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孙蕾
由于我校正在进行进行信息技术整合课研究,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以下是我个人2009-2010学年的教学反思:《识字1》教学反思
昨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新课,我的教学内容是《识字1》。

完成教学任务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本课虽然是字串教学,但是很有技巧。

需要把课本中的字串连接成完整的短文,并且创设意境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含义。

在我的教学中缺少上述环节,让字串教学变成了干燥的认字,虽然课堂气氛犹在,但确实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我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不断摸索,提高教学水平。

《识字2》教学反思
本课所学的词语大多是描绘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盛大场面的,具有时代气息。

这种词串读起来具有七言韵味。

我利用课文中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首都天安门的场景。

为了更好的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我补充了新中国成立的知识和抗战时期的内容,用来说明新中国成立的不易。

《识字3》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应注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调动他们识字的积极性。

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结合插图,分析“笔”、“尖”、“看”这三个会意字的结构
特点,然后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另三幅插图,并与相应的字对照,分析每个字是由哪几个部件构成的,从而体会这三个字的结构特征。

二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他们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我让他们自学然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学习生字。

本课二个浅显易懂,我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练读儿歌,让他们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并利用插图看到宁宁的马虎大意,借此教育学生做事认真的道理。

《识字4》教学反思
本课我启发学生利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来分析记忆字形。

“苗”是上下结构的字,草字头的横要比“田”略宽,字形才美观。

利用转盘教学同族字提高学生兴趣。

背诵儿歌环节我鼓励同学比赛背诵。

看谁背的快,咬字准。

《练习一》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时最大的难点是《汉语拼音字母表》,背诵方面学生没有问题,但是在音序的书写上不少孩子遇到了困难,尤其不知道在四线格中该如何摆放。

课后我进行反思,学生们没有接触过拼音的大写形式,但是却见过英文字母,所以将其混为一谈。

我想我将会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上有所改进。

《练习一》教学反思(2)
练习二第二课时主要是教学四个成语和一首儿歌,另外还有口语交际“教师节贺卡”。

四个成语主要描述的就是秋天的景色。

传达的信息就是秋风吹在人们的身上,感觉非常凉爽,秋天是个非常宜人的季节。

这首儿歌讲的是秋天的庄稼和果子的收获。

儿歌非常简单,学生们理解起来非常容易。

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

而口语表达这块,因为跟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们说起来也是非常的流利。

《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文中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梁、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我这节课主要教学了秋游的生字,有几个易错的生字,比如“兔,追逐、望”等,我都一一特别讲解,还有一些生字我请同学们先组词,再说话。

课文描述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活动,描绘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动人秋色中的愉悦感受和欢乐心情。

第一课时我主要就本课的生字进行讲解,我让孩子来做小老师,通过他们的预习,请学生来告诉我生字应该如何书写。

例如一些容易出错的生字我就稍加提醒,例如“兔”,不能忘记点,还有“逐”和“望”等。

自我感觉孩子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再见了,北京!》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改编的最新版,结合已经结束的奥运会,传达各国友人对奥运会的依依不舍。

这篇课文的生字词特别多,学生难理解的词语也非常多。

原本准备全部教完的生字也没能在一节课完成,只教了四个生字,这节课主要就是带同学们初读了这篇文章。

尤其是第一自然段,一开始的初读似乎效果不大,我把生字写在黑板上之后又让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多读了几遍。

感觉同学们读起来通顺的多了,但理解还不是很够,看来今后的预习工作还是不能松懈。

《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对话形式的文章,主要通过英英和奶奶的对话让学生了解《静夜思》这首诗的大意和作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静夜思》已很熟悉了,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

但“古诗”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

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这方面的学情,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主要还是生字教学,尤其是“静”中的新偏旁,“青”让孩子知道“青”做偏旁时把竖撇变成了竖,大部分孩子都能牢记,只有少部分孩子还是用以出错,在课后需要进行加强练习,其他生字几乎没有问题。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全诗共4小节。

词句优美,写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游戏,劳动等生活情景。

在教学中我利用了第一课时让学生观看插图初步感悟乡下生活与城市生活的不同。

让他们初步感知到乡下孩子生活的美好。

紧接着就是绳子教学,孩子们掌握得较好。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课,我从“盲”字开始导入,讲解了“盲”的概念和小学生送盲婆婆蝈蝈的意义。

因为是第一课时,主要是生字的讲解。

这节课的生字非常难懂。

其中“邻"和“领”字读音和字形都极其相似,同学们都非常容易混淆。

经过我的讲解,大部分同学能认
真分辩。

也有一部分同学还是有些模糊。

另外“童”字,同学们在组词的时候没有问题,但用“童年”说一句话时,很多同学都把“童年”理解成了“同年”。

我只判断了其对错却没有仔细说明是这节课的失败之处。

其它生字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
本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

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

整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和学生一起写课题,接着默写、复习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将五个词语拼成一株紫丁香,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带领他们再次走入课文。

在学生解决了生字和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大问题:孩子们是怎样在老师窗前栽下紫丁香的?孩子们为什么要把这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把课文串起来进行朗读指导,并在朗读中抓住“踮起”“挂牵”等关键词进行理解感悟,读悟结合,然后再回归全文,配乐朗读,拓展延伸中,我还安排了学生交流赞美老师诗句,最后以指导书写“牵、困”两个生字结束教学。

《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1)
这一课中,我引导学生归纳出如下课文各小节的大意:
1、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

2、达尔文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3、达尔文通过研究发现了规律。

4、达尔文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第二,复述课文。

复述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回顾各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利用一些重点词语,做上标记,教师板书。

为学生背诵奠定良好的基础。

《梅兰芳学艺》反思
《梅兰芳学艺》是苏教版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这一课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

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由于学生对梅兰芳了解比较少,所以我决定从课题质疑入手,首先,我让学生观看梅兰芳京剧选段,然后让学生发言所看到的是什么戏剧,是谁演的。

学生的问题有:梅兰芳是什么人呢?看着书上的两张不同人的图片,起疑问:梅兰芳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他学什么艺呢?然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联系生活,探究寻找答案,抓住关键词句深入领悟勤学苦练的学艺过程。

关于字词的学习,我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自学自读。

在指导写字时我让孩子自己说出怎样记住这些新字,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

可惜讲解时语言不够精炼,有些拖沓。

初读课文后,课文中,梅兰芳苦练眼神的办法是重点,而且在这一自然段中有许多重点的词语很难理解,所以,我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他们引入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设臵成情景,观察课件中鱼儿游动的样子,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例如,在教学“苦练”一词时,我抓住孩子好动、模仿这一特征,试着让同学来学学
文中梅兰芳“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这样的动作,接着让孩子们谈谈做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还好,有的说我头晕了,有的说我的眼睛有点酸……这样小小的一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练习的“苦”和“累”,从而使学生明白了“苦练”的含义。

由于课堂环节没有做到很好的分配,导致时间不够,有些重点内容还未让学生深刻体会,只有放到下一课时进行讲解。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地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

本文根据小鹰的三次学飞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和写法相似,因此,前两部分教学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演课文,体会小鹰两次学飞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础上,转入第三次学飞的教学。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

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课前,我研究教材时对青蛙登上的那部分对话的处理有些拿不定主意,以往,同桌相互演,可是这次我担心演的同学在这短短的表演中体
会不出青蛙累的感觉,坐着看的也只是隔岸观火,没有切身感受,这就不能体会出最后青蛙看到海时发出的惊叹“啊”。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指导朗读是培养语感能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在低年级尤其是这样。

在第一课时加强认读,让学生把课文读的正确、连贯,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必须经过不断地学习、训练,帮助学生切实过好认读关,课上让学生扎实地认读生字词、朗读课文,较好达到了初读的要求。

因此,在第二课时中,我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词,如“很想吃、故意找碴儿、气冲冲、喊道”等,尤其是“故意找碴儿”这一词,它贯穿了全文,文中狼三次找碴儿,教师重点指导第一次找碴儿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狼和小羊不同的语气,接着第二次、第三次“找碴儿”,这里体现了一种层次性。

为了让学生更富有激情的朗读,我制作了狼和小羊的头饰,并让学生加上动作表演,他们读得就更加有滋有味了。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应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因为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底子、自己的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灵活性。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请学生谈谈对狐狸的看法?有人觉得狐狸很“聪明”,他用自己的话语打动乌鸦,让乌鸦开口。

有人觉得狐狸很猾,它为了骗到乌鸦嘴里的肉,尽拣好听的说,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诚意的赞扬,而是在欺骗乌鸦。

有人觉得狐狸很有“耐心”,在乌鸦不理睬自己的情况下,察言观色,一次次改变说
话的内容,直到乌鸦开口。

对于学生自己独特的看法,老师首先给予肯定,但同时也让孩子明白: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食物,而不是靠欺骗。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别人受到伤害,是不可取的,我们坚决不能学习。

《识字5》教学反思
本课学习12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

让学生认识冬季的物候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饽饽生机和生活的情趣。

首先,在教学中注重情景的创设,在黑板上绘制了形象生动的情景图,通过谈话激趣把学生带入了冰天雪地的冬天,接着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语,整体感知韵文。

情景图为学生提供了识字和认识事物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词识字,将字与词、词与图上的事物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说话、朗读的训练。

而读的训练是层层推进的,先是由散乱地读词到有序地读词再到无序地读词,接着是由带拼音读词到无拼音读词,接下来是由读好一个词到读好一串词,最后读好整篇韵文。

《识字6》教学反思
《识字6》这一课选择了祖国的北方草原、东海之滨、南国海岛、西部高原最具代表性的景物串连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篇“准韵文”。

对于这一课的设计,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在欣赏视频、阅读词串的过程中,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理解本课词语,了解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的特征。

上课时,先激趣导入,让生联系旅游过的地方说词联句,然后打开书看图问书上都画了些什么?出示生字卡,学习词串注意词儿之间要停顿。

然后
组男女生比赛读文。

同桌相互介绍最喜欢的地方。

迎着瑟瑟秋风,来到辽阔的塞北草原,娇艳杏花,蒙蒙春雨江南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

再去炎炎夏日下的海岛,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词串吧,可以邀请小伙伴和你一块儿读,也可以加上动作。

《识字7》教学反思
《识字7》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个识字课。

本课是看图会意识字,是本套实验教材编排的第三个看图会意识字课。

教材首先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来揭示会意字的特点:“鸟”是象形字,它们最初的字形就是鸟的简单图画。

“亭”旁有人不走了,要在亭子里歇歇脚,就是“停”;大门里有个孩子用耳朵仔细听,就是“闻”;鸟儿张开嘴巴叫,就是“鸣”。

课文中一首清丽的小诗,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环境,不仅有利于巩固前面所学的生字,而且识字与阅读相互促进,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材料。

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形象思维比较活跃。

当他们看到自己学的这些生字竟和一幅幅图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

一个字就是一幅图,一个字就是一幅图的意思,感觉真是独特。

在图与字的对照学习体验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原本干巴巴的汉字中隐藏着的趣味。

《要好好学习》教学反思
本课的难点就是理解:“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啊!”在理解这句话时,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有的说:参加革命为什么要好好学字啊?有的说:他们打仗哪有时间写字啊!这时我不急着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

而是问:你觉得这2个小八路会写字吗?联系课文第一段想一
想。

从而理解第一层含义,参加革命给穷苦的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接着我让学生说一说认识字的好处有哪些?联系自己,再想一想小八路识字又有哪些用处呢?从而理解认识字,学好文化可以更好地参加革命。

这样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毛主席对小八路的关心。

最后联系现在,毛主席不仅对两个小八路提出了希望,对全国的少年儿童也提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殷切希望。

进一步进行思想教育。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感悟朱德同志的高贵品质,难度似乎大了一点。

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介绍朱德这个人物以及他在课文中所处的环境,从题目入手: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记”三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在此基础上再接着讲读重点段落。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为其逐步培养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课前,我先给孩子们看洪水泛滥时的图片资料,让他们感受洪灾是多么的可怕。

以体会远古时期,天地茫茫,人们所处的痛苦。

于是,当时的领袖“尧”(在黑板上板书“尧”,并告诉他们他是当时的领袖)开始派人去治水,派的是“鲧”。

但是,洪水太凶猛了,“鲧”治理洪水失败了。

后来“舜”继位,他同样也派人去治水,这次他派的是“禹”。

“禹”是谁呢?他是“鲧”的儿子,因为父亲治水失败,所以他下决心要治水成功,所以他吸取父亲治水的经验,开始了治水的道路……后来怎样呢?故事讲到这儿,我停下了。

我问孩子们最后禹成功了吗?让孩子们读课文来接着讲述故事。

最后我告诉大家。

由于禹治水有功,所以他继承了“舜”的位子称为了领袖!通过讲故事,我将学生带入了学习《大禹治水》的课堂中去,学生学得很有兴趣。

《练习5》教学反思
《我长大了做……》取自苏教版第三册的练习5。

要求学生之间说说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

在课堂上,学生一方面要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另一方面要让他们有表达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本课的设计则基于以上两点目的。

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本课出现的情境图是以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几种行业为代表的形象启发学生进行联想。

由于课本中的情境图中一些人物职业并不容易看懂。

因此,我在教学舍弃了课本中的情境图,借助多媒体,搜集了九种行业工作的情境照片。

这些图片与学生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有助于学生激发灵感,打开思路。

2、创设了不同层次的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活动,在课堂上我创设了多个不同层次,由易到难的交际情境。

如:小组互相问一问,教师采访,与同桌说一说,邀请好朋友来说等。

这些情境的创设体现了鲜明的互动性,使得学生在双向互动的实践中提高了
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3、注重在交际中评价。

把评价的过程也列入口语交际活动,让被评价学生与提出看法的同学开成新的交际互动。

这一点,我认为在口语交际课中尤为重要。

教师要尽量利用各种契机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应对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尚需改进的地方,如,交流示范指导有所不足。

学生在交流时,还存在着一些各说各的现象,如邀请好朋友上台这一环节,两位学生都说明了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但是彼此没有交流,没有形成交际。

如果在这一环节之前有一次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示范,再让学生小组与同桌说,最后邀请好朋友说。

这样学生应该不会自言自语了。

此外,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对交际时是否态度大方,有礼貌作评价,如小组代表汇报时,第一个代表,说完了还说了一句谢谢,这本来是一个闪光点,应及时提出表扬。

这样,后面的同学也会注意到这一点,交流时就能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了。

《孔繁森》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让生读文说事例,启发学生说出孔繁森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而理解这篇课文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为了让孩子们对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课前我和孩子们上网收集了一些孔繁森的资料。

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孔繁森的音像资料、图片。

这样,学生对孔繁森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进一步读懂、读透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

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在本课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想像力,让孩子在想像中感受美。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通过想像,学生的说话练习“我仿佛看到了。

”那夕阳在山边腾起大片余辉,浩浩荡荡的黄河涌动万点碎金流向苍茫无际的远方就在学生脑中清晰地展现出来。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了解黄河,句式练习说的黄河,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波涛汹涌、大浪淘天的磅礴气势,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青松》教学反思
二年级孩子对学习古诗还是比较冷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一开始教学,我适当修改了一下教案,改为诵读大赛,比比谁积累得古诗多,并给予奖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由于这首诗大部分学生已背诵,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诗的意思。

对诗意的理解,我想,如果孤立地去品析,往往是领会不深。

为了突破重点,课前我给学生读了两篇文章《冬》、《岁寒三友》,学生对青松这一形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自己当作小诗人,处在诗的情境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被激活了,这样青松坚强、高洁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自然常识故事,叙写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