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物价上涨原因和相关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前物价上涨原因和相关矛盾
时间:2011-03-25 15:40 来源:深圳广电集团近几个月来,我国民生用品除公交服务、电子产品等少数价格未变甚至下降外,普遍呈上涨趋势。
近几个月来,我国民生用品除公交服务、电子产品等少数价格未变甚至下降外,普遍呈上涨趋势。
2010年全年消费物价指数(CPI)呈前低后高趋势,平均同比上升3.3%;全年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上涨5.9%。
在这一轮价格上涨中,食品类和居住类的价格上涨起了主导作用。
据测算,2010年,食品类上涨7.2%。
居住类上涨4.5%,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对CPI的贡献率约占90%。
目前看来,价格上涨的势头还非短期可止。
2010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在这“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一、当前物价明显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提出了科学的货币流通公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次数=流通中的货币总量。
20世纪美国
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也提出了类似的通货膨胀理论模型,他认为,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而与意识形态无关,“通货膨胀是发生在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品增加的速度,而且每单位产品所配合的货币量增加得愈快,通货膨胀就愈速”。
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当前物价明显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
首先是巨额外汇储备的人民币占款。
我国外汇储备从2006年的1万亿美元猛增至2010年底的2.8473万亿美元,4年间净增1.8473万亿美元。
按平均7.2∶1汇率计算,即投入市场约13.3万亿元人民币。
其次,为应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及时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政策,投入巨资“救市”。
2009年
除投入4万亿财政资金外,还增加了9.6万亿信贷资金,其数额之大几乎超过了上年新增贷款额5万亿元的1倍;2010年又继续新增贷款7.95万亿元,虽比上年少增1.65万亿元,但仍超过2008年新增5万亿的59%。
如此巨额资金投入市场,对缓解金融危机,刺激经济迅速复苏和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加也造成了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
仅就广义货币(M2)来讲,2007-2010年各个年末余额同上年
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6.73%、17.79%、28.42%、18.94%,都分别
大大超过了同年GDP增长的幅度:11.4%、9%、9.2%、10.3%(历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
)。
其中,特别是2009年,国家为刺激经济、保证增长,M2破天荒地同比增加28.42%,大大超过了同年GDP增幅19.22个百分点,紧接着2010年供应量又继续大幅上升,到12月M2余额同比增长18.94%,仍超过同年GDP增幅8.64个百分点。
从货币供应量的绝对额来看,2010年12月M2的余额高达725774.05亿元,约合近11万亿美元,而美国同期货币供应量M2只约8.8万亿美元,我国GDP只相当于美国的1/3,货币供应量却超过美国1/4。
如此多的货币不可避免地促使物价上涨。
不仅如此,西方各国政府为摆脱金融危机纷纷增发货币,对我国也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
2008年,西方各国投入数以万亿计的美元、欧元,大大增加了世界市场的流动性,从而推高了全球物价水平;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又两次推行大规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首次实行量宽政策,购进总额1.5万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抵押证券、“两房”债券;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又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计划到2011年6月共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
由于美元占据世界储备货币的霸权地位,美国增发的货币很大一部分迟早会流入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寻求更高回报,使新兴国家面临货币汇率上升压力,制造资
产泡沫,推高商品价格。
流入我国的“热钱”活动就是其表现之一。
据估计,近两年来有上千亿美元的
“热钱”涌入股市、楼市、农产品等领域兴风作浪,干扰我国经济。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10年5月25日公布的数据,仅从该年2月开始查实的流入我国的“热钱”就有73.5亿美元,比上年的35.4亿美元增加1倍多。
估计同年10月隐藏在我国贸易额下的“热钱”还有178.5亿美元,以及囤积香港正待涌入的“热钱”6500亿港元。
不难理解,这些“热钱”的涌入,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物价上涨。
二、造成当前物价上涨的非货币因素
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除了货币供应量过多以外,还有如下重要因素需要分析。
1. 国际能源价格上涨。
能源是一切生产企业都必需的燃料和重要成本构成因素。
我国目前消费的石油约一半需要进口。
2007年进口的原油、成品油达1.8亿吨,2010年更增至2亿吨以上。
因此,国际油价的涨落对我国影响很大。
国际油价2003年初每桶为37美元,但随后受美伊战争和美元贬值的影响,到2008年曾涨至每桶147美元。
接着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曾急剧回落到每桶约50美元。
但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美元超发贬值,国际油价迅速回升。
尤其是
2011年初以来,西亚、北非地区不少国家政局出现动荡,导致国际社会对石油供应的担心,国际油价急剧上升。
2月份,国际油价已重新突破每桶100美元的关口。
在油价上涨的同时,与石油有互替关系的电、煤等能源的价格也随之上升。
例如2010年3月国际炼焦煤的价格同比上涨55%;我国去年的煤炭价格亦大幅上涨,在10月份就比上月上升50%以上。
2. 国际矿产价格上涨。
矿产品是钢铁、金属产品的主要原料和主要成本因素。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钢产量最大的国家,2009年粗钢达5.678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7%。
但我国铁矿石十分缺乏,有一半以上需要进口,而且从2003年开始就成为了世界进口铁矿石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进口总量的25.9%,2009年进口6.28亿吨。
由于国际铁矿石受三大国际垄断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和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公司)的垄断和各需求国家的竞购,甚至国内各钢铁公司之间也相互抬价竞购,使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甚至不断攀升。
据计算,2001-2008年我国铁矿石的进口价格上涨了3倍多。
2010年4月以来,铁矿石价格谈判协议的有效期由1年缩短为1季,这可能使价格进一步上升。
铜是工业企业的又一重要原料,它可用于管道、供暖、电线和通信缆线,
是我国每年需要进口的重要物资之一。
由于世界最大产铜国智利在2010年初发生大地震,使铜价上涨
4.5%,达到每吨7522美元;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各国对铜的需求增加,加之去年冬智利发生工人罢工,都进一步推高了铜价。
据报道,2010年6月以来的三四个月之间铜价飙升约50%。
3. 国际粮价上涨。
我国本来是一个人多地广的农业大国,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需求快速增加,对耕地形成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我国人口增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需求在日益增加,这一矛盾的存在导致我国粮食依赖进口的比例日益上升。
有关资料显示,1960-2000年,每年进口的谷物占全国消费量的比例未超过5%,而新世纪以来,却上升到约15%。
据农业部2010年8月3日公布的数据,当年1-6月,大米、玉米、小麦和大麦等谷物进口量同比增加60%。
其中玉米进口量同比增加26.3倍。
在国际“脱石油”的潮流下,粮食作为生物燃料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近年美国40%的玉米、巴西产的50%粗糖都被用作生物乙醇的生产原料而耗费了。
另外从供给方面来看,位居世界第三的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去年因遭百年一遇的旱灾减产而不得不进口谷物。
这就势必导致国际粮价上升。
英国《金融日报》2010年8月15日的一篇文章透露:2010年7月份国际小麦价格上升50%;《日本经济新闻》2010年12月12日报道:目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持续上升,与同年
4月初相比,玉米等主要粮价已普遍上涨5至7成。
2011年1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2010年12月国际粮食价格指数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国际粮价大幅上涨,我国进口的粮食价格自然会随之上升。
不仅如此,在国内粮食市场上,还由于外资进入后垄断、操纵市场也促使价格进一步上涨。
如去年8月1日,在江西某县,当早稻刚上市,该县国有粮食公司和中央储备粮直属库还未入市收购的情况下,某国际粮食巨头就抢先挂牌抬价收购,每百斤出价98元,既高于去年国家制定的每百斤93元的最低收购价,也高出去年同期江西早稻的平均收购价。
随着粮价上涨,相关食品乃至蔬菜等农产品也会应声上浮。
4. 工资成本上升。
随着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打工者的名义工资也必须增加,否则实际工资就要下降。
例如,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已从2010年7月开始由每月800元增至960元,增幅达20%。
政协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会议于2010年7月9日通过的《关于提高企业一线职工收入水平的建议案》中还明确提出,应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CPI联动的调整机制。
随着出口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发展,工资成本也会有上升趋势。
据计算,我国从1980年到2001年之间,加工贸易出口占全部贸易出口的
59.2%。
加工贸易产品出口,实际上是一种劳动力输出,只不过是以产品为载体的间接的劳动力输出。
我国作为一个开放型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工人工资总体水平很低,2002年每小时仅0.67美元,同年美国为15.29美元,为我国的22.8倍。
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差距趋于缩小,如到2004年,美国仅为我国的18.2倍,即我国工人工资平均每小时已由0.67美元增加到0.84美元,增加了25%以上。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国大量的出口贸易产品特别是加工贸易产品是靠大批农民工进城来完成的,从而必然日益形成城乡劳动力的相对紧缺,促使工资上升。
加之,近年来我国一些外资企业劳资纠纷增加,迫使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
有媒体报导,2010年初以来,我国工资上涨加速,各省的最低工资已经平均上调了15%-20%。
工资成本普遍上涨,自然会推动产品价格普遍上升。
总之,工资上升主要是物价上涨的结果,但也是物价上涨的一个原因。
我国当前物价普遍上涨的原因,无论是货币供应量过多,还是国际能源、矿产、粮食价格上涨和国内工资成本上升等,基本上都直接或间接地与2008年国际金融有关。
可以说,我国当前的物价上涨与美欧各国出现的大量失业、债务危机,甚至罢工游行、抗议示威等社会乱象一样,
本质上都是2008年危机余波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还具有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性质。
三、当前各种相关矛盾现象的分析
在我国目前出现物价较快上涨的情况下,还出现了与之相关的矛盾现象,往往令人疑惑不解,这里不妨进行简要分析。
1. 物价上涨与较高失业率并存的矛盾
按西方经济学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是反向变化的,但我国目前却存在着二者并存的反常情况,即在通货膨胀的同时,失业人口并不见减少。
原因在于我国正处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的过程,原在农村潜在的大量过剩劳动力涌向城市,大大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而城市公有制经济在近年的改革中又有一些工人下岗失业;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一些企业破产,这就形成了较高的失业率和规模较大的失业队伍。
2009年以来,虽然在政府强力干预下,我国经济复苏很快,失业情况有所缓解,但新增的就业人数基本上只够容纳新增的劳动力,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过去积存的失业量。
因此,我国出现了物价上涨与较高失业率并存的状况。
2. 产能过剩与物价上涨并存的矛盾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的情况是相当严峻的。
按市场规律,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物价将趋于下降或稳定,至少不会快速上涨。
然而我国恰恰是在这种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物价上升。
原因何在?这需要从价格上升的产品组成结构予以分析。
一方面,如前所述,这次物价上涨虽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形成。
2010年1-10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对同期CPI上升幅度的贡献率高达74%,而这些价格上涨的食品行业一般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相反,有些食品如蔬菜却因季节等因素还有供不应求的情况;另一方面,我国产能过剩的行业主要是属于工业基础性的原材料行业,如钢铁、有色金属等,这些行业虽然产能过剩,但其进口的矿石原料却受国际价格上涨的影响很大。
即它们产品的价格上升具有输入性的特点,而且这些行业的产品一般是居民消费品的上游产品,其价格上升迟早要影响消费品价格上涨,从而形成全面物价上涨。
3. 人民币汇率上升与物价上涨的矛盾
按照西方均衡汇率理论,如果一国物价上升,该国货币汇率就会下降。
而我国从2010年6月19日新的汇改以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6.8︰1上升到去年末6.6227︰1,半年多上升了
2.68%;与此同时,CPI由7月的
3.3%上升到11月的5.1%,
即上升55%。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两头在外为特征的经济结构,人民币汇率一旦大幅度上升,就会使大批外向型企业经营困难、工人失业。
我国GDP对外贸的依存度超过60%,比美、日等发达国家还要高出得多。
因此,汇率的剧烈变动,必将使我国经济遭受灾难性的后果。
西方国家以解决国内严重的失业问题为借口,迫使人民币升值,希望造成我国经济混乱、企业破产,然后乘机大肆收购,最终实现其控制掠夺我国经济的目的;同时还会使我国2.8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贬值。
要从根本上摆脱国际垄断资本通过汇率对我国经济的掠夺和破坏,就要调整我国目前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经济结构,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建立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逐步调整汇率,以确立公平合理的汇率水平。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一国汇率上升与通货膨胀并存,在一般情况下看似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又有其相互促进、共生共存的一面。
在我国目前具有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经济结构下,难免与其他国家发生贸易摩擦,以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日增。
在已形成汇率上升预期的形势下,国际“热钱”大量涌入,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
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便采取加息等紧缩货币政策,这又可能进一步引诱“热钱”涌入,进一步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
“解铃还需系铃人”,摆脱此恶性循环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同时加强金融监管,严防“热钱”流入作乱。
从上述三种矛盾现象的分析中进一步看出,我国当前物价上涨的各种原因或多或少都与国际金融经济危机有关。
要从根本上控制物价上涨,防止通货膨胀,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入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