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共守麦田——《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忘初心,共守麦田

“混账”,这或许是我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下简称《麦田》)后记忆最深的一个词了。小说里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几乎会在所有讨厌的事物前加上这一个词,而他几乎讨厌所有东西:他的学校、室友、老师、击剑队、酒吧里弹钢琴的人、电影……他打架、抽烟、酗酒、嫖妓,看上去无恶不作,消极堕落。他因五门功课中的四门不及格而被学校开除,但他不敢回家,于是在和室友打了一架之后独自前往纽约。小说描写了他离开学校到纽约的三天时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感。

刚开始读《麦田》的时候,我对霍尔顿并无好感。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风度翩翩、风华正茂,本应积极向上、青春阳光。但霍尔顿却是玩世不恭、自暴自弃,而且特别容易暴躁和焦虑。总之,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叛逆的问题少年。

但读到后面,我对他的看法慢慢改变了。他虽然讨厌很多东西,但这些都是虚伪的、“假模假式”的。比如他讨厌的校长先生哈斯,见到开了汽车来接孩子的家长就跑来跑去和他们握手,要是学生的父母穿得粗俗又朴素,就只和他们握一下手,然后假惺惺一笑,接着又去和别的父母讲话;再比如同学阿克莱,喜欢拿别人的私人东西,又肮脏邋遢不拘小节;还有口头表达老师文森先生,一直主张统一和简化,而且还喜欢在学生演讲时提醒“离题了!离题了!”,但霍尔顿认为有些东西根本没法简化统一,并且不应该在别人讲得起劲的时候打断别人……

他离开了学校,以为离开了一个虚伪的地方,却到了纽约这个更加扭曲的世界。在这里,他见到了无数虚假变态的人:穿戴女装的男人,互相朝对方身上喷水的男女,勒索敲诈的妓女,假情假意的女友萨丽,企图对他下手的同性恋老师……他们假模假式,忸怩作态,让霍尔顿感到惊恐和恶心。

他讨厌这些人,但是他发现似乎周围全是这种人,他发现,他看到的,好像就是这个真正的社会。于是他抽烟喝酒,出入酒吧、夜总会等场所,努力想要融入这个已经被腐蚀的社会。但是他又在苦苦挣扎,一心想要坚守内心本来就应有的纯真和善良。所以他才会关心冬天公园浅水湖结冰后鸭子和鱼的境遇;所以他才会为只捐了十元钱给修女而沮丧;所以他才会关心勒索他的妓女怎样像普通人一样去商场购物;所以他才会想方设法为最爱的妹妹菲苾买她最喜欢的唱片;所以他才会偷偷擦掉别人写在学校墙上的一些淫秽的话语避免给孩子们瞧见;所以他才会说:“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

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他已经发现,成人世界就是万丈的“悬崖”,一旦跌下去,便会自甘堕落。所以,他想成为一个守护者,守护那些还未被污染的孩子们,防止他们乱跑乱撞而误入歧途。孩子们所尽情奔跑的麦田,在微风吹拂下泛起层层金色的麦浪,在同样是金色的阳光的照耀下,成为圣洁的净地。

小说的最后,霍尔顿和他的妹妹玩着旋转木马,虽然天下着大雨,但是他感到那么快乐,他甚至想大喊大叫。经历了那么多之后,我想,霍尔顿想要的就是这么简单地生活,和挚爱的亲人一起。而之后他怎样生了一场病,要去什么样的学校,怎样看的精神分析医生,小说里都没有详细描述。他是就此妥协于现实,还是继续坚守自己的梦想,我不得而知。

读完整本书后,我终于明白为何广大青年学生对这本书如此青睐。

《麦田》里所描绘的社会,是一个已经腐烂、堕落的社会。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享受到了感官上的快感,却慢慢失去了精神的自由和快乐。人们迷失了自我,泯灭了自我,沦落了自我。而霍尔顿,既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又是这个社会的反抗者。他在这两个角色之间苦苦挣扎、辗转反侧,导致精神的压抑甚至是崩溃。他是痛苦的,孤独的。

而与霍尔顿年龄相仿的青少年们,同霍尔顿一样,叛逆、自我,不愿受到束缚,不愿与社会上那些假模假式的伪君子同流合污。而霍尔顿没有目的的反抗,更是让他们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他们视霍尔顿为偶像、英雄。

小说是在二战后的美国这个大环境下创作的,当时美国特别是纽约的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变得物质,人们变得虚假,精神世界一片空虚。为了讽刺当时物欲横流的社会,塞林格才写下《麦田》。

而如今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麦田》中所描绘的社会在今天看来或许有些过于夸张,但我想,它在某种程度上仍能很好地反映当今社会的问题,不仅是美国,中国社会也一样。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现在在中国,贪污腐败的现象非常严重。虽然政府近几年严查严打,不良风气有所遏制,但是腐败好像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已经深入人心了。比如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考上心仪的学校,家长首先想到的不是和孩子一起寻找原因并激励孩子继续努力,而是怎样能找人托关系、走后门。再比如,在有些公司能够被升职提拔的,不是那些真

正有工作能力的人,而是那些能陪老板喝酒喝得开心的人。似乎所有人都在追名逐利,都在逐渐被消磨得左右逢源。

记得以前在家里和家人们有过一次辩论。我极力反对走后门、托关系,而家人们却将其视为一种灵活处事方式、一种社会的生存法则。他们还表示,这就是现在的社会,你是无法改变的,你只有改变你自己;其他人都这样做,你不这样做,就不公平,就会吃亏。我立即表示,我至少问心无愧。但我的家人却说,问心无愧能当饭吃吗,你看那些乞丐,他们绝对问心无愧,但是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我开始感到害怕了,这就是我所生活的社会。在这之中,有多少人能够保持自己的清高呢?又有多少清高的人能有好的结局呢?

而我自己,口口声声说反对,但有时候也会找关系,像是生病之后找人不用挂号排队啦,办什么手续找人可以省去很多程序啦。因为这确实省时省力,尽管在心里是拒绝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像极了霍尔顿。

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当利益当前的时候,人们会使出浑身解数去获取它,甚至不择手段。慢慢的,这竟然成为了社会的法则、生存的定理。人们渐渐淡忘了自己的初心,磨平了自己的棱角,融入到社会的大潮中。或许有一天,有些人会清醒过来,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活得很累,活得很假,好想回到原来那个自己,就像霍尔顿和妹妹一起玩旋转木马一样,简单但快乐,平凡却真实。但是,他们会意识到,已经回不去了。

现在我所生活的大学校园,就好像书中的那一片金色的麦田,还保持着自身的宁静和纯洁。和同学、老师的感情都是纯净的,毫无杂质。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利益,只有真心和实意。所以,有时我会萌发不想长大的想法,我想永远地留在校园里。我害怕迈入社会,然后被迫放弃无畏的反抗。我更害怕的是,有一天,连这仅存的麦田也会失守。

我承认,这或许有点太杞人忧天了,而且自己的想法有些幼稚和懦弱,但我曾经确实不止一次地想到这些,并且对此感到惶恐和迷茫。

当然,我不是霍尔顿,我不会焦虑,不会暴躁,更不会精神崩溃。我一直使自己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看待问题。虽然现在的社会存在着诸多问题,虽然有很多人还在一味地追求名利和感官享受,但我还是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能够慢慢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能够携手解决。

我所希望的是,霍尔顿所想守护的麦田,能够一天天地扩大,边缘并没有悬崖,在麦田里的,也不仅仅是小孩子,还有大人们。大家一起守护着麦田,一起奔跑,一起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