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肉牛养殖前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发展肉牛业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发展较快。其中,养猪和养鸡业发展较快,而牛、羊发展相对较慢。猪和鸡属食粮型畜禽,我国人多地少,粮食人均产量较低,不可能无限制的发展养猪、养鸡业。近几年,猪、鸡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说明鸡、猪的发展已经接近饱和状态。而牛和羊是食草型家畜,能够利用人类所不能利用的草和作物秸秆。我国主要农作物为小麦、水稻、玉米,每年产生大量的作物秸秆,特别是玉米秸秆是牛、羊的优质饲草,目前的有效利用率不足50%。因此,今后畜牧业重点发展的方向应是,充分利用粗饲料资源,大力发展养牛、养羊业。
二、发展肉牛业符合人们的消费时尚。
牛肉与猪肉、鸡肉相比,高蛋白,低脂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肉的消费量会逐渐增加。1999年我国牛肉、猪肉和鸡肉的人均产量分别为3.95千克、31.46千克、915千克。日本分别为4.07千克、10.14千克、9.41千克。印度分别为2.84千克、0.43千克、0.55千克。美国分别为43.62千克、31.8千克、57.98千克。由此可知我国肉食结构以猪肉、鸡肉占绝对优势,牛肉所占比例过低。这一方面和我国的消费习惯有关,同时也说明我国的总体消费水平还处于较低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牛肉的消费量将逐渐增加,肉牛业应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三、发展肉牛业是中国加入WTO后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依照“中美农业协议”的有关条款,以2004年,我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从目前的24%~32%下降到17%,其中牛肉的关税要从目前的45%下降到12%。目前,我国牛肉的生产成本低于国外,产量位居世界第3,但出口量很小,我国2000年牛肉产量535万吨,出口量仅占产量的0.32%,占世界出口总量的0.29%。另一方面,我国的牛肉价格存在较大的比较优势,我国牛肉价格与猪肉、鸡肉的比例约为2∶1,而国外约为3~10∶1。因此,只要我们能生产出符合世界消费潮流的高档牛肉,即使关税降低到12%,仍然存在较大的出口机会。加入WTO可以享受到互惠的贸易政策,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牛肉出口。
四、欧洲疯牛病的发生为中国肉牛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欧洲疯牛病的发生,一方面使欧洲的肉牛存栏量大大下降,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的心理影响则是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的,因此欧洲的养牛业在近几年内很难恢复。2001年9月10日,日本报道也发现了一头怀疑为疯牛病的患牛,并在几天后被英国的兽医研究所确诊为疯牛玻更为严重的是被怀疑为患有疯牛病的牛竟然被加工成饲料而流向市场,这对日本肉牛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而对中国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五、发展肉牛业的关键问题。
1、首先抓好屠宰加工这个肉牛业发展的龙头我国目前畜产品加工相对落后,畜产品加工量仅为生产量的5%,并且加工增值甚少,产品附加值低,市场适应能力差。而发达国家加工比重已达60%~70%,并且其加工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产品的延伸和继续,也不是一般的农业产业,而是发展到了具有制造工业的性质。屠宰加工是将肉牛转化成牛肉商品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根据消费市场的不同要求,来进行不同的分割和包装,并进行各种深加工,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不同需求。现代化的机械加工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牛肉的质量,出口西欧市场的牛肉必须以现代化的加工为基矗因此,要发展肉牛业,必须抓住屠宰加工这个龙头行业。屠宰加工本身有较大的利润,同时将对肉牛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科学的育肥方法是生产高档牛肉的技术保障牛的育肥根据生产目的不同,分为犊牛育肥、育成牛直线育肥和架子育肥,可分别生产出小白牛肉、小牛肉和普通牛肉。架子牛强度育肥虽然可生产出高档牛肉,但高档牛肉的比例较低,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小白牛肉的市场价值很高,但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牛奶,在目前中国牛奶总产量较低的情况下,也很难形成规模。而直线育肥法既符合牛体生长发育规律,也可生产
出高质量的小牛肉,并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育成牛的来源可通过同期发情技术,以合同的形式向农民订购。以乡镇或村为单位,由育肥厂组织农民饲养母牛,进行同期发情,统一配种,等犊头出生断奶后,由育肥厂按合同回收犊牛。这样,育肥厂可以按照计划组织到同龄同质的牛源,农民也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
3、扩大肉牛良种是生产高档牛肉和提高生产效益的基础近20年来农业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养猪、养鸡业的迅速发展,都得益于良种的普及。目前中国牛肉业发展缓慢,生产水平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肉牛良种。中国是一个养牛大国,1999年牛存栏量为1亿头,美国存栏为0.98亿头;而牛肉产量分别为467.4万吨和1205万吨;牛屠宰后胴体重分别为147千克和331千克;存栏牛平均产肉量分别为45千克和121千克。存在这种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就是品种落后,中国本地牛种大都是役用牛,体型小,成年体重一般在500千克,生产速度慢,日增重一般在0.5~0.8千克,屠宰率低,一般在55%,整体经济效益差。而国外优良肉牛品种一般成年体体重在1000千克,日增重达1.5~2.5千克,屠宰率高达65%。为了改进本地牛的肉用性能,各地都引进了国外优良的肉牛品种,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对本地牛进行杂交改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牛是单胎动物,繁殖周期长,杂交改良速度较慢,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国外优良肉牛品种的生产水平。今后在继续做好杂交改良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胚胎移植等高新技术,迅速扩大国外优良肉牛品种的比率,应是提高肉牛业生产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或者说是一条捷径。只有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发挥我们的优势。目前胚胎移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很多地方已经走向实用化。比较好的成绩,1头母牛每年可获得20头后代,由此获得的小母牛2年后又可以进行胚胎移植。这样,约经过2~3年的时间,母牛就可扩大10~20倍,经过5~6年的时间,就可以扩大100~200倍,8~9年的时间就可扩大1000倍。如果运用3、4月龄小母牛超数排卵和体外授精技术,经过3~4年的时间,良种弱牛就可扩大100~200倍。
4、进行饲料种植结构调整提高饲料利用率。玉米在收获籽实的同时,还可生产大量的秸秆,目前一般每亩地可生产新鲜玉米秸2000千克。这些秸秆或青贮或晒干,但这种收获籽实后的秸秆粗纤维含量较高,达33%,质地较硬,牛对其的消化利用率较低。如果种植专门的青贮玉米品种,在腊熟初期收获全株青贮,每亩地可收获含籽实青贮玉米3000~4000千克,粗纤维含量仅为20%左右,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生物学产量与传统的籽实加秸秆种植方式相比有大幅度的提高,牛对其的消化利用率也较高。这种利用方式在国外被广泛应用,我省玉米种植面积大,养牛数量也较多,农民对这种种植方式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后应大力推广这种高效种植模式。
总之,养牛确实是一条广大养殖朋友可以选择的一条发家致富的好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