凭借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派生存款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基础货币(通过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从整个银行系统来说,是先有贷款,后有存款和现金.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是对商业银行提供信用,商业银行将贷款转变为存款存入中央银行是对中央银行提供信用.
二,我国货币制度的内容
1.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2. 人民币是我国惟一的合法通货
3. 人民币的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
4. 人民币的发行保证:商品物资;信用保证(政府债券,商业票据);黄金外汇储备.
5. 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货币制度
6. 尚未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
三,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货币制度
港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港币的发行须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
香港货币单位为元,简称港元,用HK$表示
港元实行与美元联系的汇率制度,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外汇基金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和支配
香港不实行外汇管制,港币可以自由兑换,外汇,黄金,证券,期货市场完全放开我国的货币制度有别于其他的国家,这是由于
国情需要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它的特殊性就在于,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是“一国四币”的特殊货币制度,即在香港、澳门、台湾、大陆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
需要明确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的货币,他的法律地位不容置疑,相反,香港、澳门、台湾的货币具有局限性,不能代表一国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我国实行“一国四币”的特殊货币制度意义重大,它适应了经济发展需求,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