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思考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1880-2012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升高了0.85摄氏度。
早在2007年2月2日,IPCC就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的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8厘米。如果温室气体排放得不到有效控制,其灾难性后果不亚于发生一场核战争。
该评估报告说,还是有可能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建议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应比2012年下降40%到70%。到2100年排放量应该接近零。
二、对现状的思考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全球气温持续升高,温室效应不断恶化。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由于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造成了一系列问题,遭到了自然界的“报复”。
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犯了片面强调短期经济效益而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的错误,造成了恶劣的后果,环境遭到破坏,也最终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可见,我们应格外重视实践结果及评价的环节,调整实践活动的运行。
同时,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
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主管与客观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坚持适度原则,不应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而是应该充分重视自然环境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邹骥说:“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时应正确把握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家定位。一方面,积极维护作为发展中国家合理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权益;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大国主动承担相应责任,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更大贡献。”
近期,中国出台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确保到2020年实现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中国致力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3年与2005年相比,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28.5%,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25亿吨。
2014年9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在张高丽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说,中国将尽快提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低碳排放强度要显著下降,非化石能源比重要显著提高,森林蓄积量要显著增加,努力争取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尽早达到峰值。
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大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从2015年开始,把每年的资金支持翻一番,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国提供600万美元资金,支持联合国秘书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还向联合国捐赠世界上首套“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有助于各国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采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参与国际制度的建设,以务实精神与不同国家开展合作,是中国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历史使命,也是负责任大国应该做出的决断。
除了高度重视气候变化,我们还应该采取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并贯认真彻执行,其中包括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加强法制建设,开展全民教育。作为心系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我们,更应该相互促进,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