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学校德育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做好学校德育工作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全面贯彻这一教育方针,培养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我们在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必须切实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针对新世纪人才的培养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寻找德育的有效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健康的成长。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
一、找准“切入点”,在“教学”中育人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正常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因为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加强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加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同时对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基本国情的教育也不能忽视。以上的德育工作并不能靠单一的灌输,而是要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进行渗透教育。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地安排每一节课,精心地设计每一个知识点,认真地挖掘并利用各科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恰到好处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比如:在课上,教师通过山河大川、物产资源、风土人情等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教育;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中华健儿为国争光的典型事例,激励学生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在数学课上,可通过中外著名科学家对人类文明事业发展的巨大贡献,吸引学生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的理想教育;在语文课上,教师则可以通过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歌,一句句名言警句,去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容古今中外,纳五湖四海。”;在教学教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来达到育人的目的,教师所讲述的道理绝不能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有情感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个人的意志和行动,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二、找准“结合点”,在“活动”中育人
学校是学生的乐园,是学生成长的天地。学校的德育必须注入新的生机,过去那种就教育谈教育的“刻板式”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如今的教育对象了。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学校应广泛开展丰富的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受到多种教育,尤其是对学生的德育。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其一,我们可抓住重大节日,在庆祝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以及“五四”、“一二九”等节日都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为此,我们可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音乐会等活动,讴歌祖国在党的领导下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使学生抚今追昔,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其二,我们可以开辟课余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在正常的教学时间以外,可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从中开阔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如举办书法小组、绘画小组、学生乐队、电脑小组等,使学生纵横驰骋于艺术的殿堂之中,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其三,学校还可以通过队日活动、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形式,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同时,在校园里也可以开展塑造灵魂的“五个一工程”活动,即让学生每人读一本好书,学唱一支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新歌,做一件有益的事,看一部好电影或电视剧,写一篇赞美祖国的文章。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三、找准“着眼点”,在“环境”中育人
环境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和影响是很大的。从社会大环境上讲,青少年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现象的影响,其中积极健康的东西将会给学生带来好的教育,而那些消极的、庸俗的乃至下流的东西也会自觉不自觉地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分辨能力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其思想很容易受到侵蚀。因此,加强学校环境的建设尤为必要。
那么如何建设学校的环境呢?首先,应当是在教书育人上作文章。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下功夫。《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约束学生日常行为的准则,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步入健康人生的“经典”。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同时少先队组织更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在全体学
生中促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知法守法的良好风尚。另外,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墙报、板报、标语、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大造舆论,及时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目的。同时,可以定期邀请先进人物、模范人物、老红军、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给学生做报告。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能结合时代精神在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使学生真正成为祖国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四、找准“衔接点”,在“实践”中育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寻找衔接点,开辟生产劳动与社会活动的新途径,坚持实践育人,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好处。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祖国培养人才。这一新世纪的宏伟工程,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如果还是让学生一味地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不去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社会财富的,这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尽全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全能”的才。
总之,对学生进行德育,绝不能靠单一的说教,需要我们积极创新的教育的方式,努力拓宽教育的渠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辱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