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经济资本与绩效考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资本与绩效考核

一、经济资本回报率与经济资本

1.经济资本回报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风险资本=(收入-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成本—税务成本)/非预期损失*100% EV A=税前利润×(1-所得税比率)-平均经济资本占用×资本成本率。

2.经济资本=非预期损失=覆盖非预期损失的资本,非预期损失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形成的损失

按四个维度分配经济资本:风险、产品、机构和债项

3.经济资本分配(以风险为例)=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占用+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占用+市场风险经济资本占用+其他风险经济资本占用。

4.经济资本占用=违约风险暴露×经济资本分配系数。

5.违约风险暴露=贷款余额-贷款损失准备。其中贷款损失准备为一般损失准备和按贷款质量分类的后四类贷款实际计提的专项损失准备金

6.核定经济资本基准配置系数(以法人贷款为例)。首先判断该笔贷款所属的具体产品类别;其次判断该笔贷款的客户信用等级;再次判断该笔贷款担保方式所对应的担保系数。在以上判断的基础上,根据《法人贷款信用风险基准配置系数表》核定该笔贷款的经济资本基准系数。

以上这些都体现了交易安全和效率的理念,即交易收益—(内生交易费用+外生交易费用+中性交易费用) 0,也就是实质正义原

则,把负外部性内部化,达到银行资源优化配置和引导外部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这里的效率不是卡尔多——希克斯效率,而是负外部性内部化后的效率。这里的交易安全是指银行从股东到客户经理都对此负责,同时股东有足够的所有者权益弥补损失,而不会造成负外部性外溢,由社会承担私人成本。

由于银行存在科层等级和内部外部不同人的利益冲突,就是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因而以经济资本及其回报率作为业绩考核、定价、战略决策等方面的基础和核心指标。作为业绩考核指标主要体现在与绩效工资与营业费用挂钩。因为金融的法律属性、金融属性和会计属性特点最容易造成负外部性,也就是通过资产负债表传染、杠杆率的金融网络特征很容易形成负外部性。

二、经济资本增加值(回报率)与绩效考核指标

1.工资=基本工资+岗位绩效工资+考核绩效工资

2.费用=基本非人力费用+发展非人力费用

3.考核绩效工资=(当季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考核绩效工资挂钩系

数)*电子银行业务调节系数——综合服务质量扣分所抵减的考核绩效工资

4.发展非人力费用=当季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发展非人力费用挂钩系数

挂钩系数一季一定,绩效考核工资与发展非人力费用总量按照28:22:20:30的比例分配到四个季度,具体系数由总行根据发展战略等因素决定。

或者:

5.清算激励费用(绩绩效工资+发展非人力费用)=某行EV A总额*EV A费用含量/万元*( 附加调节系数)。调节系数主要突出发展战略、发展重点,以及实

现EVA的关键环节和途径,兼顾即期效益和长远效益,全面提升经营绩效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一般由市场拓展能力(存款、贷款、中间业务收入、新兴业务发展目标、市场竞争能力等发展指标)、客户结构优化、业务结构优化等内容构成。

由此就会引导各行的银行资源、客户结构、业务结构、风险结构、信贷结构、产品结构、保证结构等方面的主动自觉调整,这事实就是看不见手原理的运用。经济资本及其回报率考核办法就如同价格信号发挥基础作用,同时达到银行内部外部各方利益平衡,解决多方委托代理问题,把各方代理成本内部化,从而增加正外部性减少负外部性。这一制度还与人力资源配置相结合,如提拔管理人员。

三、经济资本考核与银行分级授权经营(等级行制度)

1.基本思想

在经济资本等资源总量分配确定的情况下,需要研究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授予每一个行处资源的支配权,因为上级行和领导不可能一杠子插到底。总量配置只是对每一个行处资源总量的约束,对资源支配权的授予则是防范经营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另一重点环节。与资源配置一样,在商业银行内部,同样存在着资源支配权的不合理性和各个单项资源支配权授予标准不一的问题,因此,为体现与资源配置总目标的一致性,应对资源分级授权调控设计统一的规则。其基本思路是:

第一,按照资源配置效率与经营规模,划分为A、B、C、D、E五类,其划分的方法与激励资源配置中机构等级的划分相同。

第二,按照划分的等级,对不同的等级行赋予不同的权限。其权限主要包括融资管理权、贷款管理权、承兑管理权、计财管理权及其他管理权。

第三,授权坚持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年初按五等分别授权,年终视授权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和实际级次(如A等中的A++或A一一)调增或调减部分权限。

2.构建运作机制

(1)层级资源配置。层级资源配置是指以总行、省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和网点为资源配置主体。总行是所有资源配置的总枢纽,负责全行性的各类资源开

发、配置的管理,如集中统一审批分支行的增设与撤并,集中统一管理资本金、呆坏账准备金、应付利息,合理制定涉及全国性的综合业务和各类专项业务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等。省分行是传导和贯彻执行主体,是经济资本控制中心,负责全辖各类资源开发、配置的管理,如集中统一审批分理处、储蓄所的增设与撤并,集中统一管理新产品开发,合理制定涉及全省性的综合业务和各类专项业务操作规范与管理制度等。二级分行、支行和网点是上级行政策落实的具体执行者。二级分行是全辖利润控制中心,负责本行全辖各类资源开发、配置的管理,如负责分理处、储蓄所的增设与撤并的审核,集中统一经济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合理制定贯彻落实总行、一级分行的综合业务和各类专项业务操作规范与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等。各支行及其营业网点是成本控制中心,负责本支行及其营业网点各类资源具体配置使用的管理,如人力资源配置使用,贷款调查、发放和管理,总行、一级分行的综合业务和各类专项业务操作规范与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等。

(2)横向资源配置。横向资源配置是指以各部门为资源配置主体,纵向向层级对口部门进行资源配置。当前,横向资源配置由于受管理信息制约,且绩效考评体系薄弱,其配置缺乏准确、

科学的依据。因此,要改进和完善以EVA为核心的横向激励约束机制,将绩效考评和资源配置在横向上进行拓展,使激励机制延伸到部门、个人、产品等各类主体,真正建立纵横结合、覆盖完整、传导灵敏的激励约束机制。

(3)按经济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率制定资源配置标准。利用不同地区的资源主体、分支机构、部门、客户、产品之间的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率的反馈,测算出零效率区、低效率区、中效率区、高效率区。零效率区是指资源主体处于较低产出和零盈利甚至亏损。低效率区是指资源主体处于较低的产出和盈利。中效率区是指资源主体处于中等的产出和盈利。高效率区是指资源主体处于较高的产出和盈利。对处于零效率区的资源主体,应当停止新增资源投入,并抓紧退出资源存量;对处于低效率区的资源主体,应当从严控制新增资源投入,并逐步退出资源存量;又处于中效率区的资源主体,应当适度支持新增资源投入,并积趿盘活资源存量;对处于高效率区的资源主体,在新增资源投入上应当重点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