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间舞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舞》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30104 【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专业(三年制)大专【开课学期】第3-5学期【学时数】总180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高国华、邢令果、杨绯 2011年3月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金暄、杨绯 2011年6月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性质:

经过不断探索、改革,深入民间,吸取当地艺人风格特色,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再结合学院“为河北文化事业培养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人才”的办学目标,我们将河北民间舞课程定位为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重点专业——舞蹈表演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

其教学对象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基础的高职二年级学生。

其先导课程为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同步课程为中国民族民间舞,后续课程为剧目排练。通过这样的课程组合,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一定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民族民间舞到的相关特色,以中国民间舞蹈为核心,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剧目。

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将原生态体验、课堂教学、剧目创作、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贯穿专业教育的整个过程。通过这四个教学环节,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河北民间舞蹈文化,保护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学生深刻的了解并掌握昌黎地秧歌、井陉拉花、沧州落子舞的表演技能、提升艺术素养、展现舞种风格,进而掌握运用表演手段,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综合能力。

(2)课程作用:

1.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的了解河北民间舞——昌黎地秧歌、井陉拉花、沧州落子丰富的历史渊源及传承与发展。

2. 吸收相关专业的艺术元素,训练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舞台表演能力,更好地发扬河北民间舞特有的风格优势,有效的体现民间舞的艺术特征,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 加强舞台表演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编创能力和技巧运用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文化市场需求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1. 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创新河北民间舞蹈

目前我省民间歌舞达146种,其中昌黎地秧歌、井陉拉花、沧州落子流传甚广,影响较大,最具代表性,这三个舞种均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我省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训练价值。本课程将这三部分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其不断深入探索改革,吸取了当地艺人风格特色,在借鉴高质量、高水平的经典剧目(如:《放风筝》、《跑驴》、《金牛响铃》、《茉莉花》、《丰收板舞》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新。

2. 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

从2006年精品课立项后,我们在发扬原有专业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按照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

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河北民间舞教学实行了进一步改革与创新。采取边建设边实践的方法,从课堂整合入手,把基础动律体态训练,主干动作及短剧训练,综合组合训练相结合,同时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形成了“四点一线”的课程结构模式,即原生态体验、课堂教学、剧目创作、艺术实践等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作用,使学生具备准确表现人物情感的综合能力,适应文化市场的需求,较快的进入工作状态,进行剧目的创编和表演。

3. 强化舞台实践,提升职业能力

河北民间舞教学自始至终贯穿着实践教学。

(1)在课堂实训环节中,加强综合性、表演性组合及风格特色的训练,鼓励学生相互启发引导。做好教师的教案设计,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及时组织教学研讨,提出具体改进方法,始终强调舞台表演意识的培养。

(2)在剧目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并加强不同人物性格的塑造,鼓励师生原创剧目。近年来我系师生创作的以河北民间舞为素材的剧目有:《花舞情》、《桃红杏饿》、《疯秧歌》、《七巧灯》、《亲兄热弟》等。

(3)在全真的舞台实践中,注重培养演员的舞台感及与观众相互交流的现场感。加强学生实践演出,安排教师、学生、观众观看指导或交流,并组织学生参加现场评议,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鉴赏分析评论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河北民间舞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中的专业技能课程之一,本课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广泛影响,是我院的特色课程。通过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河北民间舞蹈三大主干教材中幽默、风趣、柔美、细腻的人物性格和高雅深沉、刚健柔美动、外刚内韧作韵律。从而更好的弘扬和传承河北民间舞蹈文化。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学期

题目

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学时

第三学期昌黎秧歌基础训练

1.扇花训练组合

2.韵律训练组合

3.体态组合

4.综合秧歌组合

要求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了解

其风土人情与动作的关系。昌黎地秧歌

产生于河北冀东,有着广泛的地域性和

代表性,即诙谐又洒脱:其韵律特点反

映了当地人民乐面向上的精神风貌。主

要动作是:片闪、抖翻、帖扛、掌扛扇

花的灵活运用以及脚下步伐的配合。

16节

沧州落子基础训练

沧州落子扇

1.动律训练

2.扇花训练

3.撇扇训练

4.综合组合

通过以上组合的训练,使学生较地

掌握“沧州落子”的风格和特点。由屈

膝、拧腰、腆腮三个因素构成,通过训

练使学生达到行进时的蛇形曲线和身体

上下起伏的波浪式曲线,并在形体表现

能力和表演能力上都得到了提高

20节

第四学期(女班)沧州落子板

1.慢板基本训练

2.中板基本训练

3.快板基本训练

4.板综合组合

(男班)沧州落子鞭

1.动律组合

2.步伐组合

3.综合组合

沧州落子部分:通过组合的训练,

在学生掌握了落子的基本体态屈膝、拧

腰、腆腮的同时,加入道具的运用,加

强学生对节奏的反应能力,在表现能力

和表演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高。

30节

井陉拉花基础训练

1、基本动律组合

2、步伐训练组合

3、大拉弓组合

4、渔家乐组合

5、雁南飞组合

井陉拉花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既刚

健又柔美,既热烈又以苍凉的艺术特色,

它的主要动作是“拉”,还有“推”“蹲”

“翻”“拧”和“倾”等,这些动作共同

形成了拉花以刚为主,刚柔相济的艺术

特点。

42节

第五学期河北秧歌综合训练

1.昌黎秧歌综合训练组合

2.沧州落子综合训练组合

3.井陉拉花综合训练组合

4.双人组合训练

5.综合表演型组合

1.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河北秧歌风格

特征。

2.训练学生的课堂反应,充分挖掘学生

的表演潜力。

3.通过课堂综合性组合的训练缩短教室

与舞台的距离,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72节

(一)教学条件:

学院实训环境与条件突出,现有配备专业灯光、音像等演出设备的400平方米剧场一个,300平方米音乐厅一个,共计7500平方米的排练场27个。除此之外,还有相关的电钢琴教室、视唱教室、计算机电子音乐制作室等辅助实训设施。

学院剧场、音乐厅等实训场地均按照正式演出要求进行装备。到2008年,上述两处场地已经可以承担专业舞台演出的任务。在本专业的各项实践、实训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全真的演出环境,使学生能够获得专业的演出经验,并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以感悟原生态民风民舞为初始,技能及综合训练为基石,剧目创新为中枢,艺术实践为终结的四个教学环节,实施以下教学方法:

1. 感悟原生态民风民舞为初始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搜集各种河北及汉族的民乐、民歌、民间故事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从中了解民乐的“感”、民歌的“情”、民间故事的“魂”,从而激发学生对河北民间艺术的“爱”。

2. 技能及综合训练为基石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道具的运用,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单一动律到动作短句、单一组合到综合表演组合的一整套循序渐进的训练体系,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 剧目创新为中枢在剧目训练中,以学演传统剧目为基础,编创新的教学剧目,并逐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经典剧目,既保护了传统的民间艺术,又对原生态的民俗文化进行创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