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真菌病毒感染的药物治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真菌药 和 抗病毒药
1
真菌所致疾病与常用药物
各种癣菌
浅部真菌病 头 癣 体 癣 指甲癣 深部真菌病 脑膜炎 肺 炎 心内膜炎 消化道 阴道
灰黄霉素 制霉菌素 特比萘芬 咪 康 唑 两性霉素 咪 唑 类 三 唑 类 制霉菌素 咪 唑 类 三 唑 类
新型隐球菌
白色念珠菌
2
由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 制剂等广泛应用,深部组织及内脏的真菌感 染日益增加。因此有效控制深部真菌病具有 重要的临床意义。
21
22
23
1959 碘苷 70年代末 阿昔洛韦 90年代 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24
1.抗DNA病毒的药
阿昔洛韦
为人工合成的嘌呤核苷类广谱抗疱疹病 毒药。
目前最有效的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之一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 局部应用治疗角膜炎、带状疱疹、皮肤 粘膜感染;口服或静脉给药用于生殖器 疱疹、疱疹病毒性脑炎、乙型肝炎等 25
利巴韦林(病毒唑) 为广谱抗病毒药 主要用于甲、乙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及支气管炎、小儿腺病毒肺炎、麻疹、 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流行性 出血热及甲型、丙型肝炎。
28
4.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抗病毒药
齐多夫定 为目前临床治疗爱滋病的首选药,口服或静脉给 药,可减轻爱滋病及爱滋病相关综合征。
16
丙烯胺类
特比萘芬
作用机制 选择性抑制真菌膜的角鲨烯环化酶,
抑制麦角固醇合成
癣菌—杀菌作用 念珠菌—抑菌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浅部真菌病
17
嘧啶类
氟胞嘧啶
作用机制 转变为氟尿嘧啶,抑制胸苷酸合成
酶干扰DNA合成。
临床应用 与两性霉素B 联合用药
治疗深部真菌感染
有骨髓抑制作用
18
抗病毒药
19
20
①抑制真菌有丝分裂: 干扰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 ②干扰真菌DNA合成 结构似鸟嘌呤, 竞争性抑制鸟嘌呤进入DNA
5
药理作用
多杀灭或抑制各种皮肤癣菌如表皮癣菌属、小芽 胞菌属和毛菌属,对生长旺盛的真菌起杀灭作用 ,而对静止状态的真菌只有抑制作用。对念珠菌 属以及其他引起深部感染的真菌没有作用
临床应用
3
抗真菌药物是指具有抑制或杀死真菌 生长或繁殖的药物。根据化学结构的 不同可分为
抗生素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灰黄霉 素 唑类: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 丙烯胺类:特比萘芬 嘧啶类:氟胞嘧啶
4
一、抗生素类
灰黄霉素(抗浅表真菌药 )
给药途径 作用机制
ຫໍສະໝຸດ Baidu
口服分布全身,病变组织亲和力大;外用无效
15
氟康唑
易透过血脑屏障,是治疗艾滋病 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与氟胞嘧啶 合用可增强疗效。
伊曲康唑
抗真菌谱较酮康唑广,体内外抗 真菌活性较酮康唑强5~100倍,可有效治疗 深部、皮下及浅表真菌感染,已成为治疗罕 见真菌如组织胞浆菌感染和芽生菌感染的首 选药物
共同特点: 广谱;高效;低毒;口服有效
选择性与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结合,
使通透性增加而死亡。
对深部真菌有强大抑制作用
高浓度杀菌。
对细菌无效,对哺乳动物有毒性。
8
临床应用
静脉滴注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与氟胞嘧 啶合用)。 真菌性脑膜炎时,除静脉滴注外,还需鞘内 注射。 口服仅用于肠道真菌感染。 局部应用治疗皮肤、指甲及粘膜等表浅部真 菌感染
鸡尾酒疗法
拉米夫定+齐多夫定+蛋白酶抑制剂 可明显提高疗效,延缓耐药性产生,减轻 毒副反应
29
碘苷
由于同时作用于宿主细胞的DNA,故全身用药毒性 大, 仅限于短期局部用药,治疗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 膜炎、结膜炎。
26
2.抗RNA病毒的药
金刚烷胺 主要用于甲型流感的防治,亦可治疗帕金森病 干扰素 临床用于慢性肝炎、疱疹性角膜炎、带状疱疹 、广泛用于抗肿瘤。
27
3.作用于DNA和RNA病毒的药
③ 定期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钾、心电图
④ 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新剂型
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
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
两性霉素B脂质体
11
制霉菌素(抗浅表真菌药 )
作用机制 多烯类,作用及机制同两性霉素B 对各类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阴道滴虫有抑制作用
口服或局部给药 口服用于胃肠真菌病 局部用于皮肤、口腔、阴道真菌病及 阴道霉菌病 毒性较两性霉素B更大,不能注射。 12
导入疗法:开始用本药治疗,然后用其他抗真菌 药如唑类继续治疗慢性真菌感染或防止复发。 9
治疗指数低
不良反应 较多较重
初次:寒战、呕吐、静脉炎、体温↑
注射相关 过快:惊厥、心律失常
鞘内:惊厥、化学性蛛网膜炎 肾脏损伤:氮质血症、肾小管损伤
缓慢出现
贫血
肝功能异常:较少见
10
防治措施
① 先给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同时给皮质激素 ② 补钾
用于皮肤癣菌感染
治疗头癣(最好)、体癣、股癣、甲癣等
6
不良反应
多、轻,常见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皮疹等以及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反应, 致癌、致畸 与青霉素部分交叉过敏
7
两性霉素B (庐山霉素) (抗深部真菌药 )
给药途径
口服肌注难吸收,用于肠道真菌感染。 静脉滴注给药
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
临床用途
不良反应
唑类抗真菌药
唑类药物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
① 咪唑类
克霉唑 、咪康唑、酮康唑 浅表部真菌感染首选药。 ② 三唑类 氟康唑 、伊曲康唑 深部真菌感染首选药,毒性低.
13
均为人工合成广谱抗真菌药
机制:
抑制14-α-去甲基酶 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
14
酮康唑
第一个广谱口服抗真菌药
口服吸收差异大,食物影响吸收 分布广,但不易进脑 。 治疗浅表和深部真菌感染如各种癣菌、败血 症、肺炎等。 不良反应多,如胃肠道反应、肝毒性、影响 内分泌等。
1
真菌所致疾病与常用药物
各种癣菌
浅部真菌病 头 癣 体 癣 指甲癣 深部真菌病 脑膜炎 肺 炎 心内膜炎 消化道 阴道
灰黄霉素 制霉菌素 特比萘芬 咪 康 唑 两性霉素 咪 唑 类 三 唑 类 制霉菌素 咪 唑 类 三 唑 类
新型隐球菌
白色念珠菌
2
由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 制剂等广泛应用,深部组织及内脏的真菌感 染日益增加。因此有效控制深部真菌病具有 重要的临床意义。
21
22
23
1959 碘苷 70年代末 阿昔洛韦 90年代 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24
1.抗DNA病毒的药
阿昔洛韦
为人工合成的嘌呤核苷类广谱抗疱疹病 毒药。
目前最有效的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之一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 局部应用治疗角膜炎、带状疱疹、皮肤 粘膜感染;口服或静脉给药用于生殖器 疱疹、疱疹病毒性脑炎、乙型肝炎等 25
利巴韦林(病毒唑) 为广谱抗病毒药 主要用于甲、乙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及支气管炎、小儿腺病毒肺炎、麻疹、 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流行性 出血热及甲型、丙型肝炎。
28
4.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抗病毒药
齐多夫定 为目前临床治疗爱滋病的首选药,口服或静脉给 药,可减轻爱滋病及爱滋病相关综合征。
16
丙烯胺类
特比萘芬
作用机制 选择性抑制真菌膜的角鲨烯环化酶,
抑制麦角固醇合成
癣菌—杀菌作用 念珠菌—抑菌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浅部真菌病
17
嘧啶类
氟胞嘧啶
作用机制 转变为氟尿嘧啶,抑制胸苷酸合成
酶干扰DNA合成。
临床应用 与两性霉素B 联合用药
治疗深部真菌感染
有骨髓抑制作用
18
抗病毒药
19
20
①抑制真菌有丝分裂: 干扰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 ②干扰真菌DNA合成 结构似鸟嘌呤, 竞争性抑制鸟嘌呤进入DNA
5
药理作用
多杀灭或抑制各种皮肤癣菌如表皮癣菌属、小芽 胞菌属和毛菌属,对生长旺盛的真菌起杀灭作用 ,而对静止状态的真菌只有抑制作用。对念珠菌 属以及其他引起深部感染的真菌没有作用
临床应用
3
抗真菌药物是指具有抑制或杀死真菌 生长或繁殖的药物。根据化学结构的 不同可分为
抗生素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灰黄霉 素 唑类: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 丙烯胺类:特比萘芬 嘧啶类:氟胞嘧啶
4
一、抗生素类
灰黄霉素(抗浅表真菌药 )
给药途径 作用机制
ຫໍສະໝຸດ Baidu
口服分布全身,病变组织亲和力大;外用无效
15
氟康唑
易透过血脑屏障,是治疗艾滋病 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与氟胞嘧啶 合用可增强疗效。
伊曲康唑
抗真菌谱较酮康唑广,体内外抗 真菌活性较酮康唑强5~100倍,可有效治疗 深部、皮下及浅表真菌感染,已成为治疗罕 见真菌如组织胞浆菌感染和芽生菌感染的首 选药物
共同特点: 广谱;高效;低毒;口服有效
选择性与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结合,
使通透性增加而死亡。
对深部真菌有强大抑制作用
高浓度杀菌。
对细菌无效,对哺乳动物有毒性。
8
临床应用
静脉滴注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与氟胞嘧 啶合用)。 真菌性脑膜炎时,除静脉滴注外,还需鞘内 注射。 口服仅用于肠道真菌感染。 局部应用治疗皮肤、指甲及粘膜等表浅部真 菌感染
鸡尾酒疗法
拉米夫定+齐多夫定+蛋白酶抑制剂 可明显提高疗效,延缓耐药性产生,减轻 毒副反应
29
碘苷
由于同时作用于宿主细胞的DNA,故全身用药毒性 大, 仅限于短期局部用药,治疗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 膜炎、结膜炎。
26
2.抗RNA病毒的药
金刚烷胺 主要用于甲型流感的防治,亦可治疗帕金森病 干扰素 临床用于慢性肝炎、疱疹性角膜炎、带状疱疹 、广泛用于抗肿瘤。
27
3.作用于DNA和RNA病毒的药
③ 定期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钾、心电图
④ 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新剂型
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
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
两性霉素B脂质体
11
制霉菌素(抗浅表真菌药 )
作用机制 多烯类,作用及机制同两性霉素B 对各类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阴道滴虫有抑制作用
口服或局部给药 口服用于胃肠真菌病 局部用于皮肤、口腔、阴道真菌病及 阴道霉菌病 毒性较两性霉素B更大,不能注射。 12
导入疗法:开始用本药治疗,然后用其他抗真菌 药如唑类继续治疗慢性真菌感染或防止复发。 9
治疗指数低
不良反应 较多较重
初次:寒战、呕吐、静脉炎、体温↑
注射相关 过快:惊厥、心律失常
鞘内:惊厥、化学性蛛网膜炎 肾脏损伤:氮质血症、肾小管损伤
缓慢出现
贫血
肝功能异常:较少见
10
防治措施
① 先给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同时给皮质激素 ② 补钾
用于皮肤癣菌感染
治疗头癣(最好)、体癣、股癣、甲癣等
6
不良反应
多、轻,常见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皮疹等以及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反应, 致癌、致畸 与青霉素部分交叉过敏
7
两性霉素B (庐山霉素) (抗深部真菌药 )
给药途径
口服肌注难吸收,用于肠道真菌感染。 静脉滴注给药
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
临床用途
不良反应
唑类抗真菌药
唑类药物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
① 咪唑类
克霉唑 、咪康唑、酮康唑 浅表部真菌感染首选药。 ② 三唑类 氟康唑 、伊曲康唑 深部真菌感染首选药,毒性低.
13
均为人工合成广谱抗真菌药
机制:
抑制14-α-去甲基酶 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
14
酮康唑
第一个广谱口服抗真菌药
口服吸收差异大,食物影响吸收 分布广,但不易进脑 。 治疗浅表和深部真菌感染如各种癣菌、败血 症、肺炎等。 不良反应多,如胃肠道反应、肝毒性、影响 内分泌等。