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及其成因与资源(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及其成因与资源(2)
胡经国
五、南海矿产资源
㈠、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据报道(20120529),南海蕴藏有5万亿吨以上的锰结核,大约3100亿吨镁,170亿吨锡和铜,29亿吨镍及锰,8亿吨钴,5亿吨银,800万吨金,60亿吨铀,250亿吨重水等比陆地丰富得多的矿产资源。
西南中沙群岛海底蕴藏着大量包括铁、锰、铜、镍、钴、铅、锌等数十种金属元素和沸石、珊瑚贝壳灰岩等非金属矿产,及热液矿床。
1986年和1988年南海调查资料显示,在水深1500~1900米的宪北海山、珍贝海山和双峰海山地区发现钴结核资源。钴结壳厚度一般为1~3厘米,最厚达4~5厘米。
1984-1987年间的海底矿产资源详查,确定北纬14°~21°31ˊ,东经115°~118°,水深2000~4000米海底为锰结核富集区,集中分布于中沙群岛南部深海盆至东沙群岛东南和南部平缓的陆坡区地带,锰结核直径一般为5~14厘米,是锰结核富集区。
南海诸岛磷矿厚度为10~100厘米,总储量约为200万吨。除了东沙群岛储量60万吨以外,西、南、中沙群岛储量约为140万吨;其中西沙群岛储量高达100万吨,南沙群岛储量为30多万吨,其他各岛屿储量约在10万吨左右。
㈡、石油天然气
南海是世界上主要的沉积盆地之一,发现有37个沉积盆地具有聚油气的地质条件;总面积约为5000万公顷,约为西欧北海产油区面积的6倍,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油气储存区;已探明石油储量6.4亿吨,天然气储量9800亿立方米。
根据1994年完成的全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南海石油地质储量约在230~300亿吨之间。南海海底至少可以找到250个油气田。其中有12个可能成为大型油气田,总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为200亿吨,天然气储量约为4万亿立方米,是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海北部陆架油气聚集区和南部巽他陆架油气聚集区,以及中沙群岛海区一带。南海海底蕴藏有大量的可燃冰,其资源量约为194亿吨油当量。
南海油气资源分布
油气聚集区主要储存油气的盆地
南海北部油气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
南海中部油气盆地中沙盆地
南海南部油气盆地曾母盆地、礼乐滩盆地、南华礁盆地、西巴拉望盆地
另据报道(20120507),中国网5月7日讯南海(South China Sea)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南海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整个南海盆地群石油地质资源量约在230~300亿吨之间,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约为16万亿立方米,占中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其中70%蕴藏于153.7万平方公里的深海区域。
据报道(20131221),根据以往的消息披露统计,由美国人帮助越南,菲律宾在南中国海勘探开发的石油储量超过了500亿吨。这与中国27亿吨储量的大庆油田相比,接近20倍。
据报道(20160921),南海海底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蕴藏丰富,据初步估算海底石油蕴藏量达200亿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数据显示,南海海域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大约有180个。南海石油地质储量大约在230~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的1/3,被称为“第二个大庆”。仅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在这个区域内,一半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布在中国所主张管辖的海域之内。同样,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阶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覆盖;这些沉积物与中国北部湾、海南岛的新生代沉积物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据报道(20181212),南海油气总量500亿吨,堪称第二个波斯湾。据美国能源信息署估计,南海蕴藏的石油储量在500亿吨以上。中国南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华友介绍,在中国南海传统疆界线内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3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达15万亿立方米。
㈢、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
据报道(20170520),目前中国已探明可燃冰资源1000亿吨石油当量,其中8成在海洋。在中国南海探明的可燃冰储量相当于700亿吨石油,足够中国用100年以上。
据报道(20110108),中国南海发现大面积可燃冰,储量约为194亿立方米。有关报告显示,我国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为扩散型,富集在稳定带下部BSR之上。研究人员在140平方公里的钻探目标区内,圈定出11个可燃冰矿体,含矿区总面积约为22平方公里,矿层平均有效厚度约为20米。预测储量约为194亿立方米。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据。科考人员对可燃冰样品所做的气体组分及同位素分析表明,钻探区可燃冰富集层位中的气体主要为甲烷,其平均含量高达98.1%,主要为微生物成因气。
据报道(20190801),2007年6月,中国科学家在南海北部海面下200米处,首次发现了面积约为430平方公里的可燃冰矿藏。据初步勘测,南海北部可燃冰的远景资源量约合100亿吨石油当量。在西沙海域也已初步发现可燃冰分布面积5242平方公里,其资源量估算可达4.1万亿立方米。仅这里的可燃冰储量就已达到中国陆上石油总储量一半左右的当量。
六、南海的形成
据报道(20191221),南海平均水深为1200米。其中央深度超过三、四千米的深海盆地底部为玄武岩,为大洋地壳。为揭示南海的形成奥秘,科学家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由于南海海水太深,海底玄武岩上还覆盖有上千米的沉积物,因而深海底的大洋地壳很难采样,除非用大洋钻探船打钻。科学家们一般使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从船上间接测量海底几千米深处岩层的物理性质,用假设的模型进行推断。直到两年前,南海的形成历史就是这样间接推测出来的。
2014-2018年,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在南海深海盆12个站位打井。其中有6个钻井钻到了大洋地壳的玄武岩,结果否定了原先的假设。在直接证据的基础上,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关于南海成因的新认识,并且发表在一期《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它是一组由六篇文章组成的“南海大洋钻探” (“The South China Sea Ocean Drilling”)专题。
㈠、南海不是小大西洋
世界上研究深海盆形成的基地在大西洋。所谓海盆形成就是指大陆岩石圈破裂,从深部涌出岩浆形成玄武岩的大洋地壳。在国际大洋钻探历时50年里,有22个航次用来探索大西洋的张裂,并且发现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岩浆从地幔深处上涌导致陆地岩石圈破裂,属于富岩浆型;另一类是大陆岩石圈拉薄,海水从破裂的地壳渗入地幔顶层,地幔的橄榄岩风化为蛇纹岩,变得容易破裂,然后才是岩浆涌出形成洋壳,属于贫岩浆型。在大西洋建立的海盆形成模型在全球广泛应用,是海盆形成的样板。
关于南海的成因,二十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属于大西洋的贫岩浆型。因为从地球物理测量的结果看两者十分相像,只不过南海的时间短、范围小,相当于一个小大西洋。但是,中国科学家提出,要在南海打钻探索其成因。因为,科学家只在大西洋经过大洋钻探验证其模型,迄今还是个孤例。大洋钻探计划选择来南海打钻,就是为了检验大西洋模型的普适性。
钻探的结果出人意料。南海并没有打到预期中的蛇纹岩化地幔岩,钻井里采到的是大洋中脊型的玄武岩岩芯。原来南海的岩浆作用极其活跃,大洋地壳形成前后都有火山活动,大陆岩石圈的破裂相当迅速,非但不属于“贫岩浆型”,而且破裂过程与大西洋有根本的不同。一句话:“南海不是小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